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关于生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且细胞内的基因均可表达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所有的生物都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收多收少在于肥”是因无机盐能够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能量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
C.小肠吸收的K+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
D.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导致肌无力
3.下列实验中,细胞未处于生活状态的是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B.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C.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4.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施莱登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施旺提出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B.耐格里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为细胞学说提供了依据
C.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的磷脂分子和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自由运动
D.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5.如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低
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C.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中氧的含量比糖类高,所以单位质量所含能量也比糖类多
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
6.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外植体要经过灭菌处理才能进行后续实验
B.外植体获得果实的过程需要固体培养基,获得细胞培养物需要液体培养基
C.脱毒苗移植到消毒的蛭石或珍珠岩上,可以从中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D.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辣椒素,可提高单个细胞产物的含量
7.蔗糖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植物细胞提供营养、能量和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如图为蔗糖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物质,一种物质只能由一种转运蛋白转运
B.结构①和②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且①具有催化作用
C.H+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蔗糖进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该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浓度偏高)中会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自动复原
8.MTT法是一种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的方法,MTT是一种接受氢离子的染料,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MTT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染料
B.检测MTT结晶的量一般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
C. MTT与台盼蓝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的原理相同
D. MTT法不能检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否存活
9.真核生物的生物膜将细胞内分隔成不同的区域,有利于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下列关于细胞内的不同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色素分子只储存于双层膜包围成的区域中
B.由双层膜包围而成的区域均既可产生ATP,也可消耗ATP
C.产生水的反应既可发生在双层膜包围的区域,也可发生在无膜包围的区域
D.单层膜围成的区域中均能发生蛋白质、糖类、脂质的合成
10.如图所示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mRNA通过结构⑤时需要消耗ATP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中,结构④变得松散、染色加深
C.③是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是真核细胞核糖体形成的必需结构
D.⑤可允许某些大分子及部分小分子和离子通过,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其数目增多
11.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其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其能不断分裂增殖。如图是科研人员为制备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而设计的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过程①获得的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B.过程③使用的HAT培养基中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还需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入动物激素
C.可分别从④的各个小室中提取抗体,与新冠病毒混合,出现阴性反应的小室中的细胞就是所需的杂交瘤细胞
D.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新冠病毒的检测,利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12.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B. ATP中的“A”与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C. 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D.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如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乙、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
B.若图中结构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
C.若图中结构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结构丁为染色质或染色体
D.物质乙、丙和单体1、单体2都有物种特异性
1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多糖和二糖被水解成单糖后,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被吸收。为研究葡萄糖的吸收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体外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C.随着外界葡萄糖浓度的增大,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会一直增大
D.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大于5 mmol/L
15.基因组印记(通过甲基化实现受精卵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一个表达另一个不表达)阻碍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实验。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使其"变性”,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的小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只含CO₂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B.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再进行胚胎移植
