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课件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76650/0-16966546475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课件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76650/0-16966546476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课件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76650/0-16966546476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课件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76650/0-16966546477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课件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76650/0-169665464773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课件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76650/0-169665464775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课件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76650/0-169665464778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示范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细读品味,课文全篇探究,归纳总结,特色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谈谈你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感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习”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查,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2.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宽容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而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3. “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
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4.“子曰:“贤哉,回也!……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孔子说颜回“不改其乐”,也就是有贫贱不能移的精神,人应该有这样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再清苦,也能自得其乐。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胸襟,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这句话对减少当今社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6.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得出什么道理?
这句话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
7.由“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以体会到什么道理?
“志”,即人的志向、志气。“ 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8.谈谈你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理解。
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与“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和追求的“仁”了。
1. [难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句子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先是“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能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颠倒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2. [重点]《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
1.立意深远,思想深刻。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语句成了格言警句,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2.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分析文义,同“悦”,志同道合的人,课文探究,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基础积累,孔子思想,《论语》,读准字音,阅读鉴赏,主旨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解,作者简介,简介《论语》,指孔子,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人家不了解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