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默写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
展开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单选题
1.《九章算术·均输》第25题:“今有程耕,一人一日发七亩,一人一日耕三亩……今令一人一日自发耕耰种之,问治田几何?”《九章算术·商功》载:“今有穿地积一万尺。问为坚、壤各几何?”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
A.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B.重视理论的推导证明
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D.与商业活动密切结合
2.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喻诗被唐代诗人应用得“前无古人”,并具有了明显的“谏言”性质。白居易曾强调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据此可知,唐代“诗谏”的盛行( )
A.深受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 B.一定程度上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C.使讽喻诗成为诗歌的主流 D.反映了唐代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3.隋书法家智永从“二王”来,平正和美,唐虞世南承之;今河北正定龙兴寺的隋碑正书《龙藏寺碑》走秀朗劲挺一路,下启褚遂良等人;山东东阿县陈思王(曹植)墓旁的《曹子建庙碑》刻于593年,浑厚圆韧,开颜真卿一派先河。这表明隋代书法( )
A.偏离规矩严整的传统 B.巧力兼至且富于变化
C.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D.开创了新的载体类别
4.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倡儒家思想、习俗、礼仪。同时又发布诏书说:“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隋文帝此举意在( )
A.推动佛教的本土化 B.提升民众的政治认同
C.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D.促进三教合一的潮流
5.甲骨文横直转折,小篆笔画均匀,汉隶破圆而方,再变而为草、楷、行,汉字的书写在“上下左右之位,方圆大小之形”的结构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由此可见,汉字的演变特点是( )
A.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刚柔兼备苍劲厚重
C.风格各异一脉相承 D.结构稳定方折俊丽
6.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张家界、长沙市、沅陵等地发现有大量战国到秦汉时期的竹简或木简。郴州市苏仙桥古井还发现了600多枚桂阳郡的晋简。这些竹简或木简多是政府档案,但是在东晋以后遗址中几乎没有出现。相关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
A.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唐中期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 D.湖南民族交融的发展
7.《齐民要术》中记载:“(水稻)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既非岁易,草稗俱生,芟亦不死,故须栽而薅之。)”这体现了( )
A.北方民族交融的不断发展 B.北方出现了水稻复栽技术
C.南方农耕经济超越了北方 D.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深远
8.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主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我国古代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统称为“制图六体”。由此可知( )
A.《禹贡地域图》是我国第一部可考的历史沿革地图集
B.裴秀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C.“制图六体”从西晋到明代一直是我国古代编制地图的指导原则
D.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开启了中国近代测绘技术的萌芽
9.下图是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众人奏乐图》,其绘成于唐代,描绘了释迦涅槃时各色人种及各民族演奏音乐的情景。此壁画反映了唐代( )
A.国家实力的增强 B.文化的交流融合
C.宗教政策的完善 D.娱乐活动的丰富
10.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祖在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路途中,少不了对数字和形状的研究与琢磨。早在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300~约公元前1046年)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13种计数单字。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就已经普遍掌握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并且可以随意使用“算筹”这种工具进行运算,这一运算能力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宝典,涵盖了战国、秦朝,汉朝时期的数学成就,它甚至还提到了分数问题和盈不足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三位伟大的数学家——刘徽与祖冲之父子……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繁荣顶点出现,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批有成就的数学家。
——摘编自中国数字会网站《中国古代数学简介》
材料二 李约瑟经过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缺乏精确验证和数理逻辑。传统文化有形象思想和深奥模糊的混沌特征,诸如道家学说的太极、元气,经络、风水、阴阳等,都普遍存在着“妙处难与君说”的特点。中医虽然神奇灵验,却没有西欧的化验验证和精确数据。中国古代科学多为经验总结性的应用科学,虽然注重记录现象,也有直觉猜测,但缺少逻辑推理、数理分析和实验验证,因而古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中国虽有四大发明,但未能揭示其原理,虽有最早、最全的太阳黑子和新星爆发记录,却陷入了“天人感应”的臆测而没有建立科学的天文学体系。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先秦至宋元时期数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优势的领域,并简析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征。
12.[儒学与基层治理]
材料一 《汉书》与《后汉书》中的“循吏”是一批自觉承担王道教化职责的官吏。他们既是为汉朝竭忠尽智的官员,又是信奉并传播儒学理念的儒士。他们以一种积极有为的入世情怀,关注民生,在百姓中间传播儒学的道德礼义,移风易俗。通过“教化型”循吏身体力行地传播,董仲舒所输扬的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普及到民间大众的寻常巷陌。
——摘编自韩兆琦等著《秦汉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之际的处士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生活在乡闾之间,与当时社会下层的老百姓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习,在无形当中就影响了周围民众的文化价值观乃至社会价值观。隋唐处士出于对儒学信仰的追求,时刻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道德的模范,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并将这种思想推广开来, 教化民众,提高基层百姓的道德水准,逐步在当时的社会基层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摘编自王小甫著《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儒学在基层影响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处士传播儒学的方式及其影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区宇图志》的编修
隋炀帝大业初年,便“敕内史舍人窦威、起居舍人崔祖溶及龙川赞治侯伟等三十余人,撰《区宇图志》一部五百余卷”。这是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叙山川”、郡国、城隍,皆附有图,同时记有诸郡的物产土俗。《区宇图志》修撰者皆出身于关陇集团及山东大族。大业五年书成上奏,不料“帝不善之”。
炀帝敕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故晋武帝云,江东之有吴会,犹江西之有汝颍,衣冠人物,千载一时。及永嘉之末,华夏衣缨,尽过江表,此乃天下之名都。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尔等著其风俗,乃(以吴人)为东夷之人,度越礼义,于尔等可乎?然于著述之体,又无次序。各赐杖一顿。
下敕指责之外,炀帝改组了《区宇图志》写作班子。主持重修的虞世基、许善心,以及参撰者袁朗、虞绰、姚思廉等,多出自江左名门“冠族”,“南土誉望”。重修之后,颇得炀帝好评:“学士修书,颇得人意,各赐物二十段。”
——据牟发松(论隋炀帝的南方文化情结》
(1)隋炀帝为什么要重修《区宇图志》?
