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小说阅读 群文通练2 秤如人心——做秤之道(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小说阅读 群文通练2 秤如人心——做秤之道(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主题导语 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用具之一,其基本特点是:公平、均衡。为符合这一特点,无论是今天的电子秤还是传统的手工制作秤,背后都有制秤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对良心的坚守。下面两篇小说反映的就是这样的职业匠心。尽管人物塑造的手法不同,安排情节的技巧有异,但是,人物形象的品质均是相同的:技艺精湛,坚守良心。小说的主题表现也是小异而大同,表现传统制秤人对传统职业道德的坚守,希望今天的人心如秤一样公平公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平 秤
凉州城北关什字有个秤铺,门框上只有半副对联,上联:一杆老秤十六星。横批:天地良心。下联却一直空着。秤匠姓李,六十开外,少言寡语,是个怪人。但他做的秤却十分准,每卖出一杆秤,总要在秤尾用铜丝掐一个图案,以示区别。
李秤匠有个独子叫大根。一次赌钱赌红了眼,偷把秤铺地契抵押了高利贷。放高利贷的派打手来收秤铺时,多亏汪记粮行的汪掌柜站了出来:“我替李师傅做个保人。三天之内,要是还不上,你们直接上我粮行去拿钱。”打手们这才走人。
李秤匠十分感激汪掌柜,汪掌柜却轻描淡写地说:“人活一辈子,谁不遇难事啊,说不定以后我还有啥事求你呢!”说完转身就走了。
第二天晚上,汪掌柜突然登门,请李秤匠做杆秤。李秤匠以最快的速度把秤做好了,汪掌柜却出人意料地提了改秤的要求:“一斤多一两,可以吗?”
李秤匠一下子愣住了,好半天才拿起那杆秤,说:“知道秤为啥一斤是六两吗?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剩下的三颗星是福禄寿星,又分别代表着天、地、良心。做秤也有做秤的规矩,少一两损福,缺二两伤禄,短三两折寿。对不起,你说的这种秤我不会做,劝你也别打这种如意算盘了!”汪掌柜听后,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好好考虑一下,明天我再来。”
汪掌柜走后,大根急坏了,说:“爹,我求你了,你就破回规矩,给他改秤吧!不然秤铺就保不住了!”李秤匠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啥话也没说。
第三天晚上,汪掌柜从大根手中接过秤,亲自试了一下,十分满意:“我回去就叫人把高利贷还了。”次日,汪掌柜就用这杆花秤明目张胆地收起了老乡的麦子。
时间一晃到了腊月。这天快打烊时,商会会长突然来到李秤匠的秤铺,说:“今天晌午,有几个卖米老乡来到商会,说汪记粮行的秤有问题,要商会给他们讨个公道。为慎重起见,我叫人把汪记的秤封起来,从你这儿借杆百斤秤,明天用来检验汪记的秤到底有没有捣鬼。”
会长走后,李秤匠正要回后院睡觉,汪掌柜进了门。李秤匠愣了一下,问:“你来干啥?”汪掌柜进门后才说:“那杆花秤被商会封了。”李秤匠鼻孔里哼了一声:“封了就封了,给我说这有啥用啊?”
汪掌柜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李师傅,你要这样说话,那我明天就对商会的人说实话,秤是你特意给我做的手脚,结果会是啥样子?!”李秤匠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汪掌柜狡黠地笑笑,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赶紧给我想个法子,不然,你我都没有好果子吃!”李秤匠愣了一下,无奈地说:“把秤拿来吧!”
汪掌柜说:“秤已经被商会封了,我咋拿来啊?”李秤匠冷冰冰地回答:“这我就管不着了。”
汪掌柜耷拉着脑袋想了想,说:“好,我这就去把秤拿来!”离开秤铺,汪掌柜立刻在城里找了一个惯偷,拿十块大洋往桌子上一码,如此这般一说。惯偷心领神会,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顺利地把秤偷了出来。汪掌柜大喜,急忙赶到了秤铺。
李秤匠拿着秤进了里间,不一会儿就改好了。汪掌柜接过秤,发现没有任何改动的地方,拿到粮行里一验,分毫不差,立刻让惯偷把改好的花秤又放回了商会。
第二天上午,商会检验后还了汪掌柜“清白”。
谁知这天晚上,汪掌柜又拿着秤敲开了秤铺门,亮出秤铺的地契,对李秤匠说:“李师傅,只要你再把这杆秤给我改成十五两一斤,这地契就物归原主,不然的话……”出乎汪掌柜意料,李秤匠啥话也没说,拿着秤就去改了。
新米上市的第二天,来汪记粮行买米的人就排起了长队,从早一直排到打烊。看着几个伙计忙得满头大汗,汪掌柜心里粗略一算,照这样下去,今年的利润至少要翻一个跟斗!
