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01
    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02
    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四年级 )                                      备课教员:××× 

    第十六讲    生活中的数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跟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且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

    三、教学难点:

    生活是数学教育的中心,只有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感受到知识的真正价值所在。

    四、教学准备:

    PPT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6分)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学题目,解答这类问题,常常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而是要认真读题,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开动脑筋想一想,用巧妙的方法就能解答出来,甚至不列算式就可以知道答案了,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智巧趣题。

    师:再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说一个课前小故事,这个故事中就隐含着相关的智巧趣题。想听吗?

    生:想。

    师:好。话说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卡尔对阿派说到:我来考你一个问题吧。我家鱼缸里面养了10条金鱼,第二天早上发现死了2条,现在我家鱼缸里面还有多少条金鱼?阿派想了想说到:那还不简单,还剩下8条金鱼。米德走过来说到,阿派你说错了,应该还有10条金鱼。卡尔高兴地说道,米德你回答正确。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金鱼死了,还在鱼缸里。

    师:哈哈哈,没错,看来同学们有已经具备了面对这种智巧趣题的解题思路了。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要来更深入的学一学这种好玩的智巧趣题的解题方法了,想不想学?

    生:想。

    师:很好,那这节课可要认真听讲哦。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数学并板书。】

    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

    (一)例题一:(12分)

        一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晚上爬,白天睡觉,每天晚上爬4米,白天又会滑下去2米,井深10米,它要多少天能出来?

    【课件出示例题一。】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一起来看看这个小蜗牛的故事。在井底的小蜗牛想爬到井外,看看外面的世界,它晚上爬,白天睡觉,一个晚上可以向上爬4米,但是呢,它白天睡觉的时候,又会不知不觉的往下滑2米。你们说,这样的话小蜗牛一天一夜可以前进多少米啊?

    生:2米。

    师:没错。因为前进了4米,又后退了2米,就只前进了2米嘛。还有呢,故事还没完,小蜗牛呆的这口井啊,足足有10米深呢。那么,请问,小蜗牛需要爬多少天才能爬出井底,看到外面的世界呢?

    生1:5天。

    师:哦?你是怎么算的?

    生1:用10米除以2米,就等于5天了。

    师:也就是说,你觉得小蜗牛直到爬到井口,都是每天只前进2米咯。其他同学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有没有不同意的?

    生2:我不同意。应该是4天。

    师:哦,你的答案比他的答案少一天,你是怎么算的?

    生2:小蜗牛爬行三天后,前进了6米,剩下的4米只要第四天的一个晚上就可以爬到井口了。

    师: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得很正确,因为小蜗牛在第四天的晚上前,就已经前进了6米,而这时,整好距离还剩4米,而小蜗牛一整个夜晚就能前进4米了。所以,只需要多少天就够了?

    生:4天。

    【课件演示小蜗牛爬行的过程,配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本题的解题思路。】

    师:很好,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很好,那我们再来动手做一做,还是这只小蜗牛的故事哟。最好能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待会我要请学生来当当小老师,讲一讲这只小蜗牛的故事哦。

    【课件出示练习一,教师下台巡视、指导。适时辅导学生完成练习。】   

                         10 - 4 = 6(米)

                         6 ÷(4-2) = 3(天)

                         3 + 1 = 4(天)

                   答:它要4天才能出来。

     

    练习一:(8分)

        蜗牛沿着9米高的柱子往上爬,白天它向上爬5米,而晚上又下降4米,问蜗牛爬到柱顶需要几天几夜?

     

    分析:

    练习一主要难度在于问题问的是几天几夜,这个很多学生会出现疑虑,或者忽视,所以这道题旨在让学生熟悉例题一的这种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

                            9 - 5 = 4(米)

                            4 ÷ (5-4) = 4(天)

                            4 + 1 = 5(天)

                         答:蜗牛爬到柱顶需要5天4夜。

    (二)例题二:(12分)

        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1倍,30天能长到40毫米,长到5毫米时要用多少天?

     

    【课件出示例题二。】

    师: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小蜗牛的故事了,现在,我们要说说毛毛虫的故事了。

    师:话说啊,有一条长40毫米的毛毛虫,它呢,很爱吃青菜,每天都吃很多的青菜,所以成长的速度特别快,每天都能比前一天长大一倍呢。你们想知道这条40毫米长的毛毛虫长了多少天吗?

