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试卷类型:E(部编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卷)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
2.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虬枝(qiú) 濒临(bīn) 雕镂(lòu) 坦荡如砥(dǐ)
B.题跋(bá) 鲜腴(yú) 嶙峋(lín) 藏污纳垢(zàng)
C.雄跨(kuā) 隧道(suí) 蹒跚(shān) 摩肩接踵(zhǒng)
D.消逝(shì) 镌刻(juān) 旌旗(jīn) 重峦叠嶂(l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婆娑 喧器 春寒料峭 糠慨激昂 B.秀颀 斟酌 诚皇诚恐 恹恹欲睡
C.天堑 推崇 摧枯拉朽 惟妙惟肖 D.幕年 繁殖 振聋发馈 触目伤怀
3.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7)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__________________,始龀,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9)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4.名著阅读。(3分)
原来妻子是工程师,负责朝土里挖掘。丈夫是她的雇工,跟在她后面把她挖下的土用头和肩顶出去。挖好洞后,工程师变成面包师,为孩子们做面包。丈夫当她的伙计,负责把面粉从外面搬进来。就像每一个成功的家庭一样,妻子是内政部长,丈夫则分管外面的事。
(节选自《昆虫记》)
戏剧家罗斯丹评论该书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升。②与此同时,垃圾产生量也在迅速增长。③垃圾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反映越来越强烈,推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④为了避免再出现垃圾乱投、乱放的现象,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再现勃勃生机。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提取第②句的主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班级准备开展以“茶文化研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1)请你将“茶”按照笔画顺序,正确、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1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小文参观了一个茶文化博物馆,馆里的一面墙很有意思,墙上写了很多“茶”字,这些“茶”字周围还有很多字,如“不夜侯”“涤烦子”“余甘氏”等。请你从列举的这三个词中选取一个,说说你的探究发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田的家人喜欢喝工夫茶,家中茶桌上有一套“茶道六君子”,泡茶时配合茶壶和茶杯使用,包括茶筒、茶漏、茶勺、茶挑、茶夹、茶针六种器具。下面是小田拍摄后发给你的图片,请你试着简要说说其中任意两种器具的使用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茶既能给生活增添乐趣,又能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请你参考示例,以“人生如茶”为话题,在横线处写上一句恰当的话。(2分)
示例:人生如茶,茶叶需在沸水中上下翻腾才能散发出扑鼻清香,人生亦常是在经历无数磨难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人生如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2022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舞台,用舞蹈语汇创造性地转化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以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唤醒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全剧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叙事,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的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历程的故事。青绿,是《千里江山图》最典型的视觉标识,也是全剧贯穿始终的意象。编导以宋代绘画的内敛基调,设计了“静待”“险峰”“卧石”等造型动作。舞动起来的“青绿”们动作端雅沉静,气息下沉内敛,以一派淡泊之感传递出青绿色彩特有的冷静、空寂况味,队形变化起伏中又营造出高远、深远、平远兼具的视觉美。
青绿色彩也是全剧舞美设计的重要元素。如篆刻人的服装为深沉的花青色,点缀朱砂红,与其动作稳健而具有顿挫感相匹配;又如舞台布景,颜色从清淡过渡到浓重,逐渐形成青绿色彩,打造出“于缤纷浓色,见空寂之美”的境界。“远黛秀娥,只此青绿”,“青绿”这一中国传统色的大量运用,让人徜徉在淡泊、清雅、闲静的宋代美学意趣之中。《只此青绿》大获成功,是一种必然。
【材料二】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宽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材料三】中华民族对青色认识和运用的历史悠久。青色是中国传统“五正色”之一,青瓷是富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工艺品,传统绘画艺术以“丹青”为名,山水田园诗中更随处可见青绿的光影。为什么中华民族如此偏爱青色?生理基础对色彩选择有一定制约作用。研究证实,不同瞳孔颜色对其辨色有明显影响,褐色、灰色、碧蓝色瞳孔辨别光谱中蓝、绿暗色端较为困难,而黑色瞳孔具有理想的调节外来光线的功能。生产方式对民族色彩审美起最终决定作用。中华民族采集和农耕的生产方式使生产环境中最主要的色彩是青色,包括头顶的青天和身边的碧水。我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直接受到青色濡染,青色已经积淀于民族意识中。民族文化也决定了色彩审美。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
7.【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说《只此青绿》“唤醒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江山图》最典型的视觉标识是青绿,舞剧《只此青绿》也以青绿为贯穿始终的意象。
B.《只此青绿》全剧舞美设计仅采用青绿两色,就打造出“于缤纷浓色,见空寂之美”的境界。
C.《千里江山图》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
D.黑色瞳孔具有理想的调节外来光线的功能,生理基础使我们的色彩选择更偏向于青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8分)
苦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摸。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天地间的一切生命都依从四季这一来自宇宙的最大拍节,无论是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季节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这长长的夏吗?
