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1 健康地生活 学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867671/0-16961493351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1 健康地生活 学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867671/0-16961493351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1 健康地生活 学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867671/0-16961493351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1 健康地生活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1 健康地生活 学案,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健康地生活
【思维导图】
【知识点回顾】
一、人类的健康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________和社会关系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和能力。人体的免疫功能体现在________、自我稳定、________。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抗原和抗体
(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2)抗体:指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________。
1.人工免疫
(1)人工主动免疫:注射________或________物质,让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把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可使人体立即获得免疫。
2.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人体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
1.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①蛋白质;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水;⑤无机盐;⑥________;⑦膳食纤维。
2.平衡膳食:针对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及人体的需要量,每天食用较多的谷类和蔬菜类,一定量的肉类和其他含蛋白质的食品,少量的脂肪类食物。
考点5 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c
1.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不良的嗜好,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心态等。
2.吸烟:香烟中含有焦油、烟碱、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损害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使癌症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3.吸毒: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破坏身体各个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价格昂贵,倾家荡产,危害社会。
4.酗酒: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过量饮酒会使人急性酒精中毒,严重损害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二、人类常见疾病
考点6 知道引起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 a
1.肿瘤:一种________疾病,由细胞不正常分裂产生,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癌)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
2.动脉硬化:由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胆固醇)在动脉管壁沉积增厚,使管壁________下降,血流量减少导致。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等。
3.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
4.糖尿病:血糖浓度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随尿液排出。原因是________分泌不足。其治疗办法为注射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三、传染病
1.传染病:由________引起并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寄生虫和微生物是两大类病原体。
2.传染病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________: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2)________: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3)________。
(4)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区别: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等为病原体;传染源是病原体携带者。
2.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1)________:对传染病人治疗、隔离。
(2)________: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消灭媒介动物等。
(3)________: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切断其中任一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传染病类型
病例
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腮腺炎、
麻疹、百日咳、SARS等
________、________等
消化道传染病
肝炎、菌痢、
伤寒、蛔虫病等
________、________等
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脑、
丝虫病等
吸血昆虫等
体表传染病
狂犬病、破伤风、
沙眼、血吸虫病等
________、
体表黏膜接触等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梅毒、淋病等
________等
四、防护与急救
1.环境毒物:环境中的某些物质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变,这些物质称为环境毒物。
2.中毒:由环境毒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人体中毒后,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毒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首先要排除________。如触电者要使其脱离电源;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时,则需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若被毒蛇咬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结扎,防止蛇毒扩散,并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考点1 心理健康
考点2 1.抗感染 免疫监视 2.多种病原体 吞噬细胞 溶菌酶 某种抗原 B淋巴 T淋巴
3.(2)免疫球蛋白
考点3 1.(1)疫苗 抗原
考点4 1.②糖类 ③脂肪 ⑥维生素
考点6 1.细胞性 2.脂肪类 弹性 4.胰岛素
考点7 1.病原体 2.传染性 流行性 免疫性
考点8 1.(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2.(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9 空气 飞沫 饮水 食物 皮肤 性接触
考点11 致死因素
【例题精析】
例1.(2021•衢州)青少年的健康事关国家的未来,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远离毒品不要吸烟
B.体育中考后不再参加体育运动
C.为了学习经常不吃早餐
D.面对心理困惑不向任何人倾诉
【解答】解:A、吸烟、吸毒等不良行为都危害人体健康。香烟产生的烟气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毒品不仅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也有影响,正确;
BC、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中考后不再参加体育运动、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错误;
D、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面对心理困惑不向任何人倾诉,说明心理不健康,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错误。
故选:A。
例2.(2021•台州)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也是需要不断学习,实现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应该( )
A.尽量暴饮食加速生长发育
B.不运动多看书促进智力发展
C.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D.培养自制力不痴迷网络游戏
【解答】解:A、暴饮食、不运动不是健康的生活习惯,AB错误。
C、和异性接触时,要把握好尺度,注意分寸,不与异性交往错误,C错误。
D、青春期人需要培养自制力以及不痴迷网络游戏,D正确。
故选:D。
例3.(2021•杭州)近年来,在世界多地出现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传染的是( )
A.在公众场合戴口罩 B.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
