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63910/0-16958890790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63910/0-16958890791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63910/0-16958890792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63910/0-169588907925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63910/0-169588907928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63910/0-169588907932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63910/0-169588907934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63910/0-169588907937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课时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件,共60页。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1.学习思路本章讲的是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在认识区域及其类型的基础上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理解因地制宜,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理解区域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2.学习技法(1)区域的含义和类型。教材直接给出了区域的含义,并提供了典型的地图,把区域的含义、基本要素进行了图像化表达,学习时可采取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方式,相辅相成,互为印证,也可借助一些模式图进行理解。区域的划分不必拘泥于课本,可结合自然区域、人文区域的典型案例判断划分方法。区域的特性可结合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等具体案例进行分析。(2)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在理解区域差异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本节学习。区域的差异性是划分区域的依据,区域差异的界定是建立在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基础之上的。区域整体性指区域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区域比较不仅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方面着手,还要从区域关联性方面去看待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以长江流域为例,可用列表的方法比较长江上、中、下游之间的自然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学会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根据教材的概念理解主体功能区,结合具体的地域理解四类功能区的划分和分布,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可联系必修第二册的知识,并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进行学习。第一节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前 | 必备知识 · 自主夯实 指标 复杂 经济 空间 过渡 一致性 关联 量度 全球 关联 统一 要素 特点 地理特征 相对一致 开放 能量 信息 社会需要 变化 【 名 师 助 学 】辨一辨:“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域是一个具有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大到全球,小到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既可以是具有自然地理意义的区域,也可能是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区域。地区的概念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局限于“大洲、地区、国家”的框架之中;二是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框架之中;三是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之中,如可以说“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一般不说“上海区域经济发达”。想一想:我国有哪三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是哪些?【答案】我国有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①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3 000米等高线;③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是从昆仑山脉向东经过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一线。小科普:区域的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若把我国看作一个空间单元,大尺度的区域,可以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可以包括一两个省级行政区域及相邻省级行政区域;更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的部分地区,也可以是城市内部的某个区域。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2022年陕西西安期中)在地理学习中,区域地图包含的各种信息可以成为分析地理问题的依据。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湿润地区 ⑤广东省广州市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线;有的是模糊的,如语言区界线,A项错误,符合题意。第2题,自然带、热量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都具有过渡性,②③④错误;广东省广州市属于行政区,行政区具有明确的分界线,①⑤正确。3.下图表示不同的区域,实线表示明显的区域界线,虚线表示不明显的区域界线。a、b、c所表示的区域可能是 ( )A.中国、福建、福州B.中国、干湿区、福建C.中国、季风区、外流区D.中国、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答案】B [解析]区域有一定的边界,但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之间的界线、国界线等;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界线不明显,是模糊的,如干湿地区、季风区。读图可知,a、c有明确的界线,b的界线不明显,a的范围最大,c的范围最小,结合选项分析,B项正确。人类的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据此完成第4~5题。4.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影响这种饮食习惯差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土壤C.气候 D.地形5.以上现象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开放性 ④层次性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可以解暑降温;四川地处盆地,空气湿度大,麻辣食品有利于祛湿防寒。两地的饮食习惯差异是由气候引起的。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地的饮食习惯差异是由气候引起的,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两地饮食习惯的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课堂 | 关键能力 · 探究提升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何规律?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答案】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逐渐减少。