    生:想。

    师:那我就告诉你们,这条40毫米长的毛毛虫啊,整整长了30天呢。也就是说它30天长到了40毫米。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只毛毛虫长到5毫米的时候,用了多少天呢?

    师:仔细想一想,这道题给我们的这个问题,最难的是什么?

    生:最难的是不知道毛毛虫最初有多长。

    师:没错,因为题目没给我们这个信息,那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需要这个信息,那从我们已知的信息入手,想一想,该怎么求。

    师:我们正向不行,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试试呢?

    生1:因为毛毛虫30天长了40毫米,所以29天的时候就是20毫米长了。

    师:没错吧?

    生:没错。

    师:很好,请继续往下说。

    生1:再往前一天28天的时候就是10毫米了,再往前27天的时候就是5毫米了,所以,毛毛虫长到5毫米时需要27天。

    师:厉不厉害?

    生:厉害。

    师:棒不棒?

    生:棒。

    师: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咱班还真是人才济济啊,这么一会儿就完全理解了这道题的精髓了。来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吧。

    【这部分教师要配合课件,演示毛毛虫的29、28、27天的身长变化过程。以辅助学生理解。】

    师:你们觉得这种题有趣吗?

    生:有趣。

    师:那想不想再做一做这种题?

    生:想。

    师:好的,那现在请看练习二,我请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课件出示练习题二,教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板书,其他学生自觉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下台巡视。最后讲解的时候,要请板书的同学来复述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

                         第29天:40 ÷ 2 = 20(毫米)

                         第28天:20 ÷ 2 = 10(毫米)

                         第27天:10 ÷ 2 = 5(毫米)

                      答:长到5毫米时要用27天。

     

    练习二:(8分)

       一条小青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1倍,20天能长到36毫米,长到9毫米时要用几天?

     

    分析:

        这道题难度较低,整道题与例题二的差别仅仅在于数字的改动,旨在让学生能熟悉例题二的解题思路,以及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第19天:36 ÷ 2 = 18(毫米)

                            第18天:18 ÷ 2 = 9(毫米)

                         答:长到9毫米时要用18天。

     

    三、小结:(4分)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跟生活中,具体来说应该是大自然中有关的知识点,比如小蜗牛爬水井的故事,毛毛虫长身体的故事,听了这么多故事,你们有没有一些感触或者想法呢?

    生1: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乐趣。

    师:说得真棒!还有谁要表达吗?

    生2:我发现,数学跟大自然的关系很密切。

    师:说得没错,数学就是由大自然创造的,又能够运用于大自然之中,这就是数学的神奇所在。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50分)

    一、复习导入(5分)

    师:孩子们,还记的上节课,我们讲的几个小故事吗?

    生:记得。

    师:那谁来给我回顾回顾?

    生1:第一个是小蜗牛的故事,在井底的小蜗牛要爬到井外去的故事。

    师:解答这种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生2:应该注意小蜗牛最后一天爬了多少米。

    师:没错,这个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还讲了什么故事吗?

    生3:还讲了毛毛虫长身体的故事。

    师:没错,对于毛毛虫这类的问题,我们正向求不出毛毛虫的身长,可以怎样?

    生4:可以反过来算。

    师:没错,这就是锻炼你们的逆向思维。

    师:当然,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同样要听几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了解一些更有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用水桶装水的事情。

    【课件出示例题三。】

    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

    (一)例题三:(13分)

        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4千克水,大水桶能盛11千克,不要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千克水?

     

    师:我有一大一小两个水桶,小的水桶最多只能装4千克水,大的水桶最多只能装11千克的水,我现在需要5千克水,可我的手里没有任何可以称水的工具,我该怎么使用这两个水桶装出5千克的水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还不太熟悉呀。不过没关系,你们只要回答我几个问题就好了。

    师:要想盛出5千克的水,我们只有4千克的水桶和11千克的水桶,你们觉得用哪个比较合适?

    生:用4千克的水桶比较合适。

    师:为什么?

