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学识渊博,年轻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贾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忧心朝事。后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三岁。贾谊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所著政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以及《过秦论》都写得意气风发、雄辩有力,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贾谊有赋七篇,以《吊屈原赋》最有名,政论集《新书》十卷,其中著名的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写作背景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所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
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已。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振聋发聩,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
知识链接“论”“说”论:我国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古文标题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说: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目的都是说明一个道理。
字音识记(1)崤函( )(2)膏腴( )(3)杜赫( )(4)陈轸( )(5)孙膑( )(6)带佗( )(7)倪良( )(8)赵奢( )(9)遗镞( )(10)逡巡( )(11)漂橹( )(12)鞭笞( )
(13)蒙恬( )(14)藩篱( )(15)黔首( )(16)隳名城( )(17)锋镝( )(18)瓮牖( )(19)绳枢( )(20)氓隶( )(21)蹑足( )(22)阡陌( )(23)铦( )(24)谪戍( )(25)锄櫌棘矜( )(26)钩戟长铩( )
字词释义(1)会盟而谋弱秦(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约从离衡( )(4)叩关而攻秦( )(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6)追亡逐北( )(7)振长策而御宇内( )(8)振长策而御宇内( )(9)隳名城( )(10)揭竿为旗( )(11)赢粮而景从( )(12)自若也( )
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举起驾驭,统治毁坏举担负像是原来的样子
通假字1.赢粮而景从( )2.锄櫌棘矜( )3.非及乡时之士也( )
同“影”,像影子一样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同“向”,先前
古今异义1.以致天下之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宽厚而爱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招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友爱他人。指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3.于是六国之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以为桂林、象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时,当时。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把……作为。认为。
5.才能不及中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常的人。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山东省。
名词,便利,有利的形势
形容词,有利,对……有利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 )(3)外连衡而斗诸侯( )(4)南取汉中(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天下云集响应( )
像席子一样 像包裹一样 像口袋一样
在内对外向南在北面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2.名词作动词(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3.使动用法(1)外连衡而斗诸侯( )(2)吞二周而亡诸侯( )(3)却匈奴七百余里( )(4)序八州而朝同列( )(5)会盟而谋弱秦( )(6)以愚黔首( )
称帝,称王用瓮做 用绳子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
特殊句式1.判断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省略句(1)威振四海( )(2)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
“……也”表判断省略介词“于”,应为“威振于四海”
省略介词“于”,应为“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3.状语后置句(1)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2)余威震于殊俗( )4.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 )
即“陈涉之位,非于齐、楚……中山之君尊也”
即“余威于殊俗震”“为”表被动
主旨探微《过秦论》着重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任务一 理解1.这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案】“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它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是对秦王朝兴亡史的概括议论,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这个观点今天还有现实意义,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真正为人民着想。
2.从全文看,“攻”“守”的不同形势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答案】“攻”体现在第1段到第3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体现在第3、4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前者为后者张本,通过“攻”和“守”的巨大变化,来进一步突出不施行仁义的恶果,大大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
任务二 赏析3.写陈涉起义时,文章做了哪几方面的铺叙?用意何在?【答案】①出身地位:“瓮牗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②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③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④武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⑤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⑥起义的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这六方面的铺叙为下文做了充分的铺垫。
4.全文运用了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答案】对比:九国之师跟陈涉“谪戍之众”对比,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陈涉与秦国的对比,秦国自身兴亡前后的对比。作用:对比的作用是为了增强设疑的效果,强化“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反差,以便更好地达到痛陈秦过以诫汉的目的。
任务三 探究5.本文是一篇史论,论秦王朝之过,但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叙史,上起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下至秦王朝灭亡。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叙史和议论有什么关系?【答案】(1)①在论证过程中,先陈述史实,通过对照比较,然后归纳议论,前后关合照应,直到文章末尾,才总结点明中心论点。这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论证方式。②第1段从地理形势到内政外交上的重大决策,直接写秦一方。第2段通过六国反衬写秦国。
第3段写秦始皇时国之强盛,达到极点,同时内政之暴也达到极点,覆灭的危机已隐含其中了。第4段写陈涉起义,天下并起亡秦。末段是议论和总结。③作者先指出秦亡非地理因素,接着用设问方式提出两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陈涉条件处处不及六国诸侯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为什么陈涉发难之后,秦王朝顷刻之间就“七庙隳”,秦王子婴“身死人手”?这两个问题表明秦之覆灭并非军事因素。那么秦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经过步步推进,最后才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答案,以此结束全篇,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叙史实,一为发议论。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史的升华。叙史以时序为经,以事迹为纬。本文先叙秦孝公时的“兴”,继而写“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时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时的“强”,接着写“及至始皇”时的“盛”,最后写“始皇既没”,陈涉首难,使秦终至败亡。作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议论时,以陈涉与强大的秦王朝比,与山东六国比,是非立分,结论自出。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便于作者按辞赋的写作规律,施展才华,驰骋笔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3111过秦论pptx、3111过秦论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版本2《过秦论》课件pptx、版本2《过秦论》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探究,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