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西北协作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西北协作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01
    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西北协作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02
    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西北协作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西北协作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西北协作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鲁智深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史进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便认为史进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B.由于比例的不同,身高体型的巨大差异,格列佛在巨人国遭受了与在小人国截然不同的命运。他时刻提心吊胆,不断的表扬、讨好巨人们,深感世态炎凉。
    C.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绳技来选拔官员的。他第三次出游来到飞岛国,在那里不光能与鬼魂谈话,更有胡乱研究科学的怪诞现象。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物竞天择”,接触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父亲的病》中提及。
    E. 《五猖会》中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作者完全忘却没有其体描绘,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印象深刻,进行了具体描绘。
    2.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去掉“日渐”或“逐步”。
    B.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会产生无尽的感慨。
    删掉“使”。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在“努力”前面加上“付出”。
    D.人们常常忽略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在意自己拥有了什么。
    把“忽略”和“在意”互换位置。
    3.《水浒传》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松 - 景阳冈打虎
    B.杨志 - 汴京城卖刀
    C.鲁智深 - 沂岭杀四虎
    D.林冲 - 误入白虎堂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滞留/真挚 诀别/诡谲 狭隘/阻碍 鄙薄/磅礴
    B.选聘/驰骋 窒息/炽热 残损/殒落 羁绊/脑畔
    C.绯红/翡翠 抽噎/摇曳 流逝/藻饰 蠕动/怯懦
    D.坍塌/糟蹋 惶恐/彷徨 卑微/濒临 晦暗/欺侮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酬和(hè) 沉湎(mián) 龙吟凤哕(huì) 吹毛求疵(chī)
    B.炽痛(zhì) 缄默(jiān) 咫尺天涯(zhǐ) 花团锦簇(zú)
    C.顷刻(qǐng) 陨落(yǔn) 宠辱偕忘(jié) 怒不可遏(è)
    D.狡黠(xiá) 狩猎(shòu) 遍稽群籍(jī) 汗流浃背(jiā)

    6.假如你是手抄报的编辑,请你为你的报纸——下面引用的两段材料加上几句精当的“编后语”。
    A.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引自《中学生知识画报》)
    B.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引自《中国国防报》)

    7.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山居茅屋,大漠边关,幽深庭院,多少思念在流淌。一场夜雨,飘在李商隐的窗前,唤起他与亲友重逢的希冀:“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一杯烈酒,斟于范仲淹的案前,引发他思家与报国的矛盾:“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渔家傲》);一弯残月,悬挂于李后主独自登上的西楼前,烘托出他愁情的浓重:“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离愁”(《相见欢》)……

