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化学反应的方向 基础习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866300/0-16960653144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化学反应的方向 基础习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866300/0-16960653145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化学反应的方向 基础习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866300/0-169606531457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课堂检测
展开2.3化学反应的方向 基础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熵值(S)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熵值是一个物理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
B.同一种物质,其所处的状态不同,熵值不同
C.不同种物质,同一状态(T、P)下,熵值不同
D.同一物质,当物质的量一定时,温度越高,熵值越大
2.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取代反应的部分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如下:
(i)Cl2(g)→2Cl•(g) ΔH1=+242.7kJ•mol-1
(ii)CH4(g)+Cl•(g)→CH3•(g)+HCl(g) ΔH2=+7.5kJ•mol-1
(iii)CH3•(g)+Cl2(g)→CH3Cl(g)+Cl•(g) ΔH3=-112.9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4(g)+Cl2(g)→CH3Cl(g)+HCl(g) ΔH=-105.4kJ•mol-1
B.CH4(g)+Cl2(g)→CH3Cl(g)+HCl(g)反应在光照下进行,反应不自发
C.C—Cl键能比Cl—Cl键能大112.9kJ•mol-1
D.若是甲烷与Br2发生反应,ΔH2>7.5kJ•mol-1
3.用尿素水解生成的催化还原,是柴油机车辆尾气净化的主要方法。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
B.上述反应平衡常数
C.上述反应中消耗,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D.实际应用中,加入尿素的量越多,柴油机车辆排放的尾气对空气污染程度越小
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
B.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
C.反应 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D.或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5.对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
B.该反应△S>0,△H<0,在任何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C.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密度不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下列对化学反应预测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已知条件
预测
A
M(s)=X(g)+Y(s)
ΔH>0
它是非自发反应
B
W(s)+xG(g)=2Q(g)
ΔH<0,自发反应
x可能等于1、2、3
C
4X(g)+5Y(g)=4W(g)+6G(g)
能自发反应
ΔH一定小于0
D
4M(s)+N(g)+2W(l)=4Q(s)
常温下,自发进行
ΔH>0
A.A B.B C.C D.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B.放热及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已知反应,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D.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8.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彗星上存在氨,或许可以揭示彗星与地球生命起源的关系。下列有关氨的说法正确的是
A.NH3属于弱电解质
B.液氨汽化时,放出热量
C.N2(g)+3H2(g)2NH3(g)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氨水显碱性,是由于发生:NH3+H2ONH3•H2O+OH-
9.可将机动车尾气中的转化为[反应为],对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C.使用高效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
D.其它条件不变,增大的值,的转化率下降
10.已知体系自由能变化时反应能自发进行.两个氢化反应的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
B.反应②在时的反应速率很快
C.温度大于时,反应①能自发进行
D.反应②的
11.已知2H2O2(l)=2H2O(l)+O2(g),△H=-98kJ•mol-1。实验表明,纯的H2O2相对稳定,在54℃下恒温贮存2周后,浓度仍能保持99%,这是由于上述反应
A.不能自发进行 B.属于吸热反应 C.平衡常数很小 D.活化能较大
1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A. B.