C.“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
D.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
16.为研究某种植物高茎与矮茎、紫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高茎与矮茎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
C.F2中矮茎白花个体有5种基因型
D.F1测交结果的表型比为3:1:9: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统一性。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细胞的_____(填“亚显微”或“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示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其依据是_____。
(2)若此图代表吞噬细胞,可吞噬失活的大分子蛋白质类物质,则该大分子进入细胞的过程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功能紧密相关;若此图细胞为唾液腺细胞,则与吞噬细胞相比,细胞内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_____(用数字表示)。
(3)图中细胞除细胞核外,含有核酸的结构还有________(填名称)。
(4)图示的细胞器中,等高植物细胞不具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
(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这种药物的作用可能是_____。
18.(11分)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如图1为糖类的概念图,图2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被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若某种单糖A为葡萄糖,则①在植物细胞中是______,③在动物细胞中是_____。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②是_____;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_____。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2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________。
(4)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是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大分子复合体。泛素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19.(11分)Na+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主要储存在液泡中。如图表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吸收Na+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液泡中H+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的_____(填“高”或“低”),H+出液泡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物质能选择性透过液泡膜的物质基础是_____。
(2)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耐盐碱“海水稻”根部细胞中的液泡可以通过图中所示方式增加液泡内Na+的浓度。这对于植物生长的意义是_____。
(3)液泡吸收Na+后,短时间内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进而使其中的花青素逐渐由紫色变成蓝色。欲利用该原理设计实验来验证液泡吸收Na+需要ATP间接供能。
材料: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钼酸钠溶液(细胞可吸收其中的Na+)和抗霉素A(抑制ATP生成的一种物质)。
实验思路: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
20.(13分)细胞工程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经过长时间探索的结果,其中我国科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表示细胞工程操作中的某些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B分别是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它们是用____处理白菜和甘蓝的体细胞而获得的。除使用PEG处理外,还可以使用______(填化学方式)诱导A与B融合成细
胞C,细胞C再生出细胞壁后需要通过_____过程才能得到杂种植株“白菜—甘蓝”。
(2)如果该图表示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部分过程,A细胞是小鼠的骨髓瘤细胞,B细胞表示能产生抗新冠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获得B细胞的过程是先用_____对小鼠进行免疫,一段时间后从该小鼠的脾脏中得到B淋巴细胞。细胞诱导融合后经过2次筛选获得的符合要求的C细胞应具有_____的特点。若要使符合要求的C细胞大量增殖,从而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答出2点)。
(3)如果该图表示“试管动物”技术的体外受精过程,A表示精子,B表示卵细胞,受精之前需要把B细胞培养至 ___。将C发育至囊胚阶段,对其进行胚胎分割,需将_______均等分割,否则将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如需做性别鉴定,还需从__________细胞取样做DNA分析。
21.(13分)已知某雌雄异株植物(2n=16,XY型)的花色受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B和b的根本区别是_____。
(2)假如基因A/a、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黑花、花纹花和橘红花植株若干,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是B还是b,则可以选择____进行杂交,然后观察后代的表型,若后代______,则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
(3)假如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现有甲(纯合黑花雌株)、乙(纯合花纹花雄株)、丙(纯合白花雄株),请设计实验判断基因B/b的位置(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①实验设计方案_____。
②若__________,则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则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生物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解析】真核细胞一般都有成形的细胞核,但真核细胞内的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所有的生物都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2.D【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不同的无机盐功能不同,但是无机盐不提供能量;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小肠吸收的K+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导致肌无力。
3.B【解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细胞必须保持活性;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后,细胞已丧失活性;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中,需要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该实验中,细胞需处于生活状态;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如果细胞死亡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所以此实验需保证细胞处于生活状态。
4.C【解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能自由运动。