    8.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这首诗说的是( )
    A.鲁智深 B.林冲 C.武松 D.宋江
    (2)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分别用短语概括出其中的两次险情。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1.分析第一句“杨柳渡头行客稀”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
    2.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寻命筑城泰州/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延师/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作水门蓄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坐其首一人/满坐寂然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盗 蜂 起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⑴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⑵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⑶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⑷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⑸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⑹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⑺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敢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⑻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⑼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⑽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⑾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⑿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⒀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⒁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⒂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⒃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⒄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⒅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⒆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⒇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21)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22)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23)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24)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5)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内容。
    2.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3.文章用“飘逝的风筝”为题有什么妙处?
    4.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
    5.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12.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善者不亏,行之则远
    张心阳
    ①这是较早前的事情:南京市有一位叫沈现台的环卫工人,曾经捡到一百七十多个钱包归还失主,还曾多次为生病的陌生孩子捐款。不承想,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不仅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夸奖,反遭调侃:“你不是整天做好事吗,怎么连个奖状也没有?人家做好事都有奖励,你这好事做得莫名其妙。”沈现台心灵受到的刺激可想而知,于是给新闻媒体发去短信,希望得到一本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
    ②这件事值得品味,做好事、行善举应不应该得到某种荣誉或奖励?在沈现台看来,奖励不奖励并不重要——如果行善只图奖励和荣誉,那么就等不到这一天才说话。但他周围的人对他做了那么多善事却不曾有任何表彰和奖励不理解——好人不能总是隐姓埋名、默默无闻、没有回报。
    ③那么,可以认为沈周围的人过于现实,思想觉悟不够高吗?愚以为不可武断作结论。几乎在沈这件事发生的同时,一项社会调查显示有72.1%的中国人认为应当给善行以合理的回报或表彰。可见,给善行以回报,是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不仅与现阶段社会的物质利益原则不矛盾,就是任何社会条件下也都应当如此,让一个人永远地付出却不予一丝褒奖和回报是不符合常伦的。
    ④亚当·斯密有一句名言:“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做无名英雄可以是人们的自觉选择,也为我们敬仰,但不能是对所有人的要求。道德与金钱、善举与名誉、奉献与回报不仅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物,而且可以互补。合理的奖励和表彰既能使行善者的热情得到鼓励,也使得善举被宣扬、被推崇,让一个善举衍生出更多的善举,让一个好人带出更多的好人。正可谓:“善者不亏,行之则远”。
    ⑤徒手接坠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事迹被广为宣传后,其所在公司奖励她二十万元。用一些人的习惯思维来解读,这二十万元似乎应当捐助给福利院、残疾人、贫困山区学校什么的才合适。可吴菊萍并没有这样选择,面对记者的回答是,父母身体不好,住房要还贷款,还要抚育孩子,“这笔钱我自己要留着用”。她话语甫出,赢得了绝大多数网民的认同。为什么?这样的选择一样很善良。我们不能要求奉献者永远地奉献,要让行善者得到应有的善报。
    ⑥善举需要滋养,滋养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荣誉、奖励和补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讲过这个道理,他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同时反对盲目行善取义的做法。子贡在国外赎回一个鲁国的奴隶,却不按鲁国法律规定领取国家补偿,孔子批评他说:“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意思是,如果大家都学你这样,那就有很多人做不到,鲁国设法赎回在国外的奴隶这一计划也就落空了。相反,一次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落水者谢他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很高兴,说,鲁国这种见义勇为者日后就会多起来。这可以认为是行之以善与善得以行的辩证法。
    ⑦行善而不图回报,这是一种至高的个人境界,但作为社会、当政者、受惠者则不能忽视奖励和报偿。不仅如此,古人甚至还主张奖励要快,“一有小善,不终朝而赏随之”,“使人速得为善之利”。因为这样人们“皆将鼓舞奔走,日夜惟善之归矣”。相反,一个社会如果总让“好人流血又流泪”,那么,善行就会踯躅,就会徘徊,就会止步。一个让善行成为稀缺资源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一段在文章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第⑦的论证思路。
    5.结尾指出,对于行善者,“作为社会、当政者、受惠者则不能忽视奖励和报偿”。请你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谈谈你的认识。
    13.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5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第⑥段面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笫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第⑤段中武亦妹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三、语言表述
    14.西昌市很多单位和小区都配有废旧衣物回收箱,经调查情况如下图:

    请认真读图,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该图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四、写作
    15.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设想一下,如果《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尔墨斯没有自以为贵,《蚊子和狮子》中的蚊子没有撞上蛛网,情节就会发生变化,寓意也会有所不同。请你对《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故事的情节作适当改编,使之产生新的寓意。
    狐狸和葡萄
    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D
    【解析】
    试题分析: A.鲁智深认为不爽利不是史进,发明家是李忠;D.不是《父亲的病》,是《琐记》。据此,答案为AD。
    2、C
    【解析】
    C句前后不一致,去掉“是否”。
    3、C
    【解析】
    C项有误,应是:李逵沂岭杀四虎。
    4、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字音。A:zhì/ zhì,jué/ jué,ài/ài,bó/bó。B:pìng/chěng,zhì/chì,sǔn/yǔn,bàn/pàn。C:fēi/ fěi,yē/yè,shì/shì,rú/nuò。D:tā/tà,huáng/huáng,bēi/bīn,huì/wǔ。故选B。
    5、D
    【解析】
    D项正确。ABC三项修改为:A.沉湎(miǎn) 吹毛求疵(cī);B. 炽痛(chì)花团锦簇(cù);C.宠辱偕忘(xié)。


    6、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吧,那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阅读材料,把握材料内容,根据题目,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的角度作答,表述清楚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1)归雁洛阳边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风掣红旗冻不翻 (4)英雄末路当磨折 (5)学而不思则罔 (6)雾凇沆砀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8)何当共剪西窗烛 燕然未勒归无计 剪不断 理还乱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掣”“罔”“沆砀”“拂”等字词的书写。


    8、(1)B
    (2)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解析】
    (1)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的关键词分析。结合“风雪沽村酒”可以分析得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选B。(2)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时,注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如:第一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结果遇到了土人围攻。第二次: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第三次:是冰山封路和章鱼袭击。

    二、阅读
    9、1.杨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烘托了送别的氛围渡头,点明送客的地点;行客,用行人稀少营造了送别时的凄清情境。
    2.第三、四句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要找到能抒发感情的意象,然后理解这个意象的意思,再答出意象的表达效果。所写意象为“杨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的意象又暗示离别。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杨柳渡头是实写春景,既为下面的别后相思伏笔,又渲染送行的环境气氛。在杨柳依依的渡口,在春光烂漫的时候,与朋友分手,心情尤为抑郁。这是以美景反衬离情。
    2.试题分析:考查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第三、四句的意思:这相思之情犹如眼前的春色,让我的相思之情也如这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南到江北送你离去吧。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这是典型的化虚为实手法。


