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 (含解析)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某元素M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则M元素是( )
A.O B.Si C.Al D.Cl
【答案】C
【解析】1~18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是H、Be、Al。
2.冰毒有剧毒,人体摄入后将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严禁吸食。它的分子式为C10H15N,其中的氮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 )
A.第IIA族 B.第IIIA族 C.第IVA族 D.第VA族
【答案】D
【解析】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VA族,故选D。
3.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
A.NaCl B.KOH C.CO2 D.H2SO4
【答案】B
【解析】A项,NaCl中只有离子键,A不符合题意;B项,KOH中K+与OH-之间为离子键,O和H之间为共价键,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B符合题意;C项,CO2只有共价键,C不符合题意;D项,H2SO4只有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表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的原子只能为Ne B.表示的金属阳离子有3种
C.表示的微粒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D.表示的微粒有2个电子层
【答案】C
【解析】对于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故只能为Ne,A正确;若为金属阳离子,可能为Na+、Mg2+、Al3+3种,B正确;该微粒还可能为非金属阴离子N3-、O2-、F-,因此对应元素可能为金属元素,也可能为非金属元素,C错误;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D正确。
5.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作用分别是( )
A.化学键,化学键 B.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C.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 D.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B
【解析】前者是化学变化,克服化学键,后者是物理变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答案选B。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
【答案】A
【解析】A项,磷原子的质子数是15,质量数是31,故A正确;B项,氟原子是9号元素,核外电子数为9,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故B错误;C项,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隔排列,其电子式中离子分开写,不能合并,CaCl2的电子式:,故C错误;D项,.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即KAl(SO4)2·12H2O ,故D错误;故选A。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ⅣA族元素在第14列
B.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列、16个族
C.第ⅠA族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D.过渡元素就是副族元素
【答案】A
【解析】第14列元素为ⅣA族元素,A正确;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列,16个族,B不正确;第ⅢB族中包含锕系与镧系元素,共有32种元素,ⅢB族所含元素种类最多,C不正确;元素周期表中副族和Ⅷ族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D不正确。
8.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ⅠA族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
B.碱金属单质可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来源:Zxxk.Com]
C.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K+具有强氧化性
D.Cs常温下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
【答案】D
【解析】ⅠA族元素还有氢元素,A错;碱金属单质非常活泼,在水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强碱再与铜离子反应生成Cu(OH)2沉淀,而不能将铜置换出来,B错;由于钾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钾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是其失去电子后形成的K+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其氧化性非常弱,C错;Cs是还原性比Li、Na、K、Rb都强的金属单质,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D正确。
9.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2<Cl2<Br2<I2
【答案】C
【解析】卤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不是单质最外层有7个电子,A项错误;卤素原子从F到I,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故B项错误,C项正确;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2>Cl2>Br2>I2,D项错误。
10.4019X、4018Z、4019Q、4020R+、4120M 5种微粒,所属元素的种类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B
【解析】4019X、4019Q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元素;4020R2+、4120M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元素, 4120M是原子, 4020R2+是离子;4018Z是质子数为18的元素;所以共有3种元素,质子数分别为18、19、20,故选B。
11.李克强总理在世界核安全会议上倡导各成员国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核能。23592U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592U中的中子数为235
B.23592U和23892U是同一种核素
C.合理利用核能符合“低碳经济”要求
D.23592U和23892U是铀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A项,3592U其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由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可知,中子数=235-92=143,故A错误;B项,23592U和23892U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故B错误;C项,合理利用核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要求,故C正确;D项,23892U和 23592U互为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不是单质,故D错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 2 或8
B.VIIA 族的 F 和 Cl 都能形成+7 价的化合物
C.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D.Fe既是过渡元素也是副族元素
【答案】C