(2)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采用了哪种常用的区域划分方法?A、B、C、D分别指什么干湿地区?【答案】根据区域内部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A、B、C、D分别指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3)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干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还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答案】同一干湿区内部,降水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特征具有差异性。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而是具有过渡性质。【 整 合 提 升 】1.区域的内涵2.区域的划分3.区域尺度区域的三层含义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区域可以说是地球表层一个片段,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2.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理环境差异特征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均一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地球表层难以找到性质或功能绝对相同的地段,因此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客观基础上,从主观认识出发,划定区域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形成一定的区域。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亚洲、中国、东北地区等。3.区域的划分要有一定的指标区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的,常用的区域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根据区域内部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如热带雨林区、红壤地带、人口密度等;第二,根据区域内部关联特点划分,如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划分的行政区,按照贸易关系紧密程度划分的贸易区等。【 学 以 致 用 】[考向1:区域的内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范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第1~2题。1.区域是 (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是 ( )①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有明确的边界 ③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④有一定的政治地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区域是一定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指标划分出来的空间单位,既可以是文化区,也可以是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还可以是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等,A项正确。第2题,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①③正确。有的区域界线并不明确;区域不一定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2022年安徽滁州月考)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边界明确,有些区域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有关区域边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边界都是明确的B.行政区边界具有过渡性C.区域边界都是人为划分的D.湿润区边界是模糊的4.下列区域的边界能体现出过渡性质的是 ( )A.工业区 B.保税区C.方言区 D.开发区【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有些区域的边界不是明确的,如自然带的边界,A项错误;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的边界,B项错误;有些区域的边界是客观存在的,并不都是人为划分的,如流域分界线,C项错误;湿润区边界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D项正确。第4题,工业区、保税区、开发区的边界是明确的,并不具有过渡性;方言区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C项正确。[考向2:区域的划分]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第5~7题。5.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6.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7.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C.资金 D.交通【答案】5.C 6.D 7.D [解析]第5题,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第6题,由于长江阻隔两岸交通,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长江作为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界线。第7题,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捷,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情 境 探 究 】区域的特性有学者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1)“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的划分体现了区域的哪种特性?【答案】差异性。(2)东部季风区划分为③和④,这体现了区域的哪种特性?【答案】层次性。(3)②区的牧草矮小而密,这体现了区域的哪种特性?这里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其原因是什么?【答案】整体性。原因:气温低,植物生长慢;植被稀少,土壤贫瘠。(4)为什么区域具有开放性特点?【答案】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各个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社会经济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整 合 提 升 】1.区域的特性2.区域特性的实践意义正确认识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三大特征之间的关系(1)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而开放性又体现了差异性和整体性。所以,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2)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学 以 致 用 】[考向1:区域的特性](2023年江苏无锡期中)下表为某年我国三大自然区及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②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 ③区域之间差异性显著 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上表体现出的区域特性有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动态性 ④层次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或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①正确;区域之间的界线并不都是明确的,如干旱区、湿润区等自然区的界线,②错误;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有所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性显著,③正确;区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④正确。