    10、1.B
    2.盗 蜂 起/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盗 不 敢 入/一 乡 赖 以 全
    3.示例:(1)从他在世将乱前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以看出他智慧过人,有先见之明;(2)从他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可以看出他重视教育;(3)从他访问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体恤民情;(4)从他处理盗麦船的案件可见他严正宽恤。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延师/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两句中的“延”都是“延请”之意。A前者“不久”,后者“寻找”。C前者“建筑”,后者“振作”。D前者动词“坐”,后者名词“座”。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译为:盗贼蜂起,灌率勇武之士屯驻于林中,盗不敢侵犯,他们这一乡得以安全无事。
    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他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的情节可看出他重视教育的品格。从他访问疾苦、禁止豪强兼并的情节可见他体恤民情的品质。
    参考译文:陈灌,字子将,庐陵人。元末,世道不宁,灌在他房屋周围兴办林场,人们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十年后,盗贼蜂起,灌率勇武之士屯驻于林中,盗不敢侵犯,他们这一乡得以安全无事。太祖攻占武昌,灌到营前拜见太祖,谈话间,太祖看出此人不凡,提拔为湖广行省员外郎,后升为大都督府经历,随大将军徐达北征。不久,奉命筑泰州城,完工后升为宁国知府。当时,明朝初建,由于长期战乱,《诗》、《书》长久废置不读,灌在宁国建立学校,聘请老师,选优秀子弟入学读书。他访问民间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农民土地,创立“户帖”,以便查核居民。太祖将“户帖”形成制度,在全国施行。灌还组织百姓采石筑堤,做闸门,以便水流排灌,保护沿江农田,百姓因此得以正常耕种。有数十人因盗麦船罪而判死刑。灌进行复查,断定“麦船是漂流来的,百姓争着拿走了船上的麦,并没有预谋抢劫”。于是只法办了为首一人,其余免死。灌的裁决严厉而公正,处治宽厚。洪武四年(1 371),陈灌被召入京,在京病逝。


