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玻璃 B.海波 C.食盐 D.雪花
2.(3分)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dm的是( )
A.指甲的宽度 B.拳头的宽度
C.头发的直径 D.中学生的身高
3.(3分)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倒车雷达 B.播放英语听力
C.超声波洁牙 D.拍打西瓜辨别生熟
4.(3分)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造纸术的其中一个步骤是将湿纸上墙烘干。烘烤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5.(3分)中秋夜晚,如果天气是晴朗的,华夏大地各处的人们都能看到美丽的月亮( )
A.光的镜面反射
B.光的漫反射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曲线传播
D.月亮是光源,发出的光照亮地球
6.(3分)小明自制了一个音调可变的哨子,当他拉动活塞使其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 )
A.乙、丙、甲 B.甲、乙、丙 C.丙、甲、乙 D.乙、甲、丙
7.(3分)冬天,小华一家人驾车外出,小华发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消失是液化现象
C.“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表面
D.“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外表面
8.(3分)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 )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二、填空题(第9~13题,每空1分,第14~17题,每空2分,共30分)
9.(2分)在太空中,可以利用 来传递信息;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声”或“光”)
10.(2分)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因为酒精的 (选填“沸点”或“熔点”)较低。
11.(2分)频率为7Hz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 (选填“超”或“次”)声波制成的武器不但威力巨大,而且可以传得很远;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波。
12.(2分)如图所示,飞机模型在风洞中进行测试时,将飞机固定不动,模拟飞机高速飞行时的情形,以风为参照物 的。用3D打印技术打印飞机模型时,最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13.(2分)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 °;然后将平面镜转动30°角,入射光线不变 °。
14.(6分)饭后妈妈刷洗餐具时,演奏出锅、碗、勺、筷的“交响曲”,小敏根据发声的 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为了安心写作业,小敏关上了自己房间的门,这是在 减弱噪声。看电视的爸爸知道小敏要写作业,调低了电视音量,这属于在 减弱噪声。
15.(4分)如图所示,图中的 (选填“A”或“B”)是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图,当汽车的灯光射向它时,发生的反射属于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16.(4分)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有一种新型手抛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选填“吸热”或“放热”)和二氧化碳气体隔绝氧气。
17.(6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绕水平轴MN转动一定角度(小于90°),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他与自己像的距离改变了 cm,小明抬起右脚,他的像抬起 (选填“左”或“右”)脚;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脚的像,可以让平面镜MN绕轴沿 时针方向转动。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8.(5分)小北早晨乘坐校车上学,7点从家上车,7点30分到达学校。若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求:
(1)小北家到学校的路程。
(2)途中的某一时刻,小北看到校车速度表示数如图所示,小北想如果校车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
19.(5分)我国深海探测器某次下潜到水面下500m深处静止时发出信号,静待6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103m/s,求:
(1)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是多少?
(2)若探测器平均下潜速度为2.5m/s,则从水面下潜到海底需要多长时间?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0.(3分)在我国西藏地区的某个哨所,戍边战士不惧严寒,戍守边关。战士们屹立在寒风中呵气成霜
21.(3分)如图所示是短视频中风靡的“灯影画虾法”,这利用了什么原理?若要让白纸上的“虾影”大一些,应该如何调整虾与灯光之间的距离?