第2题,三大自然区(或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我国),体现出区域的整体性,①正确;我国各地理区域的面积、人口占比存在较大差异,体现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②正确;表中数据没有体现出有新区域出现或者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发生变化,无法体现出区域的动态性,③错误;东部季风区可依据气温、降水等指标进一步划分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体现出区域的层次性,④正确。[考向2:区域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图为中国农业地域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农业区的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 ( )A.1、2、3 B.2、3C.2、4 D.2、3、4、54.下列关于各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农业区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充足,主要种植水稻B.3农业区依赖水源灌溉,有土壤盐渍化的风险C.4农业区的夏季光照条件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D.5农业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地势较低且有水源出露的地区【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据图并结合图例分析可知,1为耕作业;2为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由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因此农业主要分布在相对平坦的山间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3为灌溉农业,主要考虑水源;4为河谷农业,因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所以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5为新疆的绿洲农业,主要考虑水源。故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2和4。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1为耕作业,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3为西北的灌溉农业区,因不合理地引黄河水灌溉,加之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可能有土地盐渍化的风险;4为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区,其夏季光照条件不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5为绿洲农业区,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边缘。[考向3:区域特性的实践意义](2023年河南洛阳期末)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进行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主要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据此完成第5~6题。5.反季节“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C.动态性 D.开放性6.云南反季节蔬菜的外调线路中,最可能的是 ( )A.冬季“云菜入桂” B.夏季“云菜入黑”C.冬季“云菜入琼” D.夏季“云菜入粤”【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因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热量、水分差异,导致农作物类型和种植、上市时间存在差异。第6题,云南、广西和海南均位于低纬度地区,冬季气候温和,均是我国的“冬菜篮子”,冬季不需要“云菜入桂”“云菜入琼”,A、C项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也能种植喜凉的蔬菜,不需要从云南调入,B项错误。广东夏季气候炎热,且地处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较低,夏季种植喜凉蔬菜的条件较差,而云南作为“天然凉棚”,能为广东提供喜凉蔬菜;同时广东城市、人口密集,蔬菜的市场需求大,因此需要从云南等地区调入蔬菜,D项正确。拓展 | 素养提升 · 增效培优【 教 材 疑 难 助 解 】教材第4页 探索1.以广东省为例,把广东省中部一带地区称为“珠三角”,西部沿海地区称为“粤西”,东部沿海地区称为“粤东”,北部地区称为“粤北”。2.区域是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区域差异是指因空间位置不同引起的地理特征差异。教材第4页 思考1.一般而言,能进行区域面积准确计算的区域是有明确边界的。2.北京市下辖16个市辖区;分区的目的是便于实现精细化、高效率管理。教材第6页 思考按照地理条件和景观特征划分的区域,其边界具有过渡性。教材第6页 思考按照内部关联特点划分的区域,其边界具有确定性。教材第7页 思考尺度大小是按区域空间大小划分的,而不是比例大小,但两者之间有关联。一般而言,比例尺小,区域尺度大;从不同尺度认识区域,有助于整体和局部结合、综合与要素结合、定量和定性结合、一般和特殊结合,从而全面、多层次地认识区域特征。教材第8页 活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加之地形影响,降水稀少;由于降水稀少,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由于植被稀少,土壤贫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少→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多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等。教材第8~9页 活动1.东部季风区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个地区的特点差异比较如下表。2.(1)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屋顶坡度都逐渐增大,其原因主要是便于雨水的排泄和屋内通风纳凉。(2)北方地区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地区强,其原因是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纬度高,冬春季节获得的热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3)北方地区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地区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北方地区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地区低,风沙比南方地区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教材第10页 思考区域特性有整体性、层次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这五种特性是从不同角度阐释区域:整体性、层次性从区域内部和本身出发,强调区域内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质;差异性和开放性则是从区域之间的比较出发,强调区域之间的不同与联系;动态性则是从时间出发,强调区域随时间的发展演化。总之,这些特性都统一在区域的时空存在与演化过程中。教材第11页 思考1.略。2.录音、录像;定时观察、定点观察以及随时观察等。教材第12页 作业题1.2.②①①①①②②①①②②①①②①①②(从左到右)3.这三个区域都属于人文区域,都具有行政区域属性,不同之处在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同属于经济特区类型,雄安新区属于综合新区。【 课 外 实 践 探 究 】不一样的宁夏下面是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小组探究学习的案例。探究课题:区域的类型与特征。探究思路:阶段Ⅱ成果:袖珍省份乾坤大,是“长城围着、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该省份的自然环境分为三大块:北部的贺兰山区与银川平原,中部的干旱台地与黄土丘陵和山地,南部的六盘山区。两千多年前的秦汉先民们在这里兴修水利,开创了自流灌溉、无坝引水等水利工程奇迹。阶段Ⅲ成果:红枸杞、黄甘草、贺兰石、滩羊皮、黑发菜是该省份的五种传统土特产;枸杞已成为该省份地标式的物种,原因在于该省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枸杞不可替代的品质。(1)该省份的区域界线有什么特点?它是依据哪种方法划分的?