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共5页。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用生活实例引出动能、势能的概念,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其决定因素,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能够体现物理生活化的特点,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转换”,“类比”等方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说学情
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听说过“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疑惑。因此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动手进行实验。“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八年级学生又是首次接触“能”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
四、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案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在突破这一重点时,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让学生从中领悟出,能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它所做功的多少来转化,故对于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我通过让学生看到下落物体的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由于在探究实验中要用于“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因此我确定: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解释简单现象,为本节的难点,为了分散难点我通过实验探究法和课件演示法来突破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得出结论,从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说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提问引导等方法。
动能、势能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所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的教学优势,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习方法: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猜想出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然后通过实验探究法进行操作实验,归纳法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环节安排中我注重了知识的合理性,教学方法上我密切联系实际,从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的建立等方面,以及结论的得出,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实验探究为主线,具有一定启发性,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引入新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鸟撞飞机”为什么破坏性特别强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所知。1、首先我做演示实验,小球从斜面滑下,推动木块移动,随即提问:小球对木块做功了吗?小球具有能量吗?我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及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让学生分析、讨论、自主完成导学案中活动一部分,从而引出能量的概念。2、在学习动势能概念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做功方式不同,对这些物体具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引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并分析讨论完成导学案中的活动二部分。3、在难点内容,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环节中,我通过提出问题“狂风能撼动大树,而微风只能摇动树叶,说明动能有大有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但必须说出猜想的依据,并且要求其合理真实。在实验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数据记录,结论得出等方面,我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活动三中的问题思考并交流,并适时启发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当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活动后,我认真聆听学生的汇报,并补充点评,让他们得出完整的探究方案,才让学生分组实验,我不断巡视,观察学生做实验情况个别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整个探究过程,我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让学生展示并评估实验,在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后,我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比较飞行的子弹与行走的牛动能的大小,让学生明白,动能的大小影响因素中,影响较大的量是速度,并播放视频“英雄吴斌”让学生明白高空势物的危害性,培养学生环保、安全的意识,最后,我通过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机动车辆要限速,及飞鸟撞击事件破坏性为什么这么大,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动能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4、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先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具有动能势能的事例,再通过小演示实验,手托举小球在某一同学头顶,让学生谈感受,引发学生猜想,再让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动能实验“活动三”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导学案中活动四,然后让两个学生上讲台演示进行演示实验得出结论,这一环节,我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5、探究弹性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物品体验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分析讨论出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继而,我演示小实验“跳起的小卡片”,让学生解释原因,得出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加强学生对弹性势能的理解。
在以上环节中,我循序渐近,板书罗列出重点知识,并适时拓展知识。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播放科幻影片中的一段视频,“能量家族中的哼哈二将动能和势能”,对本节知识做以小结,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激活能力
我通过设计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聆听汇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第五环节:板书设计
板书上简明扼要,罗列重点内容
一、能量
1、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2、单位:焦耳 符号:J
3、具有能量的衡量标准:根据物体是否能做功
二、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
(1)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七环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