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宁德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10月月考试卷
地理
试卷总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4分)
(本题4分)2008年8月2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分)“北京奥运星”的运行轨道介于( )
A.地球和金星之间 B.地球和火星之间
C.木星和土星之间 D.火星和木星之间
2.(2分)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太阳系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关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B.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
C.体积和质量适中——太阳光照稳定
D.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形成大气层
(本题4分)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分)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展示了三级天体系统 B.哈雷彗星是人造天体
C.e天体属于类地行星 D.a天体公转和自转方向均是自东向西
4.(2分)关于d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积质量较大,形成大气层 B.自转周期长,气温日较差小
C.表面布满其它天体撞击的陨石坑D.自身发光,成为夜晚天空中最亮的天体
(本题8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近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8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分)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中心区域
6.(2分)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 B.为人类提供光能
C.维持地表温度 D.图示现象无规律性
7.(2分)下列关于太阳剧烈活动期间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分)太阳脸上“大痣”数目多的年份( )
A.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地球高度电离层受干扰较少
C.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D.地球上发生磁暴的概率较高
(本题6分)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9.(2分)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0.(2分)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本题4分)2020年11月04日01时59分,台湾屏东县海域(北纬21.49度,东经121.56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96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分)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12.(2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本题6分)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某地生态小康家园示意图
13.(2分)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 )
A.减少病虫害 B.减少能量损耗 C.减少水分蒸发 D.增加室内温差
14.(2分)“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写照,楼顶花园主要生态作用是(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 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15.(2分)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秋季、冬季 D.冬季、春季
(本题6分)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如图甲),此时在地球上的M地观测到的太阳如图乙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2分)图乙所示天文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时间是农历( )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廿二
17.(2分)此时,在地球上的M地不能观测到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黑子 B.日珥 C.太阳风 D.耀斑
(本题4分)光伏治沙是在干旱沙化地区,通过修建光伏电站,在光伏板下种植牧草、草药,并发展牧业的一种治沙方式(下图甲)。光伏治沙实现了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学者对我国某一修建在开阔沙地中的光伏电站进行研究,发现电站内较周边的太阳辐射强(下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18.(2分)下列关于该地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秋季光伏发电量最大
B.冬季白天时间短是该地获得太阳辐射量少的原因
C.该地光伏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互补性好
D.该地太阳辐射量受长时间降水影响,年变化大
19.(2分)光伏电站外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天气影响 D.风沙影响
(本题4分)近日,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寻找中国美丽化石”公益盛典上,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菊石获评科普观赏类“美丽化石”。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分)建德菊石化石的发现,可以( )
①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②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③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④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2分)关于二叠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B.发生最大的灭绝事件
C.欧亚大陆雏形形成 D.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
(本题4分)要想了解地球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就要学会读地质年代表。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右图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年代的气候变化及动物发展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2分)据图判断二叠纪时期相较于志留纪时期( )
A.物种更丰富 B.冰川范围缩小 C.陆地面积扩大 D.海平面上升
23.(2分)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 )
A.古老的两栖动物灭绝 B.陆地蕨类植物生长茂盛
C.形成丰富的煤炭资源 D.喜马拉雅山脉迅速崛起
(本题4分)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2分)图中序号依次是( )
A.①大气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生物圈
B.①岩石圈、②大气圈、③生物圈、④水圈
C.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D.①水圈、②生物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
