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4章水的运动测评含答案
展开第四章测评
一、选择题
[2023·江西九江检测]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完成1~2题。
1.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D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2.下列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D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此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0—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且两者水位都在下降,说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因而可确定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第2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此时其储水量并非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中大多数时间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所以时间点③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2023·湖北襄阳检测]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该河上游地区自古有“西藏粮仓”之称。下图为年楚河上游年内降水量、流量、气温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年楚河上游流量高峰时节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B )
①大气降水 ②地下水 ③冰雪融水 ④湖泊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4—5月年楚河上游流量全年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C )
A.冰雪融水补给少 B.西南季风影响弱
C.农田灌溉用水多 D.河面结冰未融化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上游高峰时节在6—9月,该河春季是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是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是地下水补给,故①③正确。第4题,4—5月气温升高,冰雪融水补给多;西南季风4—5月影响增强;灌溉用水增多会减小河流流量;该河段在此时段无结冰期。
下图为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的位置示意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据此完成5~6题。
5.6月,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B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6.与叶尼塞河相比,鄂毕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C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气温年较差小
C.沼泽洼地面积大 D.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第5题,两条大河所处的纬度较高,冬季降雪较多,6月气温回升时,多为积雪融水补给;读图可知,两条大河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显著,大气降水较少;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气温最高的7月最显著;地下水补给的季节变化较小。第6题,鄂毕河流经地区的沼泽面积大,沼泽具有水分调节功能,能够减小河流的季节变化量;两条大河都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气温、降水和植被覆盖率的差别小。
[2023·山东菏泽期末]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近海及附近海域的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某季节中国近海及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东部海域沿岸流的主要驱动力是( C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8.黑潮暖流的分支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B )
A.密度差异 B.海陆分布
C.风向变化 D.海表温度
解析第7题,我国沿海的黄海沿岸流、浙闽沿岸流均大致由北向南流,我国东部海域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因此东部海域沿岸流的主要驱动力是冬季风;东北信风是北赤道暖流的主要驱动力;盛行西风对亚欧大陆东岸影响小;我国东部海域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与东部海域沿岸流流向不符。第8题,由图可知,黑潮暖流的多条分支(台湾暖流、黄海暖流、对马暖流)因陆地或岛屿阻挡而“分道扬镳”;图中洋流主要为风海流,与密度差异、海表温度关系不大。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暖流 增温减湿
B.暖流 增温增湿
C.寒流 降温减湿
D.寒流 降温增湿
10.图中甲海域附近形成著名渔场的原因是( B )
A.上升流将大量海底营养盐带到表层,提供丰富的饵料
B.寒暖流交汇使海水搅动,海底营养盐类上泛,饵料丰富
C.热带海区水温高,水温季节变化小
D.海域面积广阔,鱼类活动空间大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的洋流是日本暖流,因此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第10题,甲海域附近是北海道渔场,形成原因是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在此处交汇,饵料丰富。
[2023·湖南长沙检测]鲸湾港和伊尼扬巴内是非洲南部两个重要港口城市,两城市的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下图为非洲南部区域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伊尼扬巴内比鲸湾港年平均气温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光照 B.地形 C.洋流 D.纬度
12.鲸湾港西侧海域形成渔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B )
①上升流 ②寒暖流交汇 ③离岸风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1题,伊尼扬巴内与鲸湾港纬度、地形均相似,但伊尼扬巴内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鲸湾港沿岸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减湿作用,这导致伊尼扬巴内比鲸湾港年平均气温高。第12题,鲸湾港西侧海域形成渔场,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受本格拉寒流和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本格拉寒流属于上升流,离岸的东南信风导致表层海水流走,底层冷海水上泛,表层海域的饵料较多,鱼类多,形成渔场。
感热通量指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间发生的湍流形式的热交换。潜热通量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由于物质发生相变而吸收或放出的热能。下表示意某次春季冷空气在中国东海局地过境后海气间热量的交换情况。据此完成13~14题。
时间段 | 太阳总辐射/ (W·m-2) | 感热通量/ (W·m-2) | 潜热通量/ (W·m-2) |
日均值 | 83.32 | 18.36 | 82.75 |
白天 | 166.64 | 19.33 | 86.70 |
夜间 | 0.00 | 27.11 | 99.79 |
13.冷空气爆发使海气界面感热通量值显著增加的原因是( A )
A.海气温差增大 B.海气温差减小
C.海气气压差增大 D.海气气压差减小
14.推测冷空气过境后,海气间热量交换主要为( C )
A.感热通量,由海洋指向大气
B.感热通量,由大气指向海洋
C.潜热通量,由海洋指向大气
D.潜热通量,由大气指向海洋
解析第13题,冷空气爆发带来的干冷空气增加了海气温差,海洋与大气间发生的湍流形成的热交换增加,故海气界面感热通量值显著增加。由材料可知温度变化是大气与下垫面发生热交换的主要原因,与气压差关系小。第14题,由表格可知,海气间热量交换中潜热通量数值更大,且为冷空气过境后,大气温度低,故热量交换应由海洋向大气传输且以潜热交换为主。