    11、1.事情:①自幼学艺扎风筝,经他手的风筝活灵活现,给归途的人以慰藉;②后来成为民间艺人,上过电视,吸引过外国人参观;③手艺失传,儿子只学了点皮毛,去城里开店赚钱。
    2.“掏空了身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村庄只剩一个空壳的现状,突出了了村庄的寂寥、落寞和破败,暗示着村庄即将消失,表达了鹞爷对这种情景的失落与无奈的心情。
    3.内容上,“飘逝的风筝”含义丰富,它既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飞出了鹞爷的视线,又指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古老村庄渐渐消逝(现代人对根的迷失),也指扎风筝等传统手艺的消失;结构上,“风筝”把小说内容串连起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达效果上,“飘逝的风筝”散发出忧伤的气息,给人以凄美之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示例:①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情,是漂泊在外的人的依靠和精神慰藉,②根是传统文化和手艺传承的源泉。③根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让我们迷失了,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5.示例:反映了留守老人(传统民间艺人)的落寞;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大量农村劳动力与人才的流失;传统手艺无人传承和继承变质的现状;现代人对“根”的迷失等。思考:重视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传统工艺也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教育与传承。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及作用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意找到相关段落,从第10段“鹞爷又想到过去”到第13段“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我们可以概括出事情有三件,即幼时学艺成功、后来成为民间艺人、现在手艺失传,然后用具体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 解答时首先梳理赏析加点词语的角度(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句式等)。其次细读词语进行辨析,“掏空了身子”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村庄人去屋空的破败景象。第三联系上下文语境,明确村庄的未来走势——被“飞机场”取代,人们将失去家园的前景,暗示作者此刻低沉而无奈的心境。
    3.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标题的含意,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本文的标题是“飘逝的风筝”,从表面看,飘逝的是风筝,但是从深层次看,“风筝”代表的是传统技艺、乡村文明。所以,飘逝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传统技艺和乡村文明。还应看到留守乡村的老人内心的孤单、痛苦。从结构上考虑,“风筝”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其次要分析文章主旨与“风筝”的关系,在文中,始终有一只“风筝”,那就是生活在故土家园上的“人”,而连接风筝、不让风筝飘逝的那根线,就是对故园的深深的依恋之情。“风筝”既是鹞爷一生的缩影,又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手艺,还是连接游子与故乡的寄托物,所以本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答:“风筝”与家园、“风筝”与传承、“风筝”与精神。
    5.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与拓展。解答此题首先要深入理解文意,明确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多层次的内涵。“鹞爷”这一人物既是农村的留守老人,又是一名传统工艺的高人,他生活的乡村的破败,荒凉,既说明了农村人口的流失现象,又说明了他的手艺并没有传承下去,给村里带来财富。儿子去城里赚钱的残酷现实,暗示着落后的村庄最终会被现代化进程覆盖,“人”最终会像“飘逝的风筝”风筝一样,找不到自己的“根”在哪里……基于这样的阅读理解,才能思考解决这些现实的答案:控制人口流失,弘扬传统手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产业,开展“最后的家园”教育等等,只要牵引“风筝”的那根“线”足够坚固,家园就会依旧,“根”就还在,“风筝”就不会飘逝……
    【点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意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意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意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12、1.善者不亏,行之则远。
    2.引用沈现台希望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论题:做好事是否需要给予奖励;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
    3.对比论证。把孔子对子贡赎回奴隶不领取国家补偿进行批评,而对子路救了落水者接受其馈赠进行表扬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地证明了“行善也应得到奖励和荣誉,才会使善得以行”的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4.先提出“作为社会、当政者、受惠者则不能忽视奖励和报偿”的观点,然后通过古人的主张和让“好人流血又流泪”的对比,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提出希望社会能够奖励善行。
    5.要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当政者要给予行善者恰当的荣誉和奖励,这样才能激励行善者的热情,使他人效仿,善行才能蔚然成风,让社会充满正能量。对于受惠者来说,知恩图报是一种美德,对行善者的奖励会促进社会的和谐进程,也是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大家认同并积极奖励行善者,善行才能行之久远。(意思对即可)
    【解析】
    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2.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中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或分论点。表述形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论题)+作为事实或道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此文第一段引用沈现台希望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的事例,引出话题,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善者不亏,行之则远”的观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⑥段“……相反……”将孔子对子贡赎回奴隶不领取国家补偿进行批评,而对子路救了落水者接受其馈赠进行表扬截然不同的两类人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突出了“善举需要滋养,滋养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荣誉、奖励和补偿”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4.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这段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 对比论证,突出奖励要快的重要性;最后得出了提出让社会能够奖励善行的希望。
    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认识,解答此题需要围绕对行善者的肯定和鼓励来谈,根据“要让行善者得到应有的善报”“善举需要滋养,滋养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荣誉、奖励和补偿”,据此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解答,言之成理即可。
    13、1.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
    2.影响。第④⑤段和第⑥段分别对应第⑦段中“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两个分论点,且由“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一般认知规律。
    3.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是递进关系,强调了“用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4.B
    5.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提振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可以丰盈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即可。可提取尾段的“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一句作为答案。
    2.试题分析:考查安排材料的顺序。第④⑤段对应的是第⑦段中的“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这个分论点。而第⑥段应的是“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一分论点。它们属于一一对应的关系。读懂文章内容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3.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表现力。递进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后一个分句,去掉这组关联词,使文章强调的内容无法突出。也就是说,用此关联词是表达中心的需要。
    4.试题分析:B项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此句的意思是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所以不是对比论证,应该是举例论证。
    5.试题分析: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所给材料中士兵通过阅读提振了士气,可以论证了本文“阅读可以丰盈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所以这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语言表述
    14、示例:西昌废旧衣物的处理观念有待改变,居民仍以当垃圾扔为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内容,即可得出结论。注意,一般不能出现表格中的数据。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到,把废旧衣物“当垃圾扔掉”的人数较多,由此可知这一现象的普遍,所以需要改变人们的观念。

    四、写作
    15、答案开放,合理即可。如可理解为狐狸吃到了葡萄,但它还说:“它是酸的”。这样说的目的:假如它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它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它是一只感到很满意的狐狸,这句话它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解析】
    题干要求对《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故事的情节作适当改编,使之产生新的寓意。可根据自己对这一寓言的不同理解,另辟蹊径,改变情节,进而改变语意。如狐狸吃到了葡萄,但它还说:“它是酸的”。可得出的寓意为:有一种人得到了非分之果,他把这甜头独吞之后,用诉苦来骗人,以保护既得利益。他担心别人来分享甜头,偏把获取说成失落和苦难,仿佛自己一百个不合算,现实生活中这类人所在多有。前提可以假设诉苦者的甜头是应得的,为了避免别人嫉妒,不让别人分走成果,只好诉苦,这诉苦出于无奈,而且言不由衷。这里主要是为了讽刺嫉妒者。

    相关试卷

    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填空,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卫鞅言于秦孝公曰,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西北协作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西北协作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综合性学习,根据课文要求默写古诗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