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第1页
    2024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第2页
    2024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大一统”一词的明确提出是在汉初。《春秋公羊传》用“大一统”来解释《春秋》首句“元年春王正月”,然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奠定。《春秋公羊传》提出的“大一统”,是公羊学派为终结乱局、重建社会秩序而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对历史发展方向所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同时也是对先秦天下一统观念的精炼总结。
    ②随着周王朝的建立,中国人产生了明确的“天下”观念。“天下”的观念一开始就是和追求与认同统一的观念相联系的。周人的“天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中心向四方逐级扩展延伸的圈层结构,是一套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统治秩序。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护了周人对天下一统的构想。然而,随着世代推移,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分封制的脆弱性愈发明显。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权威大为衰落,周天子虽仍名为天下共主,实质上已无力统辖各诸侯国,天下日益走向分裂。战国时乃至“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人民生活在巨大的苦难之中。同时周边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形成与“诸夏”交错杂居的局面。
    ③如何挽救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如何让人民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如何解决日益复杂的民族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天下”的主张。诸子或主张武力统一,或反对武力统一,或强调“仁道”,或强调“修政”,但他们显然都认同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归于统一,认为结束战乱纷争、安定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统一。同时众多人才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为实现“天下为一”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才智。可以说,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两百年间,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统一在思想层面已经逐渐形成,并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④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正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所
    载:“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秦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
    新的统一,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其统一的版图规模亦远远超出原来七国故地。然
    而秦王朝尚缺乏管理统一国家的经验,又以苛政峻刑治国,很快被推翻。秦末乱局甫定,
    汉初又发生同姓王七国叛乱,国家分裂混乱的阴云仍然挥之不去。汉朝立国,维护和加
    强国家的空前统一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胡毋生等人将《春秋公羊传》著之竹帛于前,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升华“大一统”说于后,《春秋公羊传》关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天
    下的“大一统”思想终于被汉武帝采纳,得到了实践,由此奠定了汉代的政治格局,进而深刻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⑤“大一统”的“大”字原来是一个动词,即推重推崇之义。“大一统”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重视国家的统一”,后来则又衍生出版图、规模宏大之意。《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主要有四方面的内涵:一是中央集权。加强王权,明确上下分际,严格约束限制臣下的名分权力。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成为最高的价值、核心的价值。二是天下一家。夷夏只是文化的区分,文化落后民族在文化先进民族的影响下“渐进”,逐步摆脱落后面貌,共同走向进步。摒弃了狭隘的民族观念,向往一种多民族交融的统一。三是安天下之民。只有实行仁政的统一才能凝聚人心,国富民强才能长治久安。四是拨乱反正。当国家分裂、社会混乱时,“力能救之”的人应当积极起来维护国家统一和恢复社会秩序。
    ⑥董仲舒应对汉武帝策问时又对“大一统”说进行了发挥。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把“大一统”定义为宇宙的普遍法则,又针对“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等妨碍统一的现象,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的建议。董仲舒认为思想文化不统一,政治上的统一是无所依靠的,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才会趋向于统一,老百姓才会知道遵循什么,社会才能稳定。
