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西省南宁市重点名校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取缔 颤巍巍 正襟危坐 气冲斗牛
B.诀别 秫秸秆 催枯拉朽 纷至沓来
C.狼藉 狙击手 恍然大悟 珠两悉称
D.奔弛 流水账 漠不关心 负箧曳屣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②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③对客观事物不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④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3.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楷书 草书 行书 B.行书 楷书 草书
C.行书 草书 楷书 D.草书 行书 楷书
4.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什么是他的不变的东西呢?战斗精神和悲天( )人的情操。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颠沛( )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的新生活。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 )逗。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 )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
A.闵 pèi tiāo 矜
B.悯 fèi tiāo 今
C.悯 pèi tiǎo 矜
D.闵 fèi tiǎo 今
5.古诗文默写
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C.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D.峨眉山月半伦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E.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F.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止汀兰,郁郁青青。
⑵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②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③土地平旷, 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_______________,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⑤ 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⑶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词中经常化用古人诗句,或化其事或用其情。在李清照的《醉花阴》当中,与“馨香盈怀袖”意思相同的句子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用魏尚的典故来自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甲)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股水挡住也。”唐僧道:“却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三藏道:“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八戒道:“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有人说(乙)段中的“一股水”是“流沙河”。你认为正确吗?请结合(乙)段内容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甲)(乙)两段文字,简要分析“洒家”与“八戒”的形象有何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1.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进至卫南/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B.前后皆敌垒/恐前后受其敌(《狼》)
C.今日进退等死/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D.泽计敌众十倍于我/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2.下列句子中,与“乃暮徙其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4.请结合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卫南之战取胜的原因。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__(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落英缤纷(_______) 屋舍俨然(________)便要还家(_______)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
3.分析作者起笔处描绘桃花林的好处。
4.结合文本分析世外桃源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
5.作者既虚构了如此美好的桃花源,又在文末暗示桃花源“仙踪难觅”,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9.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环环相扣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与日去
B.风霜高洁/冰清玉洁 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
C.四时之景/春和景明 至于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屣
D.鸣声上下/一鸣惊人 游人去而禽鸟乐/去国怀乡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甲)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翻译: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理解:琅琊山环绕着滁州城它的树林和山谷非常美丽。
(乙)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翻译: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理解:早晨,雾气消散,山间便变得明亮;晚上,烟云聚拢山谷又变得昏暗了