【解析】A项,在共价化合物BF3里,B的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故A错误;B项,F 没有正价,不可能形成+7价化合物,故B错误;C项,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力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故C正确;D项,Fe是过渡元素,不是副族元素,是第Ⅷ族元素,故D错误;故选C。
13.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非金属性: O>S>P B.热稳定性:NH3>PH3>SiH4
C.碱性: KOH>NaOH>Mg(OH)2 D.酸性:HCl>HF>H2S
【答案】D
【解析】A项,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同周期从上到下逐渐减弱,非金属性:O>S>P,A正确;B项,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NH3>PH3>SiH4,B正确;C项,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碱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减弱,碱性:KOH>NaOH>Mg(OH)2,C正确;D项,酸性与元素周期律不相关,判断酸性强弱的唯一标准就是判断其中的氢在水中是否容易电离成氢离子,一种酸越易电离,它的酸性越强,D错误;故选D。
14.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熔点: B.微粒的半径:Cl->Al3+>Mg2+>Na+
C.热稳定性:HF>HCl>HBr>HI D.结合质子能力:F->AlO2->CO32-
【答案】C
【解析】A项,K原子半径比Na大,熔点较低,故A错误;B项,四种离子相比较,Cl-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它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Cl-离子半径最大,Na+、Mg2+、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微粒的半径:Cl->Na+>Mg2+>Al3+,故B错误;C项,非金属性F>Cl>Br>I,非金属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C正确;D项,酸性HF>H2CO3>Al(OH)3,电解质越弱,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质子,故D错误;故选C。
15.下列关于Na、Mg、Cl、Br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的碱性比Mg(OH)2的强
B.Cl2得到电子的能力比Br2的弱
C.原子半径r: r(Br)>r(Cl)>r(Mg)>r(Na)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 n(Na)<n(Mg)<n(Cl)<n(Br)
【答案】A
【解析】A项,同周期自左至右金属性减弱,所以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故A正确;B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Cl>Br,所以Cl2得电子的能力比Br2强,故B错误;C项,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r(Br)>r(Na)>r(Mg)>r(Cl),故C错误;D项,Cl和Br为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D错误。故选A。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原子的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核外电子可能会发生变化
B.同一主族中,相邻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8、18或者32
C.目前第七周期元素已经排满,该周期一共有32种元素
D.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相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
【答案】B
【解析】A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时,原子核一定不发生变化,核外电子可能会转移,A正确;B项,同一主族中,相邻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2、8、18或者32,B错误;C项,目前第七周期元素已经排满,该周期一共有32种元素,C正确;D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相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D正确。故选B。
17.元素周期表中,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个,该元素( ).
A.其含氧酸只有两种
B.单质与水反应时,该单质只做氧化剂
C.1.12L单质含有0.1NA个原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常数)
D.气态氢化物比硫化氢稳定
【答案】D
【解析】该元素是Cl。氯的含氧酸有次氯酸(HClO)、亚氯酸(HClO2)、氯酸(HClO3)和高氯酸(HClO4),A错;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HCl,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错;C中没有标明气体的“标准状况”;Cl的非金属性大于S的非金属性,D正确。
18.元素的性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并决定了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都在短周期
B.N、P、As得电子能力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表示为H3YO4(Y=N、P、As)
C.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只包括金属元素
D.A﹣1ZX、AZX、A+1Z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性质不同
【答案】C
【解析】溴、碘等部分非金属在长周期中,A错;氮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NO3,B错;A﹣1ZX、AZX、A+1Z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核外电子排布、性质相同,D错。
19.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轰击金属原子,得到核素,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B.X、Y均可形成三氯化物
C.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 D.Y仅有一种含氧酸
【答案】B
【解析】原子轰击实验中,满足质子和质量数守恒,因此W+4=30+1,则W=27,X与Y原子之间质子数相差2,因X元素为金属元素,Y的质子数比X大,则Y与X位于同一周期,且Y位于X右侧,且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设X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Y的最外层电子为a+2,解得a=3,因此X为Al,Y为P。A项,的质量数为27,则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7,故A错误;B项,Al元素均可形成AlCl3,P元素均可形成PCl3,故B正确;C项,Al原子与P原子位于同一周期,且Al原子序数大于P原子序数,故原子半径Al>P,故C错误;D项,P的含氧酸有H3PO4、H3PO3、H3PO2等,故D错误;故选B。
20.据中新网报道,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了7m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该月球探测器使用钚元素的同位素电池来提供稳定、持久的能源。下列关于Pu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Pu和Pu的质子数之差为2 B.Pu和Pu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C.Pu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44 D.Pu和Pu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Pu和Pu的质量数之差为2,A错误;Pu和Pu的质子数均为94,中子数(或质量数)不同,属于钚的两种核素,B正确;Pu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0,C错误;Pu和Pu互为同位素,D错误。
