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科学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884238/0-16968263746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科学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884238/0-16968263746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科学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884238/0-16968263747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科学试卷
展开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开学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分)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2.(2分)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
A.站在路边的人 B.路边的房屋
C.汽车的座椅 D.迎面驶来的汽车
3.(2分)下列是某同学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0N
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g
D.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Pa
4.(2分)一辆卡车甲和一辆汽车乙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小段时间后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
A. B.
C. D.
5.(2分)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设车无限长,则两小球(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若m1<m2,则一定不相碰
6.(2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拉力F的作用下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原因是足球受到了摩擦力
B.鸡蛋砸石头,鸡蛋碎了,原因是鸡蛋受到的力大
C.推出去的铅球,可以在空中飞行,原因是铅球始终受到推力的作用
D.手提水桶感觉很累,原因是水桶的重力作用于手上了
8.(2分)如图所示,由甲位置释放的小球,沿轨道依次滚过1、2、3、4各位置时( )
A.1 B.2 C.3 D.4
9.(2分)2022年7月24日,“天问实验舱”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历经数小时飞行后与“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 )
A.以上升的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B.“天问实验舱”完成对接后,仍受到惯性的作用
C.对接时,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问实验舱”是静止的
D.“天问实验舱”完成对接后,若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消失,将悬停在空中
10.(2分)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速度越来越小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球受到惯性作用
11.(2分)如图所示,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将(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B.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
C.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小
D.由于惯性,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
12.(2分)如图是一款吸盘式仰卧起坐辅助器,它靠一个直径12.5cm的吸盘牢牢“吸”在地面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盘直径大小会影响“吸”力大小
B.与脚接触的地方有柔软的海绵,可以减小压强
C.辅助器受到脚向上的拉力与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始终相等
D.做仰卧起坐时,被“吸”在地面上的吸盘也会受到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
13.(2分)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下列关于冬奥会的运动场景,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图乙:滑雪板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C.图丙:冰球离杆后继续运动,是因为冰球具有惯性
D.图丁:滑冰运动员转弯滑行时,处于平衡状态
14.(2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下列有关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对B的摩擦力为10 N,水平向左
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 N,水平向右
C.A受到的摩擦力为4 N,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 N,水平向右
15.(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相等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④甲、乙两次实验,可通过对比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2分)一瓶矿泉水被小勇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7.(2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叠放着A、B两物体,物体A上表面受到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 )
A.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B物体受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A和物体B的总重力
D.B物体受到A对它的压力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
18.(2分)如图所示,左右两容器间斜管上有阀门K控制,两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相平,则( )
A.液体从左向右流动 B.液体不会流动
C.液体从右向左流动 D.无法判断
19.(2分)有两个外形、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ρ铜>ρ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铁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铁球可能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C.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铜球一定是实心的
D.铁球可能是空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20.(2分)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1>ρ2=ρ3>ρ4;②ρ1<ρ2=ρ3<ρ4;③m1=m2>m3>m4;④V1=V2>V3>V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4分)如图所示,两同学均脚踩旱冰鞋站立,后面的同学用力向前推前面的同学后
(1)一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2)二是 。
22.(4分)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以 米/秒的速度向东运动,经过9s,甲、乙两物体相距 m。
23.(4分)近几年道路上多了很多监控设备,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发现,竖直的立杆上面细下面粗,特别是基部
(1)两杆组成“7”字形状,水平横杆没有在中间获得支撑,它是否受到平衡力? (填“是”或“否”)。
(2)竖直的立杆的基部较为宽大,可以 对地面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24.(4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测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拉力F水平向右,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1)当F=5N时,物体A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 N。
(2)当F=20N时,物体A向右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不变 N。
