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其他 2 次下载
-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其他 1 次下载
- 专题04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其他 1 次下载
- 专题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自然灾害-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其他 1 次下载
- 专题06 人口与聚落-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其他 1 次下载
专题01 地球地图及行星地球-高考地理答题思路模
展开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修订版)
-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 ☆人文地理环境要素
- ☆地球和经纬网
- ☆经纬网的应用
- ☆地理位置分析
- ☆地图三要素
- ☆等值线地图的基本特征
-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
- ☆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
- ☆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口小肚大处)
- ☆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
- ☆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应用
-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星行
- ☆地球是一颗特殊的星行
- ☆月相位置及形状
-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 ☆航天返回基地选择的条件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 ☆太阳能的优缺点
- ☆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基本思路
- ☆太阳能发电重大意义
- ☆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各层代表太阳活动
-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
- ☆地层和化石的关系
- ☆地球的演化
-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 ☆地球自转的意义
- ☆地球公转的意义
- ☆地球运动常考考点
-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 ☆大气的垂直分层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两个作用
-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 ☆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 ☆等温线分布特殊性及影响因素
-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
- ☆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 ☆我国夏季避暑旅游途径(北上、下海、上山)
- ☆大气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大气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
-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
-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 ☆风向的判断
-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 ☆“狭管效应”与“焚风效应”
-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 ☆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 ☆信风带移动与季风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A→N名称、成因、分布及特征
- ☆根据气候特征(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 ☆气候特征的描述
- ☆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 ☆天气特征描述
- ☆冷锋与暖锋对比
-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 ☆影响我国天气的准静止锋
- ☆气旋与反气旋对比
- ☆锋面气旋
-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 ☆影响降水的因素
- ☆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
- ☆影响蒸发量的因素
-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 ☆水循环的意义
-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 ☆河流的补给类型
- ☆河流的水文特征
- ☆影响河流水量(地表径流)的因素
- ☆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
- ☆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条件
- ☆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的样子
- ☆影响内流区形成的因素
- ☆湖泊水文特征
- ☆咸水湖的成因
-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 ☆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的影响
- ☆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滨海盐场区位条件
-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 ☆海浪(波浪)的类型
- ☆潮汐
- ☆潮汐对地理环境影响
- ☆关于洋流的几点说明
-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定洋流特性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海洋渔场条件分析
-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 ☆沃克环流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岩石圈物质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石
- ☆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 ☆板块运动与地貌(六大板块图)
- ☆火山地貌
-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 ☆矿物富集的原因
- ☆外力作用
- ☆常见的风化作用
- ☆常见的风化地貌
- ☆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 ☆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 ☆影响流水侵蚀的因素
- ☆河流侵蚀地貌
- ☆河流堆积地貌(分选性: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
- ☆河流流向判定方法
- ☆喀斯特地貌
- ☆风沙(风成)地貌
- ☆影响风沙活动的形成因素
- ☆风沙活动的危害
- ☆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
- ☆地貌与方向
- ☆冰川地貌
- ☆海岸地貌
- ☆海岸线后退原因
- ☆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
-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湖泊按成因分类
- ☆岛屿按成因分类
-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 ☆植被特征描述
-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 ☆土壤及土壤剖面
- ☆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土壤肥力分析
-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 ☆土壤的保护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陆地自然带概念
-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 ☆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 ☆地方性分异规律
- ☆气象灾害
- ☆洪涝灾害类型
- ☆地质灾害类型
- ☆海洋灾害类型
- ☆台风
- ☆寒潮
- ☆干旱灾害
- ☆森林山火发生的自然原因
-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 ☆地震
- ☆滑坡、泥石流的定义、成因和防避
- ☆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和特点
- ☆防灾减灾
-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 ☆人文地理环境要素
- ☆人口分析要素
-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 ☆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及影响因素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该采取的有效对策
-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 ☆城镇内部功能区的分布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中心商务区特征
- ☆城镇化标志
- ☆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特点
- ☆逆城市化问题:
- ☆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生态城市建设)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 ☆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
- ☆农业生产特征的描述方法
- ☆农作物品质高的自然原因
-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 ☆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
- ☆工业分散的原因、优势、劣势
- ☆工业集聚的优势、劣势
- ☆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 ☆服务业概念及分类
- ☆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 ☆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
- ☆交通布局特征描述
- ☆交通运输方式评价
- ☆交通线区位的评价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环境问题的表现
-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性
-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特征分析)
- ☆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荒漠化的概念、类型、表现
- ☆石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
-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 ☆湿地的成因及环境效益
- ☆如何分析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 ☆水土流失的原因
- ☆水土流失的危害
-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资源枯竭型城市
- ☆资源开发的评价分析
-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 ☆城市的辐射功能
- ☆上海的辐射功能及影响
- ☆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 ☆产业结构的描述
- ☆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 ☆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
- ☆流域综合开发思路
- ☆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评价
- ☆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 ☆流域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 ☆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
- ☆黄河断流原因、措施
- ☆湖泊面积缩小原因
- ☆缓解资源紧张的途径
-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 ☆跨区域资源配置的可行性
- ☆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
