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天立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雅安天立学校2022年秋期高二年级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叙述错误的是( )
A.F2的表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B.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C.基因分离定律不适用于肺炎链球菌
D.得出分离定律所用到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2.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纯合的圆粒黄色豌豆植株与皱粒绿色豌豆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存活。从理论上讲,F2中绿色皱粒植株的比例为( )
A.1/4 B.1/8 C.1/16 D.3/16
3.某动物的基因A和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显性或B显性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A.1/4 B.1/6 C.1/8 D.1/10
4.多指症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白化病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独立遗传。一对夫妇,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白化病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的概率为( )
A.3/8 B.1/4 C.1/2 D.5/8
5.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6条。下列细胞中,一定和可能存在2条X染色体的分别是( )
①精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 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6.用噬菌体去感染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子代噬菌体的
A.少数, DNA B.全部,DNA C.全部, 蛋白质外壳 D.少数,蛋白质外壳
7.某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分为a链和b链。a链中A、T、C、G四种碱基的比例3:3:2: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0种
B.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
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需要含碱基C的核苷酸280个
D.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C:G=2:2:3:3
8.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DNA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中的某过程,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圆圈X代表核糖核苷酸 B.从I到II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中圆圈Y代表胸腺嘧啶 D.从I到III表示DNA复制过程
10.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DNA、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DNA分子上都有一个基因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D.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
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D.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时,基因的数量随之加倍
12.图中的一个mRNA分子正结合多个核糖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表示翻译 B.4个核糖体最终合成的4条多肽链的序列相同
C.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D.mRNA是该过程的模板
13.在遗传学上,把遗传信息沿一定方向的流动叫做信息流。信息流的方向可以用如图表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发生④、⑤过程
B.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间期,①先发生,②、③过程后发生
C.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氨基酸
D.真核细胞中,①过程只能在细胞核,②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
14.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等位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对等位基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 B.两对等位基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两对等位基因一定决定两对相对性状 D.A的等位基因一定是a
15.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实例,正确的是
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活细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16.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育种得到的生物一定为纯合子
C.多倍体生物的优点是果实和种子较大且多,营养丰富
D.二倍体生物的所有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17.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
A.促进染色体多次复制 B.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C.促进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促进细胞融合
18.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C.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D.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1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组测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5条
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
C.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D.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体细胞中所有DNA碱基序列
20.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可杜绝遗传病患儿的降生
B.遗传咨询可确定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
C.基因检测可以精确地诊断所有类型的遗传病
D.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
21.在一些多风海岛上,许多昆虫没有翅膀。导致这种无翅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
A.遗传漂变 B.人为捕猎
C.自然选择导致的保护性适应 D.以上都不对
22.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也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21三体综合征都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
C.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变异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3.2022年6月5日,我国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将陈冬、刘洋和蔡旭哲送达空间站的同时,一批植物种子也被送入太空,将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发变异进行育种。有关这些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定向的 B.对人类都有益
C.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 D.不能遗传给后代
24.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生存斗争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25.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下图所示的三种鸟生活在该群岛,均以树干中的昆虫为食。图a表示啄木鸟,图b表示夏威夷食虫鸟,图c表示加拉帕戈斯金丝雀。对这种鸟喙多样性的合理解释是( )
A.地理隔离 B.用进废退 C.自然选择 D.定向变异
26.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害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群
B.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害虫种群密度变大
C.害虫个体间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D.农药的使用让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27.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随着该地区工业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把树皮熏成黑褐色,桦尺蛾S基因频率由5%上升到9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该地区的全部成年桦尺蛾构成一个种群
B.该地区全部桦尺蛾所含有的S、s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
C.工业煤烟污染使更多浅色桦尺蛾发生基因突变成黑色桦尺蛾