【答案】区域界线明确。根据区域内部关联性特点划分。(2)请你推断该小组得出阶段Ⅱ成果所使用的有关地图名称。【答案】中国行政区图、宁夏地形图、宁夏气候分布图、宁夏河流分布图。(3)有人说,贺兰山区与银川平原是该省份“驶入沙漠中的绿岛”,试分析其原因。【答案】贺兰山虽位于干旱区,但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银川平原则是用黄河水浇灌出来的干旱区的绿洲。(4)分析银川平原枸杞生长的优势条件。【答案】处于中温带,热量适中,温度适宜;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有丰富的灌溉水源,排灌适时。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1.学习思路本章讲的是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在认识区域及其类型的基础上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理解因地制宜,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理解区域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2.学习技法(1)区域的含义和类型。教材直接给出了区域的含义,并提供了典型的地图,把区域的含义、基本要素进行了图像化表达,学习时可采取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方式,相辅相成,互为印证,也可借助一些模式图进行理解。区域的划分不必拘泥于课本,可结合自然区域、人文区域的典型案例判断划分方法。区域的特性可结合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等具体案例进行分析。(2)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在理解区域差异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本节学习。区域的差异性是划分区域的依据,区域差异的界定是建立在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基础之上的。区域整体性指区域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区域比较不仅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方面着手,还要从区域关联性方面去看待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以长江流域为例,可用列表的方法比较长江上、中、下游之间的自然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学会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根据教材的概念理解主体功能区,结合具体的地域理解四类功能区的划分和分布,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可联系必修第二册的知识,并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进行学习。第一节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课前 | 必备知识 · 自主夯实 指标 复杂 经济 空间 过渡 一致性 关联 量度 全球 关联 统一 要素 特点 地理特征 相对一致 开放 能量 信息 社会需要 变化 【 名 师 助 学 】辨一辨:“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域是一个具有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大到全球,小到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既可以是具有自然地理意义的区域,也可能是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区域。地区的概念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局限于“大洲、地区、国家”的框架之中;二是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框架之中;三是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之中,如可以说“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一般不说“上海区域经济发达”。想一想:我国有哪三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是哪些?【答案】我国有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①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3 000米等高线;③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是从昆仑山脉向东经过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一线。小科普:区域的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若把我国看作一个空间单元,大尺度的区域,可以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可以包括一两个省级行政区域及相邻省级行政区域;更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的部分地区,也可以是城市内部的某个区域。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2022年陕西西安期中)在地理学习中,区域地图包含的各种信息可以成为分析地理问题的依据。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湿润地区 ⑤广东省广州市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线;有的是模糊的,如语言区界线,A项错误,符合题意。第2题,自然带、热量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都具有过渡性,②③④错误;广东省广州市属于行政区,行政区具有明确的分界线,①⑤正确。3.下图表示不同的区域,实线表示明显的区域界线,虚线表示不明显的区域界线。a、b、c所表示的区域可能是 ( )A.中国、福建、福州B.中国、干湿区、福建C.中国、季风区、外流区D.中国、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答案】B [解析]区域有一定的边界,但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之间的界线、国界线等;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界线不明显,是模糊的,如干湿地区、季风区。读图可知,a、c有明确的界线,b的界线不明显,a的范围最大,c的范围最小,结合选项分析,B项正确。人类的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据此完成第4~5题。4.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影响这种饮食习惯差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土壤C.气候 D.地形5.以上现象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开放性 ④层次性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可以解暑降温;四川地处盆地,空气湿度大,麻辣食品有利于祛湿防寒。两地的饮食习惯差异是由气候引起的。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地的饮食习惯差异是由气候引起的,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两地饮食习惯的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课堂 | 关键能力 · 探究提升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何规律?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答案】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逐渐减少。(2)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采用了哪种常用的区域划分方法?A、B、C、D分别指什么干湿地区?【答案】根据区域内部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A、B、C、D分别指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3)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干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还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答案】同一干湿区内部,降水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特征具有差异性。