-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 ☆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 ☆西电东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 ☆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国际产业转移的典型表现
- ☆劳动密集型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产业转移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 ☆工业综合整治措施
-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 ☆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 ☆自然资源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 ☆资源安全问题
-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
- ☆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 ☆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
- ☆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
- ☆我国土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 ☆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
- ☆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意义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危害
- ☆环境安全问题
-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保障环境安全的措施
- ☆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
- ☆跨国污染物问题的应对措施
- ☆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及措施
- ☆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分类
-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
-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 ☆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90.☆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简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说原因。
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说明(说明情况+解释原因)
效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区位 (自然,社会经济) 条件 (有利,不利)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不利:1、2、..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正面+负面;本地区(事物)+其它地区(事物)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对现在影响+对将来可能影响;
对本地区(事物)影响+对其它地区(事物)影响;
对自然环境影响+对社会经济影响+对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技术、法规、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解释。
变化 体现“动态趋势”增/减;快/慢;升/降;集中/分散。
关系 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阐述 “分析+观点”;“原因+结果”。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题目的限定词、图文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书写“答案”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
“语言具有逻辑性”“精炼语言(不要反复罗嗦诉说)”
00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河、湖(水文)、矿产洋流、岩石、海陆轮廓、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板块等。
002--☆人文地理环境要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聚落、技术、资源、政策、环境、工程建设、经济(农业、工业、商业)基础、机械化水平
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习惯、产业转移和升级。
003--☆地球和经纬网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某地北极星的高度=当地的纬度。
- 经、纬线特征(定义、长度特征、形状、指示方向)
- 经、纬度特征(定义、实质、命名、递变规律)
- 重要经、纬线及其意义:南北、东西半球分界线,
五带(热、温、寒带)分界线,高、中、低纬分界线。
5.球面最短距离(航线):两点间大圆的劣弧(凸向高纬)
004--☆经纬网的应用
1.定“坐标”(纬度,经度);对拓点的求法。
2.定“距离”:经线段长度:纬度差×111 km
纬线段长度:经度差×111 kmcosφ (φ该纬线的纬度)
3.球面最短距离(航线):两点间大圆的劣弧(凸向高纬)
4.定“范围”:跨经纬度相同,纬度越高,实际范围越小。
5.定“方向”
①利用纬度判断南北方向
a.两点同是北纬,纬度值大的在北面;
b.两点同是南纬,纬度值大的在南面;
c.分别是南北纬的两点,北纬在北,南纬在南。
②利用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a.两点同是东经,经度值大的在东面;
b.两点同是西经,经度值大的在西面;
c.两点分别为东西经,比较二者之和
(若之和小于180°东经在东面;若之和大于180°东经在西面)
005--☆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降水差异、海洋运输、外向型经济。
2.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五带位置、温度带、高中低纬度);
3.相对位置(位于参照物的哪个方位);
4.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对外合作与交往(外贸)。
5.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6.经济和军事位置;(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
7.所在气候区、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地区等。
8.政治位置;(是否地处政治中心,战略位置优越)
006--☆地图三要素
1.方向(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2.比例尺(定义、表示方法、大小、内容与范围、缩放)
3.图例和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文字、数值)
007--☆等值线地图的基本特征
等值线是指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如: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及等压面等等。等值线的基本特点: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3.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4.两条等值线不能相交。
008--☆等值线地图的判读
1.等值线图的名称 (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
2.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3.等值线的疏密程度(递变大小)
4.等值线的弯曲状况(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5.等值线的局部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6.等值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及极值(最大值或最小值)
009--☆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两地间相对高度:H相=H高-H低(交叉相减)
2.水库坝址(“口小肚大”工程量小、集水区大)
3.港口选址(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避风海湾)
4.气象站选址(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5.疗养院选址(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
6.宿营地选址(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
7.交通线选址(尽量沿等高线,尽量少穿越等高线,避开陡崖)
8.农业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
9.判断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引水线路要顺地势自流)
10.五种陆地地形判断分布及地势特征(示坡线指向降坡方向)
11.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及通视问题。
010--☆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略)
陆地地形: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洋脊
011--☆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地势特征)
1.地形类型及各地形类型所占比例;(山脉走向)
2.地势起伏状况;哪儿高,哪儿低,倾斜方向,海拔高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分区域分片描述)
4.海岸线(平直、曲折)半岛、岛屿(多少及分布)
5.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等)
012--☆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口小肚大处)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集水区面积广);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
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淹没区大小(移民搬迁、文物掩埋、农田和村镇淹没)。
013--☆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等深线密集)结冰期无或短。
2.筑港条件:陆地地基稳定,平坦开阔(等高线稀释)
【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服务范围大小、客货流量大小)
(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专业港、综合港)
2.城市依托(城市规模大小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
3.交通联系(与河流、铁路、高速公路联运)
4.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014--☆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应用
1、遥感技术(RS)--“获取”空间信息
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空间信息
功能:提供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和时间
应用:防灾减灾、应急搜救、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空间信息
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功能:对数据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015--☆地球是一颗普通的星行
运动特征:八大行星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具有许多相似的行星特征。
016--☆地球是一颗特殊的星行(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中年,状态稳定)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大气(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引力适中)
液态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原始地球重力收缩)
017--☆月相位置及形状
太阳、地球、月球位置关系(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018--☆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天气:天气晴朗,降雨稀少,大气透明度高;
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晴朗夜晚,便于观察;向偏东方向发射)
2.纬度:地球自转线速度,影响初始发射速度,影响燃料
消耗和发射成本(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3.地形:平坦开阔,便于跟踪和搜救,地质条件稳定.
