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1.B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原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和家畜种类增多,这反映了当时农耕经济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所述“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并不意味着中原地区是水稻的发源地,结合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排除A项;虽然材料中提及了“黄牛”,但是无法据此说明当时农用动力发生变化,排除C项;仅由材料不能得出中原地区“轮作复种技术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A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西周分封制下,除了将重要人员封诸侯之外,也对军中其他人员进行分封,这充分体现了周王通过分封扩大统治基础,以巩固统治,A项正确;西周时期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制,而材料强调的是权力分配即分封制,且分封制下选官方式依然是世袭,排除B项;血缘关系奠定了宗法分封的基础,而材料仅是围绕分封制展开,排除C项;周武王赏赐中下阶层的士兵,目的在于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宗法制下嫡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特权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3.D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和“四类人分类聚居,不得随意迁徙,职业世袭”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管仲的措施有利于政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需知识可知,新时期时代就已经出现原始农业,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将四类人“分类聚居,不得随意迁徙,职业世袭”,但没有涉及职业教育问题,不能反映形成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且春秋时期形成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少数民族和诸侯国数量都在减少,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趋势,D项正确;传统的奴隶社会政治体制处于瓦解中,不能焕生机,排除A项;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没有变化,排除B项;频繁战争促进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形成,推动了社会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
5.B 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彻底性体现在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奖励耕织、划小家庭、废除世卿世禄制,不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措施,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6.B 依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提出了不同的治国主张,儒家主张德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治。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现实,各派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重建政治秩序,B项正确;官僚政治是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墨家涉及了官员选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7.B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至战国(中国)。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和发展,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是公田变成私田,排除A项;奴隶制社会走向衰落,排除C项;战国时期,国家走向统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8.C 屈原的诗作抒发了楚都郢被攻破后的无尽悲伤,而楚怀王在遭受秦国软禁时,宁可客死他乡亦不肯捐弃国土而偷生,这都说明楚文化带有强烈的忠烈爱国情怀,C项正确;开拓进取、浪漫主义以及崇尚个性追求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9.D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的乡官制度,可以得出其作用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选D项。秦朝地方要服从中央,没有自治权,排斥A项;权力制衡机制是近代三权分立的特点,排除B项;乡官制度可以稳定农村地区,但实现了农村地区稳定,夸大了其作用。故选D项。
10.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秦朝通过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不一致,排除A项;据所学,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排除B项;随葬品中必须有官员印信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选项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古代秦朝。根据材料信息,秦朝进行了人口迁徙,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文化的交融,进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阶级矛盾尖锐激化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人口迁移既有北方也有南方,而匈奴只在北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秦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并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秦朝。根据材料“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信息,这奠定了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国家政治结构,B项正确;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灭了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状态,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1)变化:身份标志由低级贵族转变为知识分子;由文武并重到以文为主;由受制度约束到自由流动;政治参与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2)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动摇,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动;私学和平民教育兴起,等级观念淡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倚重士人;士人自身的努力与社会责任感。(每点2分,任答四点,共8分)
14.示例:
论题:周朝制度的建立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2分)
阐述:人类文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向前演进的趋势,且后者吸取了前朝的得失。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文明演进看,商采取内外服制,中央对地方控制程度较弱,而西周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后,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度,分封子弟和功臣,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王位传承方式上看,商以前在继承方式上采取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方式,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动荡不安,周朝建立后,推行宗法制,这不仅缓和了王位继承矛盾和王权交接冲突,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家族、亲戚、姓氏等。所以,宗法制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周朝初期,建立了礼乐制度,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使得奴隶制度达到极盛时代。(8分)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我们应重视先秦文明,特别是周文化的奠基石作用,团结人民,创造幸福生活。(2分)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荆州顶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顶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