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检测数学试卷答案
展开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检测试卷
一、填一填(共27分)(共12题;共27分)
1. 填上合适的测量单位。
太湖图影马拉松赛全程约42_______ 100张纸的厚度约是1_______
小敏家一个月的用水量约是12_______ 一只成年熊猫约重50_______
【答案】 ①. 千米##km ②. 厘米##cm ③. 吨##t ④. 千克##kg
【解析】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等;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单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详解】太湖图影马拉松赛全程约42千米;
100张纸的厚度约是1厘米;
小敏家一个月的用水量约是12吨;
一只成年熊猫约重50千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吨和千米的认识与使用,学生根据对生活经验、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对此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得解。
2. 在横线上填写物品的长度。
_______分米
_______厘米_______毫米
【答案】 ①. ②. 4 ③. 5
【解析】
【分析】观察图可知从0厘米到3厘米,量得的长度为3厘米,1分米=10厘米,根据进率转换单位,3厘米表示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3厘米占其中3份;观察图可知47毫米减去2毫米等于45毫米,1厘米=10毫米,将整十毫米数转换成厘米;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①3厘米=分米,所以图1为分米;
②③47-2=45(毫米),45毫米=4厘米5毫米,所以图2为4厘米5毫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单位转换。
3. 在横线上填上“>”“<”或“=”。
10毫米_______1分米 时_______50秒 6050千克_______6吨50千克
_______ 7×989_______7000 550+47_______600-47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第一题: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把分米换算成毫米再比较大小;
第二题:1时=60分,1分=60秒,把时换算成秒再比较大小;
第三题:1吨=1000千克,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第四题: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都等于1;
第五题:先判断哪个数与7相乘的积是7000,然后比较大小;
第六题:先计算再比较大小。
【详解】1分米=100毫米,10毫米<1分米;
时=1800秒,所以时>50秒;
6050千克=6吨50千克;
;
7×1000=7000,所以7×989<7000;
550+47=597,600-47=553,所以550+47>600-4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异分子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分数与整数相乘,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在计算过程中要认真细心。
4. 504×3=_______+12 7×2+30×2+200×2=_______×2
【答案】 ①. 1500 ②. 237
【解析】
【分析】第一题:把105分成100和5,用这两个数分别与3相乘,再相加;
第二题:把237拆分成200+30+7,然后用这三个数分别与2相乘,按照这样的方法判断并填空即可。
【详解】504×3=1500+12;
7×2+30×2+200×2=237×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计算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认真。
5. 图①如果空白部分大小表示21,那么涂色部分大小是_______。涂色部分大小占整个图形的_______(用分数表示)。如果整个图形的周长表示36,分成9个小正三角形后,周长总和增加了_______。
【答案】 ①. 42 ②. ③. 72
【解析】
【分析】(1)用空白部分的大小除以3,求出一个三角形的大小,然后用一个三角形的大小乘6即可求出涂色部分的大小。
(2)将整个图形平均分成9份,1份占这个图形的,是一个三角形,涂色部分共6个图形,占这个图形的。
(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周长=边长×3可知,整个图形的边长是小正三角形边长的3倍,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小正三角形边长的9倍,也就是1个正小三角形周长的3倍。9个小正三角形的周长和是1个小正三角形周长的9倍,等于整个图形的周长的3倍。9个小正三角形的周长和比整个图形的周长多整个图形周长的2倍,就是36×2。
【详解】21÷3×6
=7×6
=42
涂色部分的大小是42。
涂色部分大小占整个图形的。
36×2=72
周长总和增加了7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认识以及等边三角形周长公式的应用,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周长公式,关键是明确9个小正三角形的周长和等于整个图形的周长的3倍。
6. 要使341×□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答案】3
【解析】
7. 如果1-=,那么△+□=_______。
【答案】9
【解析】
【分析】1可以看成,同分母分数相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即9-△=□,那么△+□的和就是9。
【详解】如果1-=,那么△+□=9。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1可以看成任何一个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0除外)。
8. 下图中,参加_______的人数是_______的_______倍;如果参加踢球的有20人,参加跳绳的有_______人。
【答案】 ①. 踢球 ②. 跳绳 ③. 4 ④. 5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参加跳绳的有1份,参加踢球的有4份,所以参加踢球的人数是跳绳人数的4倍。用参加踢球的人数除以4即可求出参加跳绳的人数。
【详解】20÷4=5(人)
图中,参加踢球的人数是跳绳的4倍;如果参加踢球的有20人,参加跳绳的有5人。
【点睛】本题考查倍数关系,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出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9. 某路公交车每隔10分钟开出一班,妈妈想搭7:45的车,到达站点时,已经是7:48,她至少还要等待_______分钟才能够乘坐下一班车。
【答案】7
【解析】
【分析】7:48时,7:45的那班车已经开走,用7:45加上10分钟,求出下一班车的发车时刻,再用下一班车的发车时刻减去7:48,求出妈妈需要等待的时间。
【详解】7:45+10分钟=7:55
7:55-7:48=7(分钟)
她还要等待7分钟才能乘坐下一班车。
【点睛】本题考查时间的推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和结束时刻之间的关系解答。
10.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下图竖式中的“2”表示_______元。
【答案】200
【解析】
【分析】280中的8在十位上,表示8个十,80×3=240,乘积满二十要向前一位进2,所以竖式中的“2”表示200元,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竖式中的“2”是80与3的乘积向百位进的2,所以表示200元。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如图所示(单位:分米)。涂色部分是正方形。整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分米。