5.A【解析】由题图甲可知,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可用于转化形成脂肪,此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低;由图乙可知,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下降,而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即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中氢的含量比糖类高,所以氧化分解需要的氧气多,因而单位质量所含能量也比糖类多;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而可溶性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中均不含氮元素,因而不能说种子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氮元素增加。
6.B【解析】实验中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消毒的蛭石或珍珠岩可以减少病菌和病毒的传播,净化培养环境,但不能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植物细胞培养可以实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不能提高单个细胞中目标产物的含量。
7.B【解析】由图可知,细胞内的H+泵出需要转运蛋白并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H+-蔗糖转运蛋白”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结构①②均为转运蛋白,且①能催化ATP水解;H+出细胞和蔗糖进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该植物细胞能吸收蔗糖,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8.C【解析】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胞无此功能,可见MTT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染料;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故检测MTT结晶的量一般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MTT法则是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胞不着色,二者鉴别细胞死活的原理不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和琥珀酸脱氢酶,不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
9.C【解析】植物细胞的色素除了分布在双层膜包围成的叶绿体中,还分布在单层膜包围成的液泡中;由双层膜包围而成的区域,可以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其中细胞核只消耗ATP,不产生ATP;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以产生水,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也可以产生水,细胞核中合成DNA也产生水,核糖体无膜包围,在核糖体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可形成多肽。
10.D【解析】题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内质网,②为核膜,③为核仁,④为染色质,⑤为核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④为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而③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⑤为核孔,核孔是物质和信息交换的通道,代谢越旺盛,核孔越多。
11.D【解析】图中过程①获得的淋巴细胞不都能产生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过程③使用的HAT培养基中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还需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还需要加入氨基蝶呤以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途径,使培养基中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增殖。④过程是筛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分别从各个小室中提取抗体,与新冠病毒混合,出现抗原抗体杂交带(阳性)的小室中的细胞就是所需的杂交瘤细胞。
12.B【解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ATP中的"A"是指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是指腺嘌呤,不是同一物质;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二、选择题
13. ABC【解析】由题意可知,单体3由C、H、O组成,若物质甲为淀粉,则单体3为葡萄糖;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应该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若图中结构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丁为染色质或染色体,物质丙为DNA,物质乙是蛋白质;根据试题分析,物质乙是蛋白质,其单体氨基酸没有物种特异性,物质丙是核酸,其单体核苷酸也没有物种特异性。
14.ABD 【解析】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参与,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转运蛋白;由于转运蛋白数量有限,随着外界葡萄糖浓度的增大,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 mmol/L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对照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且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0,说明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大于5 mmol/L,假如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小于5 mmol/L,实验组还能进行协助扩散,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不为0。
15.ACD【解析】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含95%空气和5%CO₂的培养箱中培养;“孤雌小鼠"是由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结合后发育形成的,同时由于配子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历减数分裂的基因重组,或发生基因突变,将导致"孤雌小鼠"的基因型不一定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作孵化。
16.AC【解析】由F2中高茎:矮茎=(27+21):(9+7)=3:1,可推知高茎与矮茎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D/d),紫花:白花=(27+9):(21+7)=9:7,紫花与白花性状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B/b),27:9:21:7=(3:1)(9:7),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为AaBbDd,F2中矮茎基因型为dd,白花基因型有5种:AAbb、Aabb、aaBB、aaBb、aabb。故矮茎白花基因型有1×5=5(种)。F1(AaBbDd)与aabbdd测交,子代中高茎:矮茎=1:1,紫花:白花=1:3,故测交后代表型比为3:3:1:1。
三、非选择题
17.(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亚显微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合理即可,2分)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3、4、7(无顺序要求,2分)
(3)核糖体、线粒体
(4)6 中心体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或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5)抑制(或破坏)了Ca2+的载体(,不是抑制了细胞呼吸,2分)