2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5+、H3、O4、C60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5+离子中含有36个电子 B.O2与O4属于同位素
C.C60属化合物 D.H2与H3属于同素异形体
【答案】D
【解析】A项,N5+离子中含有5×7-1=34个电子,A错误;B项,O2与O4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C项,C60是单质,C错误;D项,H2与H3均是氢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故选D。
23.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有误的是( )
A.Cl2+2I-===I2+2CI- B.I2+2Br-===Br2+2I-
C.Cl2+2Br-===Br2+2Cl- D.Br2+H2O===HBr+HBrO
【答案】B
【解析】A项,.由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可知,氧化性:Cl2>I2,该离子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B项,由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可知,氧化性:Br2>I2,该反应不能发生,故B错误;C项,由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可知,氧化性:Cl2>Br2,该离子方程式正确,故C正确;D项,由Cl2与水反应进行类推,Br2和水反应生成溴化氢和次溴酸,该离子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
24.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 B.熔点:K>Na>Li
C.溶解度:NaHCO3>Na2CO3 D.氧化性:Li+<Na+<K+
【答案】A
【解析】热稳定性规律M2CO3>MHCO3>H2CO3,A正确。碱金属单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熔沸点逐渐降低,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因此B、D不正确。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25.元素的“位、构、性”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个“格”内只表示一种原子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
C.F、Cl、Br得电子能力和氢化物的稳定性均依次减弱
D.非金属都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
【答案】C
【解析】元素周期表的一个“格”内表示了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A错;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但其最高价氧化物是水,不是碱,B错;同主族的得电子能力和氢化物的稳定性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减弱,C正确;氢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上角,D错。
2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 > Y
B.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D.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碱性:CsOH >Ba(OH)2
【答案】B
【解析】因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在Y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X > Y,A项正确;因HCl和H2S均为无氧酸,应依据酸性:HClO4>H2SO4,来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B项不合理;硅、锗可以做半导体材料,C项正确;依据元素周期表位置,D项正确。
27.元素周期表中,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个,该元素( ).
A.其含氧酸只有两种
B.单质与水反应时,该单质只做氧化剂
C.1.12L单质含有0.1NA个原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常数)
D.气态氢化物比硫化氢稳定
【答案】D
【解析】该元素是Cl。氯的含氧酸有次氯酸(HClO)、亚氯酸(HClO2)、氯酸(HClO3)和高氯酸(HClO4),A错;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HCl,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错;C中没有标明气体的“标准状况”;Cl的非金属性大于S的非金属性,D正确。
28.元素的性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并决定了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都在短周期
B.N、P、As得电子能力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表示为H3YO4(Y=N、P、As)
C.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只包括金属元素
D.A﹣1ZX、AZX、A+1Z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性质不同
【答案】C
【解析】溴、碘等部分非金属在长周期中,A错;氮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NO3,B错;A﹣1ZX、AZX、A+1Z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核外电子排布、性质相同,D错。
29.下列实验与目的相符的是( )
序号
实验
目的
A
向氯化铵、氯化铝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比较NaOH、NH3·H2O、Al(OH)3的碱性强弱
B
测定等浓度的H2S和HCl的水溶液的酸性
比较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C
C(碳)和SiO2在高温下反应制Si
比较碳、硅的非金属性强弱
D
比较H2O、NH3、CH4的沸点
比较碳、氧与氮的非金属性强弱
【答案】A
【解析】A项,向氯化铵、氯化铝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符合强碱制取弱碱规律,NaOH碱性最强,如先生成沉淀说明氨水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否则相反.A正确;B项,H2S和HCl均不是Cl、S的最高价的含氧酸,因此不能通过测定等浓度的H2S和HCl两溶液的酸性来比较氯、硫的非金属性强弱,B错误;C项,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硅,非金属性一般指氧化性,而反应中碳表现为还原性,故不能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D项,沸点是物理性质和非金属性无关,不能判断碳、氧与氮的非金属性强弱,D错误;故选A。
30.已知X、Y、Z、T、W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主族元素,其中X、T同主族,X与Y形成的简单气态化合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W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
C.Z、T和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元素Z、T组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2∶1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X为H,Y为N,Z为O,T为Na,W为Si。同周期自左而右,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N>O,A项错误;N的含氧酸中,亚硝酸为弱酸,B项错误;元素Z、T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其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D项错误。
