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练习 (含解析)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51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51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共10页。
高频考点51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022·江苏卷)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
选项 | 探究方案 | 探究目的 |
A |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具有还原性 |
B | 向盛有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具有漂白性 |
C | 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的氧化性比的强 |
D |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 是弱电解质 |
A.A B.B C.C D.D
1.D A.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无现象,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亚铁离子被新制氯水氧化,说明具有还原性,A正确; B.向盛有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振荡,加热试管,溶液又恢复红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B正确;C.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的氧化性比的强,C正确;D.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用以证明是弱电解质时,一定要注明醋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D错误。故选D。
2.(2021·山东)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向NaHSO3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HSO具有氧化性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紫色褪去,证明Fe3O4中含Fe(Ⅱ)
C.向浓HNO3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
D.向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证明NaClO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反应
2.C A.淡黄色沉淀是S,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由NaHSO3中的+4价降低到0价,发生还原反应,体现氧化性,A项不符合题意;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紫色才会褪去,所以可以证明Fe3O4中有还原性物质,即Fe(Ⅱ),B项不符合题意;C.在该反应中浓硝酸体现氧化性,N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的产物可能是NO或者NO2,NO暴露于空气中也会迅速产生红棕色气体,无法证明反应产物,C项符合题意;D.先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证明NaClO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后来褪色,是因为水解产生了漂白性物质HClO,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1·江苏卷)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O3、Na2CO3溶液的性质。
实验1:用pH试纸测量0.1mol·L-1NaHCO3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8
实验2:将0.1mol·L-1NaHCO3溶液与0.1mol·L-1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3:向0.1mol·L-1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pH从12下降到约为9
实验4:向0.1mol·L-1Na2CO3溶液中滴加新制饱和氯水,氯水颜色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实验1可得出:Ka2(H2CO3)>
B.实验2中两溶液混合时有:c(Ca2+)·c(CO)<Ksp(CaCO3)
C.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H2O+CO2=2HCO
D.实验4中c反应前(CO)<c反应后(CO)
3.C A.实验1:用试纸测量溶液的,测得约为8,c(H+)>c(OH-)。则碳酸氢钠溶液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由实验1可得出:,Kw=H+·OH-,,,Ka2(H2CO3)= <= ,A错误;B.实验2:将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则由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知,实验2中两溶液混合时有:,B错误;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碱性大于碳酸氢钠。实验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溶液从12下降到10,则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D. 由图知: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和盐酸反应是吸热反应,c反应前(CO)>c反应后(CO),D错误;答案选C。
4.(2021·湖南)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检验溶液中是否被氧化 |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B |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 |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溶液、浓的洗气瓶 |
C | 测定溶液的pH |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D | 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 | 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 |
A.A B.B C.C D.D
4.C A.若Fe2+被氧化为Fe3+,Fe3+能与SCN-生成Fe(SCN)3,溶液变成血红色,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氯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混有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C.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不能润湿pH试纸,否则会因浓度减小,而影响测定结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符合题意;D.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把工业酒精跟新制的生石灰混合,加热蒸馏,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滴定法测铀时需添加VOSO4做催化剂,该物质易被氧化,实验室常用Fe2+去除VOSO4溶液中的(VO2)2SO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VOSO4和(VO2)2SO4中V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b中反应所生成气体的作用之一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C.用小试管在m处收集气体并验纯后,应先关闭K2,再打开K3