这天早上,汪掌柜正在后院抽水烟。忽然,一个伙计慌里慌张地跑了进来:“几个粮行的掌柜来闹事!”
汪掌柜愣了一下,抬脚直奔前院的粮行。进了门,就见那里站着好几个粮行的掌柜,其中的张掌柜攥着那杆花秤不撒手。冷笑一声:“我们的秤一斤都是十六两,你的为啥是十七两?哪有这样抢生意的!”
他急忙亲手把秤查看,果然是一斤十七两!汪掌柜心里一下子全明白了,难怪第二次李秤匠答应得很痛快,没想到他竟然来了这么一手。自己怎么就昏了头,没有验一下呢!这些日子自己卖出一斤米,实际上就倒贴了一两!汪掌柜越想越心疼,拿着秤杆,就怒气冲冲去找李秤匠算账。
来到秤铺,却见铺子门紧闭。更为奇怪的是,门框左侧突然有了下联,写的是:四两人心半斤福。他一脚踹开了门,只见梁上吊着一个人的身子,正是李秤匠。
这时,商会会长匆匆赶到,见到这一惨景,不由叹了口气,说:“就在昨天晚上,李师傅来找过我,把秤的事都告诉我了。没想到,他竟然为这件事自杀了。汪掌柜,你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希望你好自为之吧。”
汪掌柜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他一算账,光卖新米就赔进去了两千多块大洋。
再说大根,自打他爹死后,一下子没了靠山,幸好他照猫画虎,先前学会了做秤,就继续以做秤为生。奇怪的是,大根做出的秤却咋也平不了,每杆秤拿官器验都差一点,当然,不细验的话也发现不了。对此,他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天,大根忽然想起爹在秤尾掐的那个图案,就找来他爹做的一杆秤仔细端详。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秤尾掐的这个图案竟是一个“心”字。大根喃喃自语道:“爹,有‘心’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构思巧妙,开篇以“半副对联”设置悬念来激发读者兴趣,并以“在秤尾掐图案”为后文埋下伏笔。
B.面对李秤匠的感激,汪掌柜之所以“轻描淡写”地回应,是因为他早已在心中预谋借机让李秤匠改秤。
C.小说注重以小见大,如以地契、粮行等反映时代背景,以古称展现传统文化,以李秤匠折射手艺人的固执。
D.小说以汪掌柜改秤牟利为明线,以李秤匠平秤守心为暗线,明暗线索交织,使得故事情节紧凑且脉络清晰。
答案 C
解析 “以李秤匠折射手艺人的固执”错,折射的应是手艺人对传统职业道德的坚守。
2.小说的主人公是李秤匠,但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汪掌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情节上,以汪掌柜想改秤贪财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人物上,从侧面反映了李秤匠坚守本心、不慕名利的正面形象;③主题上,通过对汪掌柜贪婪图利的描写,从侧面反衬出李秤匠的正直,意在表达做人应当正直,对得起良心。
3.小说结尾大根喃喃自语地说其父“有‘心’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有‘心’了”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心”是匠心,文中写到大根做的秤总会差些,关键就在那图案上,所以“心”体现的是“匠心”;②“心”体现的是良心,李秤匠面对儿子赌输,不得已改秤,但最后却说明真相,并以死来证明自己,故体现出匠人的“良心”;③“心”体现的还是一种善心,即通过“心”字图案,来提醒用秤者要有良心,不可欺诈他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秤 匠
李笙清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老镇上就有一个专门做木杆秤的铺面,招牌上写着四个大字“韦记秤店”,黑漆描金,古色古香。韦家祖籍四川,据说还是19世纪末逃荒来到我们这边的,就此在老镇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繁衍开来。
韦家秤店是祖传的手艺,男女都传,但从不传于外姓。
童年时,我经常到秤铺玩耍,韦老师傅一脸的白胡须。他的一个孙子狗娃跟我同年,关系十分要好,七岁就开始学做秤,屁股上没少挨爷爷的竹板。
到了狗娃父亲这一代,韦家已经在周边好几个乡镇都有了秤店,挂的全是“韦记秤店”的招牌,就像如今流行的连锁店一样,使用的都是韦家家传的纯手工制秤技艺。除了制秤,“韦记秤店”还修理各种秤具。由于信誉好,手艺精湛,质量上乘,生意特别红火。
狗娃没念过什么书,但能说会道,头脑活络。
“你可不要小看我们做秤的,这木杆秤可以说是咱们中国的‘国粹’呢!”每次喝了酒后,狗娃总会跟我唠叨关于秤的话题。在他的讲述下,我知晓了制秤是门纯手工活,看似简单,其实从选材、刨杆、打磨、打眼,到校秤、锥星、抛光、打蜡、上色,工序繁杂。秤砣谓之“权”,秤杆谓之“衡”,秤杆上的秤星,也有许多讲究:一颗星代表一两重,三颗星名曰“福、禄、寿”,解释为生意人欺人一两就会“失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无禄”,即没有官做,欺人三两则要“折寿”。狗娃侃侃而谈时,从不随意用手比划,这一点跟韦老爷子几乎一模一样,据说是韦家祖传的家训:手是用来做秤的,不能招摇。
