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卷2含答案
展开第二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河北唐山期末)河流流经某些区域时,常形成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图1示意我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河曲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河流流经的区域中最易形成河曲的是( )
A.植被茂密地区 B.地势平缓地区
C.山高谷深地区 D.气候干旱地区
2.若洪水泛滥时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会形成( )
A.江心洲 B.洪积扇
C.三角洲 D.牛轭湖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河流流经的区域中最易形成河曲的是地势平缓地区,地势平缓处河流以侧蚀为主,下切侵蚀减弱,B项正确。第2题,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若洪水泛滥时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会形成牛轭湖,D项正确。
(2023年云南曲靖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图2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图2
3.推测青弋江发育的过程是( )
A.b—c—a—d B.c—b—d—a
C.c—b—a—d D.b—c—d—a
4.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 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
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 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边散流,在出山口处形成洪积扇,此时河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道,辫状特点突出(b);随着气候变湿,降水增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河道,周边的辫状支流减少(c);河道稳定后,侧蚀加强,在冲积扇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a);最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d),A项正确。第4题,阶地的形成过程中,正是地壳抬升期,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蚀增强,侧蚀减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续发育,A、C项错误;流速加快,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B项正确;河流径流量减少缺乏依据,D项错误。
(2022年河北唐山期中)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危害巨大。据此完成第5~6题。
5.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A.陡峻的沟谷山坡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6.在野外活动时,应对泥石流威胁的措施是( )
A.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 B.可以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以防被冲走
C.向沟谷两侧迅速躲避,或顺沟谷往下跑 D.发现泥石流及时报告,以便上游居民撤离
【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陡峭的沟谷山坡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季节容易发生泥石流,A项正确。第6题,在野外活动时,结合泥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在连续性降雨或暴雨时间段,不可在沟谷中逗留,避免泥石流袭击,A项正确。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地貌。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图3为札达土林景观图。据此完成第7~8 题。
图3
7.形成札达土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沉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8.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条件为(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寒冷,暴雨多
C.大气稀薄,光照强 D.空气干燥,降水少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地貌”分析,形成札达土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可排除B、D项;根据“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可判断岩层为沉积岩层,但题干要求分析形成札达土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札达土林主要是长期受流水侵蚀而形成,而不是流水沉积作用。第8题,气温年较差与土林景观保存完整关系不大;暴雨多,流水侵蚀作用强,不易保存;大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林易风化,不易保存;空气干燥,风化作用弱,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有利于土林保存。
图4
(2023年山东聊城期末)我国某区域由于受地层岩性、风力剥蚀等因素的影响,雅丹地貌广泛发育。图4示意该区域雅丹空间分布及雅丹体最高点位置。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示雅丹地貌雅丹体的主要特征是( )
A.走向分布散乱无序 B.单体东北侧坡度缓
C.垄槽相间,纵列分布 D.奇石峰林,天坑地缝
10.该地貌单体形态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盛行风向单一 B.昼夜温差较大
C.岩石岩性差异 D.植被覆盖状况
【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如图所示,雅丹地貌雅丹体排列有序,A项错误;由于当地盛行东北风,迎风坡风力强,风沙的侵蚀作用强烈,而背风坡风力减弱,所以迎风坡陡、背风坡缓,导致单体东北侧坡度陡,西南侧坡度缓,B项错误;受盛行风的影响,垄槽相间,纵列分布,C项正确;奇石峰林、天坑地缝为喀斯特地貌的特点,D项错误。第10题,图中单体形态的主要特征为东北坡面陡,西南坡面缓,沿一定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当地受东北风影响,盛行风向单一引起的,A项正确。
(2023年广东广州期末)新疆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部分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图5为开都河部分河段的落日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5
11.“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 )
A.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B.常见于冲积扇平原
C.主要分布在干旱区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
12.从宏观到微观视角观察该草原的落日倒影的顺序是( )
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
B.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S形河湾
C.S形河湾→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
D.S形河湾→凹、凸河岸→巴音布鲁克草原
【答案】11.D 12.A
[解析]第11题,“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项正确。第12题,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C、D项错误;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项正确,B项错误。