D.桦尺蛾体色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8.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Aa的个体占48%,aa的个体占36%,X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16%、84% B.36%、64% C.40%、60% D.64%、36%
29.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B.它们的祖先不同
C.岛上的生物没有进化 D.变异的方向不同
3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内容(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自然选择是生物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31.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B.它们的祖先不同
C.岛上的生物没有进化 D.变异的方向不同
32.下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受阻
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交配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条件
3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进化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缺失、替换或增添必然引起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③杂交育种就是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④协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⑤生殖隔离一旦形成,标志着新物种诞生
⑥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A.两项 B.一项 C.三项 D.五项
34.某种昆虫AA和Aa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经调查某岛屿上该种昆虫的基因型频率变换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
Aa
aa
1980年
12 %
66 %
22 %
1990年
18 %
42 %
40 %
A.这十年间该昆虫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B.该种昆虫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是有性生殖的结果
C.这十年间,AA型个体与aa型个体都增加,它们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
D.这十年间,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增加,而Aa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减弱
35.协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长花距的兰花和有细长的吸管似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B.猎豹与羚羊的“军备竞赛”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协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3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B.—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 D.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38.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39.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40.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B.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在一个较大的种群中,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频率一定与亲代相同
二、综合题
41.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过程。(每空2分共10分)
(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性状说明变异是__________的。
(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__________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__________。
42.农田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8分)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
(2)害虫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__。
(3)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________。
(4)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定向的或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______,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 种群的____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决定的。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43.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F2的表型比为3∶1的结果是由于性状分离导致,但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子一代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错误;
B、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如A和a的分离,B正确;
C、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C正确;
D、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对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A。
2.C
【详解】用纯合的圆粒黄色豌豆植株(YYRR)与皱粒绿色(yyrr)豌豆植株杂交,得到F1,其基因型为YyRr,F1自交得到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存活。从理论上讲,子二代中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可见,F2中绿色皱粒植株的比例为1/16,C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BCD、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基因型为AaBb,正常情况下,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b:aaB-:aabb=9:3:3:1,据题干“只有A显性或B显性的胚胎不能成活”,故F2中存活个体的基因型为A-B-:aabb=9:1,其中显性纯合子AABB占1/10,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设多指由B基因控制,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则父亲多指、母亲正常的基因型分别是A_B_和A_bb,已知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aabb),因此这对夫妻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这对夫妇所生后代中,患多指的概率为1/2,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因此二者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的概率为(1-1/2)×(1-1/4)=1/2×3/4=3/8,A正确。
故选A。
5.D
【详解】①精原细胞相当于体细胞性染色体是XY,不含2条X染色体;
②卵原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一定含有2条X染色体;
③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只含有1条X染色体;
④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一定含有2条X染色体;
⑤次级精母细胞前期、中期染色组成为22+X或22+Y,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组成为44+XX或44+YY,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
⑥次级卵母细胞前期、中期染色组成为22+X,次级卵母细胞后期的染色组成为44+XX,肯定含有2条X染色体;
6.B
【详解】ABCD、由于噬菌体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含C、H、O、N)和DNA(C、H、O、N、P),而细胞被32P标记,故子代噬菌体DNA全部被标记,ACD错误,B正确。
7.ABD
【详解】A、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数量是确定的,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100种,A错误;
B、该DNA分子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B错误;
C、a链中A、T、C、G四种碱基的比例3:3:2:2,则a链中C+G占比为4/10,b链和该DNA分子中C+G占比也为4/10,则G的数量为= 100×2×2/10=40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共得到23=8个DNA分子,相当于增加了7个子代DNA,需要含碱基C的核苷酸40×7=280个,C正确;
D、a链中A、T、C、G四种碱基的比例3:3:2:2,则b链中A、T、C、G四种碱基的比例3:3:2:2,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也为为A:T:C:G=3:3:2:2,D错误。
8.D
【详解】A、DNA两条链的方向是反方向的,A错误;
B、DNA两条链的方向是反方向的,且G和C碱基之间有3个氢键,B错误;
C、U是DNA中不存在的碱基,是RNA特有的碱基,C错误;
D、T是DNA中特有的碱基,DNA两条链中脱氧核苷酸的方向是相反的,且A之间T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且有2个碱基,D正确 。
9.D