C. D.
13.已知下列过程都能自发进行,其中不能用“焓判据”解释的是
A.2Na(s)+Cl2(g)=2NaCl(s) ΔH<0
B.C3H8(g)+5O2(g)=3CO2(g)+4H2O(l) ΔH<0
C.2NH4Cl(s)+Ca(OH)2(s)=2NH3(g)+CaCl2(s)+2H2O(l) ΔH>0
D.2Mg(s)+O2(g)=2MgO(s) ΔH<0
14.在298K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6g。如将1mol NaCl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如何变化
A.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15.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6.某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它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下列的某一个条件,将变化的情况(增大、减小、不变)填入空格中。
(1)升高温度,v(正)___,v(逆)___,SO2的转化率___。
(2)加正催化剂,v(正)___,v(逆)___,O2的物质的量___。
(3)缩小容器的体积,SO3的物质的量___,SO2的转化率___。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的表达式:K=___;升高温度,K值将___。
17.判断下列反应的熵值的变化,在横线上填入“增大”“减小”或“不变”。
(1):_______。
(2):_______。
18.举出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由于熵增而使其过程自发进行的实例___________。
19.氮氧化物的有效去除和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
(1)已知:4NH3(g)+5O2(g)=4NO(g) +6H2O(g) ΔH1 = -907.0 kJ•mol-1
4NH3(g) +3O2(g)=2N2(g)+6H2O(g) ΔH2= -1269.0 kJ•mol-1
若4NH3(g) +6NO(g)5N2(g) +6H2O(g)的逆反应活化能为 E逆 kJ•mol-1,则其正反应活化能为_______kJ•mol-1 (用含E逆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①2NO(g)+2ICl(g)2NOCl (g)+I2(g)
②2NOCl(g)2NO(g)+Cl2(g)
③I2(g)+Cl2(g)2ICl(g)
若向V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 2mol NO和 2mol ICl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NOCl (g)为amol,Cl2(g)为b mol,此时 I2(g)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用含 a、b、V 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
(3)某化工厂排出的尾气(含 CO、N2O)治理的方法为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N2O(g)CO2(g)+N2(g),CO、N2O在Pt2O+表面进行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其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用方程式表示 N2O在Pt2O+ 表面上的反应_______。
(4)已知4CO(g) +2NO2(g)4CO2(g)+N2 (g) ΔH1 = -1200kJ•mol-1 ,该反应在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为探究温度及不同催化剂对该反应的影响,保持其它初始条件不变重复实验,在相同时间内测得 N2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在催化剂乙作用下,图中 M 点对应的速率(对应温度400℃)v正_______(填“>”、“<” 或“=”) v逆,温度高于400℃,N2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20.一氧化碳和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合成甲醇、二甲醚、甲酸甲酯等。
(1)已知CO(g)、CH3OH(l)、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是△H(CO)=-283.2kJ/mol、△H(CH3OH)=-723.6kJ/mol和△H(CH3COOH)=-870.3kJ/mol,则通常状况下甲醇与一氧化碳催化合成乙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
(2)有人设想将CO按下列反应除去:2CO(g)=2C(s)+O2(g) ΔH>0,请你分析该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____(填“是”或“否”),依据是____。
21.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1)
①已知,反应的随温度的变化是图1中的___________ (填“”或“”)。
②工业以为原料合成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以混合物作为催化剂,向反应炉中匀速通入,不同硅铝比与生成的速率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工业合成
B.合适的硅铝比为0.15
C.在原料气中混入适量的惰性气体对的生成速率无影响
D.内,的产量
(2)已知在催化剂M作用下,。
①一定温度下,假设正逆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为只与温度相关,则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②催化剂M活性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相同时间测得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写出的转化率出现上述变化的可能原因(写出两点):___________。
③在图4中画出,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催化剂不失活)情况下,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图___________。
(3)已知,用催化该反应,若首先在催化下生成和及另一种无机化合物,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催化反应历程(反应机理):步骤i:___________;步骤ⅱ:___________。
22.Ⅰ.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CO2和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H2,同时生成1 mol CH3OH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3)平衡混合气体中CO2(g)和H2(g)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
Ⅱ.(1)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___________。
②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曲线是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点1时刻,v正____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点4时刻,v正___________v逆,点3时刻,v正___________v逆。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熵值是一个物理量,同一物质的熵值与其聚集状态及外界条件有关,故A错误;