    生:因为4千克跟5千克比较接近。

    师:没错,因为4千克跟5千克只相差1千克,所以,我们只要想办法用这一大一小的水桶来盛出1千克的水就可以了。对吧?

    生:对。

    师:那该怎么盛出1千克的水呢?这个就是问题的关键。

    师:同样的,再问你们一个问题,看到4千克的这个4,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8。

    师:为什么?

    生:因为2乘以4等于8。

    师:没错,这是最正常的想法,也是最正确的想法。那么,我们既然想到了8,那8跟11相差多少?

    生:相差3。

    师:3跟4相差多少?

    生:相差1。

    生:哦,我明白了。

    师:嘿嘿,看来有很多同学都明白了,那谁来再把这个思路整理整理?

    生:用小水桶装满水倒入大水桶内,连续三次,这时候大水桶中已倒入8千克,所以第三次只能再倒入3千克,小水桶里剩下1千克。把大水桶里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水桶内的1千克水倒入大水桶中,然后再把小水桶盛满水,全部倒入大水桶里,这时大水桶里正好有5千克水。

    师: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其他同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学生讲解时,要配合课件演示解题思路。】

    师:这种解题方法很独特吧?

    师:接下来我就要请你们独自完成练习三,同样是用两个水桶取水的问题哦。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再把思路写完整。

    【课件出示练习题三。教师下台巡视指导学生完成。】

    答:首先把小水桶盛满水倒入大水桶内,然后把小水桶盛满水再倒入大水桶内,继续把小水桶盛满水倒入大水桶中,因为大水桶中已倒入8千克,只能再倒入3千克,小水桶里剩下1千克。把大水桶里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水桶内的1千克水倒入大水桶中,然后再把小水桶盛满水,全部倒入大水桶里,这时大水桶里正好有5千克水。

    练习三:(7分)

       一个人带着两只水桶去河边取水,一只桶可盛水3千克,另一只可盛水5千克,现在要取4千克的水,应该怎样取?

     

    分析:

        这道练习题难度中下,题目的主干与例题三是一致的,因此,只要学生给你理解了例题三的解题思路,就能很容易找到这道题的解题方法。教师在巡视的时候要多注意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的渗透与转化。

    答:首先把小水桶盛满水倒入大水桶内,然后把小水桶盛满水再倒入大水桶中,因为大水桶中已倒入3千克,只能再倒入2千克,小水桶里剩下1千克。把大水桶里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水桶内的1千克水倒入大水桶中,然后再把小水桶盛满水,全部倒入大水桶里,这时大水桶里正好有4千克水。

     

    (二)例题四:(13分)

        一家冷饮店,喝完汽水后,用2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卡尔买了4瓶汽水,她最多能喝多少瓶汽水?

     

    师:同学们,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讲得我口干舌燥啊,该怎么办呀?

    生:喝水。

    师:可是我不喜欢喝水,我喜欢喝汽水,你们喜欢喝汽水吗?

    生:喜欢。

    师:大家都喜欢,卡尔也喜欢喝汽水呢,这不他进了一家冷饮店,一下子买了4瓶汽水,羡慕吧。

    生:羡慕。

    师:再说说这家冷饮店,有点特别。特别之处在于,这家店的店长为了提倡环保,希望能从买饮料的顾客哪儿回收空饮料瓶,而且啊,两个空饮料瓶可以换1瓶汽水呢。很好吧。

    生:真好。

    师:现在,有个问题了,卡尔总共买了4瓶汽水,但是他只能喝到4瓶汽水吗?

    生:不一定。

    师:因为有了店长的制度,所以,卡尔不一定只能喝到4瓶汽水,因为他可以用空瓶子来换新的汽水。

    【课件展示例题四。】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这道题该怎么解。首先,我们知道卡尔有4瓶汽水,也就是说,他最少可以喝多少瓶汽水?

    生:4瓶。

    师:没错,那卡尔喝完这4瓶汽水之后,剩下的4个空瓶可以换多少瓶汽水?

    生:两瓶。

    师:没错,那喝完这两瓶汽水,还能继续换汽水吗。

    生:可以。

    师:没错,因为正好还有两个空瓶嘛。所以这两个空瓶还可以换几瓶汽水啊?