【详解】A、图中圆圈X代表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从Ⅰ到Ⅱ发生了解旋、碱基互补配对,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
C、图中圆圈Y代表腺嘌呤,C错误;
D、从Ⅰ到Ⅲ表示DNA复制过程,D正确。
10.B
【详解】A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的基因,A错误、B正确;
C、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有两个DNA分子,如果不复制,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才是成对存在的,D错误。
11.D
【详解】A、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
B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BC正确;
D、着丝粒分裂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但基因数目不变,D错误。
12.C
【详解】A、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的一个mRNA分子正结合多个核糖体表示的是翻译过程,A正确;
B、4个核糖体合成的4条多肽链都是以同一个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所以最终合成的4个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B正确;
C、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的一个mRNA分子正结合多个核糖体表示的是翻译过程,其发生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决定氨基酸,所以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D正确;
13.C
【详解】A、人体细胞中,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④、⑤过程,但人体细胞如被RNA病毒侵染,可以在人体细胞内发生④、⑤过程,A错误;
B、真核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G1期有DNA,但是不复制,而有RNA和蛋白质的形成,是为DNA复制做准备,②、③过程先发生,B错误;
C、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进行的,tRNA一端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另一端携带氨基酸分子,C正确;
D、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所以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DNA分子的复制与转录过程,D错误。
14.A
【详解】A、二倍体生物,一对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一定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两对等位基因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两对等位基因可以共同决定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
D、由于基因突变,可能会有多种等位基因,D错误。
15.D
【详解】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A错误;
B、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活细菌是由于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B错误;
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的原因是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破坏,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错误;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因为双亲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16.A
【详解】A、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可以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单倍体育种得到的生物不一定为纯合子,如四倍体植株基因型为AAaa,它的花药离体培养成的单倍体基因型为AA、Aa、aa,Aa加倍后为杂合子,B错误;
C、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但由于多倍体结实率较低,数量较少,C错误;
D、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大麻的精细胞与白菜的卵细胞融合其形成的合子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白菜-大麻”杂种植株是异源二倍体,该杂种植株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17.B
【详解】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18.D
【详解】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正确;
BC、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和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都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C正确;
D、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19.C
【详解】A、人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内多了1条染色体,因此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A错误;
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B错误;
C、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C正确;
D、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即人体细胞的24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D错误。
20.D
【详解】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但不能杜绝遗传病患儿的降生,A错误;
B、遗传咨询可分析新生儿可能患某些遗传病的概率是否偏高,但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通过产前诊断(羊水检查)确定,B错误;
C、基因检测技术不能确诊所有类型的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 ;
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D正确。
21.C
【详解】在风暴频繁的海岛上,生活的昆虫多是无翅或翅不发达的类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海岛风暴频繁,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或翅不发达的昆虫就成了常见类型。C正确,ABD错误。
22.B
【详解】A、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突变为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物性状未发生改变,A错误;
B、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可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检测,B正确;
C、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但其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23.C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变异不一定对人类有益,B错误;
C、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的需要进行的选择,可遗传变异称为人工选择的原材料,C正确;
D、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D错误。
24.A
【详解】A、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变异在菜青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农药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
B、菜青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自然选择可以导致有利变异的积累,即农药的选择使菜青虫的抗药性变异(有利变异)不断积累,C正确;
D、生存斗争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正确。
25.C
【详解】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三种鸟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从而导致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鸟喙具有多样性。
26.D
【详解】A、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农药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A正确;
B、b→c害虫种群密度变大,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B正确;
C、害虫个体间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不定向性),C正确;
D、抗药性本来就存在,农药的使用只是起到选择作用,D错误。
27.D
【详解】A、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即生活在该地区的全部桦尺蛾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而不仅仅是桦尺蛾所含有的全部S、s基因,B错误;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获得的,后来桦尺蛾栖息地变成褐色,浅色个体易被鸟类捕食,黑色个体由于具有了保护色而容易生存,久而久之,黑色个体逐代积累增多,C错误;
D、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正确。
28.C
【详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16%,Aa=48%,aa=36%,由公式可得,A=AA+1/2Aa=16%+12×48%=40%,a=1-40%=60%。
29.A