3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能够刻蚀玻璃,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溶于水,可溶于氯化铵溶液,Z与X同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X
B.元素X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
C.Y的简单离子和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工业上常用电解Y和Z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备单质Y
【答案】A
【解析】根据X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能够刻蚀玻璃,可知X为F,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与X同主族,Z为Cl,其中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溶于水,可溶于氯化铵溶液,可推测Y为Mg。原子半径:Mg>Cl>F,A项正确;F最高价为0,最低价为-1,代数和为-1,B项错误;Mg2+和Cl-电子层结构不同,C项错误;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状态的MgCl2制备单质Mg,D项错误。
3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X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Y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X、Y、Z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
D.Y和Z形成的含氧酸盐均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C
【解析】与X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此化合物为C2H4,因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W为H,X为C,Y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则Y可能为Na或Mg,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如果Y为Na,则Z为S,如果Y为Mg,则Z为P。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Y>Z>X>W,A项错误;如果Z为S,C的非金属性小于S,则H2S的稳定性比CH4稳定性强,如果Z为P,C的非金属性强于P,则CH4的稳定性强于PH3,B项错误;C和H形成的化合物C6H6常用作萃取剂,C项正确;如果形成的含氧酸盐为Na2SO4,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项错误。
33.X、Y、Z、R、M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其中X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的一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
Y
Z
R
M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r(Y)<r(X)<r(Z)
B.X与M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各原子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C.M的单核阴离子与Y的含氧酸的酸根离子用硝酸银溶液一定能鉴别
D.与R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答案】C
【解析】短周期元素X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的一半,X核外电子排布为2、4,则X是C元素,根据元素的相对位置可知:Y是N元素,Z是Al元素,R是S元素,M是Cl元素。A项,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r(Y)<r(X)<r(Z),A正确;B项,X 是C,M是Cl,二者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CCl4,C与4个Cl原子形成4个共用电子对,从而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B正确;C项,M的简单离子Cl-与Y的含氧酸的酸根离子可能是NO3-,也可能是NO2-,向其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反应产生的AgCl和AgNO2都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使用AgNO3溶液不一定能够鉴别,C错误;D项,R是S,与S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Se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因此可作为半导体材料,D正确;故选C。
3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X>W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Z
C.Y、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会促进水的电离
D 上述刺激性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C
【解析】氨可作制冷剂,所以W是氮;钠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所以Y是钠;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硫单质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X、Z分别是氧、硫。A项,由分析可知,Y是钠、X是氧、Z是硫、W是氮,N、O同周期,Na、S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N>O,Na>S,S电子层多,原子半径较大,S>N;故原子半径Na>S>N>O,A错误;B项,非金属性O>N,故氢化物稳定性H2O>NH3,即W
A.四种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大
B.W分别与X、Y、Z均能形成二元化合物
C.Y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
D.X、Z的简单离子均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答案】D
【解析】Na2SiO3的水溶液可做木材防火剂,根据W、X、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W、X、Y分别为O、Na、Si,W、Z同主族,所以Z是S。A项,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四种元素中,钠的原子半径越大,正确;B项,氧可以和钠形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氧可以和硅形成SiO2,氧可以和硫形成SO2、SO3等二元化合物,正确;C项,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H2S的稳定性强于SiH4,正确;D项,NaOH是强碱,Na+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H2S溶于水是弱酸,S2-能结合水电离产生的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错误;故选D。
36.X、Y、Z、W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X、Y、Z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Y、Z组成的一种化合物(ZXY)2的结构式为Y≡X—Z—Z—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件:X>Y
B.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C.化合物W3Y2中只含有离子键
