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3讲《假设法解题(一)》课件+教案
展开( 五年级 ) 备课教员:××× | |||
第三讲 假设法解题(一) | |||
一、教学目标: | 1. 能够利用假设法解题,能够利用两种不同的假设法解题。 能够将鸡兔同笼延伸到生活中的运输问题、硬币问题等各 类问题中。 2. 感受中国数学的博大精深,能够体会到古代数学的乐趣。 | ||
二、教学重点: | 掌握假设的解题方法。 | ||
三、教学难点: | 对假设法的理解,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 ||
四、教学准备: | PPT |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5分钟)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都去哪里旅游过呢? 生:……(学生说) 师:哇!大家都去过这么多的地方啊!老师真羡慕大家。不过有些同学好像比 较宅,是吗? 生:是的。 师:那你们猜猜老师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哈哈!猜对了。老师也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曾经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 大家一起来看PPT,今天的天气不错,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五(2)班的学生 也一起出发去旅游了。他们来到公园游玩,公园里可以划船,可是这时他 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家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一起来看是一个什么问题难倒他们了。(继续看PPT) (一共有52人,现在共租用了11只船,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4人,刚好坐满。到底租用了几只大船和几只小船呢?) 师:乐于助人的同学们,你们想出办法了吗? (学生思考,回答。可能有学生想到用方程解。) 师:太棒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乐于助人的同学。除了这种方法,其实像这样的 题目,我们还可以利用假设法来解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假设法解题。 【板书课题:假设法解题】 | |||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 (一)例题一:(13分) 今有鸡、兔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有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问鸡、 兔各有多少只? 师:在开始学习之前,老师要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A、B两组进行PK。看看最后 哪个组更棒!老师今天将授予他们最佳团队的称号,好吗? 生:好。 师:一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笼子。 师: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笼子,大家见过这样的笼子吗? 生:没有,或者有。 师:没关系,老师今天让你们见识了,对吗?如果说这个笼子里装的就是鸡和 兔。我们数了数,鸡头和兔头有35个,看看下面,我们再数了数,鸡脚和 兔脚共有94只。现在我们想知道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大家知道该怎 么做吗? 生:不知道。 师:那今天老师将教给大家一个解这种题的法宝。大家愿意学吗? 生:愿意。 师:其实这就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解这种题目的时候,我们一般都 是用“假设法”来解题。这里是不是有两种动物,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其 中的一种,这样脚的总数必然与实际情况产生矛盾。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 盾,再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那我们先来假设全是鸡,那么相 应的总脚数是多少呢? 生:2×35=70(只)。 师:太棒了,把降龙十巴掌送给这个同学。一只鸡有2只脚,如果35只都是鸡, 那应该有70只脚。回过头来看一下,题目中说鸡脚和兔脚一共有94只脚。 是不是不一样呢? 生:是的。 师:相差多少? 生:94-70=24(只)。 师:为什么会相差24只呢? 生:因为把里面兔子看成了鸡。 师:是的,因为把每一只兔当成一只鸡时,要少4-2=2(只)脚。所以利用多出 的脚24÷2=12(只),这就是兔的只数。兔子的只数知道了,鸡的只数你 们知道了吗? 生:35-12=23(只)。 师:这个题目就解答出来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假设全是兔,同学们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下面做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请同学做一做,最后讲解。) 假设全是鸡 相应的鸡脚总数:2×35=70(只) 比实际少了:94-70=24(只) 兔的只数:24÷(4-2)=12(只) 鸡的只数: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练习一:(6分钟) 鸡与兔共有30只,共有脚70只,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 假设全是鸡,那么相应的脚总数应是2×30=60(只),与实际相比,脚减少了70-60=10(只)。少的原因是把每一只兔当作一只鸡时,要少4-2=2(只)脚。所以,兔有10÷2=5(只),鸡有30-5=25(只)。同样地也可以假设全是兔,方法略。 假设全是鸡 相应的鸡脚总数:2×30=60(只) 比实际少了:70-60=10(只) 兔的只数:10÷(4-2)=5(只) 鸡的只数:30-5=25(只) 答:鸡有25只,兔有5只。 (二)例题二:(13分钟) 李老师带47名学生去划船,一共乘坐10只船。