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唐市山乐亭县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jìng) 慰藉(jí) 祈祷(qǐ) 莘莘学子(shēn)
B.狡黠(xiá) 倔强(jué) 解剖(pōu) 骇人听闻(hài)
C.绰号(chuō) 炽痛(zhì) 星宿(xiù) 迥乎不同(jiǒng)
D.顷刻(qīng) 羸弱(léi) 迸发(bèng) 气冲斗牛(dòu)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天衣无缝,一丝阳光都看不到。
B.一些人对英雄人物喜欢吹毛求疵,在他们的眼里世界上还哪有真正的英雄?
C.这道计算题我实在不求甚解,你帮我解解。
D.林英和李芳在这次举重比赛中竞争激烈,相辅相成,一举夺得冠亚军。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和《论语》都属于“四书”;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B.桑梓是家乡的别称;社稷是国家的别称;令尊、令堂、老朽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苏询三父子。
D.菲利普、鲁提辖、杨修、香菱分别是《我的叔叔于勒》《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人物。
4.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三位女将及绰号分别是扈三娘,绰号一丈青;孙二娘,绰号母夜叉;顾大嫂,绰号母大虫。
B.《水浒传》中“山门醉打金身坏”这个故事情节主要是讲鲁智深下山喝酒吃肉,醉后大闹五台山,砸坏金身像,还逼僧众吃狗肉。
C.《水浒传》中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孙二娘所赠的两把戒刀,他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D.《朝花夕拾》里鲁迅回忆了众多的人物,如善良热忱的阿长、正直严谨的藤野、被庸医治死的父亲、正直的知识分子范爱农……这些形象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真挚的感情。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有人曾说:“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B.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C.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明的网络空间。
D.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非常好。
6.综合性学习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古今中外,人们一致认可阅读对人的巨大价值,并号召人们“好读书,读好书”。我校将要举办“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本次“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努力引导同学们多读经典。为营造这种阅读经典的氛围,请你为行知大道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期间,你班想举办一场“如何阅读小说”的读书方法讲座,想邀请本市的知名小说家黄子轩来到班上主讲,时间是6月5日上午十点。你是班上的班长,班主任将这次邀请任务交给了你,你打电话给黄子轩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期间,你班准备办一期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再为黑板报拟一个栏目名称,并说明这个栏目的内容。
示例:
栏目名称:书海拾贝
栏目内容:以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某本书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名句默写。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鬓微霜,又何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冕《墨梅》)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高贵的心灵总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运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会有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__”的沉郁悲怆,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 ”的忠心耿耿;敏感的心灵总是将个人的悲喜投影到时光风物的描摹上,所以就会有刘禹锡“__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叹。
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完成)
(1)下面《水浒》中的两个回目都体现了“合作”精神,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是怎样合作的。
①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六回)
②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第四十回)
(2)《西游记》里孙悟空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很多妖魔鬼怪的把戏都被他识破,但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比如在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中,他就将豹子精抛出的假人头误认为是师父的,好一番哭祭。请简要概述孙悟空三次被骗的故事情节。
二、阅读
9.阅读两首诗,完成小题
村 夜 秋 夜
[唐]白居易 [宋]朱淑真①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①朱淑真:宋著名女词人,因与丈夫志趣不合,最终因抑郁早逝。
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_______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__________ 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
2.两首诗均写了秋色秋味,结合诗句,体会作者不同的心境。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居数日,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谢岐、何妥在坐,弘正谓妥曰:“恣卿所问,勿以童稚相期。”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①。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体束脩③,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④耶?”学司衔⑤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顾宪曰:“袁君正其有后矣。”