(2)《区宇图志》的重修有何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的对外开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外使节往返、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唐政府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详解】据题意可知,《九章算术》中有计算田亩和土地面积的题目,这与现实生活相关,因此《九章算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A项正确;材料说明《九章算术》重视实用,并不能体现重视理论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BC项;材料体现的是与农业生产有关,而不是与商业活动密切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据材料可知,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喻诗被唐代诗人应用得“前无古人”,并具有了明显的“谏言”性质。尤其是白居易强调诗歌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B项正确;唐诗盛行的原因是受科举考试“以诗取士”的影响,但“诗谏”的盛行主要原因是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排除A项;材料不能推出“讽喻诗成为诗歌的主流”,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诗谏”的盛行,未涉及“唐代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目次题干可知,这是本质题。材料“智永从‘二王’来……唐虞世南承之”“隋碑正书《龙藏寺碑》……下启褚遂良等人”“《曹子建庙碑》……开颜真卿一派先河”可知,隋代书法受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影响,并且对唐代书法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这说明隋代书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隋代书法的特点,“偏离规矩严整的传统”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这一时期书法富于变化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新的载体类别,碑刻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既尊儒,又崇佛,其根本目的是借助思想教化提升民众的政治认同,维护建统治秩序,B项正确;隋文帝是统治者,其行为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统治,与佛教的本土化无关,排除A项;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道教,与三教合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由甲骨文到秦篆再到汉隶,进而演变出草、楷、行等书法,它们形态各异,但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体现了风格各异又一脉相承,C项正确;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是颜真卿书法的特点,不是汉字演变的特点,排除A项;苍劲厚重是碑刻书体的特点,不是汉字演变的特点,排除B项;方折俊丽是柳公权书法的特点,不是汉字演变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竹简、木简是商周到魏晋时期用竹和木写成的书,需要人们用刀子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以便书写,携带、保存不便。汉代以后,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广,竹、木简逐渐被取代,到魏晋已经基本绝迹,B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东晋南朝政权更迭对书写材料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唐中期以来逐渐南移,并不影响书写材料的大更新,排除C项;民族交融的发展符合史实,只在有限范围内推动了造纸术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魏晋时期(中国)。“(水稻)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体现了水稻移栽(复栽)技术,结合《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作品可知,材料体现了北方的水稻复栽技术,B项正确;北方栽培水稻是作物推广的结果,与民族交融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制图六体”并结合所学可知,“制图六体”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它正确地阐明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的关系,对中国西晋及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禹贡地域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地图集,不是历史沿革地图集,且材料无法反映出《禹贡地域图》是我国第一部可考的历史沿革地图集,排除A项;裴秀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但材料没有反映这一信息,排除B项;D项“利玛窦”是明末时期来华传教士,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各色人种及各民族演奏音乐”及壁画内容可知,该壁画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国家实力的增强”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仅由材料看不出宗教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缺乏相关对比信息,娱乐活动丰富一说缺乏材料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时间轴再结合所学,581年,隋朝建立,907年唐朝灭亡,故阶段③是隋唐时期。隋朝统一了南北,唐朝政治开明,经济文化发展,与世界各国交流频繁,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项正确;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对应④宋元时期,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应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对应①秦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1.(1)历程:商代出现计数单字;春秋战国时期计数及算术方法领先世界;汉朝《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形成;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传统数学研究的繁荣顶点出现。
(2)领域:数学;医学;天文学;农学。