(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滁州游山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太守之所以喝醉,是因为他年事已高不胜酒力,且同游者不能懂得他的乐趣。
3.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链接材料)
孟子见于王①曰:“王之好乐甚②,则齐其庶几乎③!”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④,举⑤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⑥矣!”
(节选自《孟子》)
注:①[王]指齐王。②[乐]欣赏音乐。③[齐其庶几乎]齐国大概也就点不多治理好。庶几,差不多。④[钟鼓之声、管箭之音]指音乐。⑤[举]皆、都。⑥[王]成就王业。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油条佬的棉袄
肖复兴
①牛家兄弟俩,长得都不随爹妈。牛大爷和牛大妈,都是胖子,他哥儿俩却很瘦削。尤其是哥儿俩上中学了,出落得更是清秀。那时候,我们大院里的大爷大妈,常拿他哥儿俩开玩笑,说你们不是你妈亲生的吧?牛大爷和牛大妈在一旁听了,也不说话,就咯咯地笑。
②牛大爷和牛大妈一辈子老实。他们在大院门前支一口大铁锅,每天早晨炸油条。牛家的油条,在我们那条街上是有名的,炸得松、软、脆、香、透──这五字诀,全靠着牛大爷的看家本事:白矾如何放,是第一关;油锅的温度是第二关;炸的火候是最后一道关。看似简单的油条,让牛大爷炸出了好生意。牛家哥儿俩,就是靠牛大爷和牛大妈炸油条赚的钱供出来的。
③大牛上高一时,小牛上初一。那时候,大牛高过小牛一头多,比小牛英俊,也知道美了,每天上学前照镜子,还用清水抹头发,让小分头光亮些。但是,他特别讨厌我们拿他和他爹妈作对比。他也不爱和爹妈一起出门,最不能忍受的是学校开家长会。好几次家长会通知单,他都没有拿回家给爹妈看。
④小牛和哥哥不太一样。他常常帮助爹妈干活儿,星期天休息的时候,他还曾帮爹妈炸油条。不过,牛大爷嫌他炸油条的手艺潮,只让他收钱。而且,大牛的学习成绩一直比他好,因此在哥哥面前小牛有点儿低眉顺眼。于是,牛家也习惯了,大牛一进屋就捧着书本学习,小牛一放学就拿扫帚扫地干活儿。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在我们大院街坊的眼睛里,牛家两口有意无意是明显地偏向大牛的,就常以开玩笑的口吻,对牛家两口子这样说。牛大爷和牛大妈听了,只是笑,不说话。
⑤大牛高三那年,小牛初三。两个人同时毕业,大牛考上了工业学院,小牛考上了中专学校。两个人都住校,家里就剩下牛大爷和牛大妈,老两口接着炸油条,用沾满油渍的钞票,供他们读书。
⑥小牛毕业后,在工厂工作,又住回家里。大牛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自己租房子住,再也没回家住过。没两年,大牛结婚了。结婚前,他回了趟家,跟爹妈要钱。要多少钱,牛大爷和牛大妈都给了他,但结婚的大喜日子,他不让牛大爷和牛大妈去,怕给他丢脸。
⑦就是从这以后,牛大爷和牛大妈的身子骨儿开始走下坡路。没几年工夫,牛大爷先卧病在床,油条炸不成了。紧接着,牛大妈一个跟头栽在地上,被送到医院抢救过来,落下半身瘫痪。家里两个病人,小牛不放心,只好请长假回家伺候。大牛倒是回来看过爹妈,但主要目的还是要钱。牛大爷躺在床上一声不吭,牛大妈气得扯过油脂麻花的破棉袄,说你看看这棉袄,你爸爸辛辛苦苦炸油条赚钱容易吗?你都工作这么多年了,我们没跟你要过一分钱就不错了!此后,大牛再也没进这个家门。
⑧牛大爷和牛大妈在病床上躺了五六年,先后走了。牛大妈是后走的,看着小牛为了伺候他们老两口,连个对象都没找,心疼得很。但那时,她的病很重,已说不清话了。咽气前,牛大妈一直指着牛大爷那件破棉袄,不知道什么意思。
⑨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小牛又开始处理爹妈的东西,看见那件破棉袄,又想起母亲临终前那个动作。他拿起棉袄,抖了一下,里面哗哗响。他忍不住拆开棉袄──棉花中间竟然夹着一张张十元的票子。那时候,十元钱就属于大票子了。据大院里知情的街坊说,老爷子足给小牛留下两百多张大票子──也就是说有两千多元。那时候,一般干部的工资也就三四十元。
⑩这之后,小牛离开了大院。谁也不知道他搬到了哪里。我再也没见到他们哥儿俩。
⑪好多年过去了,往事突然复活,是因为最近听到张宇唱的一首歌,歌名叫《蛋佬的棉袄》。歌曲讲了一个蛋佬的故事。蛋佬年轻时,常嫌母亲唠叨。长大懂事后,他靠母亲给他的棉袄里藏着的金条作本,在外卖鸡蛋讨生活。他攒了钱回家,要让母亲“富贵终老”,母亲却已经去世了。“蛋佬恨自己没能回报,夜夜狂啸,成了午夜凄厉的调……他那件棉袄,四季都不肯脱掉。”唱得一往情深,让我鼻酸,禁不住想起牛大爷那件破棉袄。
1.第②段用大量的文字来介绍牛家的油条,有什么用意?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牛大爷和牛大妈在一旁听了,也不说话,就咯咯地笑。牛大爷和牛大妈听了,只是笑,不说话。
3.“小牛和哥哥不大一样”。从全文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5.牛大爷和牛大妈有哪些品性?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豌豆花
十二岁的时候,我被母亲从乡下接到了城市。
我内向而封闭,总是趴在窗口,默默地望着墙角的豌豆苗爬上青青的竹架。一群刚下课的女孩们叽叽喳喳地像雀儿一样从我的窗前走过,我知道她们都是舞蹈班上的,对面的楼里总传来好听的音乐。旁边还有一个乐器兴趣班,总有几个背着手风琴的男孩,每次他们走过我的窗前,我就会以为他们在看着我,我就会很快地羞涩地躲到了窗后。心事像豌豆苗细细的须子,蜿蜒而细密。我从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那个羞涩的秘密。
晚上,我听见母亲和父亲低声商量着要把我送到舞蹈班。
“太内向了,连话都不和别人说,让她去跳舞,或许可以变得好一点。”
几天后,母亲果真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舞蹈班上。(1)女孩们都在里面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她们的动作优美,舞步流畅,像一朵朵旋转的花朵。
教我舞蹈的是一个老太太,满头银发,我惊讶地望着她,她微笑着说:“人并不会因年纪大而无法跳舞,却因不再跳舞而年老。”
我总是笨手笨脚,低着头,紧张得连手都无法伸直。我几乎要哭出来。
老太太让我一个人去角落里旋转,直到她叫我停下为止。
“不要在意自己跳得好不好,只要跳起来就行。别把跳舞太当回事,它就像你的脉搏、心跳、呼吸,表达出快乐、喜悦、悲伤的情绪。”她对我说。
我听话地转着圈,不停地旋转……旋转……直到最后渐渐地舞动起来胳膊、舞动起了脚。五月的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清香,一定是豌豆花开了,在晚风中摇曳。
我蓦地发觉窗外好像有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我扭过头,看到了那几个总是背着手风琴从我窗前走过的男孩们。是的,他们在看着我们。兴许他们早就下课了。
我依然旁若无人地转着圈,尽管动作依旧笨拙,但我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
在我成长的初期,生活的种种都令我不知所措,而舞蹈让我打开了自己。我不停地旋转,旋转……像一朵晚开的豌豆花。
并不起眼的豌豆苗,开出来的花原来竟可以这么美——你也许并不出众,但不要灰心,经历成长的蜕变,总有一天,你也会像豌豆苗一样,你也会像豌豆苗一样,绽放属于你自己的美丽。