三年,迁御史中丞,领羽林监。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⑥,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
(注)①馀:同“余”。②袁吴郡:即袁君正,袁宪的父亲。③束脩:旧时常用作馈赠的一般性礼物。④第:及第,指古代科举考试应试中选。⑤衔:衔恨。⑥听断:听讼断狱,判决诉讼。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时 豫 章 王 叔 英 不 奉 法 度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会弘正将登讲坐______
②乃延宪入室______
③及宪试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
4.请结合事例具体分析袁宪是怎样的一个人?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李秦卫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看当下转型升级,谋长远富民强国,创新都处于核心位置。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这种抗打击能力。大量科研创新的事例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阶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④“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当遭遇失败,创新者最希望得到“别泄气,当初我比你失败次数还多”的理解,最渴望获得“没事,咱查明原因从头再来”的支持。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失败,需要管理者摈弃“成王败寇”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失败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一些高精尖企业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原因之一就是失败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尊敬。有位院士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时说,在他屡次失败后,正是恩师那句“我觉得你不是失败了,而是更接近成功了”的话,给了他坚持创新的耐心和信心。
⑤当然,从根本上讲,创新文化的养成、创新氛围的形成,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有人说,中国人从不缺少创新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创新的动力。有一位大学教授与7名教师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公司1%的股份,学校占公司的股份仅为5%。创新体制的“天花板”被捅破后,研发团队积极性高涨,实现了创新成果对接需求、对接市场,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实践表明,敢于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活力就会不断激发。
⑥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当代中国一定能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第⑤段中“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说说这句话里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阅读最后一段,分析结尾的作用。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土炕记忆
李晓菊
①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我生在农村,土炕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可以说,涉世最初的温存是她给的。在我看来,土炕是有形的,但似乎又无形。她的古朴、温情和神圣一直让我心存敬意……
②土炕是生命中心,乡村统领。
③记忆中,每天早上起床后,祖母总是用一把糜子秆做成的笤帚把土炕来来回回扫上好几遍,然后将暖床的被子铺得整整齐齐。待吃饭时,掀起被子,炕中间放一正方形木盘子,盘里的图案和油漆在乡下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浸泡得失了本色,越来越模糊。木盘里通常是两三碟小菜,一盘馒头。那时生活条件不好,物资相对贫瘠。餐盘里多以萝卜白菜为主,吃肉乃是年节盛事,平日里只能靠鸡蛋将就开荤。祖母炒鸡蛋时放油很少,炒出来的鸡蛋总会带一点焦黄。但对年幼的我们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炒鸡蛋出锅后,祖母通常会先夹一个鸡蛋馒头,然后从中间掰开,分给我和弟弟解馋。那略带焦糊的醇香令我记忆至今,每每想起,便觉得无限温暖。
④土炕是温暖港湾,浸染着童年朴素日常的温情。
⑤炕头最热闹的时候是每日睡觉前。媳妇娃娃热炕头,修来的福气呢!这不,忙碌了一天的大人都会早早上炕的,小孩子自然不例外,玩耍归来后顾不上认真洗脸就匆匆爬上土炕。尤其是寒冷的冬日,只要看一眼土炕,人们心中便会陡然升起一股子温暖。记忆中,飘雪的黄昏,父亲搬一张小方桌放在炕中央,我和弟弟拿出各自书本,临桌而坐,静静书写。母亲在一旁穿针走线,时不时停下手里的活,探过身来慈爱地看看我俩的字。父亲捧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炕尾慢慢细读。
⑥隔三差五,母亲也会把加了盖子的发面盆放到炕角发酵。偶尔,还有一小盆生的黄豆芽静静躺在热炕上。记忆中那一颗颗黄豆,出的芽弯弯扭扭,密密匝匝挤在一起,一天天变粗变长,惹得我和弟弟时常偷偷揭开盖子拿出来比比长短……。
⑦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
⑧逝去的岁月里,土炕一直是乡土生活的主角,她和纯朴乡亲们一起熬过岁月,沉浸着虽然苦涩但却弥足珍贵的人生百味。无论何时,温暖的土炕永远是农人的精神归依。
⑨小时候冬天特别冷,每年冬天,大多数小孩的手背、脚跟和耳朵都会被冻伤或生疮。因为整天跟在一群男孩子后面疯跑,我的双手也不可幸免地成为冻疮“沦陷区”。祖母便用土方给我疗伤:大雪纷飞时,用铁脸盆盛满雪,放在火炉上消融后放入茄子根煮沸,待水温合适时浸泡患处。完了抹上凡士林,放到土炕上烙。盼了多少场雪,洗了多少回,烙了多少次,我早已记不清了,但每到冬天,我总是禁不住想起儿时在土炕上烙手的情景。
⑩如今农村,变化之大,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旧时代缩影的土炕已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几年,各式高档家具的入驻已然宣告土炕为王的时代已成历史。
⑪“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时光荏苒,年龄渐长的我越发痴迷那些沾染了时光,承载着乡情的老物件,尤其是那洋溢着温情的土炕。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舍不得土炕就此消失,再奢华舒适的床也替代不了它在我心里的位置——因为躺在它上面能触摸到童年……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8年第8期)
1.本文围绕“土炕记忆”写了“我”与“土炕”哪些事?请分别概括。
2.如何理解“在我看来,土炕是有形的,但似乎又无形”这句话?