C.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 D.接种流感疫苗
【解答】解: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是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属于控制传染源;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传染。接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而不能预防新冠肺炎。
故选:D。
例4.(2021•宁波)使用公筷公勺正成为甬城市民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使用公筷公勺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染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清除病原体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于新冠疫情防控,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例5.(2021•杭州)吸食或注射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关于吸毒危害和禁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且毒瘾会越来越大
B.吸毒会损害人体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C.吸毒成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类遗传病
D.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严禁种植大麻、罂粟等能提取毒品的植物
【解答】解:AB、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AB正确;
C、毒瘾不是遗传病,C错误;
D、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能提取毒品的植物,罂粟能够提取出毒品,否则就是违法,D正确。
故选:C。
例6.(2021•绍兴)目前我国已经累计接种自主研制的新冠疫苗超5亿剂,并在世界各地推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B.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C.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解答】解:A、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A错误;
B、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B错误;
C、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故选:C。
例7.(2021•温州)19世纪晚期,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炭疽的病原体是( )
A.牛甲 B.牛乙 C.细菌S D.细菌R
【解答】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细菌S使健康的牛患病,因此炭疽的病原体是细菌S。
故选:C。
例8.(2021•丽水)2021年全国各地陆续设立方舱医院,便于人们接种新冠疫苗(如图)。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给健康人注射新冠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给健康人注射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C。
例9.(2021•湖州)控制传染源是防止新冠肺炎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控制新冠肺炎传染源的是( )
A.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B.接种新冠疫苗,产生抗体
C.设立专用病房,隔离新冠肺炎患者
D.对皮肤进行酒精消毒,杀灭病原体
【解答】解:A、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
B、接种新冠疫苗,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符合题意;
C、设立专用病房,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新冠肺炎传染源,符合题意;
D、对皮肤进行酒精消毒,杀灭病原体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10.(2021•杭州)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主要随按蚊叮咬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发病。近来,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可以感染按蚊,从而导致蚊子唾液中的疟原虫含量大幅减少。而且感染某种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雌性蚊子交配后所产生的卵大概率不能孵化而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所产生的后代都会感染沃尔巴克氏菌。
(1)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疟疾属于 血液 传染病。
(2)疟原虫与沃尔巴克氏菌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沃尔巴克氏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3)如图,能准确表示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产生后代的选项是 C 。
(4)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灭杀蚊子相比较,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控制疟疾流行的优势在于 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写出一点即可)
【解答】解:(1)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
(2)疟原虫属于动物,沃尔巴克氏菌属于细菌,因此二者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沃尔巴克氏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所产生的后代都会感染沃尔巴克氏菌,C符合题意。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控制疟疾,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灭杀蚊子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故答案为:
(1)血液
(2)沃尔巴克氏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C
(4)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例l1.(2021•衢州)目前,我国已在接种的新冠疫苗有三种,其中灭活疫苗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疫苗,由已杀灭的新冠病毒制成。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接种已超6亿剂次。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人体通过注射灭活疫苗获得免疫的方法属于 特异性 免疫。
(2)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过程中,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八个一”的行为要求,其中下列行为要求与预防传染病有关的是 BCD 。
A.车让人
B.行作揖礼
C.不随地吐痰
D.使用公勺公筷
【解答】解:(1)通过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的免疫功能,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选项中A与预防传染病无关,B行作揖礼避免接触传播,CD、不随地吐痰、使用公勺公筷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
(1)特异性;
(2)BCD
例12.(2021•台州)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新的新冠病株、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一定难度。
(1)新病毒的出现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新老病株间的这种性状差异现象属于 变异 (选填“变异”或“遗传”)
(2)我国目前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的注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 特异性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主要是为了 保护易感人群 。
【解答】解:(1)新病毒的出现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新老病株间的这种性状差异现象属于变异
(2)我国目前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的注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变异
(2)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超过一亿剂次。关于免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B.新冠病毒在免疫学上属于病原体
C.有人曾注射过流感的疫苗,这次一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D.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一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A、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错误;
B、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B错误;
C、抗体具有专一性,有人曾注射过流感的疫苗,体内产生了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只能抵抗流感病毒,对新冠病毒无效,C错误;