(2022年黑龙江大庆期末)读某海域相邻的两处海岸地貌景观图(图6和图7),完成第13~14题。
13.图6所示地貌属于( )
A.海蚀平台 B.海蚀崖
C.海蚀柱 D.离岸堤
14.下列关于图7所示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B.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C.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D.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答案】13.B 14.C
[解析]第1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6所示地貌属于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崖,B项正确。第14题,根据题干可知,图7所示地貌分布在海岸地区,为海岸地貌——沙滩,主要是由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C项正确。
(2022年河南联考)图8和图9分别为我国两种典型地貌类型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8 图9
15.图8、图9所示地貌类型分别是( )
A.喀斯特地貌、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 D.冲积平原、喀斯特地貌
16.关于图9所示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区 D.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15.C 16.D
[解析]第15题,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8为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出现在我国湿润、半湿润气候区的可溶性岩层分布区;图9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第1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9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2021年河南洛阳月考)冰碛湖是冰川消退时,冰碛物形成的凹地蓄水,或冰碛物阻塞河床,冰川谷蓄水而成的湖泊。当冰川融化形成的冰体脱落入湖,挤压和冲击湖面,湖面翻卷形成涌浪时,冰碛湖溃决风险加剧。冰碛湖溃决带来的灾害性结果是溃决洪水和洪水形成的泥石流。图10示意冰碛湖溃决。据此完成第17~18题。
图10
17.冰碛湖溃决带来的灾害具有的特点是( )
A.连续性强,区域差异大 B.碎屑物多,沉积量大
C.积累期长,昼夜变化大 D.突发性强,破坏性大
18.为了减少冰碛湖溃决带来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做好预警预案 ②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③完善水利工程设施,调蓄洪水 ④重视防灾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7.D 18.C
[解析]第17题,根据“当冰川融化形成的冰体脱落入湖,挤压和冲击湖面,湖面翻卷形成涌浪时,冰碛湖溃决风险加剧”可知,冰碛湖溃决带来的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D项正确。第18题,冰碛湖溃决风险加剧与冰川融化、冰体脱落有关,因此应注意结合气象预报,加强监测,做好预警预案,为应对溃决产生的洪水,应完善水利工程设施,调蓄洪水,同时要重视防灾教育,提高防灾意识,故①③④正确;与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关系不大,故②错误。
图11示意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图。“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谷地里。研究发现,形成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11
19.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 )
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
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
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20.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
A.粤东 B.苏南
C.川西 D.陕北
【答案】19.B 20.C
[解析]第19题,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重点突出石头的“新”,图示石头棱角清晰,即形成时间较晚,A、C、D项所指示的外力作用发生过程较漫长,形成年代较久远,在其作用下形成的石头往往比较浑圆,故不符合题意;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是该地区近几年形成的自然景观,B项符合题意。第20题,粤东地区地处亚热带,山区海拔较低,无冰川活动;苏南地区多冲积平原;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显著,与题意明显不符合;川西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属于横断山区,海拔较高,冰川活动较多,在高山谷地多低温、潮湿的环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广东广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 我国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同时,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图12为某地理兴趣小组2021年暑假期间在贵州某地进行地貌研学考察时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图12
(1)从气候、地质的角度,简述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4分)
【答案】降水量丰富,流水溶蚀力强;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可溶性强。
(2)描述图中“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地貌的演化过程。(8分)
【答案】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溶沟;溶沟进一步被流水侵蚀,底部扩大,形成洼地;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呈锥状耸立,形成峰丛;峰丛基座被侵蚀后形成峰林。
(3)调查发现,图示地区土层厚度与地形坡度大小呈负相关,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答案】地形坡度小,地表径流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地表残余物较多),土层较深厚;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地表残余物少),土层较浅薄。
(4)说明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易发生旱灾;地表崎岖,不利于耕作;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瘠薄,不利于作物生长。
22.(2022年甘肃玉门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图13 示意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图13
(1)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6分)
【答案】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8分)
【答案】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 形成过程:干旱地区,在风力挟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堆积,形成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