3.根据要求,品味句子。
(1)炒鸡蛋出锅后,祖母通常会先夹起一块鸡蛋,然后从中间掰开,分给我和弟弟解馋。(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2)记忆中那一颗颗黄豆,出的芽弯弯扭扭,密密匝匝挤在一起,一天天变粗变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4.简要分析第⑦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请分别分析第⑪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再奢华舒适的床也替代不了她在我心里的位置”以及链接材料中“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原因。
13.文学作品阅读
不老的故乡记忆
晓 风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的,缓缓的,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的,柔柔的,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句“月是故乡明”,该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才有的感怀吧?是我们对故乡带有那么一点儿私心的偏爱吧?这句话也将自己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全部包含其中了!
③故乡,是我们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离别之后又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④儿时的我们,从不去留意时光飞转,任其在童年游戏间、在喧闹中轻轻滑过,悄悄地溜走。可是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感觉自己已强壮得如一匹马儿,便开始不再甘于驯服,不甘于寂寞,于是跃跃欲试,踏蹄出征,离开生活的故土。于是,我们把浓浓的乡情珍藏心底,告别父母,告别乡亲,告别故土,不管千里万里,也要奔赴他乡。
⑤又在不知不觉中,步履已把光阴远远地甩在身后,多少喜悦,多少忧愁,编织了沧桑岁月;多少欢聚,多少离别,汇聚在人生旅途。可是,不管我们奔波了多远的行程,辗转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管我们与他乡结下了怎样的情感,只要身在他乡,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漂浮在途中,却又不知归期,不知归处;不管我们或闲暇或忙碌或贫穷或富有,也不管我们那一脉传承的乡音已经改变了多少,只要身在他乡,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总能让你魂牵梦绕,思绪总能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⑥一次又一次,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弯,驶入我远去的童年……
⑦我仿佛又看见了: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秋夜的深处,传来收割归来的串串牛铃;还有那冬日的火炉,母亲的一把干柴,将本来的穷日子烘烤得热热乎乎。我还能回想起: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纯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⑧门前的老槐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傍晚喘歇的地方。月光透过枝叶,如撒碎银,斑斑驳驳地洒在脸上,印在脊背上。男人们卷起旱烟,夹在嘴角一边有滋有味地深吸着,一边饱有兴致地说“三国”道“西游”,间或也敞开喉咙唱一段“二人转”,也有的会满怀着期望估摸年景,盘算收成;女人们或做着针线,或哄着孩子,聊起因白天忙碌而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而我们一帮淘气鬼则穿梭在大人中间,渲染着热闹,有的竟然猴跃枝丫间,揪一把青叶,伴随着嬉笑故意散落进大人的脖颈里,引一句笑骂责怨,换来恶作剧后的满足。
⑨屋后的小菜园啊,那是父母闲暇的园地,从春到秋,总是把它侍弄得郁郁葱葱,鲜鲜润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玩累了,顺手摘一根比自己手指还细嫩的黄瓜,可是刚刚塞进嘴里,又被父母一声严厉的呼唤声吓跑,顷刻间,松软的田垄上便留下一串慌乱的小脚印,交错掩映的绿叶间荡漾起一串稚嫩的笑声。
⑩还有那东山坡上扑蝴蝶、逮蝈蝈,兴致勃勃,淋漓酣畅;西场院里摔跤、捉迷藏,各显神通,互不相让。又总是优而得意,劣而黯然,尽现在一张张童稚的脸上。
还有村边那条的小河,清澈的河水“哗哗、哗哗”,如拨动的琴弦,沿着两岸绿草黄花,留下一路悦耳的欢歌,那是故乡永不停息的脉搏;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 “吱吱、吱吱”,似车轮的呼唤,碾进一年一年的收获,碾出一天一天的温饱,碾进的心酸,碾出生活的欢乐。
身在他乡,心却在故乡。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此时,故乡是雨,又一次在我的眼眶里湿润了;故乡是风,又一次载走了我的思绪;故乡就如眼前的这轮明月,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
1.细读选文-段,说说故乡的哪些记忆令让作者难以忘怀?