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而是具有过渡性质。【 整 合 提 升 】1.区域的内涵2.区域的划分3.区域尺度区域的三层含义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区域可以说是地球表层一个片段,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2.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理环境差异特征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均一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地球表层难以找到性质或功能绝对相同的地段,因此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客观基础上,从主观认识出发,划定区域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形成一定的区域。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亚洲、中国、东北地区等。3.区域的划分要有一定的指标区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的,常用的区域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根据区域内部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如热带雨林区、红壤地带、人口密度等;第二,根据区域内部关联特点划分,如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划分的行政区,按照贸易关系紧密程度划分的贸易区等。【 学 以 致 用 】[考向1:区域的内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范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第1~2题。1.区域是 (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是 ( )①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有明确的边界 ③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④有一定的政治地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区域是一定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指标划分出来的空间单位,既可以是文化区,也可以是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还可以是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等,A项正确。第2题,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①③正确。有的区域界线并不明确;区域不一定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2022年安徽滁州月考)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边界明确,有些区域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有关区域边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边界都是明确的B.行政区边界具有过渡性C.区域边界都是人为划分的D.湿润区边界是模糊的4.下列区域的边界能体现出过渡性质的是 ( )A.工业区 B.保税区C.方言区 D.开发区【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有些区域的边界不是明确的,如自然带的边界,A项错误;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的边界,B项错误;有些区域的边界是客观存在的,并不都是人为划分的,如流域分界线,C项错误;湿润区边界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D项正确。第4题,工业区、保税区、开发区的边界是明确的,并不具有过渡性;方言区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C项正确。[考向2:区域的划分]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第5~7题。5.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6.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7.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C.资金 D.交通【答案】5.C 6.D 7.D [解析]第5题,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第6题,由于长江阻隔两岸交通,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长江作为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界线。第7题,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捷,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情 境 探 究 】区域的特性有学者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1)“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的划分体现了区域的哪种特性?【答案】差异性。(2)东部季风区划分为③和④,这体现了区域的哪种特性?【答案】层次性。(3)②区的牧草矮小而密,这体现了区域的哪种特性?这里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其原因是什么?【答案】整体性。原因:气温低,植物生长慢;植被稀少,土壤贫瘠。(4)为什么区域具有开放性特点?【答案】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各个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社会经济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整 合 提 升 】1.区域的特性2.区域特性的实践意义正确认识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三大特征之间的关系(1)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而开放性又体现了差异性和整体性。所以,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2)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学 以 致 用 】[考向1:区域的特性](2023年江苏无锡期中)下表为某年我国三大自然区及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②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 ③区域之间差异性显著 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上表体现出的区域特性有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动态性 ④层次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或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①正确;区域之间的界线并不都是明确的,如干旱区、湿润区等自然区的界线,②错误;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有所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性显著,③正确;区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④正确。第2题,三大自然区(或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我国),体现出区域的整体性,①正确;我国各地理区域的面积、人口占比存在较大差异,体现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②正确;表中数据没有体现出有新区域出现或者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发生变化,无法体现出区域的动态性,③错误;东部季风区可依据气温、降水等指标进一步划分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体现出区域的层次性,④正确。