25.(4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在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
(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 (选填“c”或“d”)位置处。
26.(4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
(1)实验中观察 确定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
(2)乙图表示小车从相同高度自由下滑时,在不同水平面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你认为图像C对应的水平面特点是: 。
27.(6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1秒,物体没有被推动 推力(大于/等于/小于);第3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6秒后,撤去推力 还将继续往前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8.(6分)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以上的这种实验问题的方法,在科学上叫作 法。
29.(6分)某同学学习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做了如下实验:将同种材质且体积相等、质量都为500g的A、B两个木块,放在两块不同的长木板上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1)图甲中A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图乙中B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2)对比甲、乙两个实验,可得长木板甲表面粗糙程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长木板乙表面粗糙程度。
(3)为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还需要设置实验丙与实验甲进行对照,仅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 。
30.(8分)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喷气式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冲上云霄,成功完成首飞任务,小彬同学在征得科研人员同意后对一块圆柱形实心铝锂合金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 (填“左”或“右”)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合金的质量,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合金的质量是 g。
(2)量筒中装适量水,读出体积为50cm3放入合金后,液面静止如图乙所示,合金体积为 cm3,计算出合金的密度为 g/cm3。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第31.32.34题各6分,第33题8分,第35题4分,共30分)
31.(6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二力平衡知识结构图,请补充完整。
(3)轻质物体A在甲、乙两只弹簧秤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甲弹簧秤的示数为 牛。
32.(6分)暑假,爸爸、妈妈带小明一起自驾旅游。小明爸爸驾驶轿车从朝阳高速入口,在G15沈海高速上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h到达A服务区。在服务区休息0.5h后,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重力的0.15倍。取g=10N/kg,请求出:
(1)小轿车以100km/h的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
(2)朝阳高速入口到某旅游景点高速出口处,轿车的平均速度。
33.(8分)如图所示,图钉帽的面积为1cm2,图钉尖的面积为0.05mm2,手指对图钉的压力为10N,图钉被匀速压入墙体。求:
(1)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力和压强 。
(2)图钉帽对手指的压强 。
34.(6分)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35. (4分)如图,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测出被测的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汽车的速度是 。(结果精确到0.1)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开学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分)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答案】C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即可解答。
【解答】解:A、划破夜空的流星,是机械运动;
B、奔驰骏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C、植物开花结果,不是机械运动;
D、地球绕太阳公转,是机械运动;
故选:C。
2.(2分)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
A.站在路边的人 B.路边的房屋
C.汽车的座椅 D.迎面驶来的汽车
【答案】C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被研究的物体是乘客,乘客和汽车座椅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乘客是静止的;
乘客和站在路边的人、路边的房屋,以站在路边的人、迎面驶来的汽车为参照物。
故选:C。
3.(2分)下列是某同学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0N
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g
D.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Pa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0N;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体重在G=600N左右2=3.04m2左右,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4Pa,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D。
4.(2分)一辆卡车甲和一辆汽车乙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小段时间后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1)根据题图得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关系,然后通过s﹣t图象比较相同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得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关系进行比较。
(2)速度大小保持不变,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解:AB、由题干图可知甲<s乙,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而图A和B均表示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示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正确;
CD、因为甲,而CD图象均表示两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选:B。
5.(2分)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设车无限长,则两小球(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若m1<m2,则一定不相碰
【答案】A
【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
故选:A。
6.(2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拉力F的作用下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分析】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时,并且合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时,小车将做加速运动。
【解答】解:因为光滑水平面没有摩擦力,所以当此物体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拉力逐渐减小,但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仍向右与速度方向相同。故B正确。
故选:B。
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原因是足球受到了摩擦力
B.鸡蛋砸石头,鸡蛋碎了,原因是鸡蛋受到的力大
C.推出去的铅球,可以在空中飞行,原因是铅球始终受到推力的作用
D.手提水桶感觉很累,原因是水桶的重力作用于手上了