2.选文第⑥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与内容方面分析。
3.选文第⑤段写游子身在他乡漂泊的沧桑岁月,这似乎与“故乡记忆”没有多大联系。请谈谈你的理解。
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说“故乡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
三、语言表述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不能名其一处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将军宜枉驾顾之。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四、写作
15.作文
请以“终于有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
A.藉(jiè),祈(qí);
C.绰(chuò),炽(chì);
D.顷(qǐng),斗(dǒu);
故选B。
2、B
【解析】
A.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不合语境。C.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不合语境。D.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不合语境。B.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符合语境。
3、B
【解析】
B错误,老朽指老人,自谦之词。
4、C
【解析】
试题分析:C.李逵,绰号“黑旋风”惯使一双板斧,不是戒刀。“孙二娘所赠的两把戒刀”是武松使用的兵器。故答案为C。
5、C
【解析】
C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
6、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黄老师,您好。我是**学校九年级*班的学生。我班准备在6月5日上午十点举办“如何阅读小说”的读书方法讲座,特邀请您来为我们主讲,不知你有空吗? 书香满园 经典推荐)推荐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介绍作者、内容梗概、人物形象及写作特色
【解析】
(1)拟写宣传语的要求:①须紧扣主题。②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20字以内。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写法应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如,好书伴我行,书香满校园。
(2)要求学生牢记邀请函的格式。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居中即可。称谓:邀请函的称谓使用“尊称”,并在尊称前加敬语。如:本题应改为“尊敬的黄老师”或“敬爱的黄老师”。正文:邀请函的正文活动主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礼仪活动的缘由、目的、事项及要求,写明礼仪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正文结尾一般要写常用的邀请惯用语。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但是不能强迫。“一定”有命令、强迫的语气,应去掉。落款:要写明礼仪活动主办单位的全称和日期。
(3)给某个栏目拟名,所拟名字一定要与这个栏目的主题相关,形式上要简洁明了,易懂易记,要有文采,有新意.据此可拟名为:经典推荐,推荐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介绍作者、内容梗概、人物形象及写作特色。
7、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3)只留清气满乾坤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三军可夺帅也 (7)燕然未勒归无计, 赢得生前身后名, 怀旧空吟闻笛赋。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貂裘”“乾坤”“庇”等字词的书写。
8、(1)①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让白胜用欲擒故纵法在酒中下蒙汗药,晁盖等七人扮作枣贩子在黄泥冈埋伏。杨志等人全被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②宋江和戴宗即将被斩,刑场边一群乞丐、使枪棒卖药的、挑担的脚夫、客商都来捣乱,李逵率先动手,杀死了行刑的刽子手。客商中的两人背起宋江和戴宗逃出刑场。这些捣乱的人都是梁山好汉。
(2)第一次:孙悟空误将三个变化的小妖认作豹子精,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使唐僧被抓走;第二次:妖怪用柳树根做的假人头骗三个徒弟唐僧已被吃,悟空通过听声音识破诡计;第三次:抛出一真人头,悟空见其血滴滴的乱滚,认为是真的,便哭祭师父的人头,最后悟空变化进入洞中才发现真相,从而救出师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水浒》《西游记》,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体现了“合作”精神的内容很多,如“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黄文炳道破假回书上破绽,戴宗被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李逵等梁山好汉来救。后来二十九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2)要求简要概述孙悟空三次被骗的故事情节。先是孙悟空误将三个变化的小妖认作豹子精,后八戒将妖洞之门筑破。妖怪抛出树根做成的唐僧头,被悟空识破。又抛出真人头,骗过三徒。悟空、八戒决心报仇,屯那怪相战。悟突变成瞌睡虫,使众妖睡倒,又去后园解下师父再次入洞将怪绑出。八戒一耙将其筑死,原来是一豹精。按以上分析整理即可。
二、阅读
9、1.荞花如雪(霜草苍苍),梧桐影乱(月挂梧桐)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
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说明明月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解析】
