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年级入学素质测试
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O-16 Ti-48 Bi-209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近年我国取得让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化学功不可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制冰技术,比氟利昂更加环保
B. 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落户福建,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
C. 领奖礼服中的石墨烯发热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天宫二号”卫星使用的高性能硅芯片中含有单质硅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的VSEPR模型:
B. 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的键形成的示意图:
C. 碳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
D. 的形成过程:
3. 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
B. 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C. 用丙装置制备无水
D. 用丁装置操作可排出盛有溶液滴定管尖嘴内的气泡
4. 化学烫发巧妙利用了头发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头发的“定型”,其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药剂A具有还原性
B. ①→②过程若有键断裂,则转移2mol电子
C. ②→③过程若药剂B是,其还原产物为
D. 化学烫发通过改变头发中某些蛋白质中键位置来实现头发的定型
5. 铁的配合物离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总反应为
B. H+浓度过大或者过小,均导致反应速率降低
C. 该催化循环中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D. 该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IV→I步骤决定
6. 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SiO2,Fe2O3和A12O3)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时产生的废渣中有SiO2,Fe(OH)3和Al(O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浸出镁的反应为
B. 浸出和沉镁的操作均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C. 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NH3、NH4Cl
D. 分离Mg2+与Al3+、Fe3+是利用了它们氢氧化物Ksp的不同
7. 中科院院士研究发现,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加入尿素可得到室温下稳定的溶液,为纤维素绿色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多糖
B. 纤维素难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其链间有多个氢键
C. 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
D. 低温降低了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
8. 石墨与F2在450℃反应,石墨层间插入F得到层状结构化合物(CF)x,该物质仍具润滑性,其单层局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石墨相比,(CF)x导电性增强
B. 与石墨相比,(CF)x抗氧化性增强
C. (CF)x中的键长比短
D. 1mol(CF)x中含有2xmol共价单键
9. 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和,实验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废气中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
B. 装置a中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的水解程度大于的电离程度
C. 装置a中溶液作用是吸收废气中的和
D. 装置中的总反应为
10. 葡萄糖酸钙是一种重要的补钙剂,工业上以葡萄糖、碳酸钙为原料,在溴化钠溶液中采用间接电氧化反应制备葡萄糖酸钙;其阳极区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溴化钠起催化和导电作用
B. 每生成1mol葡萄糖酸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了2mol电子
C. 葡萄糖酸能通过分子内反应生成含有八元环状结构的产物
D. 上述实验中可用代替制备葡萄糖酸钙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日光灯中用到的某种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为。已知: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W为金属元素。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和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Y>X>Z>W
B. 原子半径:X<Y<Z<W
C. Y和W的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D. 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12. 25℃时,用溶液滴定同浓度的溶液,被滴定分数、及微粒分布分数[,X表示、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5℃时,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
B. c点溶液中:
C. a、b、c、d四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d>b>a
D. b点溶液中:
13. 下列由实验操作和现象推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含有和的白色悬浊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 |
B | 向和的绿色混合溶液中通入,溶液变为紫红色 | 碱性条件下,氧化性: |
C | 向X溶液中滴入稀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或或两者均有 |
D | 常温下,将50mL苯与混合,得到101mL混合液 | 苯减弱了分子间的氢键 |
A. A B. B C. C D. D
14. 天然溶洞的形成与岩石中的CaCO3和空气中CO2溶于天然水体形成的含碳物种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常温下,某溶洞水体中pM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M为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③代表与pH的关系
B. 的数量级为10-4
C.
D. pH由4到8的过程中增大的比快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
15. 钛在医疗领域、航空航天材料方面的使用非常广泛。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并用制备纳米(夹持装置略去)。
【实验一】制备无水
已知:①高温时能与反应,遇水极易水解;
②瓷舟中物质反应后除生成、外,还生成一种有毒氧化物气体和少量副产物;
③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
| 熔点/℃ | 沸点/℃ | 水溶性 |
-23.2 | 136.4 | 极易水解生成白色沉淀,能溶于等有机溶剂 | |
306 | 315 | 易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 | |
-23 | 76.8 | 难溶于水 |
(1)洗气瓶A中的试剂为________。
(2)管式炉加热至900℃,瓷舟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需要先后通入两次,第二次通入作用是________。装置单元X的作用为________。
(4)为除去产物中的,控温箱的温度应控制的范围是________。欲分离锥形瓶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实验二】用制备纳米
(5)可由直接水解产生,再经焙烧得。请写出直接水解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实验室可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纳米组成,方法如下:
步骤I:取样品纳米6.94g用稀硫酸充分溶解得到,再用足量单质Al将还原为,过滤并洗涤,将所得滤液和洗涤液合并注入500mL容量瓶,定容得到待测液。
步骤Ⅱ:取待测液50.00mL于烧杯中,用标准溶液滴定,将氧化为时,溶液中浓度不断变化,指示电极的电位发生相应变化,根据测量工作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就可确定滴定终点。
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时,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40.00mL。通过计算,该样品的组成为________。
16. 铋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如氯氧化铋()常用作电子设备、塑料助剂等。一种用铋精矿(,含有、、及不溶性杂质)制备的一种方法,其流程如图:
已知:
①开始沉淀()pH为1.9,沉淀完全()时的pH为3.2
②开始沉淀()的pH为7.0,沉淀完全()时的pH为9.0
③时,极易水解为沉淀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加压浸取"过程中,转化为,转化为,而溶解进入浸出液且硫元素转化为,请写出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操作I”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分析盐酸羟胺()在流程中的作用:___________。
(4)滤液3中浓度为,“调pH”步骤中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
(5)写出流程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铋化锂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可以看作是由Bi原子构成的面心立方晶格,Li原子填充在其中的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隙处,图中铋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___________。
②若晶胞的参数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填计算表达式)。
17. 202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碳中和目标:在2030年前达到最高值,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因此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1)通过电解的方式可实现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2022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王莹教授研发新型电解槽实现二氧化碳回收转化效率达到60%以上。
双金属催化剂在某介质中催化转化为转化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其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
(2)在席夫碱(含“”有机物)修饰的纳米金催化剂上,直接催化加氢成甲酸。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质用*标注。
该历程中起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通过使用不同新型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合成转化为二甲醚 (CH3OCH3)也有广泛的应用。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① _______
②起始压强为4.0MPa、恒压条件下,通入氢气和二氧化碳的的情况下,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生成某物质消耗的占消耗总量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
当温度超过290℃,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在上图中,在200℃时,若经过0.2s该平衡体系即达到平衡。计算分压的平均变化速率为_______;此时对于反应Ⅰ的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8. K是某药物的中间体,以顺丁烯二酸为原料制备K的流程如图:
已知:①B和C反应生成D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②图中,Me代表甲基,Et代表乙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名称是___________,I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___________。
(2)J→K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若在碱的作用下生成和,则L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的面积比为___________。
(4)写出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在D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结构有___________种。
①遇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任选一种苯环上含3个取代基同分异构体与足量的热烧碱溶液反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开学素质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开学素质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
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满分60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