D、当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只针对新冠病毒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2.新冠疫苗研制的技术路线很多,其中一种路线称为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将新冠病毒中提取的S蛋白植入流感病毒中制成,可起到既防流感又防新冠的一石二鸟作用,需要接种两次。下列关于这种疫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为载体的流感病毒需要灭活
B.S蛋白是一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C.接种两次的目的是增加疫苗在人体内的复制
D.这种免疫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解答】解:A、疫苗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作为载体的流感病毒需要灭活,A正确;
B、将新冠病毒中提取的S蛋白植入流感病毒中制成,可起到既防流感又防新冠的一石二鸟作用,B错误;
C、接种两次的目的是增加抗体水平,C错误;
D、通过注射类毒素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属于主动免疫,D错误。
故选:A。
3.如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①特异性免疫 ②细胞免疫 ③T淋巴细胞 ④抗体
B.①染色体 ②DNA ③基因 ④脱氧核苷酸
C.①系统 ②组织 ③器官 ④细胞
D.①脊椎动物 ②两栖类 ③鱼类 ④鲫鱼
【解答】解:A、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不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中,A错误;
B、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还有RNA。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在概念上的大小关系符合上图,B正确;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错误;
D、②两栖类和 ③鱼类 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D错误;
故选:B。
4.2021年新冠肺炎病毒仍肆虐,我们要做好防疫工作。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B.新冠肺炎疫苗对接种人来说是传染源
C.接种疫苗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A、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错误。
B、新冠肺炎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冠肺炎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力.错误。
C、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D、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错误。
故选:C。
5.2020年底,专家发现了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该病毒的传染性都更强。变异新冠病毒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解答】解: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变异的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故选:A。
6.图示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其中①表示某种病原体,③表示抗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②表示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
B.图中的③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C.该漫画表示的免疫类型为体液免疫
D.该漫画体现出免疫具有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
【解答】解:A、图中②代表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则表示病原体的是①.A错误;
B、③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B错误;
C、体液免疫是通过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C正确。
D、该漫画体现出免疫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具有防御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7.近期,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根本原因是“非洲猪瘟”,这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病猪的死亡率高达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侵入猪体内的病毒可以称为抗原
B.杀死患瘟疫的猪属于控制传染源
C.给猪饲喂抗生素无法治疗“非洲猪瘟”
D.“非洲猪瘟”病毒有细胞结构,但没有细胞核
【解答】解:A、抗原是指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等,侵入猪体内的病毒可以称为抗原,A正确;
B、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死的猪和携带该病毒的猪是该病的传染源,杀死患瘟疫的猪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
C、抗生素只对细菌具有灭杀作用,对病毒则没有作用,给猪饲喂抗生素无法治疗“非洲猪瘟”,C正确;
D、“非洲猪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核,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错误。
故选:D。
8.2020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多出现发热、乏力和干咳等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生素对冠状病毒都没有杀伤作用
B.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患者体内发生了免疫反应
C.通过体液免疫可彻底清除冠状病毒
D.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
【解答】解:A、抗生素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对冠状病毒都没有杀伤作用,A正确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冠状病毒的侵入导致的肺炎患者体内发生了免疫反应,B正确
C、病毒营寄生生活,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体液中的抗体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可彻底清除冠状病毒,C错误
D、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和散热的相对平衡,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D正确
故选:C。
9.2019年1月6日,浙江省衢州市禁毒委、柯城禁毒办在吾悦广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吸毒已成为严重的国际公害,下列对吸食毒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吸毒能排解精神空虚,青少年不妨尝试
B.吸毒严重危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
C.吸毒会成瘾,使吸毒者走上犯罪道路
D.吸毒破坏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解答】解:鸦片是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毒品,有镇痛和麻醉作用,吸食鸦片很容易使人成瘾。青少年应坚决拒绝毒品,因为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不可效仿。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不要盲目追随潮流,绝不沾染。A符合题意。
故选:A。
10.下列几种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多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
B.消灭患病动物,减少传染病发生
C.注射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
D.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预防细菌性痢疾
【解答】解:A、佝偻病不属于传染病,A错误;
B、患病的动物属于传染源,消灭患病动物应该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注射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食物是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11.下列食品卫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会损坏人体的呼吸系统
B.吸食毒品不仅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还会让人染上毒瘾
C.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并导致神经衰弱
D.过期的食品只要没有腐败还是可以食用的
【解答】解:A、香烟产生的烟气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会损坏人体的呼吸系统,A正确;
B、毒品不仅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也有影响,还会让人染上毒瘾,B正确;
C、酗酒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危害人体健康,C正确;
D、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改变其性质,所以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保质期、配料、品名、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或有效期,从而加大食品质量的有效监督和检查等措施予以保证。食品如果过了保质期,看起来虽然没有变质,但是其内在的性质、品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可以再食用。