每只大船可坐6人,每只小船可坐4人,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师:上面我们讲的都是鸡兔同笼的问题,那现在变成了划船的问题,是不是还 可以用假设法来做呢? 生:是的。 师:哪位同学说的,太好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总的人数是多少? 生1:47人。 生2:48人。 师:怎么答案不一样呢?同意47的举起你们的左手,同意48的举起你们的右 手。好,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李老师带47名学生划船,那说明李老师也 属于其中的一员是吗? 生:是的。 师:现在确定了总人数,这些人一共乘坐的是10只船,其中有大船和小船。好, 我们利用假设法来试试看,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思考一下,可以坐多少 人呢? 生:10×6=60(人)。 师:其他的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与实际相差多少? 生:相差60-48=12(人)。 师:为什么会相差12人呢? 生:因为每只小船比每只大船少坐2人。 师:所以这样可以得出小船的只数。对吗? 生:对。 师:所以小船有12÷2=6(只)。大船有10-6=4(只)。 (这题也可以把所有的假设成小船,让学生试试看。) 假设全是大船 相应的总人数:6×10=60(人) 比实际多了:60-(47+1)=12(人) 小船的只数:12÷(6-4)=6(只) 大船的只数:10-6=4(只) 答:小船有6只,大船有4只。 练习二:(8分钟) 3名老师和47名同学一起去划船,一共乘坐11只船,其中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4人,问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分析: 3名老师和47名学生去划船,总共是50个人。一共乘坐11只船,假设全是大船,那么一共可以坐11×6=66(人)。与实际相比,多出了66-50=16(人)。多的原因是每只小船比每只大船少坐2人,所以小船有16÷2=8(只),大船有11-8=3(只)。同样也可以假设都是小船,答案最后肯定是一样的。 假设全是大船 相应的总人数:6×11=66(人) 比实际多了:66-(47+3)=16(人) 小船的只数:16÷(6-4)=8(只) 大船的只数:11-8=3(只) 答:小船有8只,大船有3只。 三、小结:(5分钟) “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的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 |||
第二课时(50分钟) 一、复习导入(3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假设法解题。 师:那么这种解题方法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说一说。) 师: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假设的对象也要找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同 学们到底掌握了多少,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 |||
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钟) (一)例题三:(13分钟) 一批水泥,用小车装载,要用45辆;用大车装载,只要36辆。已知每辆大车比每辆小车多装4吨,问这批水泥有多少吨? 师:咱们现在不划船了,开始来运水泥。用小车装,需要用45辆,用大车装呢? 只需要36辆。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每辆大车比每辆小车多装4吨。 师:是的,那么要求这批水泥有多少吨?应该知道什么呢? 生:大车和小车每辆车各装多少吨? 师:对,说到关键点了,因为题目中已经知道用大车运需要36辆,用小车运需 要45辆,所以大车和小车每辆车各装多少吨是解这个题目的关键。从哪里 入手做题呢?大家看,如果把36辆大车假设成小车,那么跟大车相比,我 们剩下了4×36=144(吨)。大家想一想这144吨实质上需要几辆小车来运? 生:45-36=9(辆)。 师:太厉害了,一定要送上我们的掌声,1,2,3走起。144吨需要9辆小车来装, 一辆小车装多少吨?谁说一下? 生:144÷9=16(吨)。 师:这批水泥如果用小车来运需要45辆车。这批水泥有多少吨呢? 生:16×45=720(吨)。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请试试看。 4×36=144(吨) 144÷(45-36)=16(吨) 16×45=720(吨) 答:这批水泥有720吨。 练习三:(7分钟) 一批货物用大卡车装要16辆,如果用小卡车装要48辆,已知大卡车比小卡车每辆多装4吨,问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分析: 求出大卡车和小卡车每辆车各装多少吨是解题的关键。如果用16辆小卡车来运,则剩4×16=64(吨),需48-16=32(辆)小卡车来运,这样可以求出每辆小卡车的装载量64÷32=2(吨),所以这批货物有48×2=96(吨)。还有一种方法,试试看。 4×16=64(吨) 64÷(48-16)=2(吨) 48×2=96(吨) 答:这批货物有96吨。 (二)例题四:(13分钟) 某玻璃杯厂为商场运送1000个玻璃杯,双方商定每个运费为1元,如果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要赔偿3元,结果运送完结算时,玻璃杯厂共得运费920元。求打碎了几个玻璃杯? 师:玻璃杯厂为商场运送1000个玻璃杯,每个运费是1元,如果打碎一个,不 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3元,这样导致了得到的运费是920元。这样 的题目是不是也能用假设法来做呢? 生:是的。 师:谁来尝试一下,怎么假设呢? 生:假设1000个玻璃杯全部运到并完好无损,这样应得的运费是1×1000=1000 (元)。 师:太棒了,那这样跟实际的运费有差别吗? 生:有。 师:差多少? 生:差1000-920=80(元)。 师:这样说明运输过程中打碎了玻璃杯,是吗? 生:是的。 师:到底打碎了几个呢?大家看每打碎一个,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偿3元,也 就是说每打碎一个玻璃厂就少收了多少钱?谁说说。 生:1+3=4(元)。 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一共少收了80元,所以打碎的玻璃杯的个数能求出来吗? 