1.文章中小女孩在成长的路上,有了哪些性格或情感上的变化?请用文中词语进行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句末括号内的要求,简要品味文章画横线的句子。女孩们都在里面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她们的动作优美,舞步流畅,像一朵朵旋转的花朵。(从修辞手法角度)
(2)五月的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清香,一定是豌豆花开了,在晚风中摇曳。(从景物描写角度)
3.纵观全文,“豌豆花”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起到了哪些作用?
4.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理解。
在我成长的初期,生活的种种都令我不知所措,而舞蹈让我打开了自己。我不停地旋转,旋转……像一朵晚开的豌豆花。
5.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人觉得最后一段显得多余,说说你的见解。
三、应用
12.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走近“经典咏流传”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出场宣言)节目邀请了知名歌手音乐人、港台节目主持人、文学院教授、文化名人兼作曲家作为鉴赏团成员,他们依次登台亮相。请你根据以下“出场宣言”,分别找出与说话者身份搭配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序号)。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光千年,距离万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
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一次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用曾经的盛世文化去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①知名歌手音乐人 ②港台节目主持人
(巧妙劝说)你的同学小华,自从看了《偶像练习生》这档节目后,情绪低落,觉得自己一没颜值,二没背景,学习成绩又一般。临近中考他反而丧失了信心。请你借助因《经典咏流传》第一期而家喻户晓的袁枚的小诗《苔》,对他进行巧妙地劝说。
链接材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角落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群中听到他高谈阔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非常尴尬,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微笑。等到抨击他的人发现他的时候,那人感到非常难堪,卡耐基的脸上依然堆着笑容,走上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见他讲自己的坏话一样。后来,此人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请以“微笑的力量”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A词语中没有错别字。B摧枯拉朽。C铢两悉称。D奔驰。
2、B
【解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②总起,提出观点;④承接②“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一句并阐述观点;①举齐白石例子证明观点;③结论。因此选B。
3、B
【解析】
要求学生根据书法体例的特点分析。楷书:一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图一是“行书”,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草书”。故选B。
4、C
【解析】
试题分析:(1)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辛,怜悯人民的疾苦。应该选用“悯”。(2)“颠沛”的正确读音是diān pèi。(3)“挑逗”的正确读音是tiǎo dòu。(4)矜持:拘泥。拘谨。据此,正确的选项是C。
5、(1)BE(2)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决眦入归鸟③屋舍俨然④好峰随处改⑤君问归期未有期⑥塞上燕脂凝夜紫(3)①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解析】
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定要在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诗默写要重点注意“眦、俨、峰、凝、篱、盈”这些字词不要写错。第(1)题中应为: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F.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故选BE。
【点睛】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6、(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不正确。流沙河是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河流,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其长万里、宽八百里,河主人是沙僧。而【乙】段中的沙僧已成为三藏的徒弟。 (3)除了身材都胖外,性格都直爽。如“洒家”“—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八戒”“罢了!来到尽头路了!”都有智慧,如:“洒家”明知郑屠已死,为显得自己不是怕事而逃离,便假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八戒” “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文本【甲】中的“三拳”“郑屠”“洒家”可知,文本叙写的内容是《水浒传》第三回叙写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故事。(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西游记》有关要点内容的辨析。“流沙河”是《西游记》中的出现的河流,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其长万里、宽八百里,卷帘将悟净(沙僧)在此河中。而【乙】段中的沙僧,此时已经是三藏的徒弟了。据此可推断,文本中“一股水”不是“流沙河”。(3)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从【甲】文中“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等语言和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鲁提辖“粗中有细”“直爽”的性格特征。从【乙】文中“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的语言描写中,可分析出猪八戒也是一个直爽且有智慧的人。据此可知,“洒家”与“八戒”都是性格直爽且有智慧的人。