D.X和Z组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X、Y、Z、W 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说明三者位于同一周期;X、Y、Z 组成的一种化合物(ZXY)2的结构式为Y≡X-Z-Z-X≡Y,X形成4个共价键,位于ⅣA族,Y形成3个共价键,位于ⅤA族,Z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ⅥA族;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电子,为Mg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X为C元素,Y为N,Z为O元素。根据上述分析,X为C元素,Y为N,Z为O元素,W为Mg元素。A项,非金属性:C<N,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故A错误;B项,N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硝酸和亚硝酸,亚硝酸为弱酸,故B错误;C项,W3Y2为Mg3N2,Mg3N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3个Mg2+离子和2个N3-离子,只含有离子键,故C正确;D项,C、O形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C、O原子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C。
37.已知X、Y、Z、T、W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主族元素,其中X、T同主族,X与Y形成的简单气态化合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W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
C.Z、T和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元素Z、T组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2∶1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X为H,Y为N,Z为O,T为Na,W为Si。同周期自左而右,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N>O,A项错误;N的含氧酸中,亚硝酸为弱酸,B项错误;元素Z、T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其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D项错误。
38.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分别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价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WX2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电子结构
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YX2是共价化合物
D.原子半径:X
【解析】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价电子数的2.5倍,则Y有3个电子层,价电子数为=4,故Y为Si;W与Y位于同一主族,所以W为C;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则X为O;X与Z位于同一主族,所以Z为S。A项,由CO2的电子式可知CO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电子结构,A项正确;B项,CO2、SO2中均只含有共价键,B项正确;C项,SiO2中硅氧之间的化学键是共价键,C项正确;D项,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Y>Z>W>X,D项错误。
39.化合物M(如图所示)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防腐蚀涂料。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X
B.X元素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
C.工业上电解熔融Y2X3化合物制备单质Y
D.W与X形成的所有化合物都只含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解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则W为第一周期主族元素,W为H,Z应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可知,Z可形成3个单键和1个双键,因此,Z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Z为P,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X的质子数==8,则X为O,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Y可形成+3价阳离子,则Y为Al。A项,X为O,第二周期元素,Y为Al,Z为P,Y、Z为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Y>Z>X,故A正确;B项,X为O元素,第ⅥA族元素,Y为Al元素,第ⅢA族元素,X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故B正确;C项,X为O,Y为Al,Y2X3为Al2O3,工业上制备单质Al的方法为电解熔融Al2O3,故C正确;D项,X为O,W为H,W与X形成的化合物有H2O和H2O2,H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D。
40.某种化合物(如图)由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 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
C.X与Y、Y与Z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
D.W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相互反应
【答案】A
【解析】首先发现X是+1价的,则X为氢、锂或钠,但是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相同,则X只能是钠,才能满足题意;W、Y、Z三者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则必有一种为氢,根据题目给出的结构式,氢只能形成1个键,则Z是氢;结合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且二者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只能是氧和铝,根据结构不难发现W是铝,Y是氧。A项,根据分析,四种元素的半径大小为氢<氧<铝<钠,即Z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一元弱酸
B.Z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ⅦA族
C.X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D.化合物M不能与Z2W2反应
【答案】A
【解析】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减小的不同短周期主族元素,X位于第三周期,Y位于第二周期,Z位于第一周期,故Z是H,又因为化合物M中X为+1价的离子,故X为Na,Y与H组成原子团YH4-,故Y是B,因为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故W是O。由分析知:X是Na、Y是B、Z是H、W是O。A项,Y是B,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3BO3,H3BO3是一种一元弱酸,A正确;B项,Z是H,位于第一周期第ⅠA族,B错误;C项,X和Z形成的化合物是NaH,NaH+H2O= H2↑+NaOH,故X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错误;D项,化合物M是NaBH4,NaBH4是最常用的还原剂,Z2W2是H2O2是常用的氧化剂,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17烃(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物质中属于不饱和烃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10练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某些含硒药物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27 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