    生:1瓶。

    师:嗯,对。这样就又喝了一瓶汽水了。那现在就剩一个空瓶了,就换不了了对吗?

    师:我发现有些同学迟疑了。剩下的一个空瓶难道要扔掉吗?

    生:不可以。

    师:是啊,扔掉就太不环保了。有的同学说送给店长,那样我们不就损失了嘛。我们想一下,可不可以再找一个空瓶来,凑成两个空瓶来继续换呢?

    生:可以。

    师:那要找谁借?谁的空瓶最多就找谁借。

    生:店长。

    师:没错,这时,店长满足你们的要求,借了一个空瓶给你们,现在,我们有多少空瓶啊?

    生:两个。

    师:所以还可以换几瓶汽水?

    生:1瓶。

    师:那喝完这一瓶不是还有1个空瓶嘛,该怎么办?

    生:还给店长。

    师:真棒。我们借了一个,就得还人家一个嘛。所以卡尔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生:8瓶。

    【课件演示4个空汽水瓶交换汽水的动画,教师配合学生进行讲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解决办法。】

    师:好的,现在卡尔喝了8瓶汽水,可是喝撑了。但是阿派看到了,也想喝汽水了,不过他去了另一家冷饮店。现在,我要求你们自己算一算阿派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课件出示练习四,请两位中上的学生上台板书,并请他们讲解自己的思路,台下学生解答时,教师应多走动走动,指导不会的学生领会、理解。】

                         4 + 2 + 1 + 1= 8(瓶)

                         答:她最多能喝8瓶汽水。

     

    练习四:(7分)

        阿派买了24瓶汽水,每4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阿派共能喝到多少瓶汽水?

     

    分析:

        这道题难度中下,旨在让学生能更熟悉例题四这种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24 ÷ 4 = 6(瓶)

                         24 + 6 + 1 + 1= 32(瓶)

                       答:阿派共能喝到32瓶水。

     

    (三)例题五(选讲):

        很久以前,有3个人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为了回到陆地上,他们用一根木头做了一只船。这只木船最多载重90千克,而且3个人分别重60千克、50千克和40千克。他们怎样使用这只木船,才能脱险全部回到陆地上?

     

    师:同学们,我们说了大自然的故事,说了生活中的故事,现在要说说我们人的故事了。请看例题五。说一说你觉得该怎么办。

    生:我觉的应该一趟一趟的送。

    师:没错,这是必然的,但是每一趟该怎么送人呢?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师:看到三个人的体重:60、50、40千克,再看看不能超过90千克,那也就是说,如果要两人一起回陆地上的话,只能是……

    生:体重是50千克和40千克的人一起才可以回去。

    师:没错。那剩下的体重是60千克的人该怎么办?

    生:找一个人回去接他。

    师:怎么接?50加60或者40加60都比90要大啊。

    生:可以让体重为60千克的人自己一个人回去。

    师:你的意思是第二趟把去接体重为60千克的人先留在孤岛上,让体重为60千克的人自己一个人回陆地,对吧。这样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这样不是还有一个人被留在孤岛上了嘛。

    生:再找人去接他。

    师:唯独不可以找谁?

    生:不可以找体重为60千克的人去接。

    师:没错。那现在,这三人能全部安全抵达陆地吗?

    生:可以。

    师:嗯,我们集全班同学的思路,终于想到了一个可行的,孤岛三人自救方法,真棒。

    【课件出示例题五,教师配合学生演示思路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吧。】

    师:这种题目有趣吗?

    生:有趣。

    师:想不想再看看其他人所遇到的问题?

    生:想。

    师:那好,请看练习五。看完这个小故事,请你们给这个人想出一个可行的带东西过河的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五,教师下台巡视,指导未理解透彻的学生,然后课件演示解题思路,最终与学生核对方法。】

    答:第一趟:让体重为50千克和40千克的人一起坐木船回陆地,然后让体重为50千克(或40千克)的人再坐船返回孤岛。第二趟:让体重为60千克的人独自回陆地,然后让已经回到陆地的体重为40千克(或50千克)的人再坐木船返回孤岛。第三趟:体重为50千克和40千克的两人再一起回陆地。这样,三人就都能安全回到陆地上了。

     

    练习五:

    有一个人要乘船把一只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带过河去,船上只能容纳一个人和一只狼或一只羊或一筐白菜。但如果没有人看管而留着狼或羊,狼就会吃掉羊,留着羊和白菜,羊就把白菜吃掉,这个人怎么把东西带过河?