【解析】(1)图示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示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为真核细胞。(2)蛋白质分子进入动物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与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有关。唾液腺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更多,与吞噬细胞相比,唾液腺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更发达,即1、3、4、7明显增多。
(3)除细胞核外,含有核酸的结构有核糖体、线粒体。
(4)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不影响能量的产生,因此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Ca2+载体的活性。
18.(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麦芽糖(1分) 糖原
(2)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3)具有催化作用
(4)能
【解析】(1)图1中,若某种单糖A为葡萄糖,则在植物细胞中,两分子葡萄糖合成麦芽糖,即①为麦芽糖;在动物细胞中,多分子葡萄糖缩合形成糖原,即③为
糖原。(2)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磷酸分子、含氮碱基以及五碳糖可以共同构成核苷酸,若碱基为尿嘧啶,再加上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共同构成的物质②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脱氧核糖,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2可推测出作为酶的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4)在细胞核内有蛋白酶体,说明细胞核内的靶蛋白会被细胞核内的蛋白酶体降解,泛素要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并标记靶蛋白以便被蛋白酶体及时降解。
19.(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高(1分) 协助扩散(1分) 液泡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答出蛋白质就给分)
(2)提高液泡的渗透压(浓度),从而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以适应高盐环境(,避免了Na+对细胞代谢造成的影响)
(3)取生理状态相同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均分成两份,并编号甲、乙。(1分)甲组加适量的钼酸钠,乙组先滴加抗霉素A后滴加等量的钼酸钠。(1分)记录两组液泡由紫色变成蓝色的时间(或观察两组液泡是否出现颜色变化,1分) 甲组比乙组先变蓝(或甲组变蓝,乙组不变蓝)
【解析】(1)据图可知,转运蛋白I消耗ATP将H+运输到液泡内,属于主动运输,说明液泡内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中的H+浓度。因此H+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H+出液泡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物质能选择性透过液泡膜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2)耐盐碱“海水稻”根部细胞中的液泡可以通过图中所示方式增加液泡内N+a的浓度,避免了Na+对细胞代谢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液泡的渗透压,从而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进而适应高盐环境。(3)为了验证液泡吸收Na+需要ATP间接供能,则是否提供ATP为实验的自变量。可通过抗霉素A来抑制ATP的形成来控制自变量,然后根据花青素逐渐由紫色变成蓝色的时间来判断ATP是否影响液泡吸收Na+。则实验思路为:取生理状态相同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均分成两份,并编号甲、乙。甲组滴加钼酸钠,乙组先滴加抗霉素A后滴加钼酸钠。记录两组液泡由紫色变成蓝色的时间。预期实验结果:由于乙组先滴加了抗霉素A,抑制了ATP的形成,若液泡吸收Na+需要ATP间接供能,则甲组变蓝的时间短于乙组。
20.(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高Ca2+—高pH融合法(2分) 脱分化和再分化(2分)
(2)灭活的新冠病毒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新冠病毒的单一抗体(2分) 将C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培养(2分)
(3)减数分裂Ⅱ中期(或MⅡ期) 内细胞团 滋养层
【解析】(1)如果A、B分别是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它们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水解植物细胞壁)处理白菜和甘蓝的体细胞而获得的。用聚乙二醇(PEG)或高Ca2+—高pH试剂诱导A与B融合成杂种细胞C,细胞C再生出细胞壁后需要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才能得到杂种植株"白菜—甘蓝"。(2)如果该图表示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一个环节,A细胞是小鼠的骨髓瘤细胞,B为能产生抗新冠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获得B细胞的过程是先用灭活的新冠病毒对小鼠进行免疫,一段时间后从该小鼠的脾脏中得到B淋巴细胞。获得的C细胞为杂交瘤细胞,需要经过2次筛选,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从而制备单克隆抗体,可采用的方法有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培养。
(3)如果该图表示"试管动物"技术的体外受精过程,A表示精子,B表示卵细胞,受精之前需要把B细胞培养至减数分裂Ⅱ中期(或MⅡ期)。将C受精卵发育至囊胚阶段,对其进行胚胎分割,需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将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如需做性别鉴定,还需从滋养层细胞取样做DNA分析。
21.(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纯合黑花和纯合橘红花(或纯合黑花和纯合花纹花)(合理即可) 全为黑花(根据前面空回答,合理即可)
(3)①植株甲和乙进行杂交得F₁,然后观察F₁的表型及比例(3分) ②F₁出现花纹花雌株:黑花雄株=1:1 F₁雌雄皆为花纹花植株
【解析】(1)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2)无论酶B受B基因还是b基因控制(以下括号前为B基因控制的基因型,括号内为b基因控制的基因型),纯合黑花植株AAbb(AABB)和纯合橘红花植株aaBB(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AaBb;纯合黑花植株AAbb(AABB)和纯合花纹花植株AABB(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AABb,通过观察其表型可进行判断。若B基因控制酶B的合成,则F₁均表现为花纹花,若b基因控制酶B的合成,则F₁均表现为黑花。(3)若要探究基因B/b的位置,可通过杂交,观察子代表型及比例的方法进行判断。选择甲(纯合黑花雌株AAbb或AAXXb)、乙(纯合花纹花雄株AABB或AAXBY)进行杂交实验。实验设计如下:①实验设计方案:植株甲和乙进行杂交得F₁,然后观察F₁的表型及比例。②若F₁出现花纹花雌株:黑花雄株=1: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AAXXb×AAXBY,F₁基因型为AAXBX、AAXbY,则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若F₁雌雄皆为花纹花植株,说明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₁的基因型为AABb,则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B卷)生物试题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B卷)生物试题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B卷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B卷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A卷)生物试题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A卷)生物试题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A卷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A卷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