生:80÷4=20(个)。 1×1000-920=80(元) 80÷(1+3)=20(个) 答:打碎了20个玻璃杯。 练习四:(7分钟) 搬运1000只玻璃瓶,规定安全送到一只可得搬运费3角,但打碎一只,不仅不给搬运费,而且还要赔偿5角。如果运完后共得运费260元,那么,搬运中打碎了多少只玻璃瓶? 分析: 假设1000只玻璃瓶全部运到并完好无损应得运费0.3×1000=300(元)。实际上少得运费300-260=40(元),这说明运输过程中打碎了玻璃瓶,每打碎一个,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偿5角,这样玻璃厂就少收了0.3+0.5=0.8(元),又已求出共少收入40元,所以打碎的玻璃杯数为40÷0.8=50(只)。 3角=0.3元 5角=0.5元 0.3×1000-260=40(元) 40÷(0.3+0.5)=50(只) 答:搬运中打碎了50只玻璃瓶。 (三)例题五(选讲): 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现有18车货,价值3024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总共有18车, 价值3024元。如果要求大、小汽车各多少辆?没有办法来求,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根据后面的一句话,得出货物的总数。 师:因为每箱便宜了2元,这批货的总价就从3024元变成了2520元。货物的 总数是(3024-2520)÷2=252(箱)。总的箱数知道后,我们可以利用假 设法来解题。假设都是大汽车,可以装多少箱的货物呢? 生:18×18=324(箱)。 师:那我们跟实际的相比一下,有什么区别呢? 生:多出了324-252=72(箱)。 师:为什么会多出72箱呢? 生:因为小汽车每辆比大汽车少运18-12=6(箱)。 师:是的,那我们可以求出小汽车有多少辆呢? 生:72÷6=12(辆)。 师:太好了,小汽车有12辆,大汽车有18-12=6(辆)。 (3024-2520)÷2=252(箱) 18×18-252=72(箱) 小汽车:72÷(18-12)=12(辆) 大汽车:18-12=6(辆) 答:大汽车有6辆,小汽车有12辆。 练习五:(选讲) 有鸡蛋18箩,每只大箩容180个,每只小箩容120个,这批蛋共值302.4元。若将每个鸡蛋便宜2分出售,这些蛋可卖252元。问:大箩、小箩各有几个? 分析: 这批蛋共值302.4元。若将每个鸡蛋便宜2分出售,这些蛋可卖252元。可以得出总共有(302.4-252)÷0.02=2520(个)鸡蛋。假设18箩全部是大箩,那么就有18×180=3240(个)鸡蛋,比实际多出了3240-2520=720(个),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小箩比大箩少装180-120=60(个),那么小箩有720÷60=12(个),大箩有18-12=6(个)。 (302.4-252)÷0.02=2520(个) 18×180-2520=720(个) 小箩:720÷(180-120)=12(个) 大箩:18-12=6(个) 答:大箩有6个,小箩有12个。 三、总结:(5分钟) 运用假设法的思路解应用题,先要根据题意假设未知的两个量是同一种量,或者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相等;其次要根据所作的假设,注意到数量关系发生什么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调整。 四、随堂练习: 1. 欧拉有面值2元和5元的代金券共27张,总面值99元,这两种代金券各有多少 张? 假设都是2元。 2×27=54(元) 5元:(99-54)÷(5-2)=15(张) 2元:27-15=12(张) 答:2元的代金券有12张,5元的代金券有15张。
共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这几天中有几个下雨天? 112÷14=8(天) 假设8天都是晴天 20×8=160(个) 雨天:(160-112)÷(20-12)=6(天) 答:这几天中有6个下雨天。
汽车多运3吨,这堆砂石有多少吨? 50×3=150(吨) 150÷(80-50)=5(吨) 5×80=400(吨) 答:这堆砂石有400吨。
题倒扣1分。卡尔参加了这次比赛,共得了64分。卡尔做对了几道题? 20×5=100(分) (100-64)÷(1+5)=6(道) 20-6=14(道) 答:卡尔做对了14道题。
卖这批西瓜共值290元。如果每千克西瓜降价0.05元,这批西瓜只能卖250元。 有多少千克大西瓜? 西瓜的千克数: (290-250)÷0.05=800(千克) 假设都是大西瓜 0.4×800=320(元) 小西瓜:(320-290)÷(0.4-0.3)=300(千克) 大西瓜:800-300=500(千克) 答:有500千克大西瓜。 | |||
家庭作业 |
| ||
主管评价 |
| ||
主管评分 |
| ||
课后反思 (不少于60字) | 整体效果 |
| |
设计不足之处 |
| ||
设计优秀之处 |
| ||
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5讲《页码问题》课件+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5讲《页码问题》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5讲《页码问题》课件pptx、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5讲《页码问题》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4讲《最优化问题》课件+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4讲《最优化问题》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4讲《最优化问题》课件pptx、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4讲《最优化问题》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3讲《分类数图形》课件+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3讲《分类数图形》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3讲《分类数图形》课件pptx、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3讲《分类数图形》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