【答案】A
【分析】(1)物体在草地上运动,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解答】解:A、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原因是足球受到了摩擦力;
B、鸡蛋碰石头,蛋壳碎了是因为蛋壳硬度小;
C、推出去的铅球可以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由于惯性;
D、手提水桶感觉很累;故D错误。
故选:A。
8.(2分)如图所示,由甲位置释放的小球,沿轨道依次滚过1、2、3、4各位置时( )
A.1 B.2 C.3 D.4
【答案】D
【分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解答】解: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由图可知。
故选:D。
9.(2分)2022年7月24日,“天问实验舱”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历经数小时飞行后与“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 )
A.以上升的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B.“天问实验舱”完成对接后,仍受到惯性的作用
C.对接时,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问实验舱”是静止的
D.“天问实验舱”完成对接后,若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消失,将悬停在空中
【答案】C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力;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A、以上升的火箭为参照物,则地面是运动的;
B、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仍具有惯性,故B错误;
C、对接时,“天问实验舱”相对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C正确;
D、“天问实验舱”完成对接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10.(2分)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速度越来越小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球受到惯性作用
【答案】A
【分析】(1)根据球的运动状态分析;
(2)根据G=mg分析重力的变化情况;
(3)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物体所受的平衡力;
(4)根据惯性判断。
【解答】解:A、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变小。
B、根据G=mg可知,故重力不变。
C、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因此受力不平衡。
D、惯性是个状态量,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11.(2分)如图所示,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将(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B.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
C.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小
D.由于惯性,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
【答案】B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结合以上知识判断绳子断开后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绳子断开前,重物随气球上升;绳子断开后,又因为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减小为0后会向下做加速运动。
故选:B。
12.(2分)如图是一款吸盘式仰卧起坐辅助器,它靠一个直径12.5cm的吸盘牢牢“吸”在地面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盘直径大小会影响“吸”力大小
B.与脚接触的地方有柔软的海绵,可以减小压强
C.辅助器受到脚向上的拉力与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始终相等
D.做仰卧起坐时,被“吸”在地面上的吸盘也会受到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
【答案】C
【分析】(1)根据F=pS分析吸力的大小变化;
(2)减小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3)对吸盘受力分析,明确力的大小关系;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解答】解:
A.大气压不变,会导致吸盘的面积改变,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改变,故A正确;
B.与脚接触的部分包有柔软的海绵,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脚的压强;
C.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是不变的,所以辅助器受到脚向上的拉力与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D.做仰卧起坐时,并相对于地面有运动趋势,故D正确。
故选:C。
13.(2分)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下列关于冬奥会的运动场景,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图乙:滑雪板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C.图丙:冰球离杆后继续运动,是因为冰球具有惯性
D.图丁:滑冰运动员转弯滑行时,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分析】(1)减小摩擦的方法有:①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减小压力,②在压力相同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等;
(3)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4)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A、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故A错误;
B、滑雪板的面积比较大,故B错误;
C、冰球离杆后继续运动,故C正确;
D、滑冰运动员转弯滑行时,所以滑冰运动员处于非平衡状态。
故选:C。
14.(2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下列有关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对B的摩擦力为10 N,水平向左
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 N,水平向右
C.A受到的摩擦力为4 N,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 N,水平向右
【答案】B
【分析】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A做匀速直线运动,首先分析A的受力情况,求出A受到的摩擦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出B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
B相对于地面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分析B的受力情况,求出B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解:
两个物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A受到拉力F1和B对A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反1是10N,所以B对A的摩擦力的大小是10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方向水平向右;
物体B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水平向左的拉力F2之和等于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所以B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0N﹣6N=5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
综上所述,B正确。
故选:B。
15.(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相等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④甲、乙两次实验,可通过对比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①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据此分析;
②④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①甲、乙两次实验中,故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相等;