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作图题每小题2分、第25~27题每空1分,共30分)
22.(2分)如图所示,是利用针孔摄像机拍摄照片的场景,请在图中画出成像光路图并找出针孔的位置。
23.(2分)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24.(2分)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5.(3分)在学习声现象时,小军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小军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 。
(2)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从而将不易看见的音叉振动转换为明显可见的乒乓球的振动 法。
(3)用小锤重敲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较大,同时听到的声音的 较大。
26.(4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2)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水在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体积逐渐 (选填“变小”或“变大”)。
(3)某小组在实验中发现给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水量较 (选填“多”或“少”)。
27.(5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选择 (选填“大块”或“粉末状”)的固体效果比较理想;组装实验器材时,试管和温度计中应先安装 。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图乙中,从t1到t2的过程可知,此物质熔化时温度 (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
(4)如果有80℃时的此物质,它可能处于 (填字母)。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都有可能
28.(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折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 放置。
(2)如图所示,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方向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显示出反射光线OB。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填字母)。
A.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B.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3)若将图中纸板F绕ON向后折转,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 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9.(6分)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的位置。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则蜡烛A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偏。
(4)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当演讲者前方呈现数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填字母)。
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玻璃 B.海波 C.食盐 D.雪花
【答案】A
【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解答】解:A、玻璃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故A正确;
BCD、海波、雪花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2.(3分)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dm的是( )
A.指甲的宽度 B.拳头的宽度
C.头发的直径 D.中学生的身高
【答案】B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指甲的宽度约1cm;
B、拳头的宽度约10cm=1dm;
C、头发的直径约100μm=2.001dm;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16dm左右。
故选:B。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分子的直径在0.1nm左右,地球的半径在6400km左右,等等。
3.(3分)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倒车雷达 B.播放英语听力
C.超声波洁牙 D.拍打西瓜辨别生熟
【答案】C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解答】解:A、倒车雷达,故A错误;
B、播放英语听力,故B错误;
C、超声波洁牙,故C正确;
D、敲打西瓜辨别生熟是声音传递信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区别,重在把握它们的区别。
4.(3分)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造纸术的其中一个步骤是将湿纸上墙烘干。烘烤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答案】A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解答】解:烘烤能加快湿纸变干,湿纸吸收热量,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5.(3分)中秋夜晚,如果天气是晴朗的,华夏大地各处的人们都能看到美丽的月亮( )
A.光的镜面反射
B.光的漫反射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曲线传播
D.月亮是光源,发出的光照亮地球
【答案】B
【分析】(1)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解答】解:AB、晴朗的天气,这是因为光在月球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源的定义等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不大,属基础题目。
6.(3分)小明自制了一个音调可变的哨子,当他拉动活塞使其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 )
A.乙、丙、甲 B.甲、乙、丙 C.丙、甲、乙 D.乙、甲、丙
【答案】A
【分析】管乐器和管状物是靠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解答】解: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空气柱越短,所以音调最低的是乙,故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乙丙甲。
故选:A。
【点评】明确声音由空气柱振动产生,且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可解答此题。
7.(3分)冬天,小华一家人驾车外出,小华发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消失是液化现象
C.“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表面
D.“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外表面
【答案】C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ACD.冬天,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雾气,AD错误;
B.打开除雾开关,玻璃上的小水滴会汽化为水蒸气,“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3分)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 )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答案】C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看到的像是静止的,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二、填空题(第9~13题,每空1分,第14~17题,每空2分,共30分)
9.(2分)在太空中,可以利用 光 来传递信息; 声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声”或“光”)
【答案】光;声。
【分析】根据声和光在真空中能否传播以及它们在水中和空气中传播速度的不同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答】解: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光;声。
【点评】本题考查光与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区别,属于基础内容,难度不大。
10.(2分)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因为酒精的 沸点 (选填“沸点”或“熔点”)较低。
【答案】热胀冷缩;沸点。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解答】解: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这一特性制成的,因为酒精的沸点较低。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沸点。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选择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1.(2分)频率为7Hz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 次 (选填“超”或“次”)声波制成的武器不但威力巨大,而且可以传得很远;人耳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波。
【答案】次;不能。
【分析】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次声波不在人耳多的听力范围之内。
【解答】解:频率为7Hz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次声波制成的武器不但威力巨大;人耳不能听到这种声波。