1.可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来分析。注意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不同,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还要“结合诗文简要分析”。《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见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增添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俱寂,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萧瑟凄凉的景物中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秋夜》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又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呢?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10、1.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
2.①恰逢,适逢②邀请③等到
3.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
4.①袁宪应对多方问难,神色从容,论辩自如和面对考官的百般刁难,他应对如流表现了他的好学、聪敏、有雅量。②袁宪不畏权贵,弹劾叔英,能准确判决诉讼来表现他的为人正直,清白廉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译为:当时豫章王叔英不遵守法度。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会”:恰逢,适逢,正赶上。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由是”:因此。“坐”:犯……罪。“黜”:罢免。“惮”:畏惧,害怕。
4.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顾宪曰:‘袁君正其有后矣’”等句分析,可概括出袁宪的好学、聪敏、有雅量。
【点睛】
译文:
袁宪,字德章。幼年就聪明机敏,喜好学习,有宽宏的度量。十四岁时,被召入国学为《正言》弟子,他拜见祭酒到溉,到溉以赞许的目光看着他送他出来,欣赏他的神采。过了几天,袁君正派门客岑文豪跟袁宪一道去问候周弘正,恰逢周弘正要登座讲学,弟子们全都到齐了,周弘正就邀请袁宪进入讲堂,给他一柄麈尾,让他立论。当时谢岐、何妥在座,周弘正对何妥说:“任凭你们提问发难,不要把他看作小孩子。”当时学者满堂,旁观者很多,而袁宪面色平静神态如常,论辩应对自如。周弘正也起来多次诘难,始终不能难倒他,于是告知文豪说:“你回去和袁吴郡商议一下,这小家伙现在就可以充任博士了。”那时参加策试的人,大部分都贿赂考官,岑文豪也提出替袁宪准备礼物,袁君正说:“我怎么能用钱为儿子买及第呢?”主管学校的官员对此怀恨在心。当袁宪策试时,他们争着用特大难题刁难袁宪,袁宪却随问随答,解剖分析对答如流,到溉看着袁宪说:“袁君正有个好儿子啊。”
(太建)三年,升任御史中丞,兼羽林监。当时豫章王叔英不遵守法度,强行索取人马,袁宪依据事实弹劾禀奏,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袁宪熟悉朝廷的法规制度,尤其能准确判决诉讼,如有案情还没有彻底弄清而有关官员却行文了结的案件,就常常瞅准闲暇时机对皇上陈说,由于他的申说而重新办理的案件很多。他曾经在承香阁侍陪御宴,宾客散退之后,高宗留下袁宪和卫尉樊俊把筵席移到山亭里,君臣谈话宴饮一整天。高宗看着袁宪对樊俊说:“袁家仍然是有英才。”袁宪就是这样地被看重。袁宪认为自己担任清闲而显要的职位太久,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说:“许多官员在职,屡次被人书面检举。而你处理了很多事务,可以说清白廉洁,另外考察选用别的人,就不要再说了。”
11、1.①增强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②要有不惧困难和挫折的精神和能力(要有抗打击能力);③管理者对创新失败要有宽容的智慧;④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
2.“仅”强调公司成立时间之短,“就”突出签约项目之多,用这两个词更充分显示出该公司改革体制机制所激发出的创新活力之强。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总结全文,强化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这一中心论点;点题;劝勉(或号召)人们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分论点作答。根据第二段“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第三段“创新能力取决于这种抗打击能力”;第四段“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失败,需要管理者摈弃‘成王败寇’思维”;第五段“中国人从不缺少创新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创新的动力”。据此概括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的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解答此类题,需要先确定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然后分析词语对表达或阐明观点起的作用,最后指出这些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3.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要结合文章特点。议论文结尾段的作用: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②强调……的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④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⑤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⑥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12、1.①早上起床后,在土炕上吃饭。②每日睡觉前,一家人在土炕上学习、生活。③儿时,在土炕上烙手。
