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练习含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练习含答案第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练习含答案第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巩固练习,共10页。
    第五章 第二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 总分:54(知识点1:成土因素。知识点2:土壤剖面)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知识点1](2023年四川宜宾月考)紫色土主要由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富含磷、钾等营养元素。紫色土水土流失快,土层浅薄,土壤剖面上、下差异小。据此完成第13题。1.形成紫色土的砂岩中可能发现(  )A.霸王龙化石 B.笔石化石C.三叶虫化石 D.猛犸象化石2.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坡向C.生物 D.成土母质3.紫色土剖面上、下差异小,是由于(  )地表枯枝落叶多 成土母岩风化快 土层侵蚀快 土壤发育时间长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A 2D 3B[解析]1题,由材料紫色土主要由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可知,侏罗纪、白垩纪是恐龙时代,因此,推断其有恐龙化石,A项正确;笔石和三叶虫形成于古生代,BC项错误;猛犸象生活在新生代的第四纪,D错误。第2题,由材料紫色土主要由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富含磷、钾等营养元素可知,其颜色与成土母质有很大关系,D项正确。第3题,由材料紫色土水土流失快,土层浅薄,土壤剖面上、下差异小可知,水土流失快,表层的有机质难以积累,土层侵蚀快,土层薄有关,②③正确;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丰富,上、下差异大,错误;土壤发育时间短,土壤不够成熟,错误。[知识点2](2023年四川巴中期)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右图是地球表面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4.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土层是(  )A.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 B.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C.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 D.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5.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层的作用是(  )A.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与养分状况B.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与腐殖质C.能使营养元素在土壤的表层不断富集D.能加快所在地区母岩层的风化速度6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是(  )A.矿物质、有机质、水分与空气 B.矿物质、沉积岩、水分与空气C.矿物质、有机质、植被与空气 D.沉积岩、动植物、水分与空气【答案】4D 5A 6A[解析]4题,根据森林土壤剖面结构可知,可知甲为腐殖质层,乙为淋溶层,丙为淀积层,D项正确。第5题,土壤是环境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A项正确;生物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与腐殖质,使得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BC项错误;温度、微生物、雨水、风速都能加快所在地区母岩层的风化速度,D项错误。第6题,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以及水分和空气等的混合体,A项正确。[知识点2]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为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表。读表,完成第78题。深度/厘米/(毫克/千克)/(毫克/千克)/(/千克)/(毫克/千克)012834030102091265451050842835687.表中受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A.氮 B.磷C.钠 D.镁8.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A.地下水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 D.土壤盐渍化加剧【答案】7C 8C[解析]7题,读表可知,氮、磷和镁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受淋溶程度不高,排除ABD三项;钠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钠元素最多,受淋溶程度最高,故C项正确。第8题,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水分长时间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知识点1](2022年安徽安庆期末)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大自然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含量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下图为云南东川红壤景观图。据此完成第911题。9.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C.地貌 D.时间10.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11.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C.井排井灌 D.砾石覆盖【答案】9A 10D 11B[解析]9题,红壤富含铁、铝氧化物,呈红色,其形成与气候有关,与生物、地貌、时间关系不大,A项正确。第10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有机质含量少是红壤贫瘠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受矿物质、含水量、空气含量影响较小。第11题,增施化肥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土壤肥力,但同时会导致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等,A项错误;种植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项正确;井排井灌是治理盐渍化的重要措施,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CD项错误。[知识点1](2022年山东青岛月考)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其中46%为不连续状态,且通常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下图示意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区碳储量来源。据此完成第1213题。12.环北极地区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植被凋落物不易分解B.湿地广,固定有机碳能力较强C.冰川大量融化,有机碳释放量大D土壤呼吸作用强,吸收有机碳多13.北极陆地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12A 13D[解析]12题,环北极地区所处纬度高,终年气温低,植被凋落物和地下根茎不易分解,使得冻土层中的有机碳可以储存较长时间,A项正确。