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2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
A. 道尔顿B. 门捷列夫C. 阿伏伽德罗D. 拉瓦锡
【答案】B
【解析】
【详解】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A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B符合题意;
C、阿伏伽德罗提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型化学。下列叙述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
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C. 将废旧电池进行深埋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D. 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应尽可能无毒、无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绿色化”就是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物中,原子利用率达到 ,实现“零排放,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故A说法正确;
B、绿色化学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所以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故B说法正确;
C、将废旧电池进行深埋处理会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故C说法错误;
D、绿色化学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所以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应尽可能无毒、无害,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B. 石蜡熔化C. 酒精挥发D. 冰雪融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石蜡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4. 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B. 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 物理变化一定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B、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C、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则物理变化一定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不一定有发光、发热等现象,物理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如灯泡通电有发光、放热的现象,说法错误。
故选:C。
5.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 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 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
B、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
C、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6.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进行实验D. 获得结论
【答案】B
【解析】
【分析】学探究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药品B. 取用块状固体
C. 点燃酒精灯D. 闻气体气味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取用块状固体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故B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C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D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8. —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A. 减少药品B. 向右盘中加砝码C. 移动游码D.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左边放物品,右边放砝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边物体偏重,只需称量2.5g药品,所以要把药品减少。
故选:A。
【点睛】托盘天平使用,左物右码,哪边偏哪边重。
9.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 小于B. 大于C. 等于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0mL,则实际体积等于10mL;该学生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为4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4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是小于6mL。
故选:A。
10.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液氧C. 矿泉水D. 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矿泉水中有矿物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澄清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
11. 下列对空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按质量分数,氧气约21%,氮气约78%B. 空气是多种气体及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C. 空气中的氮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D.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按体积分数,氧气约占21% ,氮气约占78% ,故A说法不正确;
B、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及杂质组成的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的氮气含有氮元素,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故C说法正确;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2. 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是
A. 二氧化碳浓度B. 氧气浓度C. 水蒸气浓度D. 二氧化硫浓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基本监控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基本监控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基本监控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因此二氧化硫的浓度属于监控项,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B.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水氢气氧气D. 氢气氯气氯化氢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但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下列事例:①钢铁生锈;②木炭有可燃性;③衣服晒干;④铜能导电;⑤呼吸作用;⑥干冰升华。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答案】 ①. ③⑥ ②. ①⑤ ③. ④ ④. ②
【解析】
【分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详解】① 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②木炭有可燃性,需要通过木炭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③ 衣服晒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铜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⑤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据分析可知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⑥,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⑤;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④,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
16. 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3)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
【答案】(1)量筒 (2)g
(3)d (4)h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c的名称叫量筒,故答案为:量筒;
【小问2详解】
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小问3详解】
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
17. 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答案】 ①. 试剂流入胶头并腐蚀胶头 ②. 若有液体流下,会腐蚀标签 ③. 试管炸裂
【解析】
【详解】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试剂流入胶头并腐蚀胶头;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若有液体流下,会腐蚀标签;
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试管受热不匀,试管炸裂。
18.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可用于潜水、航空、炼钢以及医疗急救的是______,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多用途电光源的是______。
【答案】 ①. 氮气##N2 ②. 78% ③. 氧气##O2 ④. 21% ⑤. 稀有气体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可用于潜水、航空、炼钢以及医疗急救的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多用途电光源。
19. 如图是利用红磷燃烧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中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3)图1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图2与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
(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3)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环保无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
【小问2详解】
红磷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小问3详解】
由于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全部消耗氧气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进入水的同时进入氧气导致水进入偏少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膨胀导致进入水偏少,都能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小问4详解】
图2与图1相比,红磷不用点燃后放入集气瓶,避免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避免了空气污染,所以图2的优点是环保无污染。
20. 如图为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1)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2)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不同,丙实验中水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3)硫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与丙实验相比,燃烧现象不同,请解释原因______。
【答案】(1) ①. ## ②. 化合反应
(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氧气的浓度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中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是或,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小问2详解】
甲中的水是为了防止铁丝在燃烧生成的黑色熔融物溅落而炸裂瓶底,丙中的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3详解】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两者相比,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故填:氧气的浓度不同。
21. 有三瓶无色无味气体,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用什么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来?(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
【解析】
【详解】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中含有氧气但浓度不高,燃着的木条伸入后无明显变化。
将燃着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
22.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2s后取出,看到______(选填“a”“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后有______和______生成。
【答案】(1)小 (2) ①. c ②. 外焰
(3) ①. 水 ②. 二氧化碳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
【小问2详解】
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c,外焰。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填:水,二氧化碳。
23. 通过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研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得到初步结论,并完成下表。
【答案】 ①. 空气样品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样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少 ③. 空气样品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样品中:逐渐熄灭 ④. 多 ⑤. 少
【解析】
【详解】(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一瓶盛空气的集气瓶中和一瓶盛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空气样品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样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
(3)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空气样品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样品中:逐渐熄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做对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少。 错误操作
不良后果
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
___________________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
的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具
中为空气,供下面的实验使用
(2)向一瓶盛空气的集气瓶中和
一瓶盛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______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______。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
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______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
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______。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
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
出现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
空气中的玻璃片做对比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
含量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同盟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白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白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白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乡镇学校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