2.“土炕是有形的”是因为“在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它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具体可感;“似乎又无形”是说土炕承载的乡土暖意和童年朴素日常的温情是抽象的。
3.(1)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再现了祖母给“我”和弟弟分吃鸡蛋馒头的情形,突出了祖母慈爱的形象;(2)“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豆芽长势之茂盛,侧面突出了热炕的温暖和舒坦,营造了祥和的氛围。
4.内容上:点明了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结构上起到过渡的作用,引出下文对乡土生活的回忆。
5.“再奢华舒适的床也替代不了它在我心里的位置”是因为土炕承载着乡情、洋溢着温情,作者借对土炕的不舍表达对童年美好淳朴生活的怀念;链接材料中“再没有吃到那夜的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戏”并非那夜的豆最好吃,那夜的戏最好看,原因在于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和好豆,更多的是那种淳朴真挚、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对农村淳朴、真挚人情的怀念。
【解析】
1.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和土炕”为陈述的主体。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我和土炕”做的几件事情。根据③段“记忆中,每天早上起床后,扫土炕后,将暖床的被子铺得整整齐齐,然后爱土炕上吃早饭。⑤段“寒冷的冬日,我和弟弟拿出各自书本,临桌而坐,静静书写。母亲在一旁穿针走线,时不时停下手里的活,父亲捧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炕尾慢慢细读。”⑨段“每年冬天,大多数小孩的手背、脚跟和耳朵都会被冻伤或生疮。用药水洗完手,抹上凡士林,放到土炕上烙。”概括作答即可。
2.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作答此题要从“土炕”的形和意两方面理解。“形”是指在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土炕伴随我度过了童年。“意”是对土炕古朴、温情和神圣,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
3.考查对句子的赏析。①句要求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夹起”“掰开”“分”是对奶奶的动作描写,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炒鸡蛋对年幼的我们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突出祖母慈爱和土炕带给“我”的无限温暖。②句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挤”将黄豆拟人化,加上修饰词语“密密匝匝”,生动形象地写出黄豆长的茁壮茂盛,突出了土炕的温暖,营造了温馨祥和的气氛。
4.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中间在文中的作用:结构: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内容: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但是具体作用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才行。结构上,“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承接上文,“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引出下文对乡土生活的回忆。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写出土炕不仅体现了乡土文化,还是温暖的土炕永远是农人的精神归依。
5.考查对句子原因的理解。链接材料:戏也一般,没什么好看的;豆也普通,没什么好吃。是因为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朴实、热情、好客、真挚的感情,以及我们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给我以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是我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所以那夜的豆好吃,戏也好看,使我特别留恋。此文所写的土炕在农村很常见,很不起眼,但是土炕伴“我”度过了童年,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表达作者对土炕的不舍,对童年美好淳朴生活的怀念。
13、1.故乡的四季美景;故乡的亲人(耳熟的乡音、淳朴的面孔);故乡的事(老榆树下人们休息的情景;屋后的小菜园摘黄瓜;东山坡西场院玩耍);故乡的物(村边的小河和磨坊。)
2.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内容上,借载满乡愁的小纸船驶入故乡的港湾,引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3.有联系。他们在外漂泊,就像浮云一样没有寄托,只有故乡让他们心里踏实,(身在他乡,心在故乡。)突出了故乡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表达了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与浓浓思念。
4.因为在作者的记忆中,故乡景物是那样的熟悉美丽,乡亲是那样的淳朴亲切,童年的嬉戏是那样快乐而难忘,这一切美好的景象永远留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矢志不渝的喜爱和依恋。
【解析】