【详解】A、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说明进化方向不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A正确;
B、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的原始祖先可能相同,B错误;
C、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说明生物发生在进化,C错误;
D、变异是不定向的,但是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定的,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两地的生物不同,两地的进化方向一定,只是两地的进化方向不同,D错误。
30.B
【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达尔文认为进化的单位是生物个体,A不符合题意;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观点都认为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符合题意;
C、达尔文并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D不符合题意,
31.A
【详解】A、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说明进化方向不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A正确;
B、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的原始祖先可能相同,B错误;
C、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说明生物发生在进化,C错误;
D、变异是不定向的,但是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定的,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两地的生物不同,两地的进化方向一定,只是两地的进化方向不同,D错误。
32.B
【详解】A、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图中②表示地理隔离,自然条件下,由于地理障碍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
C、图中③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交配或者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错误;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错误。
33.B
【详解】①若碱基对的缺失或改变发生在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①错误;
②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②错误;
③杂交育种就是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③错误;
④协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④错误;
⑤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所以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⑤正确;
⑥种群中的全部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⑥错误。故正确的有⑤一项。
34.D
【详解】A、1980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12%+66%×1/2=45%,a基因的频率=22%+66%×1/2=55%;1990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18%+42%×1/2=39%,a基因的频率=40%+42%×1/2=61%,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发生了进化,A错误;
B、该种昆虫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共同进化是指在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发生的,AA型个体与aa型个体属于同种生物,C错误;
D、十年间,虽然Aa型个体一直最多,但是其频率却在降低,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减弱,AA、Aa的适应能力增强,D正确。
35.D
【详解】A、细长花矩的兰花选择有细长器的蛾为其传粉,两者通过相互选择协同进化,A正确;
B、猎豹与斑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而协同进化,B正确;
C、缺乏天敌的被捕食者往往会过度繁殖,进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控制该物种的数量,给其他物种腾出生存的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正确;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只是协同进化的一个方面,D错误。
36.A
【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接触青霉素前,细菌的种群中就存在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A错误;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
C、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
D、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37.A
【详解】A、基因突变的概念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发生改变,因为多种密码子可以对应一种氨基酸,B错误;
C、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主要发生在间期,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类型、意义等基础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8.C
【详解】A、青菜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错误;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
C、通过选择淘汰掉不抗药的个体,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正确;
D、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
39.C
【详解】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 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40.C
【详解】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下一代,A项错误;基因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可以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项错误;红绿色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项正确;在一个较大的种群中,若没有突变和自然选择作用,没有大的迁入和迁出,随机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频率才与亲代相同,D项错误。
41. 不定向 选择 定向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详解】(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变异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一种不定向的变异。
(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
(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适者生存。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42. 种群 基本单位 种群基因库 基因突变 害虫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不定向的 淘汰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详解】(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该种群中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是种群的基因库。
(2)抗药性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尽管害虫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害虫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故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害虫杀灭效果仍然非常显著。
(3)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构,实质是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4)变异是不定向的,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求学生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
43. 有毛 黄肉 DDff,ddFf,ddFF 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ddFF,ddFf
【详解】(1)由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可判断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无毛的遗传因子均为纯合的;由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白色的遗传因子均为纯合的。
(2)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1,可判断亲本B关于果肉颜色的遗传因子为杂合的。结合(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遗传因子组合分别为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B的遗传因子组合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遗传因子组合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
(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遗传因子组合为 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