D.实验完毕,可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c中溶液是否含有Fe2+
5.B A.VOSO4中V的化合价为+4价,(VO2)2SO4中V的化合价为+5价,A错误;
B.VOSO4易被氧化,所以b中反应产生的H2的作用之一就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VOSO4被氧化,B正确;C.用小试管在m处收集气体并验纯,应先打开K3,再关闭K2,C错误;
D.实验完毕后,c中含有较多VOSO4,VOSO4易被氧化可与氯水反应,故不能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c中是否含有Fe2+,D错误;故答案选B。
6.关注“实验室化学”并加以实践能有效提高同学们的实验素养。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省略)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甲装置制取NaHCO3 B.乙装置可制备无水MgCl2
C.丙装置可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O D.丁装置可用于测定碘化钾溶液的浓度
6.B A.要想制得NaHCO3,要先通氨气,在碱性环境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碳酸氢盐,A错误。B.因MgCl2易水解,故在HCl氛围中加热MgCl2·6H2O能制取无水MgCl2,B正确。
C.排空气法收集NO,NO会被O2氧化成NO2,C错误。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应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D错误。故选B。
7.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红 | 溶液中含有Fe2+ |
B | 室温下,测得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NaY溶液的pH分别为8和9 | 酸性:HX<HY |
C | 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继续加热5 min,生成砖红色沉淀 | 蔗糖完全水解 |
D |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少量等物质的量的ZnS和CuS固体,ZnS溶解而CuS不溶解 | Ksp(ZnS)> Ksp(CuS) |
A.A B.B C.C D.D
7.D A. 二价铁离子不与KSCN溶液反应,Fe3+溶液遇KSCN溶液变血红色,因此在检验Fe2+前要先排除Fe3+干扰。应先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摇匀后溶液不变色,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有Fe2+,故A项错误;
B. 室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NaY溶液pH分别为8和9,证明X-的水解能力小于Y-,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越弱越水解”可得出酸性:HX > HY,故B项错误;C. 无论蔗糖部分水解还是完全水解,都会产生还原糖,实验现象相同,故C项错误;D. CuS不溶解,说明CuS更难溶,因此Ksp(ZnS) > Ksp(CuS),故D项正确;故答案选D。
8.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橙子辅导小组的成员们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证明金属性Na>Cu | 少量金属Na与胆矾隔绝空气加热 | 有红色固体生成 |
B | 常温下,溶度积: | 常温下,向盛有2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mL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1mLKI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 |
C | 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先将注射器充满气体,然后将活塞往里推 | 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加深,证明加压平衡朝生成气体的方向移动 |
D | 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 加热浓硫酸、NaCl固体与固体的混合物 | 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
A.A B.B C.C D.D
8.B A.Na性质活泼,与胆矾的结晶水反应,少量金属Na与胆矾隔绝空气加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能得到铜,故A错误;B.向盛有2滴 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mL 0.1mol/LNaCl溶液,先有白色AgCl沉淀生成,溶液中氯离子过量,再向其中滴1mL0.1mol/LKI溶液,Ag+与I-结合产生黄色沉淀AgI,实现沉淀转化,可得出Ksp(AgCl)>Ksp(AgI),故B正确;C.先将注射器充满NO2气体,然后将活塞往里推压缩体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先加深,后又变浅,但比开始时颜色深,先是由于体积减小,颜色加深,后因平衡移动,颜色变浅,故C错误;D.加热浓硫酸、NaCl固体与固体的混合物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是因为浓硫酸和NaCl反应生成的HCl和MnO2反应生成Cl2,不能验证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体现了非挥发性的浓硫酸制取挥发性酸的性质,故D错误;答案选B。
9.(双选)(2022·河南郑州·三模)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海带提碘实验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述流程中各步操作用到的仪器包括:
B.“氧化”时,试剂可选用O2、H2O2或Br2
C.上述流程包括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和三种分离操作
D.“反萃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OH-=I-+IO+H2O
9. AD A.上述流程中灼烧用到坩埚,萃取分液用到分液漏斗,蒸馏用到直形冷凝管和蒸馏烧瓶,过滤用到漏斗,A正确;B.氧化过程将碘离子变成碘单质,可选用的氧化剂为O2、H2O2,选Br2会引入杂质,B错误;C.该过程中海带灼烧、氧化过程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反萃取过程中碘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酸化分离过程中生成碘单质,共4个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过滤、分液、蒸馏三种分离操作,C错误;D.根据分析,反萃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OH-=I-+IO-+H2O,D错误;故选A D。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AgI沉淀的生成会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可将Fe2+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由AgNO3固体配制0.1 mol·L-1的AgNO3溶液50 mL,配制好的溶液应转移到_______试剂瓶中保存。
(2)步骤1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步骤2无明显现象;步骤3最终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_______。由此可知,步骤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时漏掉步骤2,直接加入过量AgNO3溶液,也观察到与步骤3相同的实验现象。该同学推测溶液中还有碘的离子_______(填离子符号)生成,并由此对I2氧化Fe2+产生了质疑。