1.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第7段“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是写故乡的四季美景;第8段“门前的老槐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傍晚喘歇的地方”是写故乡的亲人;第9段“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等句是写故乡的事;第11段“还有村边那条的小河”“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是写故乡的物。
2.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用“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弯,驶入我远去的童年”这句极有诗味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进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考查作者安排材料的特点。题干问选文第5段写游子身在他乡漂泊的沧桑岁月的作用。游子虽漂泊在异地他乡,但心在故乡。因为故乡让他们心里踏实,由此突出了故乡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表达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写游子身在他乡漂泊的沧桑岁月与“故乡记忆”有很密切的关系,前者不能说是闲笔。
4.考查对文章最后一句“故乡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是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即因为故乡的四季美景,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事,故乡的物,这一切美好的景象成了“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所以这最后一句,点明了对故乡的无比喜爱和依恋的主题。
【点睛】
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三、语言表述
14、 (1)说出 (2)得到 (3)拜访 (4)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鄙”是“鄙陋”的意思,这里指目光短浅。
四、写作
15、终于有悟
父爱,从来都是个不容解读的词语。无微不至的关爱——对父爱错误的理解,在那一天,终于瓦解。我终于明白,父爱的含义如此简单又深奥。
一直以来,父亲在我心目中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人。我曾数次在马路上跌倒,却从未看到父亲来扶我或是来安慰我的身影。我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和母亲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为什么唯独我的父亲从不关心我?
记得一次寒假,父亲陪我去学滑冰。那时,年纪还小的我被光滑如镜有阴冷的冰面吓得瑟瑟发抖。要是一般人都知道,一踩上冰面就会摔得极惨。我独自穿上冰刀鞋,深吸一口气,踏上冰面。不出所料,我一个没站稳,就狠狠地摔在了冰面上。回头一望父亲,却见他只是用眼神让我起来,甚至未曾移动过他的步子。正当我咬着牙使劲起来时,却看到了这一幕:对面的一个小女孩跌倒后,她的父亲忙跑去安慰她,并且心疼极了似的搀起她。为了不让小女孩受伤,他甚至扶着小女孩学滑冰。这更加增添了我心里的疑惑,还掺杂着几分心灰意冷。
跌倒后爬起来继续的习惯已成自然,我十分幸运地变得坚强,也不再像无知时那样把安慰自己的重任无端交给父亲,以往美好的臆想也变得虚无缥缈。自己安慰自己也是我必备的武器。在别人依靠着父亲缓缓向前滑行时,我已经可以飞快地滑行。
面对我回家时的笑颜,母亲告诉我:“你父亲和我说了,你滑冰时摔倒了,脚可能会受伤,让我给你敷点药膏。”这句话像一只大钟,沉闷地在我的心口上敲响。我终于明白,母亲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我,而父亲却是默默地关心着我……他不扶我绝不是因为不爱我,而是想让我学会坚强……我惊诧了。我亦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形象不再冰冷,因为父爱,有了炽热的温度。
父爱,不容解读。不同于母亲的嘘寒问暖,这份爱沉重得令你无法接受,却也是伟大的。如同父亲让我站起来的眼神,透出的光彩外表是冰冷的,内在却是温暖的。父爱简单且深奥,冷酷又温暖。我想,我终于明白了父爱的真正含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终于有悟”。什么是“悟”?词典里解释为“了解,领会,觉醒”。由“悟”联想到相关的词语:感悟、觉悟、体悟……“终于”表明是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让自己明白了的意思。审题立意时不妨运用“补充”或“设问”的方法使大题变小,虚题变实,进而确立鲜明的“主题”。在“解词”的基础上对题目作整体把握和深层思考,进而在思维发散、展开联想的同时,迅速捕捉自己感受较深、材料较多的思想点,以形成正确、鲜明的主旨。比如,写成记叙文,可以构思成“通过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或事,最初不理解,又经过了什么事,最后让自己‘悟’出了……”。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叙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作文。文题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点睛】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2023届河北省唐市山乐亭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唐市山乐亭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茂名市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茂名市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古诗文默写填空,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