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课件+微专题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热点微专题3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热点微专题3课件,共15页。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热点•微专题[背景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热点 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2023年1月17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其“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显示,近20年来,由于全球增温及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北极冰雪与植被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向标。综合利用“风云三号”等多源遥感数据,监测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和北极陆地植被,分析其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评估大气、海洋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可为开展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专题报告还显示,2002—2021年,77.4%的北极陆表区域绿度增加,面积约550万平方千米,并在近5年呈现加速“绿化”态势。北极植被绿度与气温、季节性积雪、人类活动显著相关,其中人类活动减弱的区域内植被恢复呈现“绿化”,而人类活动新增的区域内,植被覆盖和结构功能被破坏,植被呈现“褐化”。[试题演练](2022年安徽部分学校联盟期中联考)大气中的黑碳主要由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强烈吸收可见光,耐高温,不溶于水以及大部分有机溶剂等。下图为碳质气溶胶来源、沉降及其潜在影响示意图(图中SAF是指雪表反照率反馈,GZF是指有效雪粒径反馈)。据此完成第1~3题。1.进入大气中的黑碳可导致 ( )A.近地表增温 B.大气逆辐射减弱C.太阳辐射增强 D.地面辐射减弱2.黑碳经由大气传输,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沉积于冰川、积雪表面,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①积雪持续期增加 ②积雪消融期提前③冰川消融量减少 ④冰川消融量增加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②③3.黑碳导致7—9月北极海冰(66.5°N~90°N)的范围 ( )A.急剧扩大 B.缩小一半C.没有变化 D.稍微缩小【答案】1.A 2.B 3.D[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进入大气中的黑碳,可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同时释放红外辐射,加热周边大气,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导致近地表增温,对太阳辐射则没有影响,A项正确。第2题,因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黑碳经由大气传输,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沉积于冰川、积雪表面,相比于洁净的雪表,较暗的黑碳可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雪表变暗,冰雪表面反照率降低,雪表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积雪消融期提前,持续期减少,冰川加速消融,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第3题,黑碳能够显著吸收太阳辐射,导致近地表增温,冰雪表面的黑碳会导致冰雪加速消融,但极地地区纬度高,冰雪覆盖面积大,黑碳导致的冰雪消融程度明显低于中纬度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黑碳的增温作用可导致7—9月北极海冰的范围减少,因此北极海冰范围会稍微缩小,但不会大面积减小,D项正确。[知识分析]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右图B、C之间)。微专题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2.逆温现象的类型和成因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试题演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城市的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现象。下图示意城市混合层。(1)据图描述逆温层的分布特点。【答案】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由郊区到城市中心逆温层变薄。(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答案】城市温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冷空气的加热作用越显著,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越严重,逆温层越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3)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并说明理由。【答案】日出前后。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4)说明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答案】城市混合层高度对于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影响;城市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少,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或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多,污染物浓度越低,大气环境质量越好)。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热点•微专题[背景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热点 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2023年1月17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其“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显示,近20年来,由于全球增温及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北极冰雪与植被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向标。综合利用“风云三号”等多源遥感数据,监测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和北极陆地植被,分析其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评估大气、海洋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可为开展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专题报告还显示,2002—2021年,77.4%的北极陆表区域绿度增加,面积约550万平方千米,并在近5年呈现加速“绿化”态势。北极植被绿度与气温、季节性积雪、人类活动显著相关,其中人类活动减弱的区域内植被恢复呈现“绿化”,而人类活动新增的区域内,植被覆盖和结构功能被破坏,植被呈现“褐化”。[试题演练](2022年安徽部分学校联盟期中联考)大气中的黑碳主要由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强烈吸收可见光,耐高温,不溶于水以及大部分有机溶剂等。下图为碳质气溶胶来源、沉降及其潜在影响示意图(图中SAF是指雪表反照率反馈,GZF是指有效雪粒径反馈)。据此完成第1~3题。1.进入大气中的黑碳可导致 ( )A.近地表增温 B.大气逆辐射减弱C.太阳辐射增强 D.地面辐射减弱2.黑碳经由大气传输,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沉积于冰川、积雪表面,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①积雪持续期增加 ②积雪消融期提前③冰川消融量减少 ④冰川消融量增加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②③3.黑碳导致7—9月北极海冰(66.5°N~90°N)的范围 ( )A.急剧扩大 B.缩小一半C.没有变化 D.稍微缩小【答案】1.A 2.B 3.D[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进入大气中的黑碳,可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同时释放红外辐射,加热周边大气,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导致近地表增温,对太阳辐射则没有影响,A项正确。第2题,因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黑碳经由大气传输,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沉积于冰川、积雪表面,相比于洁净的雪表,较暗的黑碳可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雪表变暗,冰雪表面反照率降低,雪表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积雪消融期提前,持续期减少,冰川加速消融,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第3题,黑碳能够显著吸收太阳辐射,导致近地表增温,冰雪表面的黑碳会导致冰雪加速消融,但极地地区纬度高,冰雪覆盖面积大,黑碳导致的冰雪消融程度明显低于中纬度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黑碳的增温作用可导致7—9月北极海冰的范围减少,因此北极海冰范围会稍微缩小,但不会大面积减小,D项正确。[知识分析]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右图B、C之间)。微专题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2.逆温现象的类型和成因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试题演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城市的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现象。下图示意城市混合层。(1)据图描述逆温层的分布特点。【答案】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由郊区到城市中心逆温层变薄。(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答案】城市温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冷空气的加热作用越显著,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越严重,逆温层越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3)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并说明理由。【答案】日出前后。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4)说明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答案】城市混合层高度对于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影响;城市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少,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或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多,污染物浓度越低,大气环境质量越好)。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