(4)为了确证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学习小组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行补充实验:分别取少量的_______和步骤3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a和试管b中,往两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10. (1)棕色细口
(2) 溶液显蓝色 蓝色褪去,溶液显黄色 2Fe2++I2+2Ag+=2Fe3++2AgI↓
(3)
(4) 步骤2 NaOH溶液 试管a中蓝色褪去,先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转变为褐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
解析:(1)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配制好的溶液应转移到棕色细口瓶中保存。
(2)步骤1中碘水遇淀粉溶液,现象是溶液变蓝;步骤2再加入硫酸亚铁铵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说明亚铁离子和碘水不发生反应;步骤3最终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黄色沉淀为AgI,则碘分子中碘化合价降低,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碘作氧化剂,亚铁离子为还原剂,氧化产物为铁离子,故反应中还有另一个现象——溶液蓝色褪去。由此可知,步骤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Fe2++2Ag+=2AgI↓+2Fe3+。
(3)实验时漏掉步骤2,直接加入过量AgNO3溶液,也观察到产生黄色沉淀AgI,说明溶液中同时存在碘单质、碘离子,则有I2+I-,故推测溶液中还有碘的离子生成。
(4)由于步骤2的溶液中有亚铁离子而没有铁离子,要确证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只要证明步骤3的溶液中存在氧化产物铁离子即可,由实验知,步骤2溶液中有碘与淀粉混合液和亚铁离子,步骤3中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则上层清液中银离子与铁离子共存,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鉴别,学习小组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行补充实验:分别取少量的步骤2中的溶液和步骤3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a和试管b中,往两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试管a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了碘使之褪色,与亚铁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最终氧化为氢氧化铁,试管b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可以分解为褐色沉淀氧化银)、又与铁离子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11.绿矾(FeSO4·xH2O)是生血片的主要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绿矾的热分解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猜想
猜想1:生成Fe2O3、SO2、H2O;
猜想2:生成Fe、Fe2O3、SO2、H2O;
猜想3:生成Fe2O3、SO2、SO3、H2O;
……
实验探究 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a.熄灭酒精灯,冷却
b.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c.点燃酒精灯,加热
d.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的N2
其中操作d的作用是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固体变红棕色,B中无水CuSO4_______,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取A中固体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将固体加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固体完全溶解,且无气体放出;
②取①中溶液滴入适量KMnO4溶液中,KMnO4溶液不褪色;
③取①中溶液滴入KSCN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由此得出结论:红棕色固体为_______。
(4)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有同学认为还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取D中沉淀,加入一定量的盐酸以确定其组成,从而确定FeSO4·xH2O的分解产物,你认为是否需要?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
实验结论
(5)硫酸亚铁晶体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1 .(1) bdca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干扰实验
(2) 由白色变蓝色 蓝色变红色
(3)Fe2O3
(4) BaSO4、BaSO3 不需要;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只有部分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进入D中的气体为SO3和SO2
(5)2(FeSO4·xH2O)Fe2O3+SO2↑+SO3↑+2xH2O
解析:(1)该实验探究有气体生成,故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Fe2+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影响探究结果,故应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的N2,排净装置内的空气;然后点燃酒精灯,对样品进行加热,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进行冷却,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dca。
(2)加热时,FeSO4·xH2O首先会失去结晶水,然后FeSO4分解。B中无水CuSO4用于检验水的生成,吸水后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C中收集到酸性气体,该气体会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由实验①可知,没有气体放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反应后的固体中没有单质Fe,二是固体中有单质Fe与Fe2O3,二者发生反应生成Fe2+;由实验②可知,溶液中不存在Fe2+,则可知反应后的固体中没有单质Fe;由实验③和固体颜色可知,反应后的固体应为Fe2O3。
(4)由(3)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只有部分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从而可知进入D中的气体为SO3和SO2,因此D中的白色沉淀为BaSO4和BaSO3,不需要再经过实验验证。
(5)由上述分析可知,产物为H2O、Fe2O3、SO2和SO3,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xH2O)Fe2O3+SO2↑+SO3↑+2x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48 实验常用仪器和实验操作(含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47 有机化学实验(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双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高频考点小题突破训练11实验设计与评价 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