D错误。
故选: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眼病人使用的毛巾是沙眼病的病原体
B.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是通过和患者在一起吃饭传染的,是消化道传染病
C.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都患有高血压,女儿也患有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是传染病
D.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解答】解:A、沙眼病人是传染源,引起沙眼的致病菌是病原体,沙眼病人使用过的毛巾是传播途径而不是病原体。A错误。
B、甲型肝炎是消化道传染病,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染病。B错误。
C、父母和子女都患的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遗传病也可以家族共患,高血压就是一种可以遗传的疾病,但不是传染病。C错误。
D、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播。D正确。
故选:D。
13.2020年初,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较严重时会导致肺炎、严重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勤洗手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发热时消化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
C.若某人体温一直维持在40℃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
D.要治疗某人的病毒性肺炎,要给他使用抗生素
【解答】解:A、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勤洗手从防止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错误;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发热时消化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B正确;
C、产热大于散热时,温度应一直上升,不能一直维持在40℃左右。C错误;
D、抗生素能杀死会抑制某些细菌而对病毒不起作用,所以不能通过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病毒性肺炎。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今正在全球大肆传播,2019﹣nCoV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让人产生发热、无力、干咳的症状,目前我国正在抓紧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首批志愿者已经接种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回答:
(1)2019﹣nCoV病毒与人体细胞相比,其病原体结构特点是 没有细胞结构 。
(2)目前我国的主要新增病例为境外输入病例,针对境外回国人员,我国加大了检查力度,一旦确诊新冠肺炎,立即隔离治疗,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 控制传染源 。
(3)志愿者接种了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后,还要定期接受抽血检测,检测体内是否产生 抗体 ,如果产生该物质,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对抗病毒了。
(4)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时,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简称ECMO)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医学仪器。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置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内。以上描述的情形中,人工肺的作用是 D 。
A.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B.使流经的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D.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解答】解:(1)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
(3)志愿者接种了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后,还要定期接受抽血检测,检测体内是否产生抗体,如果产生该物质,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对抗病毒了。
(4)人体在肺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根据图示血液经过人工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所以此过程类似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故选D。
故答案为:(1)没有细胞结构
(2)控制传染源
(3)抗体
(4)D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5.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资料二:近几年,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1)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 。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属于 病原体 ,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 传染源 。
(3)接种卡介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抗体 抵抗结核杆菌,但它不能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发挥作用的原因是 卡介苗只针对结核杆菌起作用 。
(4)为了更好地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
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染途径的是 ①④ (填序号)。
【解答】解:(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从传染病起因角度分析,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埃博拉病毒属于病原体,埃博拉出血热属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传染源。
(3)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即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苗还具有抗原性,因此接种卡介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结核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只针对结核杆菌起作用,但它不能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发挥作用。
(4)从预防传染病的三条途径看,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属于控制传染源;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能力,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故答案为:(1)成形的细胞核;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2)病原体;传染源;(3)抗体;卡介苗只针对结核杆菌起作用;(4)①④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6.截至2021年1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感染者超过9349万,死亡人数超200万。该病毒在世界的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病原体 (选填“病原体”或“传染源”)。为了遏制疾病的传播,专家呼吁人们不聚集,外出戴口罩等。在这些措施中最关键的是一旦发现确诊病人,应立即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角度来看,该措施属于 控制传染源 。
(2)根据浙江省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整体部署及相关要求,湖州已全面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18周岁(含)以上所有在湖人员可免费接种新冠疫苗。人们通过接种疫苗来抵抗病毒,这种免疫属于 特异性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解答】解:(1)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病毒,病毒的形体十分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成为结晶体。从传染病角度,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没有患新冠肺炎且对该病缺乏免疫力的自然人群属于易感人群。因此,“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实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2)在流感到来前接种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是对易感人群所做的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属于抗原。当病毒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有病毒侵入,就会直接将其清除,这种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2)特异性.