     

    分析:

    这道题难度中上等,解题的前提要求是学生要知道狼是不吃白菜的。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能熟悉例题五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思路,能够熟练的进行知识间的迁移,这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答:第一趟:带羊过河;

                      第二趟:带白菜(或狼)过河,把羊带回去;

                      第三趟:带狼(或白菜)过河,独自回去;

                      第四趟:带羊过河。

     

    三、总结:(3分)

    师:同学们,这两天,我们讲了很多故事,还能回忆起来吗?

    生:可以。

    师:光是回忆故事可不行,故事中的解题方法可一定要记住并掌握。当然与生活中相关联的数学不仅仅只有我们这两节课所学到的这些。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隐藏在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的眼睛,还有有一颗聪慧的大脑。有信心做到吗?

    生:有。

    师:很好,我也相信你们可以做到。

    四、随堂练习

    1. 有一根5米高的竹竿,一只调皮的小蜗牛,爬到竹竿的最顶端。它白天往下爬3米,到了晚上又向上爬2米。小蜗牛第几天才能爬到地面?

     

                        (5-3)÷(3-2)=2(天)

                          2+1=3(天)

                    答:小蜗牛第3天才能爬到地面。

    2. 把一根绳子对折3次,然后从中间剪开。剪开后的绳子共有几段?

     

                          对折一次:2+1=3(段)

                          对折两次:2+1+2=5(段)

                          对折三次:2+1+2+4=9(段)

                       答:剪开后的绳子共有9段。

    3. 某人有12升啤酒一瓶,想从中倒出6升。但是他没有6升的容器,只有一个8升的容器和一个5升的容器。怎样的倒法才能使8升的容器中恰好装好了6升啤酒?

    答:从12升的酒瓶中倒到8升的容器中倒满;然后从8升的容器中倒到5升的容器中倒满;这时12升的酒瓶里有4升酒,8升的容器里有3升酒,5升的容器里里有5升酒。现在把5升的容器里的酒到12升的酒瓶中,8升的容器里的酒倒到5升的容器中,这时12升的容器里有9升酒,8升的容器没有酒,5升的容器里有3升酒,最后从12升的容器中倒到8升的容器中到满,再从8升的容器2升酒到5升的容器中,这时12升的酒瓶1升酒,8升的容器里有6升酒,5升的容器里有5升酒。

    4. 一家冷饮店,一瓶可乐1元钱,喝完可乐后,用2个空瓶可以换1瓶可乐,若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可乐?

     

                           第一次:20÷1=20(瓶)

                           第二次:20÷2=10(瓶)

                           第三次:10÷2=5(瓶)

                           第四次:5÷2=2(瓶)……1(瓶)

                           第五次:(2+1)÷2=1(瓶)……1(瓶)

                           第六次:(1+1)÷2=1(瓶)

                           第七次:(借1+1)÷2=1(瓶)

                           20+10+5+2+1+1+1=40(瓶)

                        答:最多可以喝到40瓶可乐。

    5. 传说古代有一个小孩,挑着两颗白菜和一只小白兔到外婆家去走到河边要坐船过河,船上只能装一个人和一只小白兔,或者装一个人和一颗白菜如果小白兔和白菜在一起没人看管,它就会吃白菜请你想一想应当怎样过河?

                  答:第一趟:带小白兔过河,留下两颗白菜;

                      第二趟:带一颗白菜过河,回来时带小白兔回来;

                      第三趟:带另一颗白菜过河,留下小白兔;

                      第四趟:带小白兔过河。

    家庭作业

     

    主管评价

     

     

     

    主管评分

     

     

     

    课后反思

    (不少于60字)

    整体效果

     

     

     

     

     

    设计不足之处

     

     

     

     

     

    设计优秀之处

     

     

     

     

     

     

    相关教案

    奥数四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六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六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6讲《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6讲《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