4.地势: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节省燃料。
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
安全性高;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高。
【社会条件】
1.人口:地广人稀,不造成伤亡和破坏
2.交通:交通便利(沿海、沿铁路,便于原料燃料运输)
3.国防:符合国防安全和保密需要(山区、沙漠地区)
019--☆航天返回基地选择的条件
1.地形平坦开阔,视野开阔,便于搜救。地质条件好。
2.人烟稀少,利于疏散人群,保证着陆安全。
3.无大河、湖泊,少森林地区,着陆安全,也便于搜救。
4.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02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定义:太阳(核聚变)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资源
2.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
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太阳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太阳能、化石能源)
02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定义:是指太阳大气大规模的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整体性)。
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高空,产生“极光”现象。
4.某些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02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即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日照时间长短)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长。
3.天气状况(晴天多,日照长,太阳辐射丰富)(季节变化)。
4.地形:山地的阳坡与阴坡,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
5.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大气污染小,日照强。
例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日照长 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高。
023--☆太阳能的优缺点
优点:普遍、清洁无害、巨大、长久、可再生。
缺点:分散性、不稳定性、效率低和成本高、占地广。
能量密度较低,受大气(天气)影响较大,
大规模开发资金投入量大、技术要求高。
024--☆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基本思路
1.合理布局,结合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太阳能发电基地。
2.推进太阳能发电产业化,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发挥太阳能发电调峰作用。深化太阳能国际产业合作。
4.建立完善太阳能发电产业服务体系。
025--☆太阳能发电重大意义(缓解、优化、促进、改善)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推动产业转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套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的影响)
026--☆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各层代表太阳活动(由内到外)
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
由内到外:亮度越弱、厚度越大、温度越高。
027--☆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
①分布均匀状况 (分布不均匀,分布变化地区差异大)
②分布总体趋势(**多**少;由**向**递增/递减)
③分布规律(沿河、沿海、沿交通线等)
④数值范围与极值状况(**区域为极大/极小区域)
028--☆地层和化石的关系
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层理构造;常含化石。
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1.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2.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
3.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的化石。
029--☆地球的演化
1.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占历史的90%)
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变化,铁、金、镍、铬等矿物。
2.古生代:(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
早古生代: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海洋出现无脊椎动物。
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两栖脊椎爬行动物,成煤期。
3.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联合古陆解体,裸子植物兴盛,爬行动物盛行,成煤期。
4.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现代地势、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第四纪出现人类。
030--☆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破坏性强)
1.地壳(莫霍面之上,陆壳厚,洋壳薄,平均厚17千米)
2.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平均厚2900千米)
3.地核(古登堡界面之下,非固态,平均厚5150千米)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运动与软流层有关。
031--☆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
2.水圈: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032--☆地球自转的意义
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033--☆地球公转的意义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034--☆地球运动常考考点
1.地球自转(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及地转偏向力。
2.对拓点的求法及特征。黄赤交角=回归线纬度。
3.晨昏线的判读(自转法)根据昼夜弧长计算昼夜长度。
4.当地12点(0点)把当地白天(夜晚)一份为二。
5.时区(四舍五入)时区差(同减异加)区时(东加西减)
6.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公式。
7.昼夜长短及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南北半球位置及移动)
8.日出、日落方位(东西+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或者北半球)
9.极昼极夜范围(90-直射点纬度)四季(24节气)五带。
10.日期范围(用已知时区区时,求东十二区区时/24)
035--☆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二十四节气歌)
“春(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立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立秋)处露秋寒霜降,冬(立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每月固定两节气,最多相差一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