③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渐渐老去,经历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⑦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辽阔的秋,悠长的冬,遥远的春,我要一连跨过,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选自《中华散文(我的故事)》,有删改)
10.请阅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夏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如何理解第④段中“苦,原是生活中的蜜”这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请结合全文阐述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在文坛产生深远影响,有同学正在为学校网页专栏做“冯骥才经典语录”整理工作,请你从《苦夏》这篇文章中挑选一个合适的语句推荐给他,并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①人也。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赴。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二十五年,尚书留梦炎②以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终不行。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才为急,欲荐枋得为功。枋得见天佑,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北行。至京师②,已而病,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节选自《宋史·谢枋得传》,有删改)
【注】①信州弋(yì)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②留梦炎:浙江衢县人,为人奸诈,见风使舵,原为宋朝大臣,后投降元朝。③京师:当时的大都,即今北京。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2)父命之 ( )
(3)辞不赴 ( ) (4)傲岸不为礼 (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一怒而诸侯惧 终不食而死
B.立天下之正位 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
C.独行其道 其如土石何
D.弃之于地 告之于帝
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9~20题。 (4分)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替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杨州。
19.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词中的“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地方,比如我们生活的家、我们活动的校园、我们学习的教室……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
请以“我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后作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试卷类型:E(部编版)
2022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2分)A
2.(2分)C
3.(6分)(1)报君黄金台上意 (2)烽火连三月
(3)此中有真意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东风不与周郎便 (6)去年天气旧亭台
(7)水中藻、荇交横 (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9)攻亲戚之所畔 (10)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4.(3分)示例: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源泉,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比如文段中的“做面包”“当她的伙计”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刻画了 蜣螂夫妇同心协力制作粪球,为孩子们操劳的过程,极具画面感。
5.(4分)(1)(1分)示例:删掉“使”。
(2)(2分)垃圾产生量
(3)(1分)将分号改为逗号。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7分)(1)(1分)
(2)(2分)示例一:不夜侯,茶的雅号,茶能够提神,饭后喝茶令人夜不能寐。
示例二:涤烦子,茶的雅号,喝茶能让人消除烦恼。
示例三:余甘氏,茶的雅号,茶入口时甘甜,茶毕余味绵延不绝。
(3)(2分)示例:①茶筒:用于集中收纳放置茶道器具。②茶漏;放在茶壶口上导茶人壶,防止茶叶外漏。③茶勺:用来盛取待泡的干茶。④茶挑:协助茶勺投茶入壶。⑤茶夹:夹取茶杯递给客人。 ⑥茶针:翻看茶壶中的茶叶(或清理茶壶中泡过的茶叶,防止堵塞)。(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4)(2分)示例:第一杯茶苦涩,第二杯茶香甜,第三杯茶味淡,人生亦常是在经历无数次挫折后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坦然面对生活的起伏。
三、阅读(46分)
(一)(12分)
7.(3分)列数字和作比较,(1分)列举了画作长、宽的具体数字,同时和《清明上河图》的大小进行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使材料更具说服力。(2分)(意近即可)
8.(6分)①用舞蹈语汇创造性演绎《千里江山图》,以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观众;②以“青绿”意象贯穿全剧,传统色的大量运用,让人徜徉在淡泊、清雅、闲静的宋代美学意境中;③《只此青绿》舞台剧让人们认识了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技法;④青色符合中华民族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青色符合当代人们审美所看中的精神需求。(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3分)B
(二)(18分)
10.(4分)①童年时,因有各种昆虫相伴,作者喜爱夏天;②后来父亲逐渐老去,经历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作者感到夏天是难耐与难熬的;③作者经历了苦夏的锻炼后有所感悟,对夏充满了热爱的激情;④在夏的极致酷热中,作者升华了思想境界,对夏充满了崇拜。(每点1分,意近即可)
11.(4分)这句话富有哲理,“苦”指生活中的磨难,“蜜”指人生的收获与成功,而人生的收获与成功都是经过坚韧地苦斗得来的。(意近即可)
12.(3分)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将夏天拟人化,“自焚”“创造”两个词语形象地强调没有谁能像苦夏那样把能量发挥到极致,表达了作者对苦夏的崇拜、渴望、热爱之情。(2分)
13.(4分)①夏让“我”领悟到了“苦”字的分量,让“我”有了强大的承受力,锻造了“我”坚强的性格,更好地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或夏天酷热难耐,象征人生的苦难,但苦难能使人坚韧苦斗,成为生活中的强者);②夏具有一种为创造辉煌不惜耗尽自己全部能量的牺牲精神(或夏天用自焚的形式创造出火一样辉煌的顶点,启发人们迸发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充分发挥才干,创造人生的辉煌)。(每点2分,意近即可)
14.(3分)示例:我推荐“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1分)理由:这句话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在人生的历程中,对手会与我们竞争,会给我们压力,但是我们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坚持不懈地奋斗,不断使自己变得强大。(2分)
(三)(12分)
15.(4分)(1)真正,确实。 (2)教导,训诲。 (3)推辞。 (4)礼节。
16.(2分)A
17.(4分)(1)(2分)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2)(2分)(我)谢枋得的姓名不吉祥,不敢赴任接受诏命。
18.(2分)①【甲】文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孟子首先反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论断,然后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接着论述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标准;②【乙】文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谢枋得的故事,表现出他坚守气节、不为富贵名利所诱惑的高尚品质。(每点1分,意近即可)
(四)(4分)
19.(2分)描绘了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1分)作用: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意近即可)
20.(2分)中原沦陷,达官贵族纷纷逃散,收复国土无望,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抒发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之情,对朝廷无心抗战的愤慨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意近即可)
四、作文(50分)
21.(50分)略。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共5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