【答案】36
【解析】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10厘米与8厘米的和实际就是整个大长方形一条长与宽的和,所以用一条长与宽的和乘2即可求出整个大长方形的周长。
【详解】(10+8)×2
=18×2
=36(分米)
整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带括号的乘加运算先计算括号里面的。
12.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的学生共17人。下图中集合圈里的“6”表示_________。
【答案】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数
【解析】
【分析】观察图示可知,“6”既在跳绳的圈内,又在踢毽子的圈内,因此表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依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中集合圈里的“6”表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数。
【点睛】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一选(共12分)(共6题;共12分)
13. 下列算式中,与“530×6”的结果不相等的是( )。
A. 530×3+530×3 B. 0×6+30×6+500×6 C. 53×6×10 D. 53×6+10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解答。
【详解】530×6=3180
A.530×3+530×3
=1590+1590
=3180
B.0×6+30×6+500×6
=0+180+3000
=3180
C.53×6×10
=318×10
=3180
D.53×6+10
=318+10
=328
与“530×6”的结果不相等的是53×6+10。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关键是明确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4. 三(1)班亮亮同学用自己的脚长去测量一根竹棍的长度(如图)。这根竹竿的长度可能是( )。
A. 50厘米 B. 50毫米 C. 1分米 D. 1米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常识可知,一个小朋友的脚长大约在20厘米,由图可知,竹竿的长度大约是五个脚的长度,据此可以求出它的大概长度,再根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算出答案。
【详解】竹竿的长度可能是1米。亮亮的脚长大约是20厘米,竹竿的长度大约是5个脚的长度,因此竹竿大约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是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关键在于对平时事物的仔细观察。
15. 三年级学生不可能在1分钟内完成的运动项目是( )。
A. 跳绳120个 B. 仰卧起坐30个 C. 跑步1千米 D. 投篮10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人跑步1千米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做30个仰卧起坐需要40秒,跳绳120个需要1分钟,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1分钟可能跳绳120个;
B.1分钟可能做仰卧起坐30个;
C.1分钟不可能跑步1千米;
D.1分钟可能投篮10个。
1分钟=60秒,三年级学生跑步1千米大约需要5分钟。
故答案: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时、分的认识及换算,应联系实际,进行计算。
16. 爷爷在微信群里发红包,爸爸抢了红包总金额的,妈妈抢了剩下红包金额的,奶奶抢了15元,正好抢完。( )抢的红包金额最多。
A. 爸爸 B. 妈妈 C. 奶奶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把红包金额平均分成2份,爸爸抢了1份,实际就是抢了,剩下了;妈妈抢的是剩下的,奶奶抢的也是剩下的里面一部分,所以奶奶和妈妈抢的都不足总额的一半;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爸爸抢了红包金额的一半,妈妈和奶奶各抢了剩下的一部分,所以爸爸抢的红包金额最多。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实际应用、理解。
17. 下面四根铁丝可以沿“·”弯折成长方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只有符合要求。
【详解】可以沿“·”弯折成长方形的是。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周长的意义,长方形的周长展开的形状及应用。
18. 某节目从晚上8时准时开始。钟面上,分针从12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经过的时间是15分钟 B. 所经过的时间是3分钟
C. 分针所经过的区域占钟面的 D. 所经过的时间是小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A、B.分针走一大格表示经过5分钟,分针从12转到3,走过了3大格,因此经过的时间是5×3=15(分钟);
C.把钟面的12大格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1份3大格),每份是它的,其中3大格就占钟面的;
D.分针经过的时间是15分钟,15分钟也就是小时。
【详解】A.5×3=15(分钟),所经过的时间是15分钟,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B.5×3=15(分钟),所经过的时间是15分钟,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C.分针所经过区域占钟面的,此说法正确;
D.所经过的时间是小时,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钟面上时间的认识以及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三、算一算(共26分)(共2题;共26分)
19. 直接写出得数。
125×8= 423+200= 300×2= 900-37=
20×5= 520-44×0= 598×5≈ 101+395≈
20×3÷6= += -= 1-=
【答案】1000;623;600;863
100;520;3000;500
101;;
【解析】
【详解】略
20.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①605-489= ②☆900-275= ③☆318+254=
④5×453= ⑤707×9= ⑥550×8=
【答案】①116;②625;③572;
④2265;⑤6363;⑥4400
【解析】
【分析】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
减法验算方法: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
加法验算方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相加进行验算;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从右往左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要注意满十进位;据此计算。
【详解】①605-489=116 ②☆900-275=625
验算:
③☆318+254=572 ④5×453=2265
验算:
⑤707×9=6363 ⑥550×8=4400
四、操作题(共8分)(共2题;共8分)
21. 根据要求画出圆形的个数。
露出的圆的个数是总数的,请在长方形框里将圆补充完整。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露出的占总数的,说明是把总数平均分成3份,露出的是其中的1份,有4个圆,因此圆的总个数为:4×3=12(个),那么长方形框内应该有圆的个数为:12-4=8(个)。由此画图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简单应用,应先计算出长方形框内有圆圈的个数再画图。
22.