[2023·山东济南期末]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因此其种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极为敏感。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栖息地、正常的栖息地及适宜的栖息地)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的变化情况,黑色区域为陆地。据此完成15~16题。
15.推测茎柔鱼在该渔场的主要分布位置( A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16.当该渔场茎柔鱼栖息地面积增大时,下列地理事件可能会出现的是( C )
A.澳大利亚降水较常年偏少
B.秘鲁沿岸下沉气流减弱
C.我国出现南旱北涝
D.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量减少
解析第15题,结合材料可知,茎柔鱼适宜生长在HSI≥0.6的地区,读图可知,HSI≥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渔场的东南部。第16题,读图可知,发生拉尼娜现象时,该渔场茎柔鱼栖息地面积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拉尼娜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处于异常偏冷的状态,此时东南信风增强,秘鲁沿岸的下沉气流会增强,同时会导致沃克环流增强,澳大利亚东侧上升气流增强,故澳大利亚降水较常年偏多;当拉尼娜现象产生时,西太平洋水温偏高,热带气旋时常登陆,而我国南方易发生旱灾,北方易发生洪涝灾害,即南旱北涝。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注入北冰洋。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下图为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图。
月均气温及其增量变化趋势
月均降水量及其增量变化趋势
月均径流量及其增量变化趋势
(1)推断勒拿河两种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析勒拿河6月多年月均径流量增量呈负值的原因。
答案(1)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理由:该地月均气温在0 ℃以下的时间较长,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多年月均径流量峰值出现在(多年月均)降水量峰值前。降水补给理由:多年月均径流量和多年月均降水量季节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强;降水补给减缓了河流径流量下降的趋势。
(2)6月多年月均降水量增量为负值,降水补给量减少;6月前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使6月前的积雪融化量增大,到6月积雪量与多年平均相比有所减少,积雪融水补给量减少;6月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蒸发增强,河流径流量增量减少;6月份农业用水量大。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勒拿河径流补给方式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夏季的雨水补给。判断理由可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注入北冰洋。主要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月均气温在0 ℃以下的时间达7个月左右,积雪较多,由于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春季气温回升时,积雪融化,形成大量冰雪融水,通过对比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图可知,该河多年月均径流量峰值出现在6月份,而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8月份,故勒拿河春季径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由图可知,7、8两月月均气温为10 —20 ℃,气温较高,积雪融水基本消失,但月均降水量较高,故夏季河流径流补给以雨水为主,使勒拿河7、8两月月均径流量较多,同时雨水的补给也减缓了河流径流量下降的趋势。第(2)题,可从6月季节性积雪量、多年月均降水量、蒸发量等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6月前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且数值较大,说明冬季积雪在6月前的融化量增多,保留至6月份的积雪减少,故积雪融水补给量减少;6月多年月均降水量增量为负值,说明降水补给量减少;6月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气温升高,蒸发增加,造成河流径流量增量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内6月份农业用水量增大,也会导致月均径流量减少。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 236千米,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千米,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站以上为上游,雅马渡站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分析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答案(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伊犁村以上河段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解析第(1)题,巴尔喀什湖位于内陆地区,大气降水少。根据纬度位置可知,伊犁河上游位于西风带,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高大山地的强烈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伊犁河流域面积广,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支流众多,汇水量大。第(2)题,结合图中信息,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伊犁村以上河段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净化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所以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第(3)题,伊犁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伊犁村以上为中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所以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海雾是在海洋的影响下,发生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是中国近海需要高度关注的灾害性天气。研究显示,当海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实际大气水汽压时,才可以引起海水蒸发。2015年4月28日20时渤海海域被海雾笼罩。据观测在此次渤海海雾的生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渤海海面饱和水汽压与实际大气水汽压之差都小于0。图1为2015年4月28日20时渤海海域海雾影响范围以及A平台、长岛自动地理站的位置。图2为4月27日08时至30日20时A平台附近海气温差、气温、海温变化以及长岛、A平台风力、风向的变化。
(1)判断图2中①②③线所代表的含义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渤海海域此次海雾的形成条件。
(3)说出在海雾形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海气温差的变化特点,并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①代表气温,②代表海温,③代表海气温差。海温最稳定,变化最小,所以②代表海温;海气温差是三者中数值最小的,所以③代表海气温差。
(2)①海雾形成过程中黄渤海海域受东南风和东风影响,使黄海上空水汽向渤海输送,为海雾形成提供水汽来源;②海—气相互作用下,气温逐渐下降,海上暖湿空气降温冷却达到饱和,形成海雾;③大气存在逆温层,风力小,利于海雾的形成。
(3)海气温差逐渐变小。在海雾形成、发展、维持过程中,气温高于海温,使得热量从大气传向海洋,大气温度降低;海温保持稳定,海气温差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