据说当年老镇上还有一家秤店,匠人也是外乡人,制秤手艺也不错,后来却经营不下去而转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究其原因,主要是20世纪30年代,店主一时贪图高利,给当地湖霸制造了一杆中间打空灌了水银的“黑心秤”,后来被渔民发现后殃及这家制秤店,结果只能卷铺盖走人了。
韦家制秤一直以来恪守祖训家规,口碑在外,曾数次拒绝过“黑心秤”的制作,大有唐代诗人郑薰笔下“镜照分妍丑,秤称分重轻。颜容宁入鉴,铢两岂关衡”的高风。那时候使用木杆秤的多,粮行、渔行、山货行等都是使用很大的木杆秤,有些做小生意的则是使用小木杆秤,乡下农户上街卖菜和鸡蛋、鸭蛋则是使用较小的木杆秤,所以除了在本地生意兴隆,许多外地商户也慕名而来,专门在“韦记秤店”订制大大小小的秤具。尤其是那家因制作“黑心秤”的店主离开后,“韦记秤店”更是成了老镇上唯一的制秤店铺。
家乡小镇很古老,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条大河穿镇而过,直通长江,南来北往做各种生意的人很多,如贩卖河鲜、绸缎、粮食、食盐的,留下一些大码头的痕迹。过去做生意大都使用木秤,主要有钩秤和盘秤两种。特别是乡村人家,几乎家家必备,小商小贩更是人手一把,朝夕不离。这样一来,信誉素著的韦家木杆秤就成了人们购秤的首选,不光称量准确,而且使用的材质上乘,秤纽灵活,秤钩美观耐用,秤盘形制多样,大小不一,秤星不差分毫。特别是渔行、粮行、煤行、盐行的大秤,需要精心丈量距离,要做到毫厘不差。
我曾看过狗娃制秤,工序繁杂而精细。先要做好头小、腹胖、尾细的杆身,然后用“雷公钻”钻出几百个不到一毫米的秤星孔、装饰花案孔和阿拉伯数字,每个孔里嵌入铜丝、锡丝,用利刃刮断,然后敲实、打磨、抛光,直到秤杆光滑、秤星闪亮、秤花生辉的地步。
如今,先进的电子秤、磅秤逐步取代了已传承2 000多年的木杆秤,但老镇集市上仍然有一些小贩在使用木杆秤。“韦记秤店”并没有被日新月异的时光湮没,在制作传统的木杆秤的同时,开始销售和修理各种各样的电子秤和磅秤,生意依然红火。每次返乡,看到挂在店里的那些木杆秤,就像看到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一般,我的心里总会泛起几许怀旧的思绪。(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从“我懂事的时候”写起,具体描写了秤店的招牌,介绍了韦家扎根老镇的历史以及制秤手艺传承的情况,给读者带来神秘感。
B.结尾写如今看到店里的木杆秤就勾起“我”怀旧的思绪,一方面表明木杆秤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C.文章语言富有特色,“黑心秤”“卷铺盖走人”等口语化色彩浓重,浅显易懂;而“镜照分妍丑,秤称分重轻”等则内蕴深刻,发人深思。
D.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把回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我”的亲眼所见将老镇中与秤匠有关的内容集中展现出来,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答案 D
解析 “亲眼所见”错,如文中写“黑心秤”的事,用的是“据说……”。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揭示了木杆秤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文章更富有文化底蕴。②有关“秤砣”“秤杆”“秤星”的解读,照应下文“黑心店”的关门,凸显了做生意、做人都应诚实守信,突出了狗娃、韦老爷子恪守信义这一特点。③通过揭示传统木杆秤蕴含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小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精神的主题。
6.有人认为李笙清的这篇小说散文化特征明显,请结合文章分析其“散文化”特点的具体体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弱化故事情节,小说只是就狗娃向“我”讲述木杆秤制作、“黑心秤”等片段进行了叙述,文中事件相对零星、简单,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散文“形散”的特点类似。②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丰满,文章对韦老爷子、狗娃虽有描写,但缺少丰富化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③语言优美、生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文中综合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议论、叙述等表达方式熔于一炉,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2 龙城飞将——军事家传记(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小说阅读 群文通练1 医者担当——瘟疫之思(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1 医者仁心——医学家传记(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