特征:实用性;形象与深奥并存;注重经验总结与对现象的记录,缺少理论实验的提升;重直觉猜测,没有建立科学体系。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早在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300~约公元前1046年)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13种计数单字”可得出“商代出现计数单字”;根据材料一中的“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就已经普遍掌握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可得出“春秋战国时期计数及算术方法领先世界”;根据材料一中的“《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宝典”可得出“汉朝《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形成”;根据材料一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三位伟大的数学家——刘徽与祖冲之父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一中的“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繁荣顶点出现,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批有成就的数学家”可得出“宋元时期,传统数学研究的繁荣顶点出现”。
(2)领域:根据材料一中的“《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可得出“数学”;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医虽然神奇灵验,却没有西欧的化验验证和精确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医学”;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最早、最全的太阳黑子和新星爆发记录”可得出“天文学”;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领域具有优势的还有“农业”;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即“实用性”;根据材料二中的“传统文化有形象思想和深奥模糊的混沌特征”可得出“形象与深奥并存”;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科学多为经验总结性的应用科学,虽然注重记录现象……但缺少逻辑推理、数理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出“注重经验总结与对现象的记录,缺少理论实验的提升”;根据材料二中的“有直觉猜测……却陷入了‘天人感应’的臆测而没有建立科学的天文学体系”可得出“重直觉猜测,没有建立科学体系”。
12.(1)西汉以来,儒学获得独尊地位,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统治者重视用儒家思想教化民众;汉代循吏自觉承担起教化民众的任务。
(2)方式:用儒家道德伦理要求自己的言行,并成为民众效仿的榜样;推行礼教,移风易俗。影响:用儒家思想改变了社会风俗和社会风气;完善了基层教化和基层治理。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西汉以来,儒学获得独尊地位,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根据材料“自觉承担王道教化职责”可得出,统治者重视用儒家思想教化民众;根据材料“董仲舒所输扬的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普及到民间大众的寻常巷陌”可得出汉代循吏自觉承担起教化民众的任务。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隋唐处士出于对儒学信仰的追求,时刻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道德的模范”可得出,用儒家道德伦理要求自己的言行,并成为民众效仿的榜样;根据材料“教化民众,提高基层百姓的道德水准,逐步在当时的社会基层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可得出推行礼教,移风易俗。影响:根据材料“教化民众,提高基层百姓的道德水准,逐步在当时的社会基层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可分析出用儒家思想改变了社会风俗和社会风气,完善了基层教化和基层治理。
13.(1)原因:南方经济文化发展,地位提高;原编撰者多出身关陇集团和山东大族,有意贬低南方人;对南方记述混乱无序;加强对南方治理、巩固统治的需要。(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意义: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国家的疆域、民情等,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南方的政治经济地位;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以后历朝编修此类书籍提供借鉴。
【详解】(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永嘉之末,华夏衣缨,尽过江表,此乃天下之名都。”并结合隋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可知,南方经济文化发展,地位提高。根据材料“《区宇图志》修撰者皆出身于关陇集团及山东大族。”“尔等著其风俗,乃(以吴人)为东夷之人,度越礼义,于尔等可乎?”可知原编撰者多出身关陇集团和山东大族,有意贬低南方人。根据材料“然于著述之体,又无次序。”可知对南方记述混乱无序。根据材料“下敕指责之外,炀帝改组了《区宇图志》写作班子。主持重修的虞世基、许善心,以及参撰者袁朗、虞绰、姚思廉等,多出自江左名门‘冠族’,‘南土誉望’。”可知加强对南方治理、巩固统治的需要。
(2)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永嘉之末,华夏衣缨,尽过江表,此乃天下之名都。”并结合隋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可知,重修《区宇图志》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国家的疆域、民情等,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根据材料“下敕指责之外,炀帝改组了《区宇图志》写作班子。主持重修的虞世基、许善心,以及参撰者袁朗、虞绰、姚思廉等,多出自江左名门‘冠族’,‘南土誉望’。”可知有利于提高南方的政治经济地位;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根据材料“这是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叙山川’、郡国、城隍,皆附有图,同时记有诸郡的物产土俗。”可知对以后历朝编修此类书籍提供借鉴。
14.(1)特点:交往领域全面,形式多样;政府采取措施主动开放;商品生产呈现外向型倾向;秉持“和平互利”的宗旨。
(2)作用:促进了唐朝的繁盛;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发展。
【详解】(1)特点:据材料“ 唐朝的对外开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外使节往返、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可得交往领域全面,形式多样;根据“唐政府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可得政府采取措施主动开放;根据“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可得商品生产呈现外向型倾向;根据“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可得秉持“和平互利”的宗旨。
(2)作用:根据“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可得促进了唐朝的繁盛,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唐朝的对外交往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复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