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 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提分练 同步练习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提分练 同步练习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文件包含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提分练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提分练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提分练脉络构建答案:① 最早 ②早期猿人 ③现代人类 ④现代人 ⑤河姆渡人 ⑥半坡居民 ⑦尧舜禹 ⑧贤德核心归纳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河姆渡人的房屋:干栏式建筑;半坡人的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3.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半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粟。4.河姆渡人制作的陶器:黑陶;半坡人制造的陶器:彩陶。5.元谋人遗址、河姆渡遗址发现于:长江流域;半坡遗址发现于:黄河流域。6.炎帝与黄帝之战:阪泉之战;炎黄与蚩尤之战:涿鹿之战。7.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8.禹通过禅让制成为舜的继承人。中考挑战1. (2022·东营中考)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 (A)A.化石 B.遗址 C.传说 D.文字【解析】远古时代的化石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的第一手资料;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涵盖范围更大,排除B;传说、文字均属于第二手资料,或多或少具有主观色彩,不能作为主要依据,排除C、D。2.(2022·聊城中考)“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A)A.旧石器时代B.河姆渡文化时期C.半坡文化时期D.尧舜禹时代【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最早是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采用各种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故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旧石器时代。3.(2022·云南中考改编)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如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B)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古人类是北京人。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随后又发现大量化石,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证据,B正确,A、C、D排除。4.(2022·无锡中考)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是稻、粟、黍等作物的发源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一代表性遗址是 (C)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其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C正确;元谋人遗址和北京人遗址中,不存在人工种植水稻的遗迹,排除A、B;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排除D。5.(2022·青岛期中)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C)A.制作精美玉器B.制作青铜农具C.建造干栏式房屋D.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因此从题干“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可推断出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建造干栏式房屋;榫卯木构件不能制作精美玉器,排除A;河姆渡人没有进入青铜时代,排除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为半坡人居住,排除D。6.(2022·烟台中考)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陶寺类型房址分台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窑洞四种。与陶寺人居住形式类似的是 (D)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人类活动的相关特点。陶寺类型房址分台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窑洞四种,结合所学可知,与陶寺人居住形式类似的是半坡人,半坡人生活在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建造房屋,住在山洞里,排除A、B;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排除C。7.(2022·晋中中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B)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解析】根据出土的“猪纹陶钵”“鱼鸟纹彩陶壶”“舞蹈纹彩陶盆”可知,这些出土文物在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都非常精美,猪、鸟、舞蹈等形象栩栩如生,体现出我国原始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材料中的出土文物无法体现农业种植,排除A;本题设问要求根据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作答,而非器物本身,排除C;器物造型与舞蹈纹等形象无法体现家禽家畜的饲养,排除D。8.(2022·益阳中考)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鲜,乃教稼穑。聚货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B)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因此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炎帝,B正确;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A不符合题意,排除;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C不符合题意,排除;仓颉创造文字,D不符合题意,排除。9.(2022·常德中考改编)《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A)A.民族认同 B.中央集权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解析】材料“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反映了不同民族都认同黄帝是他们的祖先,体现了民族认同的观念。10.(2021·常德中考)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西的海内外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A)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海内外中华儿女祭祀黄帝是因为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形成了华夏族,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人文初祖。11.(2021·重庆中考)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丛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C)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解析】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面具属于第一手历史资料,代表着真实的历史,其眼睛前突的形象与传说中的蚕丛形象吻合,说明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