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预习,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 积累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 体味本文白描的写法,品味如诗如画的意境。
4. 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重难点】
1.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2. 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大致了解文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背诵课文,积累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
2. 体味本文白描的写法,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1. 背诵课文,积累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
2. 体味本文白描的写法,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PPT)
1.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此文只有160个字,但言简义丰,所以更需要我们字斟句酌,细细品读。
2.作者简介:(PPT)
张岱,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3.写作背景:(PPT)
满清入主,明朝灭亡,张岱满怀沉痛,以遗民身份,隐居山中,不与世事,写文
著书,寄情山水,往昔繁华,都成梦幻。本文写于约1647年,明已亡国三年,回忆的湖心亭看雪往事发生在崇祯五年,1632年。15年过去了,往昔历历在目,透过国破家亡,50多岁的张岱回忆前尘往事,旧游如梦。沉痛的亡国之恨,挥之不去的家国之思,隐藏字里行间。我们来细细品味。
环节二: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一)检查预习效果
(找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纠正字音、节奏,解决节奏难读的句子)
明确:(PPT)
1.强调字音: 崇祯(chóng zhēn) 是日更(gēng)定矣
余挐 (ná)一小舟 拥毳(cuì)衣炉火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惟长堤(dī)一痕
与余舟一芥(jiè) 铺毡(zhān)对坐
焉得更(gèng)有此人 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
2.句子停顿
湖中/人鸟声/俱绝
惟/长堤/一痕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更有/痴似/相公者
3.同桌互读课文。
方法:同桌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二)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环节三: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联系学过的文言知识,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划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讨论交流。
(3)思考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二)全班交流明确,集体解决疑难。
1.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请同学翻译课文,交流疑难,师生共同解决疑难词句
2. 重点词句见课下注释。
3.疑难问题预设:(PPT)
A. 是日更定 是,这。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上下一白 全白
C.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形容船小。
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
D. 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到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E. 客此 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F.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告别。
G.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我们相公一样痴的人啊。
环节四:品读欣赏,主旨探究
(环节一)咬文嚼字品“痴景”
1.在读的过程中,相信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
明确: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
明确: 痴,意思是“傻”(或者“痴迷”)。
3.请到前文找一找,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傻”(“痴迷”)的?由此可看出张岱什么性格?
预设:“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独”看雪。张岱挑了一个别人都不会选择的时间一一晚上独自去看雪,可见他“傻”(“痴迷”)。这里可以看出张岱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
4.张岱追求怎样的山水之境?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支撑你的观点。
明确: 比较纯粹的山水。“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两句雪景古来共赏,我们也来咬文嚼字品一品。
请尝试用“我认为___________写得好,写出了______________”的形式品读雪景。
预设:
我认为“雾淞沆砀”写得好,写出了一片水汽苍茫的感觉。
我认为“一白”写得好,写出了天地间白茫茫混沌一片的感觉。
我认为“与”写得好,写出了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的感觉
我认为“天云山水”的顺序写得好,写出了视角变化的层次感。
我认为“痕”写得好,写出了大雪后长堤被白雪覆盖隐隐轮廓的唯美感。
我认为“芥”写得好,写出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湖面极轻极淡的感觉。
我认为“粒”写得好,写出了人在天地自然中的渺小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
5.有同学发现“一痕”“一点”“一芥”到“两三粒”的变化规律吗?
预设:越来越小,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天地之大,人生之微,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
明确:这其实也体现出张岱的一个追求: 天人合一(板书)的山水之乐。
(PPT出示一张湖心亭看雪水墨图)
张岱写景的笔调简洁,没有色彩繁复的渲染,这种用简单朴素的线条勾勒出对象特点的写作方法,在文学上叫作白描。
6.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PPT)
(环节二)咬文嚼字品“痴心”
1.张岱写完山水,便要开始写生活了。记忆中的那晚张岱遇上了谁?
明确: 亭中人。
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似”是什么意思?张岱与他在亭上遇到之人有何相似之处?
预设:都做了与众不同的事,在这样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都有共同的高雅的情趣。
3.遇到后,张岱还和亭中人喝了酒。他们心情怎么样?
预设:“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遇到知己后的惊喜。
4.“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同学们注意到没有: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
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小组结合材料讨论。(PPT)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
清朝建立;(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确:
“金陵”是明朝故都。开篇的“崇祯”亦是明朝年号。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字里行间隐含着沉痛的亡国之恨,挥之不去的家国之思(PPT)。
总结:
就是这样一个张岱,改朝换代后,循迹山林,不与世事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
品读到这里我们再望张岱眼中的雪景,五十多岁的张岱透过国破家亡回忆旧事,家国败亡之思,年华流逝之慨,他的眼里还会有温度吗?有颜色吗?没有。只剩下那寥寥几笔便勾画完毕的冰天雪地。白描其实是一种必然。
“独往湖心亭看雪”“独”字,什么没有把舟子算到看雪的人里去,明白了吗?张岱是孤独的,他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他的“痴”是不被人理解的。
(PPT)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
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5.小结全文:
《湖心亭看雪》张岱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追忆了一次湖心亭赏雪往事。白描手法运用娴熟,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浑化无迹;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隐含的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读之令人感叹唏嘘。
环节五:拓展延伸(PPT)
1.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请结合你今天品读到的张岱,尝试思考:张岱的困惑:之人耶有用没用。
2.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读罢《湖心亭看雪》,只让人感到胸口好像被悄然敷上了晶莹的寒冰。张岱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静谧,那份痴迷,更感受到了对故国的思念!
再次齐读课文!
环节六:布置作业,背诵积累
1.作业:练笔《我与张岱一起看雪》。你会有什么别样心境呢?
2.推荐阅读:张岱《西湖七月半》《明圣二湖》。进一步体会张岱作品“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的艺术特色。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山水(天人合一)
痴 情趣(高雅脱俗) 白描
故国(伤感怀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 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梳理积累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
1. 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 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梳理积累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环节一: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1.背诵检查。
2.理解性默写:(PPT)
(1)《湖心亭看雪》中描绘出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的句子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心亭看雪》中运用白描手法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重点译句:(PPT)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环节二:梳理积累文言现象(PPT)
1.一词多义
⑴是: 是日更定矣(这) 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是进亦忧(这样)
⑵一: 与余舟一芥(数量词) 上下一白(全)
而或长烟一空(全)
⑶白: 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⑷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⑸而: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承接)
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 已而夕阳在山(时间副词词尾)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
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连词表承接)
2. 词类活用
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大雪三日 (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雪)
3.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 余 古义:我
- 特殊句式
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状语后置)
见余,大喜曰 (省略句)
惟长堤一痕 (倒装句,定语后置)
环节三:布置作业
知识整理本上整理本课文言现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时安排,课堂助学,方法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湖心亭看雪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活动任务,活动一,活动二,自学活动三,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作业布置,随堂检测,文言词语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