    ⑦近代以来,思想文化统一往往被诟病为文化专制。但客观地看,一个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大一统”国家需要一个具有导向性的主流思想。在国家政治统一的格局下如何实现思想文化的统一,进而以思想文化的统一维护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大一统”国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统一到哪里,就要找到最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最契合统一国家需要的思想资源。儒家经学作为中华文化统合的思想平台,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这是汉代思想文化政策能够成功、经学能够两千多年始终居于官方意识形态地位的深层原因,也是中国长期统一的文化根基。
    ⑧“大一统”观念随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而萌发,在夏商周三代逐渐发展,经由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大一统”并非只是疆域统一,其深层次的要求是民族和谐、人民安乐。秦汉以后,“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后世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信仰,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为中国的长期统一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信仰力量。
    ⑨古往今来,人民痛恨分裂、渴望统一。反映在诗人那里,讴歌统一、呼唤统一的诗文层出不穷。如唐代杜甫的“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宋代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代元好问的“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等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什么时候,“统一”都是正面的词汇,“分裂”都是负面的词汇。在分裂时期,即使在各种利益集团的私心私欲妨碍国家统一的时候,追求统一、维护统一仍然是不可违抗的最大民意,这也是国家重新走向统一的社会基础。中国秦汉以后两千余年的历史,既是一部不断走向更大规模的统一的历史,也是一部“大一统”思想不断深化与发展的历史。
    (摘编自人民论坛《千年历史大势!“统一性”为何是中华文明与生俱来的特性》)
    1.下列对“大一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大一统”一词在汉初才被明确提出,但是其思想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奠定。
    B.“大一统”一词不仅包含“重视国家的统一”之意,还有“版图、规模宏大”之意。
    C.“大一统”这一思想理论既追求政治统一、疆域统一,也追求民族和谐、人民安乐。
    D.“大一统”思想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是中国长期统一的文化根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人的“天下”是一个由中心向四方扩展延伸的圈层结构,与费孝通“差序格局”的结构形似。
    B.虽然诸子关于如何统一的观点不尽相同,但都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纷争、安定天下。
    C.作者不认同把思想文化统一说成文化专制,而认为统一思想文化是“大一统”国家的必要之举。
    D.董仲舒认为只要统一了指导思想,那么政治上各方面就会趋向统一,社会也就会因此而稳定。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大一统”,以时间为序,在阐述“大一统”发展过程的同时,论述其丰富内涵。
    B.文章诠释《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内涵后,又进一步阐述董仲舒对“大一统”的升华。
    C.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主要论证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与汉朝实践“大一统”的做法之间的联系。
    D.文章引用杜甫、陆游、元好问等人的诗句,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痛恨分裂、渴望统一的观点。
    4.请简要梳理汉代以前“大一统”的发展历程。(4分)
    5.从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大一统"中的“统”包含哪些层面?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谷糊
    蒋冬青
    妈妈说:“六谷(玉米)糊沾有神气,是穷人的粮。”
    你不信?去问问膘肥体壮的战马“黑旋风”——
    五六岁那会儿,妈妈带我去做观音会。那时穷,席上没有肉,全是各家各户凑的山粉、山芋、六谷子做的菜。现在只记得有一大脸盆六谷糊,甜甜的,乳糯糯的,我特别喜欢吃,常常吃得肚子像葫芦。
    这就沾上神气了。妈妈讲,观音娘娘最心疼穷人,让江心洲长出了六谷子,不让穷人饿死。
    回来的路上,妈妈放火烧掉地里的杂草,要种六谷子了。火光映红了江面上的白帆。
    新中国成立前,江心洲因为还有六谷糊吃,常常有江南江北逃荒的人来要饭。
    一天,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对我妈妈说她不是要饭的,是给人做针线活儿的,只要给口六谷糊吃就行。妈妈看她和善端庄的样子,把她请进屋里,用大海碗装了一大碗六谷糊,让她慢慢吃。妈妈讲:“你先在我家住下。没有好的,六谷糊管你吃饱。回头我帮你一家一户地问,问好了活儿你再去做。”
    她的针线活儿果然不错,会缝补,还会给小孩儿做新衣。妈妈替她对人家说,除管六谷糊以外,还应每天付点儿工钱,随便给。那时候,江心洲的土地属于县教育部门,江心洲的住户都是它的佃户。因为农活儿多,许多人家都请她做针线活儿。她除了天天能吃到六谷糊,还挣了些工钱。
    她睡在我家,晚上给我和妹妹每人都缝了新衣。妈妈要付她工钱,她说什么也不要。于是,妈妈让我认她做大姨。
    半年后,大姨被家里人接回去了。临走的时候,她瞒着妈把挣的工钱扣在碗里留下了,还对妈妈千恩万谢。妈妈说:“要谢,你就谢六谷糊。”
    1949年秋天,解放军渡江南下。①太阳照在晚秋的六谷秆上,六谷散发着清香。
    “妹子……”有人叫妈。
    妈转头一看,把手中掰六谷子的篮子扔在地头,去迎接大姨。
    大姨身穿军装,打着绑腿,腰束皮带,挂着手枪,好不威武。她把战马的缰绳递给我,自己跨过田塍,扶起篮子,一根根地捡拾撒在地头的六谷棒子。
    “她大姨呀,你是解放军啦,不是做针线活儿的?”妈边说边马前马后地相起马来,“这马,咋这么瘦?皮包骨头!哎哟哟,背上的肉都烂了!畜生通人性。马呀马,这疼痛要多大忍劲儿啊!”