(1)计算①号图形的周长。
(2)画一个与①号图形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标上②号)。
(3)画一个图形③,大小是图形①的3倍。
【答案】(1)14厘米
(2)(3)见详解
【解析】
【分析】(1)采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图形的周长是14厘米;
(2)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即当周长是14厘米时,长+宽=14÷2=7(厘米),则可以画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的长方形,或者是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或者说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4厘米;
(3)图①是5个小正方形,图形①的3倍是15个小正方形,因此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就是由1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画法不唯一)
【详解】(1)①号图形的周长是14厘米;
(2)(画法不唯一)
(3)(画法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长方形的周长以及组合图形的周长的巧算。
五、解决问题(共27分)(共4题;共27分)
23.
(1)买5个排球,500元够吗?
(2)用500元买到排球、足球、篮球各一个够吗?计算说明理由。
(3)小玲买5个足球。实际购买时,商店为庆祝世界杯比赛,举行足球“买三送一”的促销活动。小玲买5个足球实际付了多少元?
【答案】(1)够;(2)不够;(3)432元。
【解析】
【分析】(1)用一个排球的钱数乘5求出5个排球的钱数,然后与500元比较后判断够不够;
(2)把一个排球、足球、篮球的钱数相加,然后与500元比较后判断够不够;
(3)买5个足球,会送一个,实际买5个足球只需要付4个足球钱数,因此用足球的单价乘4即可求出实际付的钱数。
【详解】(1)95×5=475(元)
475<500
答:500元够。
(2)95+108+298=501(元)
答:用500元买到排球、足球、篮球各一个不够。
(3)108×(5-1)
=108×4
=432(元)
答:小玲买5个足球实际付了432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10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计算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认真。
24. 把5盒相同的口罩叠起来(如下图)。如果把50盒这样的口罩叠起来,高度是多少?
【答案】40dm
【解析】
【分析】用50除以5求出50是5的10倍,那么50盒的高度就是4dm的10倍。
【详解】50÷5×4=40(dm)
答:高度是40d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归一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得单一量,再由不变的单一量求得总量,进一步得出答案。
25. 用两个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答案】长方形的周长5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40厘米
【解析】
【分析】把长方形的两条宽拼在一起就能拼出一个长方形,长是20厘米、宽5厘米;把两条长边拼在一起就能拼出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由此分别计算周长即可。
【详解】(10+10+5)×2
=25×2
=50(厘米)
10×4=40(厘米)
答:长方形的周长是5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点睛】明确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或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 疫情期间,长兴某防疫站一共收到15箱口罩。其中有来自于湖州某公司的捐赠,来自于该公司长兴分公司的捐赠。
(1)这两个公司一共捐赠了口罩箱数的几分之几?
(2)这两个公司共捐赠了多少箱口罩?(先画一画表示出题目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答案】(1);(2)图见详解;12箱
【解析】
【分析】(1)计算这两个公司一共捐赠了口罩箱数的几分之几,用加法计算。
(2)根据题意可将15箱口罩平均分成5份,湖州某公司捐赠了其中的1份,长兴分公司捐赠了其中的3份,依此画图;用总份数除以平均分的份数,即可计算出平均每份的箱数,最后用平均每份的箱数乘两家公司捐赠的份数即可,依此解答。
【详解】(1)
答:这两个公司一共捐赠了口罩箱数的。
(2)画图如下:
算一算:
15÷5=3(箱)
1+3=4
3×4=12(箱)
答:这两个公司共捐赠了12箱口罩。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以及分数的简单应用。
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升初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升初数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计算题,操作与图形,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升初数学试卷(内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升初数学试卷(内含答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操作与图形,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图形与操作,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