二、阅读
7、1.C
2.B
3.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
4.示例:宗泽在将孤兵寡的情况下,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看出他善于鼓舞士气;又考虑到敌军十倍于已,会在夜闻偷袭我军,于是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
1.A项的“至”解释为:到达/ “至”与“于”在一起:连词,在句首;B项的“敌”解释为:敌人,敌军/攻击;C项的“等”解释为:同样、相当;D项的“计”解释为:考虑/计算。故选C。
2.“乃暮徙其军。”是状语后置句式A.“时人莫之许也”是判断句式。B.“策之不以其道”是状语后置句式;C.“夫战,勇气也”是判断句式。D.“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句式。故选B。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悉”全部;“袭”,偷袭。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即可。结合“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分析得出:他善于鼓舞士气;结合“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分析得出:他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增援的生力军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盘,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宗泽考虑到敌军十倍于已,现在这一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闻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兵当晚到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
8、1. 陶渊明 东晋
2. 坠落的花瓣 整齐的样子 同“邀”,邀请 渡口
3.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出现奇境,为渔人进人桃源谊染了气氛,为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同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自然环境优美富饶,(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人们生活自由快乐(从“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人们热情好客(从“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可以看出),真诚善良(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可以看出),有同情心(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可以看出)。
5.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也表达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解析】
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短文属于课内,作者的相关内容就是需要识记的。《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2.此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这几个字词都是重点实词,需要注意的是“要”,这是一个通假字,解释时需要注意。
3.此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文中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景物描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如此美丽的画面让人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此处的景物描写能制造悬念。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分析。作答前需要细读全文,从文中搜集信息,然后分类整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优美的自然环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和平安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人们生活的快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体现了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此题可依据这些方面作答。
5.此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作者运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景,让人们心生向往,但结尾又写人们再寻无果。其实就是在告诉人们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9、1.D
2.乙
3.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欧阳修所说的“醉能同其乐”体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所说的“与众乐乐”,也是倡导君王要“与民同乐”,关注民心民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环:环绕/圆圈形的东西 意:情趣/意志
B.洁:洁白/纯洁 发:开/出发
C.景:景色/阳光 负:背/背
D.鸣:鸟叫/鸟叫 去:离开/离开
2.本题考查翻译并理解句子的能力。甲,理解错误。“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说明琅琊山在滁州的西南方向,而不是环绕着滁州城。丙,理解错误。太守之所以喝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
3.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来回答。《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是随遇而安、励精图治,使当地人过上了富足、平安、祥和的生活,“醉能同其乐”,他与百姓一起快乐,表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链接材料中,“与人乐乐”“与众乐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表达的也是关注民心民情,“与民同乐”的思想。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链接材料:孟子觐见齐王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说:“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
