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八、表格实验中的逻辑关系正误判断20例(含解析)
展开八、表格实验中的逻辑关系正误判断20例
序号 | 实验 | 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正误 |
1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
2 | 滴加几滴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NH |
|
3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
|
4 |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足量NaCl溶液,再加入KI溶液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为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
5 | 2 mL 2% CuSO4溶液中加4~6滴2% 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0.5 mL X溶液,加热煮沸 | 未出现红色沉淀 | X不含有醛基 |
|
6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 相同时间内,HA收集到的氢气多 | HA是强酸 |
|
7 | 将铝片和镁条作为电极,插入1.0 mol·L-1的NaOH溶液中 | 电流表指针偏向镁片 | 金属铝比镁活泼 |
|
8 | 向1.0 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甲基橙 | 溶液呈黄色 | NaHCO3溶液呈碱性 |
|
9 | 向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 溶液变蓝 | 氧化性:Cl2>Br2>I2 |
|
10 |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 固体变黑膨胀 |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
11 | 配制FeCl3溶液 |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硫酸溶液 | H+抑制FeCl3水解 |
|
12 | 常温下,相同的铝片分别投入足量的稀、浓硫酸中 | 浓硫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
13 |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 | 有黑色沉淀 | CuS不溶于稀硫酸 |
|
14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色 |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
15 | 向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 无明显现象 | 硝酸亚铁与硫酸不反应 |
|
16 | 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的pH | 比对后,测得pH=8 | HCO的水解程度小于其电离程度 |
|
17 | 向一定量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微热至反应结束 | 产生气泡 | 该气体成分仅为SO2 |
|
18 | 将澄清石灰水滴入可能混有Na2CO3的NaHCO3溶液中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
|
19 | 表面变黑的银器浸泡到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银器与铝接触 | 银器变得光亮如新 | 构成原电池,铝作负极,硫化银得电子被还原成单质银 |
|
20 | 向足量的浓硝酸中加入铁片,一段时间后加入铜粉 |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蓝绿色 | 浓硝酸将Fe氧化成Fe3+,生成NO2,Cu与Fe3+反应生成Cu2+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一、实验装置图与目的正误判断20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一、实验装置图与目的正误判断20例(含解析),共3页。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二、考场评分细则与答题规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二、考场评分细则与答题规范(含解析),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图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表格实验中实验操作与仪器(或试剂)选择正误判断20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表格实验中实验操作与仪器(或试剂)选择正误判断20例(含解析),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