25.(2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①与③ D.③与④
(本题4分)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健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27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2分)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平流层 B.中间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27.(2分)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本题4分)下图为四川省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示意图,民居坐北朝南,屋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能在炎热的夏季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2分)图中石子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庭院昼夜温差
C.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D.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29.(2分)图示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室内温度 B.提高室内温度 C.增加建筑物采光 D.为建筑物挡风
(本题2分)每年冬天,茶农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右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0.(2分)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B.防病虫害
C.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D.防洪、防涝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10分)
31.(本题10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4日4时45分在土耳其(38.6°N,43.2°E,图中A处)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 经过乙处时横波的波速变化情况是: 。
(2)土耳其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 ,它与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组成 。
(3)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右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 ,其传播特点是 。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2.(本题15分)1.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系八颗行星中,B表示 ,D表示 。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 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 向 ,呈 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 性和 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
33.(本题15分)材料一2019年11月15日05时12分在印度尼西亚马鲁古海北部(北纬1.51度,东经126.44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50km。这是早些时候发生7.2级地震的余震,可能会给震中附近岛屿居民带来较强的震感,但是影响较此前弱很多,也没有引起海啸(海洋巨浪)。
材料二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
(1)图中A、B所表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 、 。它们之间的圈层叫做 。
(2)地震波F为 (填“横波”或“纵波”),根据地震波向地球内部波速变化可判断D层和H层的物质状态为 。岩浆的发源地是 。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描述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岛屿的居民身体感觉。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1.北京奥运星属于小行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产生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有液态水存在,因此生命得以存活,B正确;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稳定运转,而不是导致温度变化幅度不大,A项错误;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气层围绕地球周围,而非导致太阳光照稳定,C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与温度有关,与大气层的形成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①适宜的呼吸的大气②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③液态水的存在。
3.C 4.C
【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展示了太阳系和行星系共两级天体系统,A错误;哈雷彗星是天然天体,不是人造天体,B错误;图中e是火星,属于类地行星,C正确;图中天体a是水星,水星的自转与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D错误。本题应选C。
4.读图可知,图中d天体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体积和质量较小,没有大气层,A错误;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都是一个恒星月,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气温日较差很大,B错误;月球没有大气层保护,月球表面布满被其他天体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在地球上看上去是环形山,C正确;月球自身不会发光、发热,主要是反射太阳光,因为距离地球很近,成为夜晚最亮的天体,D错误。本题应选C。
【点睛】月球的特点:(1)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2)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3)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4)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5)月球表面布满其他天体撞击产生的撞击坑。
5.A 6.A 7.A
【解析】5.读材料可知,该“大痣”是太阳大气层温度较低的区域,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A正确;维持地表温度、为人类提供光能的是太阳辐射,BC错误;太阳活动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最明显的周期平均约为11年,D错误。故选A。
7.太阳剧烈活动时期会释放出强烈的电磁波和抛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从而影响地球,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以减少太阳活动对航天器的影响;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防止紫外线的伤害,①②正确;关闭所有通信设施,会切断联系,从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③错误;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会影响电力的供应,也会影响人类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8.D