10、1. 表现了牛大爷牛大妈手艺高超,体现了两位老人的勤劳质朴;为下文下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节做铺垫。
2. (1)突出老两口的善良朴实,为两个儿子的优秀而骄傲。
(2)委婉回应邻居的玩笑,刻画出牛大爷和牛大妈的朴实,为大牛学习好、小牛勤劳而感到欣慰。
3. 小牛帮父母干活,不像哥哥嫌弃父母;工作以后小牛回家看望父母,哥哥疏远父母;父母生病时,小牛照顾父母;父母过世以后,小牛感激父母恩德,舍不得扔掉旧棉袄。
4. 借蛋佬的愧疚自责,体现孝敬、感恩父母的主题;与题目照应,交代了想起牛大爷故事的原因,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5. 善良淳朴、忠诚老实、勤劳能干、关爱儿子。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第②段用大量的文字来介绍牛家的油条的事,内容上,表现了牛大爷牛大妈手艺高超,体现了两位老人的勤劳质朴;结构上,为下文叙写老人给孩子钱等内容做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牛大爷牛大妈听了别人的玩笑话,他们只是“咯咯地笑”,通过这一神态描写,写出了牛大爷牛大妈不善言谈、善良朴实的品质。(2)牛大爷和牛大妈听了别人以开玩笑的口吻说他们“偏心”后“只是笑”,既写出了牛大爷和牛大妈的善良朴实,又表现了他们为两个儿子有出息而感到欣慰。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结合文章4~8段内容概括作答。可从“帮家干活”“与父母关系”“照看父母”等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概括为:小牛帮父母干活,哥哥不干;小牛亲近并照看父母,哥哥疏远并嫌弃父母;小牛一心为家,哥哥回家只为钱。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文章结尾段用歌曲《蛋佬的棉袄》中的故事,内容上,交代了想起牛大爷故事的原因,借“蛋佬”的愧疚自责,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要孝敬、感恩父母;结构上,与题目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据此理解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牛大爷和牛大妈一辈子老实”“牛大爷和牛大妈在一旁听了,也不说话,就咯咯地笑”——善良朴实;“看似简单的油条,让牛大爷炸出了好生意。牛家哥儿俩,就是靠牛大爷和牛大妈炸油条赚的钱供出来的”,——勤劳能干;给哥哥钱,给小牛“留钱”——关爱孩子。据此归纳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1、1. ①内向 ②紧张 ③坦然
2.1)本句采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孩们动作优美舞步流畅,也暗示文中的“我”对女孩们的羡慕。(2)该句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它既写出了五月的豌豆花清香和美丽的姿态,还暗示了文中的“我”由原来的内向并封闭变成能自由地表达出情绪,烘托出“我”因成长变化而带来的轻松快乐的心情。
3.在内容上“豌豆花”既是文中景物,同是又是文中人物形象的暗喻和陪衬,豌豆花的成长变化也暗示着“我”的成长历程;在结构上,它贯穿全文,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文中的人物与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4.带点词“晚开”,指的是豌豆苗开花开得迟,也暗示我成长变化得慢。
5.(1)我觉得不多余。它通过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即以“你也许并不出众,但不要灰心,经历成长的蜕变,总有一天,也会绽放属于你自己的美丽”这个道理感染并激励读者。(2)我觉得多余。文学作品以情感人,更多的是讲究意味深长,“像一朵晚开的豌豆花”一语双关,意思已经包含其中,含蓄表达文章会更有意味。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从文中“十二岁的时候,我被母亲从乡下接到了城市。我内向而封闭,总是趴在窗口”可以概括出内向;从文中“我总是笨手笨脚,低着头,紧张得连手都无法伸直。我几乎要哭来。”可以概括出紧张;从文中“我依然旁若无人地转着圈,尽管动作依旧笨拙,但我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可以概括出坦然。
2.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修辞的角度和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第①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女孩们”比作“花朵”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孩们舞姿的优美写出了我对她们的羡慕。第②句句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描写了“微风”“淡淡的清香”“豌豆花”“晚风中摇曳”写出了五月的豌豆花的味道香姿态美,烘托出“我“轻松愉快的心情。
3.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一语双关,“豌豆花”在文中出现多次,可以考虑是文章的线索。内容上“在我成长的初期,生活的种种都令我不知所措,而舞蹈让我打开了自己。我不停地旋转,旋转……像一朵晚开的豌豆花”,这里花和人连在了一起,豌豆花的成长变化也暗示着“我”的成长历程。
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解释词语的表面意思,再写出词语的语境义,这里“晚开”,指的是豌豆苗开花开得迟,也暗示我成长变化得慢。
5.本题考查语段作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删去的,应从语段内容与文章主旨之间的紧密关系来阐述理由。文章最后一段一般是点明中心的,此段是作者经历过后用议论表达方式突出自己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中心“你也许并不出众,但不要灰心,经历成长的蜕变,总有一天,也会绽放属于你自己的美丽”。
三、应用
12、【出场宣言】①C ②A
【巧妙劝说】小华,你看,袁枚诗中的苔,生于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它不自卑、不埋怨。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它依然静静地、美丽地、执着地绽放。即使我们先天条件不好、资质一般,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青春、理想、精神风貌。无论境遇如何,我们每个人也应似苔花一样,努力绽放出最好的自己。你说对吗?
