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点01 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
展开“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是学生建构和发展化学基本观念的载体。该主题内容分散于教科书中的各个单元 。“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本主题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本考点是高频考点,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均有出现。对本主题内容的考查体现出了全面、量大、重基础、求创新的特点。对本主题内容的考查选择、填空、简答、计算等各种题型的题目都有出现。具体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微观原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方程式的计算等。
1.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4.在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能、会、有、具有、可以”等字眼,而在描述变化时没有这些字眼。
5.燃烧是化学变化,爆炸可以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也可以是物理变化(如气球和轮胎爆炸)。
6.蒸馏是物理变化,干馏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分离空气和石油是物理变化,硬水中加肥皂水出浮渣是化学变化。
7.广义的燃烧条件必须有氧气,但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二氧化碳不能扑灭燃烧的钠、镁,因为这些活泼金属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
8.灭火的一条措施不是降低着火点,而是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9.缓慢氧化是放热的,尽管有些你察觉不到。缓慢氧化不一定能达到着火点。
10.无论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或减少,这个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12.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有气体,生成物气体不写“↑”,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不写“↑
1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化学式书写错误;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生成符号),“↑”: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且反应物中没有固体时,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
14.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不参加反应的物质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中;(3)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15.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只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16.不能只根据现象判断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17.涉及物理变化的成语: 沙里淘金、花香四溢、刻舟求剑、海市蜃楼、破釜沉舟、凿壁偷光、大海捞针等。
18.涉及化学变化的成语: 火烧赤壁、钻木取火、玉石俱焚等
19.无其他物质生成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轮胎“爆胎”、蒸汽锅炉因压力过大而爆炸;有其他物质生成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如炸药爆炸、瓦斯爆炸等。
20.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如冰和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21.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高温3CO+ Fe203高温2Fe+3CO2。
22.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23.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a(OH)2+CO2=====CaCO3↓+H20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24.反应吸热现象: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等
25.反应放热现象:如燃烧、生石灰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
1. (2023广东深圳市一模)我国陶器以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手工制陶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和泥B. 制胚
C. 干燥D. 烧制
【答案】D
【解析】
A、和泥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制胚,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燥,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制,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2022山东济宁中考)下列现象或事实,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石蜡受热融化
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C.块状生石灰受潮粉化
D.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答案】C
【解析】A、固体石蜡受热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块状生石灰受潮粉化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是浓硫酸吸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3. (2023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墨做电刷B. 氧气用于气割
C. 洗涤剂的乳化作用D. 干冰用于舞台艺术
【答案】B
【解析】
A、石墨做汽车电刷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氧气用于气割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洗涤剂的乳化作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错误;
D、干冰用于舞台艺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形成雾,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B。
4.(2022湖南株州中考)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发生了物理变化,一会儿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又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蜡烛燃烧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后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C。
5.(2022湖南邵阳中考)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是25B. 乙一定是催化剂
C. 甲和丁都是反应物D. 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33
【答案】A
【解析】A、x =7+10+28+37-14-10-33=25,故选项正确;
B、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甲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丁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选项错误;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g-7g):(33g-28g)=7:5,故选项错误。故选A.。
6. (2022江苏徐州市一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7
B. X的值为7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5g-5g=30g;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0g-12g=18g,故X的数值为25-18=7。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8g=2:3,故选项说法错误;
B、X的数值为25-18=7,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2023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一模)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36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 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答案】C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故选C
8.(2022湖北黄石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2S + 3O22SO3B. HgOHg + O2↑
C. 2NaOH + H2SO4=Na2SO4 + 2H2OD. CuSO4 + 2NaOH=Na2SO4 + Cu(OH)2
【答案】C
【解析】A、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方程式是:;错误;
B、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汞和氧气,方程式是;错误;
C、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方程式是:;正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方程式是:;错误;
故选C。
9. (2023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
A. 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可以中和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中和反应
B.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石胆即硫酸铜:CuSO4+Fe=Cu+FeSO4;置换反应
C. 铝制品耐腐蚀:2Al+3O2=2Al2O3;化合反应
D. 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变硬Ca(OH)2+CO2=CaCO3↓+H2O;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A、胃酸主要成分盐酸,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
B、铁与硫酸铜反应生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C、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属于化合反应,原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错误;
D、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变硬是因为石灰浆的成分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B。
10.(2022湖北潜江等中考)“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 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D. 该微观示意图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答案】C
【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A、氧气属于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生成物中,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B、根据该反应方程式:CH2O+O2CO2+H2O,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该反应是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D、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微观示意图中共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 (2023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二模)“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独特方法。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宏观角度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C. 从表示方法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从社会价值分析:该处理过程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A
【解析】
A、由图可知,甲由N、O元素组成,乙由C、O元素组成,丙由C、O元素组成,丁由氮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O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该处理过程可将汽车尾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2022广西梧州中考)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溶于雨水中而形成的,故A错误;
B、图2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故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故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故选A。
13. (2023四川自贡市富顺县富顺学区一模)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微粒观: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OH—
B. 守恒观:24g镁与17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1g氧化镁