②根据转换法,甲图中海绵的凹陷程度大,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中压力相同,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故③正确;
④根据转换法,甲、乙两次实验,故④正确。
故选:D。
16.(2分)一瓶矿泉水被小勇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C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余下半瓶,含有的物质变少了,但仍是水。
故选:C。
17.(2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叠放着A、B两物体,物体A上表面受到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 )
A.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B物体受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A和物体B的总重力
D.B物体受到A对它的压力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
【答案】A
【分析】平衡力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一对平衡力作用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A、B两物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分析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及B对A的压力。
【解答】解:
A、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B物体受到的压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相互交换,故A正确;
B、A物体受到3个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A+F=FB支持A),所以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C、把A,整体受到地面向上的支持力,由于整体静止,故C错误;
D、B物体受到A对它的压力等于B对A的支持力(它们为相互作用力),B物体受到的压力为GA+F,故D错误。
故选:A。
18.(2分)如图所示,左右两容器间斜管上有阀门K控制,两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相平,则( )
A.液体从左向右流动 B.液体不会流动
C.液体从右向左流动 D.无法判断
【答案】B
【分析】由水产生流动的条件可知只有两端液面形成高度差才可以产生液体的流动。
【解答】解:因两端液面相平,两端无法形成压强差。
故选:B。
19.(2分)有两个外形、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ρ铜>ρ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铁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铁球可能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C.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铜球一定是实心的
D.铁球可能是空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答案】B
【分析】在两球外形、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情况下,判断铁球和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取决于铜和铁的密度大小。
【解答】解:因为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可知,
在两球外形和体积相同的条件下,
铜球的质量应该大于铁球的质量,
而本题给出的条件中,两球质量相同,
所以铜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铁球可能是空心的。
故选:B。
20.(2分)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1>ρ2=ρ3>ρ4;②ρ1<ρ2=ρ3<ρ4;③m1=m2>m3>m4;④V1=V2>V3>V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分析】(1)分析图示m﹣V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可以看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比较密度大小,可以在横轴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大小,或在纵轴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大小。
【解答】解:分析图象可知:V1<V3<V7=V4,m1=m2>m3>m4;
下图中,分别连接O与点3、O与点4并延长,由于第二种,所以点2一定经过O与点7所在的射线1>ρ2=ρ3>ρ4。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4分)如图所示,两同学均脚踩旱冰鞋站立,后面的同学用力向前推前面的同学后
(1)一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2)二是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答案】(1)相互的;(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的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解答】解:两同学均脚踩旱冰鞋站立,后面的同学用力向前推前面的同学后,后面的同学由静止变为往后运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1)相互的;(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2.(4分)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以 5 米/秒的速度向东运动,经过9s,甲、乙两物体相距 45 m。
【答案】5;45。
【分析】(1)先根据v﹣t图象直接读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乙相对于甲的运动方向;
(2)根据s=vt求出甲、乙的路程,然后求出它们间的距离。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v甲=15m/s>v乙=10m/s,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均向西运动甲>v乙,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v=可得、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s甲=v甲t=15m/s×9s=135m,s乙=v乙t=10m/s×9s=90m,
所以,经过7s甲甲﹣s乙=135m﹣90m=45m。
故答案为:5;45。
23.(4分)近几年道路上多了很多监控设备,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发现,竖直的立杆上面细下面粗,特别是基部
(1)两杆组成“7”字形状,水平横杆没有在中间获得支撑,它是否受到平衡力? 是 (填“是”或“否”)。
(2)竖直的立杆的基部较为宽大,可以 减小 对地面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是;(2)减小。
【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是平衡的;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1)两杆组成“7”字的形状,水平横杆没有在中间获得支撑,所以受力是平衡的;
(2)竖直的立杆的基部较为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的。
故答案为:(1)是;(2)减小。
24.(4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测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拉力F水平向右,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1)当F=5N时,物体A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 0 N。
(2)当F=20N时,物体A向右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不变 4 N。
【答案】(1)0;(2)4
【分析】(1)当两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
(2)当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1)由于物体A保持静止,则叠放在A上的物体B也保持静止,即弹簧测力计对物体B没有产生拉力,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
(2)由于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受力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为4N。
故答案为:(1)0;(2)7。
25.(4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在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橡皮膜所处的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