B.同一物质,不同的聚集状态:S(g)>S(l)>S(s),故B正确;
C.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熵值,故C正确;
D.同一物质,物质的量一定时,同一聚集状态:S(T高)>S(T低),S(P高)
2.B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i)+(iii)可得CH4(g)+Cl2(g)→CH3Cl(g)+HCl(g)ΔH=-105.4kJ•mol-1,A正确;
B.该反应ΔH<0,某温度条件下一定可以满足ΔG=ΔH-TΔS<0,可以自发,B错误;
C.反应(iii)中断裂Cl-Cl键,形成C-Cl,ΔH=-112.9kJ•mol-1,即放出112.9kJ•mol-1能量,所以C—Cl键能比Cl—Cl键能大112.9kJ•mol-1,C正确;
D.溴原子半径大于Cl,所以C-Br键与Br-H键的键能之和小于C-Cl键和Cl-H,则甲烷与Br2反应时过程ii中成键释放的能量较小,而断键过程均是断裂C-H键,所以甲烷与Br2反应时过程ii中吸收的能量更多,ΔH2>7.5kJ•mol-1,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B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即熵增的反应,反应△S>0,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平衡常数,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每消耗4mol氨气,反应转移12mol电子,则反应中消耗1mol氨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mol×4××6.02×1023=3×6.02×1023,故C错误;
D.实际应用中,加入尿素的量越多,尿素水解生成的氨气过量,柴油机车辆排放的氨气对空气污染程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减少,该反应的,选项A错误;
B.同一物质在固态时的熵值小于气态时的熵值,选项B错误;
C.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增加,,又因为,时,反应能自反进行,因此选项所给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选项C正确;
D.且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5.C
【详解】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因此反应的△H不会随之改变,A错误;
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S<0,△H<0,只有在△H-T△S<0时反应才能够自发进行,B错误;
C.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气体的质量反应前后会发生变化。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
D.A为固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增加A的量,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6.B
【详解】A.反应中气体分子数增大,则ΔS>0,又因ΔH>0,则反应高温自发,A项错误;
B.反应ΔH<0,且能自发进行,则可能ΔS>0、ΔS=0或ΔS<0,反应中气体分子数可能增大、不变或减小,B项正确;
C.反应中气体分子数增大,ΔS>0,又反应能自发,则ΔH>0、ΔH=0或ΔH<0都有可能,C项错误;
D.反应中气体分子数减小,ΔS<0,又常温自发,则必有ΔH<0,D项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该反应为熵增,根据进行分析,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0,因此可以说明该反应为,故A说法正确;
B.放热反应,推出<0,熵增,推出>0,根据复合判据,任何温度下,该反应都能自发进行,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是熵增,推出>0,该反应,根据复合判据,高温下能够自发进行,低温下非自发进行,故C说法正确;
D.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概率,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8.D
【详解】A.NH3属于非电解质,选项A错误;
B.液氨汽化是由液体吸收热量转化为气体,是吸热过程,选项B错误;
C.该反应气体体积减小,△S<0,能够自发进行说明△H-T△S<0,故△H<0,选项C错误;
D.由于发生:NH3+H2ONH3•H2O+OH-,电离使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氨水显碱性,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9.D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故,,当温度较高时,,故该反应高温不自发,A错误;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B错误;
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历程,但不能改变焓变,C错误;
D.其它条件不变,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的值,提高CO的转化率,NO的转化率降低,D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由图象分析可知:反应①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反应②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结合分析解答。
【详解】A.反应①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则,故A错误;
B.该题我们可以推测自发反应时的温度,但无法推测什么温度的反应快慢,故B错误;
C.因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①在温度大于1000℃时,故此时反应①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
D.根据数学知识可知,为该图象的截距,而反应而的截距小于0,故,故D错误;
答案选C。
11.D
【详解】A.由△G=△H-T△S,△H=-98kJ•mol-1< 0,该反应有气体生成,△S>0的,故而△G< 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A错误;
B.△H< 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
C.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越彻底,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发生变化,平衡常数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
D.因△G< 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但在54℃下恒温贮存2周后,浓度仍能保持99%,说明该反应的活化能较大,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和物质的量相同,且均为气态,含有的原子总数多,的摩尔质量大,所以熵值,A错误;
B.相同状态的相同物质,物质的量越大,熵值越大,所以熵值,B正确;
C.等量的同物质,熵值关系为:,所以熵值,C错误;
D.从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组成上来看,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更有序,熵值更低,所以熵值,D错误;
答案为:B。
13.C