[考向2:区域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图为中国农业地域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农业区的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 ( )A.1、2、3 B.2、3C.2、4 D.2、3、4、54.下列关于各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农业区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充足,主要种植水稻B.3农业区依赖水源灌溉,有土壤盐渍化的风险C.4农业区的夏季光照条件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D.5农业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地势较低且有水源出露的地区【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据图并结合图例分析可知,1为耕作业;2为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由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因此农业主要分布在相对平坦的山间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3为灌溉农业,主要考虑水源;4为河谷农业,因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所以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5为新疆的绿洲农业,主要考虑水源。故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2和4。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1为耕作业,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3为西北的灌溉农业区,因不合理地引黄河水灌溉,加之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可能有土地盐渍化的风险;4为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区,其夏季光照条件不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5为绿洲农业区,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边缘。[考向3:区域特性的实践意义](2023年河南洛阳期末)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进行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主要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据此完成第5~6题。5.反季节“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C.动态性 D.开放性6.云南反季节蔬菜的外调线路中,最可能的是 ( )A.冬季“云菜入桂” B.夏季“云菜入黑”C.冬季“云菜入琼” D.夏季“云菜入粤”【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因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热量、水分差异,导致农作物类型和种植、上市时间存在差异。第6题,云南、广西和海南均位于低纬度地区,冬季气候温和,均是我国的“冬菜篮子”,冬季不需要“云菜入桂”“云菜入琼”,A、C项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也能种植喜凉的蔬菜,不需要从云南调入,B项错误。广东夏季气候炎热,且地处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较低,夏季种植喜凉蔬菜的条件较差,而云南作为“天然凉棚”,能为广东提供喜凉蔬菜;同时广东城市、人口密集,蔬菜的市场需求大,因此需要从云南等地区调入蔬菜,D项正确。拓展 | 素养提升 · 增效培优【 教 材 疑 难 助 解 】教材第4页 探索1.以广东省为例,把广东省中部一带地区称为“珠三角”,西部沿海地区称为“粤西”,东部沿海地区称为“粤东”,北部地区称为“粤北”。2.区域是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区域差异是指因空间位置不同引起的地理特征差异。教材第4页 思考1.一般而言,能进行区域面积准确计算的区域是有明确边界的。2.北京市下辖16个市辖区;分区的目的是便于实现精细化、高效率管理。教材第6页 思考按照地理条件和景观特征划分的区域,其边界具有过渡性。教材第6页 思考按照内部关联特点划分的区域,其边界具有确定性。教材第7页 思考尺度大小是按区域空间大小划分的,而不是比例大小,但两者之间有关联。一般而言,比例尺小,区域尺度大;从不同尺度认识区域,有助于整体和局部结合、综合与要素结合、定量和定性结合、一般和特殊结合,从而全面、多层次地认识区域特征。教材第8页 活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加之地形影响,降水稀少;由于降水稀少,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由于植被稀少,土壤贫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少→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多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等。教材第8~9页 活动1.东部季风区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个地区的特点差异比较如下表。2.(1)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屋顶坡度都逐渐增大,其原因主要是便于雨水的排泄和屋内通风纳凉。(2)北方地区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地区强,其原因是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纬度高,冬春季节获得的热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3)北方地区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地区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北方地区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地区低,风沙比南方地区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教材第10页 思考区域特性有整体性、层次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这五种特性是从不同角度阐释区域:整体性、层次性从区域内部和本身出发,强调区域内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质;差异性和开放性则是从区域之间的比较出发,强调区域之间的不同与联系;动态性则是从时间出发,强调区域随时间的发展演化。总之,这些特性都统一在区域的时空存在与演化过程中。教材第11页 思考1.略。2.录音、录像;定时观察、定点观察以及随时观察等。教材第12页 作业题1.2.②①①①①②②①①②②①①②①①②(从左到右)3.这三个区域都属于人文区域,都具有行政区域属性,不同之处在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同属于经济特区类型,雄安新区属于综合新区。【 课 外 实 践 探 究 】不一样的宁夏下面是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小组探究学习的案例。探究课题:区域的类型与特征。探究思路:阶段Ⅱ成果:袖珍省份乾坤大,是“长城围着、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该省份的自然环境分为三大块:北部的贺兰山区与银川平原,中部的干旱台地与黄土丘陵和山地,南部的六盘山区。两千多年前的秦汉先民们在这里兴修水利,开创了自流灌溉、无坝引水等水利工程奇迹。阶段Ⅲ成果:红枸杞、黄甘草、贺兰石、滩羊皮、黑发菜是该省份的五种传统土特产;枸杞已成为该省份地标式的物种,原因在于该省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枸杞不可替代的品质。(1)该省份的区域界线有什么特点?它是依据哪种方法划分的?【答案】区域界线明确。根据区域内部关联性特点划分。(2)请你推断该小组得出阶段Ⅱ成果所使用的有关地图名称。【答案】中国行政区图、宁夏地形图、宁夏气候分布图、宁夏河流分布图。(3)有人说,贺兰山区与银川平原是该省份“驶入沙漠中的绿岛”,试分析其原因。【答案】贺兰山虽位于干旱区,但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银川平原则是用黄河水浇灌出来的干旱区的绿洲。(4)分析银川平原枸杞生长的优势条件。【答案】处于中温带,热量适中,温度适宜;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有丰富的灌溉水源,排灌适时。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