【解析】8.太阳脸上“大痣”数目多的年份,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太阳活动高峰年激烈天气现象增加,A错;太阳活动高峰年,对地球电离层干扰较大,影响无电线短波通信,B错;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赤道不易出现极光,C错;太阳活动高峰年,会影响地球磁场,磁暴概率较高,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10.D 11.C 12.D
【解析】10.据材料“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可知,光合有效辐射越大,农业生产潜力越大。由图示可以看出,青藏高原的PAR强度最大,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农业生产潜力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根据题意,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ABD不符合题意。雪山连绵会增加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符合题意。故选C。
12.读图可知,乙地地处内蒙古高原,晴天多,太阳射强,PAR值高,甲地处于四川盆地,地势低、阴雨天多,太阳辐射弱,PAR值低,D正确;内蒙古高原比四川盆地纬度更高,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与题意不符,A错误;植被不是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B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势比四川盆地高,但是地势高低不是导致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
13.B 14.A
【解析】13.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次震源深度为96千米,发生在海域,一般情况下而言,洋壳的平均厚度为7千米,震源深度远远超出了海域地壳的厚度,故震源位于地幔,B正确,A错误;地核位于2900千米以下,CD错误。故选B。
14.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因此地震波由震源到达地表时,出现时间间隔,A正确;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具有个性化特征,与“黄金12秒”无关,B错误;横波和纵波在地下的传播介质差异相同,C错误;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会影响地震之后房屋倒塌的可能性,而不是救援的“黄金12秒”,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地震波有两种类型,横波和纵波。它们到达地表后表现的形式不同。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与纵波由干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正好相差12秒。这就意味着,地震发生时,房屋先会随着地面上下颠簸,这时还不太容易导致倒塌,12秒之后,横波到达地面,房屋开始前后左右的摇晃,危险就大了。
15.B 16.A 17.D
【分析】15.夜间,玻璃顶外降温快,玻璃顶内的热量易透过玻璃散失掉;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穹顶利于减少玻璃顶内的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B正确。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不能减少病虫害、不能减少水分蒸发、不能增加室内温差,ACD错误。故选B。
16.“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是人鱼花菜共生温室,主要生态作用是增加绿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A对。增加产出、提高产能不是生态作用,B、D错。是人工种植,不是天然氧吧,不能实现零排放,C错。所以选A。
17.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春季、冬季,春季气温不稳定,有倒春寒等灾害,冬季气温低,D对。夏季气温高,不需要地源热泵。秋季作物大多成熟收获,对地源热泵使用需求较少,A、B、C错。所以选D。
【点睛】地源热泵和地热不同,地源热泵主要是利用地下土层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不是主要利用地下岩浆的内能。
18.A 19.A 20.D
【解析】18.由材料可判断此时发生了日食,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且月球的夜半球正对地球,故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应为新月,时间为农历月初,A正确;初七、廿二,月球、地球与太阳三者不共线,B、D错误;十五时地球位于月球与太阳之间,C错误;故选A。
19.读图可知,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地球上M地出现日全食。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日全食发生时,在地球上M地看不到太阳的光球层,A项符合题意;日珥发生在色球层上,太阳风发生在太阳日冕层上,耀斑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在日全食时都可能被观测到,B、C、D错误;故选A。
20.由材料分析可知,此时在地球上的M地观测到的太阳被月球所遮挡,故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在月球的夜半球上能够看到月影在地球上划过,B错误,D正确;月球上没有大气,可以清晰的看到地球挂在天空,A错误;此时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看到的地球呈圆形,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
21.B 22.D
【解析】21.当地秋季太阳辐射量较春、夏季少,光伏发电量不是最大的,A项错误;该地冬季昼长短,太阳辐射量少,光伏发电量低,B项正确;当地位于气候干旱区,水力发电条件差,C项错误;该地气候干旱,长时间降水较少,D项错误。故选B。
22.站内外位置变化较小,并不涉及纬度与地形因素,AB错误;站内外天气接近,差别较小,C错误;由材料可知,光伏电站内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站外风沙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D项正确。故选D。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23.C 24.D
【解析】23.由材料可知,建德菊石化石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故可以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①正确;不能根据化石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②错误;化石的发现与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无关,③错误;化石可以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
24.二叠纪位于古生代末期,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是在中生代,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欧亚大陆雏形形成,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通过研究化石,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
25.C 26.C
【解析】25.古生代末期,即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所以与二叠纪时期相比,志留纪时期物种更丰富,A错误;据右图可知,二叠纪末期和志留纪时期都属于气候由冷变暖的时期,故二叠纪和志留纪都是冰川范围缩小的时期,B错误;志留纪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的时期,并且出现鱼类,说明当时地球上海洋面积仍占绝对优势,二叠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两栖动物,表明海洋面积缩小,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扩大,一些海洋生物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D错误,C正确。故选C。