【详解】A.反应2Na(s)+Cl2(g)=2NaCl(s)是一个熵减小的反应,△S<0,要使△H-T△S<0,则△H必须小于0,所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主要取决于焓判据,故A正确;
B.反应C3H8(g)+5O2(g)=3CO2(g)+4H2O(l) 是一个熵减小的反应,△S<0,要使△H-T△S<0,则△H必须小于0,所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主要取决于焓判据,故B正确;
C.反应2NH4Cl(s)+Ca(OH)2(s)=2NH3(g)+CaCl2(s)+2H2O(l) △H>0,是吸热反应,要使△H-T△S<0,则△S必须大于0,所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主要取决于熵判据,故C错误;
D.反应2Mg(s)+O2(g)=2MgO(s)是一个熵减小的反应,△S<0,要使△H-T△S<0,则△H必须小于0,所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主要取决于焓判据,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B
【详解】NaCl(s)溶解于水中是自发进行的过程,故ΔH-TΔS<0;NaCl(s)=NaCl(aq),体系的混乱度增大,ΔS>0。
故选B。
15.C
【详解】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则为熵减的反应,即△H<0,△S<0,答案选C。
16.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详解】(1)升高温度,物质的内能增加,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因此v(正)增大,v(逆)也增大。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SO2的转化率减小;
(2)加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v(正)增大,v(逆)增大,但由于正、逆反应速率改变的倍数相等,加入催化剂后,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故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故O2的物质的量不变;
(3)缩小容器的体积,体系的压强增大。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达到平衡后SO3的物质的量增大,SO2的转化率增大;
(4)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种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各种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的表达式:K=;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17. 减小 不变
【详解】(1)反应中,气体分子数减少,混乱度减小,熵减小;
(2)反应中,气体分子数不变,混乱度几乎不变,熵几乎不变。
18.冰雪熔化、乙醇的挥发、碘升华、NaCl溶于水、墨汁在水中的扩散等
【详解】熵增指体系混乱程度增大的过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熵增过程有:①物质熔化、汽化、挥发、升华等过程,如冰雪熔化、乙醇的挥发、碘升华等;②物质的溶解、扩散等,如NaCl溶于水、墨汁在水中的扩散;故此处填:冰雪熔化、乙醇的挥发、碘升华、NaCl溶于水、墨汁在水中的扩散等。
19.(1)E逆-1812
(2) (a+2b)/2V [2(2-2b-a)2]/[(a+2b)b]
(3)N2O+Pt2O+=N2+Pt2O
(4) 低温 > 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反应热,并根据反应热=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计算分析。
(2)根据平衡进行计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根据平衡常数公式计算平衡常数;
(3)理解图中物质书写方程式。
(4)根据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进行分析,M点氮气的转化率较低,说明在相同时间内反应速率较慢,反应还没有到平衡,正在向平衡进行,从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而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的影响可能影响反应产率。
(1)
①4NH3(g)+5O2(g)=4NO(g) +6H2O(g) ΔH1 = -907.0 kJ•mol-1
②4NH3(g) +3O2(g)=2N2(g)+6H2O(g) ΔH2= -1269.0 kJ•mol-1
则(5×②-3×①)/2可得热化学方程式4NH3(g) +6NO(g)5N2(g) +6H2O(g) ΔH= ,该反应的逆反应活化能为 E逆 kJ•mol-1,即E正-E逆=-1812,则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正= (E逆-1812)kJ•mol-1;
(2)
①2NO(g)+2ICl(g)2NOCl (g)+I2(g) ②2NOCl(g)2NO(g)+Cl2(g)
③I2(g)+Cl2(g)2ICl(g), 向V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 2mol NO和 2mol ICl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假设反应中一氧化氮的消耗量为xmol,反应中NOCl的消耗量为ymol,反应中碘的消耗量为zmol,则有容器中 NOCl (g)为x-y=amol,Cl2(g)为0.5y-z=b mol,此时 I2(g)的物质的量为(0.5x-z)mol,则因有 则碘的物质的量为(0.5a+b)mol,物质的量浓度为(a+2b)/2Vmol/L;氯气的浓度为b/Vmol/L,氯化碘的浓度为(2-a-2b)/V mol/L,则反应③的平衡常数为=[2(2-2b-a)2]/[(a+2b)b]。
(3)
N2O在Pt2O+表面上的反应为N2O+Pt2O+=N2+Pt2O;
(4)
已知4CO(g) +2NO2(g)4CO2(g)+N2 (g) ΔH1 = -1200kJ•mol-1,该反应为放热的,熵减的反应,根据ΔG=ΔH-TΔS<0能自发进行分析,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在催化剂乙作用下,图中 M 点氮气的产率较低,说明反应速率较慢,还没有到平衡,即对应的速率(对应温度400℃)v正> v逆,温度高于400℃,根据另一种催化剂催化下氮气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知,该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故N2产率降低的原因一定是因为反应速率减小,故可能是温度升高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20.(1)CH3OH(l) +CO(g)CH3COOH(l) △H=-283.2kJ/mol -723.6kJ/mol+870.3kJ/mol=-136.5 kJ/mol;
(2) 否 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熵减小,△S<0,ΔH>0,
【解析】(1)
根据CO(g)、CH3OH(l)、CH3COOH(l)的燃烧热可知;
①CO(g)+ 1/2O2(g)=CO2(g) △H=-283.2kJ/mol
②CH3OH(l)+3/2O2(g)=CO2(g)+2H2O(l) △H=-723.6kJ/mol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 △H=-870.3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CH3OH(l) +CO(g)CH3COOH(l) △H=-283.2kJ/mol -723.6kJ/mol+870.3kJ/mol=-136.5 kJ/mol;
(2)