故答案为:次;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知道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12.(2分)如图所示,飞机模型在风洞中进行测试时,将飞机固定不动,模拟飞机高速飞行时的情形,以风为参照物 运动 的。用3D打印技术打印飞机模型时,最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凝固 。
【答案】运动;凝固。
【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是运动的;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
【解答】解:将飞机固定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故以风为参照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飞机模型时。
故答案为:运动;凝固。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和凝固,属于基础题。
13.(2分)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 0 °;然后将平面镜转动30°角,入射光线不变 60 °。
【答案】0;60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
将平面镜转动30°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知,反射角为30°,所以反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60°。
故答案为:7;6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还要知道法线与界面垂直。
14.(6分)饭后妈妈刷洗餐具时,演奏出锅、碗、勺、筷的“交响曲”,小敏根据发声的 音色 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为了安心写作业,小敏关上了自己房间的门,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看电视的爸爸知道小敏要写作业,调低了电视音量,这属于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答案】音色;传播过程中;声源处。
【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我们常用音色来区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解答】解: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小敏关上了自己房间的门;看电视的爸爸知道小敏要写作业,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传播过程中。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要会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5.(4分)如图所示,图中的 A (选填“A”或“B”)是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图,当汽车的灯光射向它时,发生的反射属于 镜面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答案】A;镜面
【分析】(1)自行车尾灯采用相互垂直的镜面组合能够把车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都朝着相反方向反射回去,从而引起司机的注意,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自行车尾灯采用相互垂直的镜面组合能够把车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都朝着相反方向反射回去,从而引起司机的注意,故A是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图;
自行车尾灯平而光滑,光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A;镜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镜面反射,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好题。
16.(4分)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有一种新型手抛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和二氧化碳气体隔绝氧气。
【答案】压缩体积;吸热。
【分析】(1)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
(2)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为升华,升华吸热。
【解答】解:发生火灾时,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灭火弹中的干冰在外壳破裂后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在升华的过程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实现快速灭火。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吸热。
【点评】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并能应用其解释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7.(6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绕水平轴MN转动一定角度(小于90°),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他与自己像的距离改变了 16 cm,小明抬起右脚,他的像抬起 左 (选填“左”或“右”)脚;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脚的像,可以让平面镜MN绕轴沿 顺 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16;左;顺。
【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由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那么他与像的距离变化量为8cm+4cm=16cm;
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小明抬起右脚;
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镜中脚的像,应让平面镜绕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故答案为:16;左;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难度不大。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8.(5分)小北早晨乘坐校车上学,7点从家上车,7点30分到达学校。若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求:
(1)小北家到学校的路程。
(2)途中的某一时刻,小北看到校车速度表示数如图所示,小北想如果校车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
【答案】(1)小北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5km。
(2)如果校车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他7点15分可以到达学校。
【分析】(1)利用v=计算小北家到学校的路程。
(2)由速度表读出校车的速度,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小北到学校所用的时间,进而得出他几点能到学校。
【解答】解:(1)小北家到学校所用时间t=7:30﹣7:00=30min=3.5h,
则根据v=可得。
(2)由速度表可知,途中的某一时刻,
则小北到学校所用的时间:t′===0.25h=15min,
所以小北5点15分可以到达学校。
答:(1)小北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5km。
(2)如果校车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他7点15分可以到达学校。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读懂速度计是关键。
19.(5分)我国深海探测器某次下潜到水面下500m深处静止时发出信号,静待6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103m/s,求:
(1)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是多少?
(2)若探测器平均下潜速度为2.5m/s,则从水面下潜到海底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是4500m;
(2)探测器从水面下潜到海底需要的时间时2000s。
【分析】(1)声音传到海底的时间是来回时间的一半,根据s=vt计算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
(2)根据题意计算探测器需要下潜的距离,根据t=计算探测器从水面下潜到海底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声音传到海底的时间t=×2s=3s,
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是s1=vt3=1.5×105m/s×3s=4500m;
(2)探测器需要下潜的距离s=s0+s3=500m+4500m=5000m,
探测器从水面下潜到海底需要的时间t===2000s。
答:(1)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是4500m;
(2)探测器从水面下潜到海底需要的时间时2000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利用回声测距,注意要求的距离和声音走过的路程的关系。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0.(3分)在我国西藏地区的某个哨所,戍边战士不惧严寒,戍守边关。战士们屹立在寒风中呵气成霜
【答案】从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当它遇到冷的空气马上放热凝华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形成霜。
【分析】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成固态,凝华要放热。
【解答】答:从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当它遇到冷的空气马上放热凝华变成固态的小冰晶。
【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华现象,属于基础题。
21.(3分)如图所示是短视频中风靡的“灯影画虾法”,这利用了什么原理?若要让白纸上的“虾影”大一些,应该如何调整虾与灯光之间的距离?