    这是一匹黑色的战马,虽然伤痕累累,但它仍挺胸昂首,不屈地瞪着双眼。
    “这马叫‘黑旋风’,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中一路驮炮,走到了这里。它的故事,我回头告诉你。”大姨走到马前,爱怜地抚摸着它的鬃毛,说,“妹子,你过去对我说六谷糊沾着神气,这马就交给你了,用六谷糊把我们这大功臣调养好吧。”
    “我就说吧,你不是一般人。”妈弯腰在地头拔起一大把车前草,在水沟里洗去泥土,用嘴一口一口地嚼烂,敷到马的伤口上,又脱下自己的褂子,扎好,说道,“没问题,明年交给你膘肥体壮的‘黑旋风’!”
    ②大姨夸妈是烧荒的火,在她面前就没有荒芜和颓废。
    “谁也想不到你是大军渡江的侦察兵!”妈妈高兴坏了。大姨说妈妈掩护了她的行动,是渡江战役的功臣。
    妈妈同大姨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个晚上,说得最多的是大黑马的故事。妈妈被大黑马的故事感动了,向大姨隐瞒了家里的困境。
    1948年和1949年接连两年长江发大水,江心洲的人家只收了一些晚秋玉米,顿顿半是野菜半是糊糊地艰难度日。
    妹妹出世时,妈妈产后虚弱,奶水不够,妹妹日夜啼哭。那时候,红糖买不到,只能给妹妹喂开水。喂多了,妹妹就呕吐。妹妹一天天变得瘦弱,身上长了一层黑色的绒毛,哭声像小猫一样。
    妈妈说:“孩子要调养!晚秋收了百来斤六谷子,全留给孩子吃。大人吃山芋好白萝卜。”妈妈用筛罗筛下六谷子细粉,煮成稠度适中的六谷糊,用小勺子慢慢地喂妹妹。
    这当口儿,“黑旋风”来了。妈妈说:"女儿和马都是我的心头肉,都要调养好。”
    “他爸,趁着天晴,把六谷秆砍倒晒干,做马冬天的粗饲料吧。芦柴棚透风,立冬之前给马做一间土壑屋,用茅草盖得厚厚的。”
    “吱呀,吱呀……”每天晚上,安顿好我和妹妹,妈妈就推石磨,磨六谷粉;天不亮,又掌灯煮六谷糊,满满一盆,分给妹妹和马吃。
    妈妈挖草药给马敷伤口,经常给马洗澡、刷毛,还让我牵着它,到江边吃最嫩的草……
    三九隆冬。妈妈和爸合计,马越冬的粗饲料——六谷子,大姨从县里派人送来了二百斤,精打细算,也差不多够。问题是,马的伤口长得太慢,体膘恢复得不快,怎么办呢?
    家里还有“鸡屁股银行”,有三只老母鸡、两只鸭。爸爸决定全部宰杀,让妈妈吃了催奶,一半给女儿喝,一半拌六谷糊给马吃。
    鸡鸭吃完了,又拿什么催奶呢?