(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 c (选填“c”或“d”)位置处。
【答案】(1)橡皮膜所处的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2)c。
【分析】(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2)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时应控制深度相同;
【解答】解;(1)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的位置要比a的位置深,则会看到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大;
(2)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时应控制深度相同,故应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c位置处。
故答案为:(1)橡皮膜所处的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26.(4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
(1)实验中观察 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 确定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
(2)乙图表示小车从相同高度自由下滑时,在不同水平面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你认为图像C对应的水平面特点是: 光滑 。
【答案】(1)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2)光滑。
【分析】(1)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可以反映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2)由实验知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据此推理得出小车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1)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来判断阻力的大小,此时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2)根据图甲可知,棉布最粗糙,小车运动的距离最短,木板较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较长,据此推理得出若接触面绝对光滑,运动速度不再减小,由图乙知在水平面上,说明水平面很光滑。
故答案为:(1)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2)光滑。
27.(6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1秒,物体没有被推动 等于 推力(大于/等于/小于);第3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2 N;若6秒后,撤去推力 惯性 还将继续往前运动。
【答案】等于;2;惯性。
【分析】(1)由图乙的v﹣t图象可以知道,在0~2s内,物体速度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分析回答;
(2)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在4~6s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不变确定故摩擦力不变,据此分析;
(3)拉力突然撤消时,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滑行。
【解答】解:(1)由v﹣t图象可知,在0~2s内,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二力平衡;
(2)由F﹣t图象可知在7~6s,推力F=2N,在4~6s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f=F=2N;
由F﹣t图象可知在3~4s,推力F′=3N,但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滑动摩擦力不变;
(3)若5秒后,撤去拉力后,继续向前运动。
故答案为:等于;2;惯性。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8.(6分)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大小 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方向 有关。
(3)以上的这种实验问题的方法,在科学上叫作 控制变量 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题中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钢片的形变来体现的;
(2)这是一道实验分析题目,用到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图中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解答】解:(1)通过比较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甲中一个砝码弯曲程度比乙中两个砝码弯曲程度小;
(2)通过比较甲和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知,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以上的这种实验问题的方法物理学上称之为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大小;(2)方向。
29.(6分)某同学学习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做了如下实验:将同种材质且体积相等、质量都为500g的A、B两个木块,放在两块不同的长木板上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1)图甲中A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图乙中B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2)对比甲、乙两个实验,可得长木板甲表面粗糙程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长木板乙表面粗糙程度。
(3)为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还需要设置实验丙与实验甲进行对照,仅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 将B叠放在A的上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与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比较 。
【答案】(1)D;(2)小于;(3)将B叠放在A的上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与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比较。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压力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故选:D;
(2)对比甲、乙两个实验,重力相同,而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大;
(3)为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故操作是:将B叠放在A的上面,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故答案为:(1)D;(2)小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比较。
30.(8分)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喷气式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冲上云霄,成功完成首飞任务,小彬同学在征得科研人员同意后对一块圆柱形实心铝锂合金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 右 (填“左”或“右”)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合金的质量,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合金的质量是 92 g。
(2)量筒中装适量水,读出体积为50cm3放入合金后,液面静止如图乙所示,合金体积为 40 cm3,计算出合金的密度为 2.3 g/cm3。
【答案】(1)右;92;(2)40;2.3。
【分析】(1)天平是物理学中用来测量质量的仪器,使用天平时应先调节,一般遵循“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规律。在调节平衡螺母之前还要注意,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线处;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2)读出合金浸没水后水面到达的刻度减去只有水时水面到达的刻度,求出合金的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合金的密度。
