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01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02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03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04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05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06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07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08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共26页。

    芣苢《诗经》第一节了解诗经第一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关雎》、战争与徭役《采薇》、压迫与反抗《硕鼠》、风俗与婚姻《桃夭》、祭祖与宴会《鹿鸣》,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铺叙的意思。“比”: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结构与语言①基本句式是四言,隔句用韵,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②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③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 “关关” (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第二章关于芣苢《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为十五国风之一,《芣苢》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民歌,明快而优美,是一首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劳动之歌。第一章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毛诗序》解释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南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芣苢》就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第一章 采采芣苢,薄言采(cǎi)之。采采芣苢,薄言有(yǒu)之。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注释】采采:茂盛的样子。 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芣苢(fú yǐ)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采有掇捋袺襭再读本诗: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自由。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方玉润《诗经原始》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元·吴师道感情通过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采摘时欢乐的心情,满载而归喜悦收获,同时又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手法此诗主要使用的手法是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插秧歌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通俗明畅的“诚斋体”。 淳熙六年(1179),杨万里由常州卸任返回故里吉州,途径衢州时看到农人插秧的场景,写下这首诗。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móu)/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白 描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请尝试赏析。 开篇点题,直叙插秧其事。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从“田夫”“田妇”“小儿”“大儿”,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而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真切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全神贯注的劳动氛围。3,颈联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比喻3,颈联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以特写的镜头描摹农人冒雨插秧的场景。插秧的时节性强,即便遇到下雨,农人也不停止劳作。诗人先是聚焦雨中农人的穿戴,用兜鍪比斗笠,以铠甲喻蓑衣。兜鍪,是古时兵士戴的头盔;甲,是兵士护身的铠甲。这两个新颖的比喻,化板滞为飞动,形成一股活泼灵动的气势,也展示出农人如兵士,在天地之中奋勇战斗的意味。4,如何理解这里的“只不答”,从这四句能看出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 颈联农妇:招呼农夫休息一会儿,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 (暗藏信息:未吃早饭下地干活,突出劳作的紧张)颈联农夫“低头折腰只不答”,他依然低头弯腰的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的功夫也没有。(暗藏信息:为什么不答) 原来农人挂念的是“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苗刚种下去还不牢固,而且这块田还没插完秧,此时要看管好饲养的鹅和雏鸭,提防它们来捣乱。最后两句农人的答语看似答非所问,实则传神地反映了农事生产的劳身与劳心。 这首诗展现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通过插秧劳作的场面描写,真实客观地表现出农人吃苦耐劳的美好品格,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主题 《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他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填写下表。赋重章叠唱直接描写,展现了劳动妇女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白描、比喻、对话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展现了农忙时节插秧劳作的紧张与艰辛形象地表达了劳动的紧张与辛苦,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6课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