【解析】
(1)出场宣言。“这是一次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碰撞”把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这也是作为歌手新的体验。既点出了经典诗词,又写到了流行音乐,这正好符合一个知名歌手音乐人的身份。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是电视台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这种话只适合节目主持人说。所以①选C。②选A。
(2)巧妙劝说。“劝说”的意思是说服,讲道理使人听从。劝说是一门艺术。要注意:根据对象和场合,说话要委婉,不揭人短,不伤人自尊;语气要平和;要以理服人。本题围绕着《苔》这首小诗的意思,劝说小华要像苔花一样,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依然要静静地、美丽地、执着地绽放。这样就使劝说词有理有据,并能达到劝说的目的。符合“巧妙劝说”的要求。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例文
微笑的力量
微笑犹如一口甘甜的泉水,让你知道生活的滋味。微笑犹如迷路时的针向标,让你走出困境。微笑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生活中多一点微笑,就多一点自信,多一点美好。每次在体育测试中,因为成绩不理想,我总是唉声叹气,打不起精神,后来老师鼓励我做什么事都要微笑面对。在期末体育测试中我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纵观古今凡成大器者,几乎无一不是以微笑面对生活。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地为吴王夫差做车夫,回国后与民同耕,从不放弃,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勾践如果不能笑对着做吴王夫差的车夫的侮辱,不能以微笑面对生活,怎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东汉末年时期的诸葛亮,更是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微笑。诸葛亮小时候住在大山里日子过得很苦,但他认真学习、知识渊博,周围的人都崇拜他。久而久之,刘备闻有一才子在山中,世称卧龙,于是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如果诸葛亮的父老乡亲们不鼓励他,朝他微笑,他能有“卧龙”这一着称吗?如果不是他在逆境中保持微笑,他的名声怎么能人人知晓呢?怎么能显示出他的淡定、学识高深呢?如果不是他舌战群儒时沉着、面带微笑,吴国文臣怎能望而生畏、理屈词穷呢?
朋友,当你遭到挫折、误解时,当你考试失败时,生病不能上学时……请你想想越王勾践、诸葛亮……他们是怎样笑对生活的敲打的,同自己比一比难道自己就不能微笑面对生活吗?
微笑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微笑的力量如此强大!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标题中“微笑”在这里是一种平和、宽容的生活态度。“力量”是事情的结果,表明要描述“微笑”的意义或价值等。例如,使人变得坚强,或勇敢,或自信;化解了矛盾, 融化了坚冰,成为沟通的桥梁;抚慰了心灵,驱走了烦躁等。明确题意后,考生就要确定好中心进行选材及写作。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选择记叙文,写作时可以用细小的故事折射人物的品质,如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歉疚的笑脸,一串诚恳的笑声,要学会用细小的事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人物的品质;用细腻的描写记录心灵的痕迹,要尽量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有意义的细节,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让心灵的波澜在曲折的情节中放射美丽的光彩。选择议论文,注意不要围绕“微笑”空发议论,可以结合提示语,有理有据地写出微笑的价值及意义。
2023届湖北省十堰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十堰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古诗词填空,哥特式小说的特征是,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西省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广西省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北新区联盟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北新区联盟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