    妈妈和爸爸就到沟渠里捉鱼。如果捉不到鱼,就摸螺蛳、河蚌,要不就挖田鼠,挖青蛙,挖蛇……③妈妈什么都忍着吃,只要能出奶。
    妈妈说:"它曾被日本鬼子俘获过。鬼子要它跪下身子驮炮,它竖起前蹄昂首咆哮,宁死不跪。后来,它挣脱缰绳,跑回了八路军驻地。在辽沈战役中,另一匹战马落到国民党军队手里,敌人要枪杀它吃肉,黑马奋蹄冲入敌阵,踏伤敌人,救回了战友。”妈妈说:“我们要让它重振雄风!”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黑旋风”已经被妈妈调养得膘肥体壮。这天早晨,东边出现了火烧云,朝霞好像燃烧的火焰,似乎是妈妈在烧荒。我们将“黑旋风”交给了大姨。大姨抚摸着马鬃毛,赞不绝口,继而翻身上马。“黑旋风”一声长鸣,奔腾而去。④我们一家人欣喜地看着它在“火焰”中扬蹄飞奔……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她”对我们一家很信任,住在我们家,出于感激,晚上还给我和妹妹缝新衣。
    B.妈妈被大黑马的故事感动,故而隐瞒了家中困境,省吃俭用,全力调养大黑马。
    C.大姨不收妈妈的工钱,还把挣的工钱留下,此细节暗示了大姨的身份是侦察兵。
    D.大黑马的身上所展现出的宁死不屈、顽强抗敌的精神,也是解放军精神的体现。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所描写的环境充满光明与希望,与前文的环境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B.句子②借大姨之口把妈妈比作烧荒的火,既生动形象,又贴合当时环境。
    C.句子③中“忍”,生动表现出妈妈在艰难环境下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
    D.句子④写大黑马在晚霞之中飞奔而去,以景结情,收束全文,回味无穷。
    8.小说在刻画“妈妈”这一人物时,突出了她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战争·人性;乙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平常·不平凡。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项王自度不得脱,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般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
    太史公曰:羽起陇晦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傲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江东虽小A地B方C千里D众数十万E人F亦足G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指方向,与《过秦论》“非及乡时之士”的“乡”词义不同。
    B.东,向东,“顺流而东也”的“东”也表示向东,两者用法相同。
    C.亭长,官职名,职责是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监管停留旅客。
    D.矜,指自骄、自傲,与成语“不矜名节”中的“矜”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被汉军包围,为了突围,他命令骑兵向四方奔驰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面分三个地点会合。于是项羽就呼喊着奔驰而下,汉军都被杀得散乱后退。
    B.楚军在不同地方会和,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之处,于是兵分三路,重新包围楚军,于是项王奔驰在汉军中,杀了数十上百个汉军士卒,仅放走两个骑兵。
    C.项羽认为是上天要灭亡他,且无颜以对江东弟子,故不愿渡江,把爱马赠给亭长后,下马与汉军交战,杀死了几百个汉军士卒,自己也身受十余处伤。
    D.司马迁既高度赞扬项羽,认为项羽的功业近古以来不曾有过;同时也批评项羽一味逞个人聪明而不效法古人,身死东城时,还不知反省,却归咎于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14.在扬雄(扬子)看来,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越溪村居
    戴叔伦
    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
    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
    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围绕“越溪村居”,撷取若干景象,来展现村居环境和心境。
    B.诗的首联交代诗人近年来客居他乡、寄居山寺、清寒贫苦的境况。
    C.诗人虽隐居深山,但很少经过树林和野寺,常感叹自己少有人伴。
    D.有米可食的安定生活,悠闲平静的时光,使诗人感到闲适而美好。
    16.颔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回应司马光的指责,认为“________,________”不算生事扰民。
    (2)司马迁《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
    (3)小刚创作了一幅《李太白月下饮酒图》,想在上面题两句诗,一时想不出来。同桌小华建议他直接用李白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麦田里总有一个身影,活在记忆里,纵使过了那么多年,仍然___A___。
    ①曾经的父亲在春寒料峭的时候,站在田地旁发愁,因为没有种子耕种而叹息;②曾经的父亲在某一天的早晨看到麦芽破土而出而___B___;③曾经的父亲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在麦田里挥洒着汗水锄草,眼里充满希冀;④在夕阳的余晖里,曾经的父亲点燃一支烟,蹲在田埂上静静遐想;⑤曾经的父亲用镰刀割下第一把成熟的麦子,望着饱满丰实的麦穗,欣慰地笑了。曾经的父亲啊,在打麦场上吆喝着牲口,汗流浃背,神情自豪而高昂……曾经的父亲就是这样,这就是用心一辈子深耕麦田的父亲。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第二段有一句与整段的语言风格不统一,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经常听到患者抱怨:“大夫,我只是来看个高血压,您给我开点药就行,我不想做检查。”对呀,血压高不高,简简单单测个血压就知道,大夫为什么让您做检查呢?其实,血压高只是一种现象,但具体引起血压高的原因可是不尽相同的。高血压分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初诊高血压首先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然后才能考虑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原因的不同决定了①______。
