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含解析)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章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章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含解析),共12页。
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1)运动特点: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基本规律:
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gt.
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eq \f(1,2)gt2.
③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2gx.
(3)方法技巧:
①比例法等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都适用.
②Δv=gΔt.相同时间内,竖直方向速度变化量相同.
③位移差公式:Δh=gT2.
1.重的物体总是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 )
2.同一地点,轻重不同的物体的g值一样大.( √ )
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 )
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1 s内速度增加约9.8 m/s.( √ )
考向1 自由落体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1 如图所示木杆长5 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处的圆筒AB,圆筒AB长为5 m,取g=10 m/s2,求:
(1)木杆通过圆筒的上端A所用的时间t1;
(2)木杆通过圆筒AB所用的时间t2.
答案 (1)(2-eq \r(3)) s (2)(eq \r(5)-eq \r(3)) s
解析 (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设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为t下A
h下A=eq \f(1,2)gt下A2
h下A=20 m-5 m=15 m
解得t下A=eq \r(3) s
设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为t上A
h上A=eq \f(1,2)gt上A2
解得t上A=2 s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
t1=t上A-t下A=(2-eq \r(3)) s
(2)设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下端B所用的时间为t上B
h上B=eq \f(1,2)gt上B2
h上B=20 m+5 m=25 m
解得t上B=eq \r(5) s
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2=t上B-t下A=(eq \r(5)-eq \r(3)) s.
考向2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比例关系”问题
例2 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若把它在空中运动的距离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距离内所用的时间是1 s,则它在第三段距离内所用的时间是(g取10 m/s2)( )
A.(eq \r(3)-eq \r(2)) s B.eq \r(3) s C.eq \r(2) s D.(eq \r(3)-1) s
答案 A
解析 根据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石块下落连续相等距离所用时间之比为:1∶(eq \r(2)-1)∶(eq \r(3)-eq \r(2)),则它在第三段距离内所用的时间为(eq \r(3)-eq \r(2)) s,故选A.
考向3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两物体先后下落”问题
例3 从高度为125 m的塔顶先后自由释放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 s,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下落高度为20 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 m/s
B.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 m
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保持相对静止
D.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
答案 B
解析 b球下落高度为20 m时t1=eq \r(\f(2h,g))=eq \r(\f(2×20,10)) s=2 s,则A下降了3 s,A的速度为v=30 m/s,故A错误;A球下降的总时间为:t2=eq \r(\f(2×125,10)) s=5 s,此时B下降4 s,B的下降高度为:h′=eq \f(1,2)×10×42 m=80 m,故B离地面的高度为hB=(125-80) m=45 m,故B正确;由自由落体的规律可得,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的速度差恒定,两球离地的高度差变大,故C、D错误.
考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1)运动特点: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
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gt;
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eq \f(1,2)gt2.
1.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速度为负值时,位移也一定为负值.( × )
2.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变化量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
1.重要特性(如图)
(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2.研究方法
考向1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例4 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 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3 s,则A、B之间的距离是(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 )
A.80 m B.40 m
C.20 m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时间的对称性得,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A点的时间为eq \f(tA,2),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B点的时间为eq \f(tB,2),A、B间距离为:hAB=eq \f(1,2)g[(eq \f(tA,2))2-(eq \f(tB,2))2]=eq \f(1,2)×10
×(2.52-1.52) m=20 m,故选C.
考向2 竖直上抛运动的多解性
例5 (多选)从高为20 m的位置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g取10 m/s2,当物体到抛出点距离为15 m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
A.1 s B.2 s
C.3 s D.(2+eq \r(7)) s
答案 ACD
解析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当物体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15 m时,位移为x=
15 m,由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公式得x=v0t-eq \f(1,2)gt2,解得t1=1 s,t2=3 s;当物体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15 m时,位移为x′=-15 m,由x′=v0t-eq \f(1,2)gt2,解得t=(2+eq \r(7)) s或t=(2-eq \r(7)) s(负值舍去),选项A、C、D正确,B错误.
考向3 竖直上抛和自由落体运动相遇问题
例6 (多选)如图所示,乙球静止于地面上,甲球位于乙球正上方h处,现从地面上竖直上抛乙球,初速度v0=10 m/s,同时让甲球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甲、乙两球可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h为何值,甲、乙两球一定能在空中相遇
B.当h=10 m时,乙球恰好在最高点与甲球相遇
C.当h=15 m时,乙球能在下落过程中与甲球相遇
D.当h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运动考点2竖直上抛运动,共4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运动考点3多过程运动,共3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运动考点1自由落体运动,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