2CO(g)=2C(s)+O2(g),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熵减小,△S<0,ΔH>0,一定大于0,所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1.(1) BD
(2) 第一,之前,没有达到平衡,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快,的转化率增加,之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的转化率下降:第二,之前,没有达到平衡,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变大,促进反应速率变快,的转化率增加,之后,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减小,反应速率变慢,的转化率下降
(3)
【解析】(1)
①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则,而焓变,则中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为图1中的。
②A.若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不适合工业合成,A错误;
B.由图示可知,硅铝比为0.15时二甲醚的生成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合适的硅铝比为0.15,B正确;
C.反应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进行,增加惰性气体则甲醇浓度下降,反应速率会变慢,C错误;
D.由图示可知,使用催化剂II时,反应初始催化活性较好,但是5min后速率开始大幅下降,产量降低,而使用催化剂I时,虽然反应初始的速率增长略慢且反应速率的峰值较低,但是反应速率到达峰值后在5~40min内却始终很稳定的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内,的产量,D正确;
答案选BD。
(2)
①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反应为放热反应,之前,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快,的转化率增加,时反应达到平衡,之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的转化率下降;催化剂的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升高,温度再高催化剂活性会降低,之前,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变大,反应速率变快,的转化率增加,之后,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减小,反应速率变慢,的转化率下降。
③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变大,转化率增大,所以相同温度下纵坐标较之前要大,但平衡不移动,平衡转化率是不变的,因此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催化剂不失活)情况下,N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
(3)
由题意可知,步骤i为在催化下生成和及另一种无机化合物,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而为催化剂,总反应为:,则步骤ii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BD 75% 22:3 Y2X bd 小于 等于 大于
【详解】Ⅰ.(1)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为图象中曲线的交叉点,由于此时刻后CO2浓度进一步减小,CH3OH的浓度还在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气体的体积不变;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改变的反应,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CH3OH,就会反应消耗3 mol H2,且同时产生1 mol H2,则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而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改变的反应,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
E.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E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D;
(2)根据图象可知:在反应开始时CO2的浓度是1.00 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0.25 mol/L,反应消耗CO2的浓度为(1.00-0.25)mol/L=0.75 mol/L,故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3)反应开始时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3,故平衡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仍然是1:3,由于容器的容积是1 L,故平衡时c(CO2)=0.25 mol/L,则n(CO2)=0.25 mol/L×1 L=0.25 mol,n(H2)=0.25 mol×3=0.75 mol,则平衡混合气体中CO2(g)和H2(g)的质量之比m(CO2):m(H2)=(0.25 mol×44 g/mol):(0.75 mol×2 g/mol)=22:3;
Ⅱ.(1)①由图可知:X的物质的量增加,Y的物质的量减少,则X为生成物,Y为反应物。由10 min达到平衡可知,△n(Y):△n(X)=(0.6-0.4) mol:(0.6-0.2) mol=1:2,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当反应在10 min后至25 min,两种物质都存在,且浓度不再发生改变,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为:Y2X;
②由图可知:10~ 25 min及30 min之后X、Y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则相应时间段内的点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其它时间段反应未处于平衡状态,即b、d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故合理选项是bd;
(2)根据图示可知:1点反应物转化率大于平衡转化率,反应逆向进行,则v正小于v逆;
点4的反应物转化率等于物质的平衡转化率,说明该点处于平衡状态,因此v正= v逆;
点3时刻反应物转化率小于平衡转化率,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反应速率v正大于v逆。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a href="/hx/tb_c400242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精品课后测评</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用焓判据判断下列过程方向的是,7kJ·ml-1能自发进行,下列内容与结论相对应的是,25℃、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a href="/hx/tb_c400242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复习练习题</a>,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化学反应的方向同步练习题,00×10-3,20×10-2,64×1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