    基于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②______,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反之,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的,则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由一些确定的疾病或者病因引起,③______,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也会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不过对这类高血压,尽早明确病因然后原发病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相较于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常出现于较高年龄,进展一般比较缓慢,病程较长,无法根治。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个”和“我只是来看个高血压”中的“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次文艺汇演的节目中,有个二重唱,有个音诗画,有个群舞……
    B.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形象。
    C.大高个儿门前站,不用打扮也好看。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王家春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 【解析】选项“张冠李戴”。据原文,中国长期统一的文化根基是:儒家经学。
    2.(3分)D 【解析】选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化。
    3.(3分)C 【解析】选项“主要论证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与汉朝实践‘大一统’的做法之间的联系”分析有误。
    4.(4分)①“大一统”观念随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而萌发,随着周王朝建立,产生了与追求、认同统一相联系的“天下”这一观念;②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提出了“一天下”的主张,《春秋公羊传》提出“大一统”的思想主张,对先秦天下一统的观念做了精炼总结;③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实现政权、法令“大一统”。(答出一点得2分,二点得3分,三点得4分)
    5.(4分)①政治统一;②疆域统一;③思想文化统一。(答出一点得2分,二点得3分,三点得4分)
    6.(3分)C 【解析】选项“此细节暗示了大姨的身份是侦察兵”,理解有误。此细节不足以暗示大姨的身份是侦察兵。
    7.(3分)A 【解析】选项“与前文的环境特点形成鲜明对比”,分析有误。
    8.(6分)①善良朴实。妈妈把“逃荒者”请进屋,盛六谷糊给“她”吃,帮“她”挨家挨户地问活。②深明大义。省吃俭用,全力调养大黑马,支持解放军的工作。③勤劳能干。只要能出奶,妈妈什么都忍着吃,还亲自到沟渠里捉鱼。(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6分)甲组:①本文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解放战争背景中,发生在农村的一个故事;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现普通农民、军人、战马之间的情谊,讴歌人情之美、人性之美。
    (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乙组:①六谷糊是穷人的粮,普通而平常,却能在战争年代养活江心洲的百姓,也把战马养得膘肥体壮。②以妈妈为代表的江心洲百姓,是极为普通平凡的农民,但他们都善良淳朴、勤劳能干,具有珍贵的品质。他们与六谷糊一样,都很普通、平常,却拥有不平凡的珍贵品质。(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3分)ADF(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
    11.(3分)B 【解析】“东渡乌江”的“东”意思是向东,作状语;“顺流而东也”的“东”意思是东下,是谓语动词。
    12.(3分)B 【解析】选项“仅放走两个骑兵”曲解文意。“亡其两骑耳”的意思是仅损失两名骑兵罢了。
    13.(8分)翻译:
    (1)(4分)我听说汉王出资千金悬赏我的头颅,封万户侯,我给你这个恩惠吧。(“购”“若”各1分,译出大意得2分)
    (2)(4分)项羽就率领着五个诸侯国灭亡了秦国,分割天下而分封王侯,政令由项羽发布。(“将”“出”各1分,译出大意得2分)
    14.(3分)①刘邦发挥、利用众人的计谋与力量,故而成功。②项羽憎恶采用众人的计谋与力量,只发挥个人的力量,故而失败。(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15.(3分)C 【解析】选项“很少经过树林和野寺”曲解文意。
    16.(6分)①视听结合。黄雀鸣叫,柳树抽芽,清溪流淌,鲜花一路,写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②拟人。“催”字赋予黄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在黄雀声中,柳树生长变化之景;③色彩对比。柳树之色,繁花之彩,色彩明丽,生机盎然。(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6分)