【答案】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将虾与灯光之间的距离调小一些。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
虾的影子是因为不透明的虾挡住了灯射出的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若要让白纸上的“虾影”大一些,应该将虾与灯光之间的距离调小一些。
故答案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将虾与灯光之间的距离调小一些。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作图题每小题2分、第25~27题每空1分,共30分)
22.(2分)如图所示,是利用针孔摄像机拍摄照片的场景,请在图中画出成像光路图并找出针孔的位置。
【答案】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据此画出光路图并确定小孔的位置。
【解答】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鲜花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光路图及小孔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光路图作法,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23.(2分)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要正确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牢固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是关键。
24.(2分)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物体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物体的端点A、B、C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1、B1、C4,用虚线连接A1、B1、C3即为物体ABC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5.(3分)在学习声现象时,小军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小军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 振动 。
(2)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从而将不易看见的音叉振动转换为明显可见的乒乓球的振动 转换 法。
(3)用小锤重敲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较大,同时听到的声音的 响度 较大。
【答案】(1)振动;(2)转换;(3)响度。
【分析】(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在物理实验中,研究不容易直接观察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或现象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实验方法为转换法;
(3)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小军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时;
(2)音叉的振动比较微小,不易观察,悬挂着的乒乓球被弹起,这种实验方法为转换法;
(3)用小锤重敲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较大;音叉振动幅度较大。
故答案为:(1)振动;(2)转换。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转换法的思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其中第(2)小题第一空根据前后文,言之有理即可。
26.(4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水的沸点是 99 ℃。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2)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水在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体积逐渐 变大 (选填“变小”或“变大”)。
(3)某小组在实验中发现给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水量较 多 (选填“多”或“少”)。
【答案】(1)99;吸热;(2)变大;(3)多。
【分析】(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水逐渐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中,使气泡越来越大;
(3)实验中影响水的沸腾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烧杯是否加盖、酒精灯火焰的大小等。
【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
(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
(3)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较多。
故答案为:(1)99;吸热;(3)多。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
27.(5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选择 粉末状 (选填“大块”或“粉末状”)的固体效果比较理想;组装实验器材时,试管和温度计中应先安装 试管 。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图乙中,从t1到t2的过程可知,此物质熔化时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
(4)如果有80℃时的此物质,它可能处于 D (填字母)。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1)粉末状试管(2)晶体(3)保持不变(4)D
【分析】实验中,选择粉末状的固体效果比较理想,原因是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加热时,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组装实验器材时,试管和温度计中应先安装试管;
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
晶体熔化前是固态,熔化时是固液共存态,熔化后是液态。
【解答】解:(1)因为粉末状比大块的固体更容易受热均匀,因此试管中的固体最好是粉末状的,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和温度计中应先安装试管;
(2)由图乙可知,BC段时这种物质吸热,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
(3)t1到t2过程为物质的熔化过程,此时物质吸收热量;
(4)80℃时该物质属于熔化过程,熔化刚刚开始时处于固态,熔化结束时为液态。
故答案为:(1)粉末状;试管;(3)保持不变。
【点评】本题是物质熔化的探究实验,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28.(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折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 垂直 放置。
(2)如图所示,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方向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显示出反射光线OB。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A (填字母)。
A.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B.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3)若将图中纸板F绕ON向后折转,则纸板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 OA 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答案】(1)垂直;(2)A;(3)不能;同一平面内;(4)OA;可逆。
【分析】(1)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时,可以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
(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实验中要多次验证;
(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F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故A正确;
(3)实验中将纸板F向后折转,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即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在反射现象中。
故答案为:(1)垂直;(2)A;同一平面内;可逆。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9.(6分)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蜡烛A像 的位置。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则蜡烛A的像向 上 (选填“上”或“下”)偏。
(4)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当演讲者前方呈现数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B (填字母)。
【答案】(1)2;大小;(2)蜡烛A像;虚(3)上;(4)B。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分析像的位置再解答;
(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解答】解:(1)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使实验简单化;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确定了像的位置的大小,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则蜡烛A的像向上偏;
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
(4)演讲者前方呈现的四个字时,这四个字是显示器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所以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的内容是B。
故答案为:(1)2;大小;虚(3)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共3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蒙古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蒙古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