1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给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1)新冠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该药物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肺部的过程中,最后通过 肺动脉 (填血管名称)到达肺。
(2)研究小组发现练习“八段锦”后红细胞的数量增加,可改善心肺功能。因为红细胞的功能是 运输氧 。
(3)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上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利用核酸检测发现确诊病人属于 控制传染源 。
【解答】解:(1)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的图中看出,某人患新冠肺炎后,医生在其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经上腔静脉运送到心脏的右心房,再到右心室,然后经肺动脉送到肺部发挥作用.
(2)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传染病患者属于传染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利用核酸检测发现确诊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1)肺动脉
(2)运输氧
(3)控制传染源
18.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量的科研人员针对病毒溯源、感染机制以及防控治疗方案等开展了深入研究。
(1)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蝙蝠的生活习性与人类基本没有交集,其体内的很多病毒对人类不具传染性,这次的新冠病毒首先由蝙蝠传给穿山甲,并在穿山甲体内发生 突变或基因重组 ,演化出具备传染人类的能力,因此禁止捕猎、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2)疫情期间,出门应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这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3)2020年12月31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上市,更推向全世界,彰显了全球抗疫的大国担当。健康人群注射疫苗属于 特异性 免疫。
【解答】解:(1)寄生于自然宿主蝙蝠体内的某种冠状病毒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了水貂、穿山甲等潜在中间宿主。祖病毒在中间宿主体内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突变或与其他冠状病毒进行基因重组,从而获得了感染人类的能力。感染后的中间宿主进入市场后,将病毒传给了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疫情期间,出门应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入的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突变或基因重组;(2)切断传播途径;(3)特异性
19.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改变了人类的整个进程,目前疫情风险依旧在,防疫工作仍然不能麻痹大意。
(1)疫区的人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②④ 。
①隔离病人
②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④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2)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已投入临床使用。接种新冠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这种措施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解答】解:(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②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④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②④。
(2)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由此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②④;(2)保护易感人群
20.2020年12月,英国卫生部门发现新型的变异新冠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性,通过疫苗加速形成免疫屏障已经迫在眉睫。
(1)在全球抗击疫情的活动中,我国研发的多种疫苗已在多个国家的抗疫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注射疫苗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2)某国家在早期处理新冠疫情采取“群体免疫”政策,即让民众自由感染病毒,以获得抗体实现免疫。一般情况下群体中60%~80%的个体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抵抗力,该传染病就很难大规模爆发。新冠病毒的病死率大约为3%,具有基础病和年龄较大的老人病死率更高,重症患者需要进行住院隔离治疗。“群体免疫”政策引发该国民众的争议,下列属于反对群体免疫政策的有 ABD 。(可多选)
A.目前该国的老龄人口比例约为25%,疫情将导致大量得病的老人死亡;
B.该国的人口约为6500万,病床数约为18万张,适合隔离的病床数更少;
C.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肺炎具有免疫性特点;
D.感染获得的免疫,是否对新病毒有效存在不确定性;
E.对大量病患的追踪研究将加快病毒的认识和疫苗的研发。
【解答】解:(1)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群体免疫政策,即让民众自由感染病毒,以获得抗体实现免疫。一般情况下群体中60%~80%的个体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抵抗力。然而由于“目前该国的老龄人口比例约为25%,疫情将导致大量得病的老人死亡”、“该国的人口约为6500万,病床数约为18万张,适合隔离的病床数更少;放任病毒感染,会导致更多的人住院,挤压医疗资源”,即使能获得一定的群体免疫效果,但“感染获得的免疫,是否对新病毒有效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反对群体免疫政策的理由有:ABD。
故答案为:(1)保护易感人群
(2)ABD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4 金属 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4 电和磁 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8 浮力 学案,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原理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数据处理,交流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