    (1)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2)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3)示例一: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示例二: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示例三: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示例四: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示例五: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必须是李白的诗句,诗句里必须同时有“酒”“月”之意的词)
    (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8.(2分)A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B喜出望外(喜笑颜开)
    19.(5分)④曾经的父亲蹲在田埂上,点燃一支烟,在夕阳的余晖里静静遐想。或:曾经的父亲在夕阳的余晖里,蹲在田埂上,点燃一支烟,静静遐想。[句式“曾经的父亲+时间状语(地点状语)+……+静静遐想”即可]
    20.(3分)A 【解析】A项与原文都是量词;B项,形容词,独特的;C项,身体或物体,名词;D项,这,代词。
    21.(6分)
    ①治疗手段(方法/药物)的不同
    ②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的
    ③当原发疾病治愈后
    (每句2分)
    22.(4分)因此对这类高血压,尽早明确病因然后对原发病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改对一处得2分,改对两处得4分)
    23.(60分)
    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1~2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
    不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脱身了,于是把他的骑兵划分成四队,分别向四个方向突围。汉军把他们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取汉军一将。”他命令骑兵向四方奔驰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面,分三个地点会合。于是项王大声呼喊着奔驰而下,汉军都被杀得散乱后退,于是斩杀了一员汉军将领。这个时候,赤泉侯作为骑兵将领,追击项王,项王瞪着眼睛向他怒吼,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了惊吓,躲避出好几里。项王就和他的骑兵会聚成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之处,于是就兵分三路,重新包围了楚军。项王奔驰在汉军中,又斩杀了汉军的一名都尉,杀了几十上百名汉军士卒,又重新聚集起他的骑兵,仅损失了两名骑兵。于是对他的骑兵们说:“你们看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果真像大王说的那样。” 于是项王就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划靠到岸边等候项王,对项王说:“江东地区虽然小,土地纵横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够得上成为一个王国了。希望大王能够立即渡江。现在只有我有渡船,汉军到达,就不能渡过去了。”项王大笑说道:“是上天要使我灭亡。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并且我项籍曾和八千名江东子弟兵渡江向西,如今没有一人能够回还,纵然江东父兄可怜我而拥立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难道我项籍就不在心中惭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位长者。我骑着这匹马有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就把它赏赐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全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的兵器和汉军交战。项籍一个人独自杀死的汉军士卒有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伤,他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说:“你难道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看着他,指着他对王翳说:“这个人就是项王。”项王就说:“我听说汉王出资千金悬赏我的头颅,封万户侯,我给你这个恩惠吧。”于是就自刎而死。
    材料二:
    太史公说:项羽兴起于田野民间,才三年,就率领着五个诸侯国灭亡了秦国,分割天下而分封王侯,政令由项羽发布;他的王位虽然未善终,却也是近古以来所不曾有过的了!等到项羽背弃关中而怀恋楚国故土,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怨恨诸侯王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大事就难了!还自我夸耀战功,一味逞个人小聪明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就是要用武力征伐来经营治理天下。结果只五年的时间,终于失掉了自己的国家,自身死在东城,却还不觉悟、不责备自己,反倒以“上天要灭亡我,而并非我用兵的过错”为借口,这难道不是荒谬吗!扬雄《法言》曰:有人问:“楚王兵败垓下,将要死的时候说道:‘是上天亡我!’可以相信这种说法吗?”回答说:“汉王刘邦尽量发挥、利用众人的计谋,这些计谋调动了众人的力量。楚王项羽憎恶采用众人的计谋,只发挥个人的能力。善于利用众人力量的人能胜利,凭一己之力的人会失败,与上天有什么关系呢?”

    相关试卷

    2024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文件包含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云南版-答案docx、师附中3语文试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题 PDF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答案docx、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答案doc、师附中4语文试卷pdf、师附中4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