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教案
展开一、 运动与静止
【自学提示】
1、看课文P39上回答:
一切物质都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着。 2、自学课文“参照物”部分,回答: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与什么有关?
(3)对照课本图3-3,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自学课文“运动的分类”部分,回答:
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曲线运动?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能力目标:
1.通过视听参与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2.从运动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参照物的理解。
素养目标:
(1)通过列举运动相对性在生活、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这一课题及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引导学生把简单的现象上升到知识的高度。
(3)从物理上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来启发学生:看待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重点难点】
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与判断问题。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具】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带细线的小球
【教 法】讲授;讨论;观看图片等与提问想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请学生看几组运动画面和动画,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 二、引出课题:运动与静止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三、进行新课
A.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设疑提问讨论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 对 李 明 位置不变 小王 对 自行车 位置不变 静止 坐椅 对 汽 车 位置不变 李 明 对 学 校 位置改变 自行车 对 树 木 位置改变 运动 汽 车 对 电线杆 位置改变 (4)概括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B.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参照物的问题 课本图3-3
相对于大树小男孩__________运动, 相对于小女孩小男孩___________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发现竟然是颗子弹.你们认为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吗?为什么?
C.运动相对性应用举例,加深理解。
(应用举例)空中受油机和加油机;并排跑步的同学等.例1: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上课,以教室为参照物,你们
是____________的,以太阳为参照物,你们是___________的;以窗外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你们是____________的;
例2: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在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风和水 B 船和地面 C 山和船 D 风和地面 D.机械运动分类
演示1让一小车从斜面上自由滑下。直线运动)
演示2用一细绳系一小球,让小球做圆周运动。(曲线运动) 看动画加深理解: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四、课堂小结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与大家讨论,提出新的运动事例与大家交流等。 五、课堂练习
1.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航天飞机在飞行中航天员可以用机械臂对运行的行天器进行维修,这是因为航天飞机相对于航天器是___________。
2.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A、B两组照片(如图2),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运动的是_________组.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布置作业】:
P40 1 2 3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机械运动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二、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4)能够根据图像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2)指导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素养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 学会并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路程--时间图像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斜面(长木板)、刻度尺、钟表等
【教 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比如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我们怎样看出他们谁快谁慢?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是怎样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百米短跑同万米冠军的长跑比一比,要知道谁快谁慢,应该怎么办?
实验探究
问题1:如何定性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让小车A和小球B分别在木板上运动,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思考讨论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是什么?
交流讨论:你可以和其它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 问题2:如何定量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
(1)在轨道上标出___________m,让A、B先后分别运动,记录所用的时间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2)让A、B分别都运动____________s,量出A、B通过的路程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数据记录表一
物体 路程(cm) 时间(s) 物体A 60 物体B 60
数据记录表二 物体 路程(cm) 时间(s) 物体A 0.5 物体B
0.5
数据记录表三 物体 路程(cm) 时间(s) 物体A 100 2 物体B
200
5
(3)小组内或小组之间交流实验情况,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 通过以上探究,得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___________路程相同,比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时间相同,比路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速度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要用到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如果A、B来两物体的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我们还能否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例如:小车A运动1m,所用时间2s,小球B运动2m所用时间5s。 大家讨论能否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如果可以,应如何比较? 我们物理上有一个专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阅读课本P42前两自然段,自学“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单位换算、计算。 请你试一试 例题: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刘翔以12、91s的成绩,夺得男子110m栏金牌。他跨栏的速度是多少?(时间可取13s)
规范解题格式和单位换算 当堂检测:(见附:练习) 三、匀速直线运动
师:生活中有没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也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举例并讨论得出结论
师:有没有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
如:在自动扶梯上的人运动;正常行驶的列车和平直公路上平稳行驶的汽车。 教师板书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我们可以用图线形象、直观地描述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观察图像请回答:
体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体运动20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体的速度怎样计算?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几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布置作业】 P43 1、2
【课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1)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2)有几种方法 2.猜想与假设 3.定性探究
4.定量探究实验方案 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5.分析论证 二、速度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单位:国际制m/s 常用Km/h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三、匀速直线运动
附:练习:
1.一架飞机匀速飞行,它在5min内飞过的路程是72km , 它的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864km/h)
2.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用时间2.56s。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3.84×108km)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学目标】
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具】投影仪 三角板 物理小车
【教 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3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
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例题2:(投影)
t
s
v
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m,第2秒内运动4m,第3秒内运动6m,求: (1)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草图,帮助同学分析。
师:前2秒通过的路程是第1秒的2m和第2秒的4m之和,所用的时间是2秒,求平均速度要用汽车前2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2秒,求前3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与求前2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相同的,用汽车前3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3秒。
请同学们将例2做在练习本上,同时发几片胶片给几位同学。请他们将题目解在胶片上,准备用投影仪将所做结果打在屏幕上,教师巡视,答疑。
教师再一次强调解题方法,注意写出所依据的公式,运算时要注明各物理量的单位。 师:我们求出了汽车在前3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4m/s,能不能说汽车在第3s内运动速度是4m/s呢?
生:不能,前3s的平均速度是汽车前3s运动的全部路程12m除以3s钟的时间得出的4m/s,若求第3秒内的运动速度,应用第3s通过的路程6m除以1s,得出6m/s。
瞬时速度在交通管理中,警察需要测定司机是否超速驾驶;在兵器试验中,需要测量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炮口的速度,以检验武器是否合格。在这些情况下测量的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的速度,例如汽车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那么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那么它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也相同。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上节学习的速度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2、要懂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四、当堂检测
1、一运动物体在第1s内通过的距离是1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3m,,则这个物体做的是_____运动,物体在第1s末时瞬时速度是___m/s物体在3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m/s
五、课后作业
1.课文第44页作业1、2题。 六、课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附:练习题
1.一运动物体通过240m的路程,前一半路程用了1min,后一半路程用了40s,求: (1)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2m/s) (2)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3m/s) (3)全程的 平均速度。(2.4m/s)
2.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10s内通过10m的路程,接着静止了3s,在最后7s内通过8m的路程,物体在这2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0.9m/s)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的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重点难点】
1.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2.如何准确的测出时间和路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具】投影仪,刻度尺,秒表,物理小车,斜面。
【教 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总结上节课学习哪些知识点?
2.同步训练:某同学从家里步行到学校,他先以2m/s的速度前进5min,休息1min后,又以1.5m/s的速度前进10min到达学校,该同学从家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二、讨论交流:请结合你们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种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吗? 请说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注意事项。
三、教师强调:
1.实验目的:利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小车、斜面、 金属片(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4.实验步骤:
(1)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
(2)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计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实验表格:见幻灯片 6.注意事项:(1)、明确停表每个小各代表多少秒?
(2)小车从斜面下滑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可以多试几次; (3)测量时间一定要同步。 7.观看教学动画
【实践活动】
1.请设计“测量从家里到学校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
要点提示:通过测量车轮的周长和记录车轮转动的圈数,可计算自行车行使的路程。 2.设计“测量汽车或出租车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 3.设计“测量火车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
【课外调查】1.汽车里程表的记录内容;
2.出租车专用发票项目; 3.火车时刻表的记录内容。
【课堂小结】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课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目的:利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小车、斜面、 金属片(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4.实验步骤:
(1)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
(2)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计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当堂检测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 (2)需要的器材有:斜面、金属片、物理小车、______和______。
(3)本实验必须用________测出_______;还要用______测出_________ (4)根据数据计算出(图中秒表每小格代表1秒)
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在后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在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