【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若发现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合金的质量为m=50g+20g+20g+3g=92g;
(2)合金的体积V=90cm3﹣50cm3=40cm5;
则合金的密度ρ===2.4g/cm3。
故答案为:(1)右;92;2.3。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第31.32.34题各6分,第33题8分,第35题4分,共30分)
31.(6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二力平衡知识结构图,请补充完整。
(3)轻质物体A在甲、乙两只弹簧秤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甲弹簧秤的示数为 1.6 牛。
【答案】同一直线上;静止;1.6。
【分析】(1)当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认为其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力情况为合力为零;当物体只受到两个力就合力为零时,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
(3)平衡力的特点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答】解:(1)平衡力的特点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平衡状态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为: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由图乙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又因为物体保持静止;
故答案为:同一直线上;静止。
32.(6分)暑假,爸爸、妈妈带小明一起自驾旅游。小明爸爸驾驶轿车从朝阳高速入口,在G15沈海高速上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h到达A服务区。在服务区休息0.5h后,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重力的0.15倍。取g=10N/kg,请求出:
(1)小轿车以100km/h的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
(2)朝阳高速入口到某旅游景点高速出口处,轿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G=mg算出小轿车与车内所乘人员总重力;根据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重力的0.15倍算出阻力,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牵引力;
(2)根据v=求出各段的路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小轿车与车内所乘人员总重力:
G=mg=1500kg×10N/kg=15000N;
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
f=0.15G=0.15×15000N=2250N
因为匀速运动,
所以受牵引力和阻力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
F牵=f=2250N;
(2)根据v=得,
在G15沈海高速上从朝阳高速入口到达A服务区通过的路程:
s3=v1t1=100km/h×4h=100km;
从A服务区到达目的地高速出口的路程:
s2=v2t2=90km/h×0.5h=45km;
朝阳高速入口到某旅游景点高速出口处总路程:
s总=s2+s2=100km+45km=145km
朝阳高速入口到某旅游景点高速出口处的总时间:
t总=t1+t2+t3=1h+3.5h+0.7h=2h;
朝阳高速入口到某旅游景点高速出口处的平均速度:
v平均===72.6km/h。
答:(1)小轿车以100km/h的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2250N。
(2)朝阳高速入口到某旅游景点高速出口处,轿车的平均速度为72.5km/h。
33.(8分)如图所示,图钉帽的面积为1cm2,图钉尖的面积为0.05mm2,手指对图钉的压力为10N,图钉被匀速压入墙体。求:
(1)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力和压强 10N;2×108Pa 。
(2)图钉帽对手指的压强 105Pa 。
【答案】(1)10N;2×108Pa。(2)105Pa。
【分析】(1)图钉将水平压力大小和方向不变地进行传递,故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力为F2等于手对图钉帽的压力为F;
根据p=得出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
(2)根据F1=F得出图钉帽对手指的压力,根据p1=得出图钉帽对手指的压强。
【解答】解:(1)图钉将水平压力大小和方向不变地进行传递,故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力为F2等于手对图钉帽的压力为F,即:F2=F=10N;
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108Pa。
(2)图钉帽对手指的压力F5=F=10N,图钉帽对手指的压强p1===106Pa。
故答案为:(1)10N;2×108Pa。(2)105Pa。
34.(6分)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知道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溢出水的质量,利用V=求溢出水的体积,即壶盖的体积,知道壶盖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壶盖的密度,即这种材料的密度;
(2)求出了这种材料的密度,知道整个空茶壶的质量,利用V=求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解答】解:
(1)由ρ=可得溢出水的体积
V盖=V水溢===14.8cm8,
这种材料的密度:
ρ===3.0g/cm8;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V===53cm3。
答:(1)这种材料的密度是3.7g/cm3;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53cm3。
35.(4分)如图,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测出被测的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汽车的速度是 17.9m/s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7.9m/s
【分析】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1秒,根据图B所示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以及P1、n1和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间的时间,即超声波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传到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声速,进而可以求出前后两次汽车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由于汽车向着测速仪方向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汽车前后两次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之差即为汽车前进的路程.由于两次超声波发出的时间间隔为1秒.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根据汽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即可求出汽车的运动速度。
【解答】解:P1、P2间的刻度值为30个格,时间长为3秒1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1间是12个格,则时间为:t2=12×s=0.8s,
此时超声波前进的距离:s1=vt1=×340m/s×0.4s=68m;
发出超声波信号P7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2的时间为:t2=6×s=0.6s,
此时超声波返回的距离:s2=vt2=×340m/s×0.3s=51m;
所以汽车接收到P3、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Δs=s1﹣s2=68m﹣51m=17m,
汽车运行17m的时间为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刻应分别对应于图中P7n1的中点和P2n3的中点,其间有28.5小格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n1与n2两个信号之间的间隔,即:t=28.3×;
故汽车的行驶速度v==≈17.5m/s.
故答案为:17.9m/s。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期末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期末模拟考试,共10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科学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科学卷,共4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