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展开《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理清文章内容。
2、探究分析牧羊人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品质,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直接导入
法国作家让•乔诺说:“枯黄荒凉变成绿树葱茏,是我见过最了不起的奇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植树的牧羊人》,走近这个奇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请同学们齐诵。
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理清文章内容。
2.探究分析牧羊人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品质,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感知“奇迹”
提问:文章过长,能否找一个简短、有诗意、设悬激趣的句子放在开头做题记?
师:题记就是在文题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意蕴丰厚、情味绵长。它可以交代写作缘由、创设环境、展示主要内容、揭示作品内涵。请学生默读全文、勾画你认为可以做题记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本单元单元目标是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勾画。请同学们安静地默读吧,边默读边标注段落)
学生展示。
过渡语: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的树木,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对比高原“奇迹”
请同学们精读第2段和第20段,说说阿尔卑斯山地往昔与今日的情境,分别用三至四个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词,也可以自己加以概括。
〔预设:昔日(30多年前):狂风不断、异常干旱、毫无生机、荒芜凄凉、不毛之地、荒凉破败、一片荒漠、无人居住)(今日(30多年后):微风习习、泉水叮咚、生机勃勃、蔚然成林、一片沃土、鸟语花香、美丽富饶、生命绿洲、富裕村庄)〕
提示:同学们将这些词写到相关句子的旁边,这就叫批注。
过渡语:高原变了,由从前的荒凉破败、了无生命的气息逐渐变得葱茏富饶、充满生机、人们安宁地生活在这里。是谁让荒原发生了变化?------是牧羊人,他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种植树木,把种树当作他的事业,当作他的生命,最终换来的高原上的奇迹。
探究高原“奇迹”
思考:上天不是传说,牧羊人艾力泽·布菲为什么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 用“上天不是传说,高原奇迹源于牧羊人的 ,你看 ,上天不是传说,牧羊人告诉我 。”的句式说话。
(学生小组活动后,展示。)
(预设:上天不是传说,高原奇迹源于牧羊人的做事一丝不苟、认真仔细,你看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他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上天不是传说,牧羊人告诉我只有用心做事情,才能忘记痛苦,才能充实自己的生活。)
(热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才能创造奇迹。)
(将孤独的痛苦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大爱,才能有奇迹发生。)
(热爱事业、坚守初心,就能做成连上天都惊叹的事。)
(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
35年坚持植树,日子在一颗一颗的橡树子中流逝,伤痛在一颗一颗的橡树子中淡去,荒漠在一颗一颗的橡树子中改变,生命在一颗一颗的橡树子中老去,价值在一颗一颗的橡树子中留下,世界在一颗一颗的橡树子中变了模样。
丧失所爱,依然追求美好;承受伤痛,依然热爱生活;备受打击,依然条理有序;孤独寂寞,依然生命充实。
过渡语:一个人用执着、坚持、无私创造了一个奇迹,其实,这篇作品也是一个奇迹。
品味作品“奇迹”
链接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文章打动了编辑,他们就派人去寻找文中描写之地,却发现那个地方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位老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可是没多久这篇文章就风靡许多国家。这篇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你认为这虚构的故事,为何能打动人呢?
(学生小组活动,探究答案。)
本文虽是小说,以“我”写“他”,真实客观;以“我”看“他”,专注真诚;以“我”读“他”,深情留念;以“我”阅“他”,钦佩敬仰;以“我”思“他”,惺惺相惜。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我”目睹荒地变成沃土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描述出来,使故事更加的真实可信。
“我”推动故事的发展,“我”是整个故事的推动者,发现——再遇——又遇,一步步揭开荒原变绿洲的秘密。
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刻画出牧羊人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使文章更能打动人心。
文章有“我”有“他”,有“我们”,读者透过“我们”看见了世界的温暖和谐。当我们怀着欣赏与敬仰的目光去注视那些守望孤独、竭尽全力改变这个世界的人时,阿尔卑斯山因为温暖目光的聚焦也会变得光彩而绚丽。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我”的视角让世界充满了理解与欣赏的光辉。所以打动了每一个读者。
提问: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虚构这个人物呢?
主旨: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人物的精神鼓舞了世人。牧羊人这个平凡的人,心存美好愿望,以一己之力,改造荒原,将其变成绿洲,体现了人类的毅力、创造力、勇气和担当,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师:回归开头,老师会把这一句话做题记。
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题记
1910年——1945年,35年间,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毁灭了许多美好的事物。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牧羊人。牧羊人用他的小力量与大勇气、大情怀改造了自然,创造了生命,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也实现了自己平凡人生的价值,创造了只有上天才能创造的奇迹。
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肯定了人的力量。
其实我们都可以是生活中的牧羊人,都可以用我们手里的“铁棒”和“木棍”去“种植”,让自己长成一棵栋梁之树。”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牧羊人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历经苦难,担心羊吃树,就放弃养羊(放弃毁灭)。牧羊人不养羊,这似乎是一种悖谬。他对自己身份的抛弃,放下人间的功利与私欲。植树的牧羊人,最终抵达了凡人至圣,成为了圣人。
在这浮躁功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荒原。要拯救心中的荒原,人人都需要唤醒自己灵魂中的牧羊人。一起来植树吧!我们需要像他一样,只有放弃生命中无数的羊,才能纯净内心,还原自我,也还人间一片青山绿水。
寻找“奇迹”
艾力泽·布菲,一位伟大的牧羊人。他改造的不仅仅是自然,更是人心;他播种的不仅仅是种子,更是坚毅与乐观。
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他们)写一段文字,记录他(他们)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教师寄语:亲爱的孩子们,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希望这篇文章,这节课能引发你们的思考,愿你们往后余生,始终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心怀勇气,用自己小小的力量,舞出精彩,舞动奇迹。
初中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植树的牧羊人教案,共4页。
初中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亮点,文本类型及课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