26.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为中生代,裸子植物在陆地极度繁盛,所以是地质时期主要的成煤期,形成了丰富的煤炭资源,C正确;古老的两栖类动物灭绝是在古生代末期,A错误;陆地蕨类植物生长茂盛是古生代中后期,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迅速崛起是新生代,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27.C 28.B
【解析】27.读图可知,①可为其它圈层供水、能蒸发到其它圈层(大气圈),可以渗透到其它圈层(岩层圈),因此应是水圈;②能为其它圈层(生物圈)供给养分、能接受水圈的渗透和降水,应为岩石圈;③能为其它圈层供给氧气,接受水圈的供水和岩石圈供给的养分,应为生物圈;④能够产生降水,接受水圈的蒸发水汽和生物的供氧,应为大气圈。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根据图中个圈层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落花”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到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圈层关系。B正确。故选B。
【点睛】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29.C 30.B
【解析】29.由材料信息可知飞机的风挡玻璃在脱落时飞机是在9800米的高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因此可知该高度属于对流层,因此可知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0.“被风挡玻璃砸伤”几乎不是机长迫降面临的困难,①错误;当飞机的风挡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②正确;风挡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得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③正确;太阳辐射强和飞机的迫降没有关系,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31.D 32.A
【解析】31.读图分析,白天屋前石子地面升温较快,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屋后种植林木升温较慢,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故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屋内凉快。夜间气流方向相反,石子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正确;对增加平整度作用不大,A错误;会增加昼夜温差,B错误;目的不是降低庭院的温度,C错误,故选D。
32.由上题分析可知,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室内温度,A正确;并不能提高室内温度、增加建筑物采光、为建筑物挡风。BCD错误,故选A。
【点睛】“穿堂风”实际是热力环流原理应用的实例,通过在门前铺设比热容小的物质,使白天升温快,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而屋背植树,使温度低,气压高,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穿堂风”,从而带走室内的热量,降低温度,达到凉快的作用。
30.C
【解析】30.根据材料(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对。冬季不需要防太阳暴晒,A错。不能防病虫害,也不能防洪、防涝,B、D错。故选C。
31.(1) 莫霍界面
突然消失
(2) 地壳 岩石圈
(3) B 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4) ① 横波消失
【分析】本题目以土耳其地震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甲莫霍界面,乙是古登堡界面,经过乙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2)土耳其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因此位于地壳。地壳与软流层(平均100-110千米)以上上地幔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3)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经过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因此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B,其传播特点是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4)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故选①。
32.(1) 金星 火星 类地行星
(2) 西 东 逆 近圆性 共面性
(3)A
(4)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相对安全。
(5)日地距离适中。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运动特征,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B表示金星,D表示火星,它们都属于类地行星。
(2)八大行行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方向均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上图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还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
(3)H行星所处轨道距离太阳太远,气温低,若地球在H行星轨道上运行,会变为寒冷的“水球“,A正确,B错;大气层主要和地球的质量与体积有关,C错;若地球在H行星轨道上运行,地球的体积不会变小,D错。
(4)(4)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相对安全。
(5)注意题干关键词“自身条件“,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3.(1)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幔
(2) 纵波 液态或可熔融状态 软流层
(3)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分析】题以印度尼西亚马鲁古海北部地震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图中A深度为17公里,为莫霍界面;B深度为2900公里,为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外部为地壳,内部为地幔,古登堡界面内部为地核,外部为地幔。所以两层之间为地幔。
(2)地震波中横波传播速度慢,而纵波传播速度快。由图可知,地震波F波速快,为纵波,D层为地核。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所以根据纵波可以在地核中传播,而横波不能传播,可以判断地核为液态或熔融态。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
(3)地震波中横波传播速度慢,而纵波传播速度快,所以福岛的居民先感受到纵波的上下颠簸,后感受到横波的左右颠簸。
(4)地震震源深度为50公里,在莫霍界面之下,古登堡界面之上,故此次地震的震源所在的圈层是岩石圈(或上地幔顶部)。
(5)如果地震引发海啸,海啸直接是对水圈产生影响.水圈水汽变化影响大气圈。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13,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共4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文件包含地理121Bdocx、地理121B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