C. 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钠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OH-,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参加反应的镁、氧气和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为24:16:40,24g镁与1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0g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 (2022山东聊城中考)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 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答案】D
【解析】
A、原子不显电性,但是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不符合题意;
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15. (2023云南昭通市永善县二模)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D、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F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冶炼金属
B. C→B的转化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C. 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2CO
D. B→F的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答案】B
【解析】
F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则F是氢氧化钙;A、B都是无色液体,且A反应后能够生成B、C,B、C可以相互转化,B能够反应生成F(氢氧化钙),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C(氧气)能够反应生成D,D、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能够相互转化,且E能够与F(氢氧化钙)反应,则D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
A、由分析可知,D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用来冶炼金属,选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C为氧气,B为水,C→B的转化可以是氧气与甲烷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E为二氧化碳,D为一氧化碳,则E→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选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B为水,F为氢氧化钙,B→F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过程中放出热量,选项正确。
故选B。
16. (2023广东中山市一模)如图装置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试管中铺一层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B. 白磷燃烧结束后最终会导致试管内压强增大
C. 白磷的用量不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D. 量筒中的液面最终停留在40mL处
【答案】A
【解析】
A、白磷燃烧会放出热量,为防止试管炸裂,可在试管底部放少量细沙,将白磷放在细沙上,说法正确;
B、白磷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燃烧结束后恢复至室温,会使试管内压强减小,说法错误;
C、若白磷不足,不能将试管中的氧气完全耗尽,导致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说法错误;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试管内有30mL空气,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为:30mL×21%=6.3mL,打开止水夹后会吸收量筒内液体,量筒中的液面最终停留在50mL-6.3mL=43.7mL,说法错误。
故选A。
17.(2022河北中考)图18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3)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4P+5O2=点燃=2P2O5 (2)大于 (3)有氧气
【解析】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
(2)白磷剧烈燃烧时,虽消耗氧气,但是放出大量热,会使容器内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使容器内气压迅速增大,故填:大于;
(3)①中白磷为可燃物,80℃的水是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没有燃烧,②中其它条件不变,只是通入了氧气,白磷燃烧了,故填:有氧气。
18.(2022湖北潜江等中考)现有C、Fe、CO2、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KCl溶液八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
(1)中和反应: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
(3)有红色固体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
(4)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
【答案】(1)
(2)
(3)
(4)
【解析】(1)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只能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对应方程式为。
(2)化合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所以只能是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对应方程式为。
(3)有红色固体(铜)生成的置换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也就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对应方程式为。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因为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所以只能是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钾,对应方程式为。
19. (2023广东化州市一模)2021年11月,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科研人员用阳光和空气生产即用型燃料,如甲醇(CH3OH)等的报道。
(1)甲醇是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如图1所示。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周期,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在反应中容易形成___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2)利用阳光和空气直接生产甲醇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其中第三步反应的微观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有机物 ②. 1:4 ③. 二 ④. 16.00 ⑤. 阴
(2) ①. ②. 化合反应
【解析】
(1)1、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有机物,甲醇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2、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故填:1:4;
3、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在的周期,由图1可知氧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所以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故填:二;
4、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方为元素符号,中间为元素名称,下方为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故填:16.00;
5、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故填:阴;
(2)图2中甲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是CO,乙由2个氧原子构成,是O2,丙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根据图示可知丙的化学式为,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生一”的化合反应形式,故填:;化合反应。
20.(2022湖北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装置漏气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
C.红磷太少
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
【答案】(3)①. 冒白烟、放热、气球膨胀 ②. ③. ABD
【解析】(3)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红磷在瓶内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装置中玻璃管上端套有气球,整个装置始终处于密闭状态,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故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冒白烟、放热、气球膨胀。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ABD。
A.如果装置漏气,燃烧过程中瓶内压强增大,会有气体逸出,但冷却后不能回到瓶内,天平不再平衡,符合题意;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使得瓶内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气体从瓶内逸出,冷却后不能再回到瓶内,天平不再平衡,符合题意;
C.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红磷太少,瓶内发生的反应很快就会停止,但瓶内与瓶外没有发生物质交流,天平平衡,不符合题意;
D.实验时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此时气球还处于膨胀状态,产生浮力,天平不再平衡,符合题意。
21. (2023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二模)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称取5.3g碳酸钠,使其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计算理论上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同学称得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_______。
【答案】(1)解:设理论上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2.2g
答:理论上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有部分生成的CO2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
【解析】
(1)见答案;
(2)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故称得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
22. (2023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一模)用“盐酸硫化钡法”生产的BaC12溶液中常会混有盐酸,为了测定该溶液中BaC12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取该产品液20g于烧杯中,将100 g Na2CO3溶液分五次加入,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1)表格中m的值是______。
(2)请计算样品溶液中BaC12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3)请画出BaC12质量随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像。
(4)用“盐酸—硫化钡法”生产的BaC12会产生有毒气体H2S(其水溶液呈酸性)可用碱类物质吸收H2S并制取相关硫化物,如表为H2S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
从上述资料分析,用______处理H2S更符合经济效益。
【答案】(1)9.85
(2)解:设BaCl2的质量为x
答:样品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52%。
(3)如图
(4)
反应物消耗质量与生成物生成质量之间的关系:用氢氧化钠为NaOH:H2S:Na2S=80:34:78=40:17:39,
Ca(OH)2为Ca(OH)2:H2S:CaS=37:17:36
设均处理17g的H2S,用NaOH:-40g×2.5元/kg+39g×2.7元/kg=0.0053 元,
用Ca(OH)2:-37g×0.7元/kg+36g×0.9元/kg=0.0065元
所以用Ca(OH)2处理H2S更符合经济效益。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增加20g的碳酸钠溶液,就增加3.94g的沉淀,第五次加入20g的碳酸钠溶液,与第三次增加沉淀质量相差1.97g,则说明第四次已经完全反应,故m=9.85;
(2)见答案;
(3)见答案;
(4)见答案。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
10
28
37
反应后的质量/g
14
10
33
x
Na2CO3溶液质量/g
20
40
60
80
100
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3.94
7.88
m
9.85
购买
出售
项目
NaOH
Ca(OH)2
Na2S
CaS
单价(元/kg)
2.5
0.7
2.7
0.9
查补易混易错点05 化学与社会(解析版):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点05 化学与社会(解析版),共34页。
查补易混易错点04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解析版):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点04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解析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H2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点0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解析版):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点0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