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相对而言湿地面积少,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环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该地多年冻土广布,土壤呼吸作用弱,D项错误。第13题,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厚,冻土层稳定,土壤呼吸作用弱,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D项正确。[知识点12](2022年河南南阳月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简称土壤微生物量碳)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 000立方微米的微生物体内碳的总和。下图为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415题。14.引起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水平地域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温度C.降水量 D.耕作制度15.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主要是因为越往深处土壤(  )A.有机质含量越少 B.通气状况越好C.环境作用越大 D.根系越发达【答案】14C 15A[解析]14题,图示信息显示土壤微生物量碳呈现出草甸草原最高、典型草原次之、荒漠草原最低的分布格局,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C项正确。图中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降水量的水平变化,与海拔、温度和耕作制度无关,ABD项错误。第15题,表层土壤积累了较多的腐殖质,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同时表层积聚了大量植物根系,而越往土壤深处,植物根系越少,有机质的含量越少,A项正确,D项错误。越往土壤深处,土壤越紧实,通气状况越差,B项错误。深层土壤的环境条件趋于稳定,对微生物的影响较小,C项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知识点12](2023年广东佛山月考)黑土地是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下图示意黑龙江省海伦(47°N127°E)和吉林省梨树(43°N124°E)两地的秸秆还田模式。据此完成第1618题。16.从世界范围看,典型的黑土地分布地区有(  )A.中国西南地区 B.中国东北地区C.俄罗斯南部地区 D.密西西比河地区17.海伦和梨树两地适合采用的秸秆还田模式及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海伦粉碎深埋:春夏季多降雨 B.梨树秸秆覆盖:冬春季多积雪C.海伦粉碎深埋:土壤温度低 D.梨树秸秆覆盖:冬春季多大风18.减少化肥、除草剂等使用,增施有机肥,有利于黑土地(  )A.减少水分损失,增加土壤湿度B.减少污染物质,保持土壤健康C.提高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D.增加矿物元素含量,减少病虫害【答案】16BCD 17CD 18BC[解析]16题,由材料可知,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因此黑土仅能形成于四季分明且温差较大的温带地区,世界主要黑土区均分布在45°N附近的第聂伯河、密西西比河、黑龙江流域,BCD项正确。第17题,海伦纬度高,冬季多积雪,有季节性冻土层,如果在地表覆盖秸秆,可产生保温效应,但春季天气回暖时不利于秸秆分解,秸秆应粉碎深埋,C项正确。梨树纬度低,冬春季多大风,风沙侵蚀比较严重,地表覆盖秸秆,可以减少风蚀,D项正确。第18题,化肥施用过多,会导致土壤板结、通气性差;除草剂施用后可能在农田中残留,使得土壤中有毒物质增加。有机肥可以减少土壤污染,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团粒物质,但肥效低、见效慢,BC项正确。B素养提升练一、单项选择题(2021年湖北黄冈模拟)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坡向、坡位是影响坡面土壤有机碳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祁连山脉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 000米附近)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祁连山脉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B.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C.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南坡、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小2.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原因是南坡(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 B.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C.蒸发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 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答案】1B 2C[解析]1题,读图可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B项正确,D项错误;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A项错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南坡、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减小,C项错误。第2题,祁连山脉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率高,产生的有机质多,且北坡气温低,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C项正确。祁连山脉中段南坡、北坡降水量差异不大,因南坡热量条件好,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北坡低,AB项错误。气温高,微生物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D项错误。二、综合题3(2022年甘肃白银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我国的棕壤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页岩的风化产物。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且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其中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养分流量的大小。(1)说出棕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答案】气候、植被(温带落叶林)、地形、成土母质(岩石)等。(2)据图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答案】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3)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答案】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降低黏重,改变土壤的颜色。 

    相关试卷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同步训练题,共11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堂检测,共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示区域,9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