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 (含解析)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12 电解质溶液中的曲线分析(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12 电解质溶液中的曲线分析(含解析),共4页。
特色练12 电解质溶液中的曲线分析
1.常温下,用0.10 mol·L-1的盐酸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 mol·L-1两种一元弱酸的钾盐(KX、KY)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KY溶液中:c(K+)>c(Y-)>c(OH-)>c(H+)
B.当pH=7时,两溶液中:c(X-)<c(Y-)
C.滴定过程中:溶液中的值不变
D.分别滴加20.00 mL盐酸后,再将两种溶液混合:c(X-)+c(Y-)=c(H+)-c(OH-)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HY为一元弱酸,KY溶液呈碱性:c(OH-)>c(H+),又因为Y-+H2OHY+OH-,c(K+)>c(Y- ),盐的水解是微弱的,所c(K+)>c(Y-)>c(OH-)>c(H+),A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K+)+c(H+)=c(Y-)+c(OH-)+c(Cl-),pH=7时,c(H+)=c(OH-),则c(K+)=c(Y-)+c(Cl-),同理则c(K+)=c(X-) +c(Cl-),KY的碱性强,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则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的盐酸的量大,溶液中c(Cl-)大,c(X-)>c(Y-),B错误;=Kh,温度不变,的值不变,C正确;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X-)+c(Y-)+c(OH-)+c(Cl-)=c(H+)+c(K+),存在元素质量守恒:c(Cl-)=c(K+),故c(X-)+c(Y-)+c(OH-)=c(H+),即c(X-)+c(Y-)=c(H+)-c(OH-),D正确。
2.砷(As)是一些矿山废水的污染元素。常温下,用NaOH调节H3AsO4溶液的pH,溶液中含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H3AsO4溶液的pH减小
B.pH=7时,=10-4.8
C.M点溶液中存在c(Na+)=2c(HAsO)+3c(AsO)
D.pH=10时溶液中离子浓度:c(HAsO)>c(AsO)>c(H2AsO)
答案 C
解析 弱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后,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故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故A正确;根据图像中pH=2.2时,c(H3AsO4)=c(H2AsO),Ka1==c(H+)=10-2.2,当pH=7时,====10-4.8,故B正确;M点溶液显中性,说明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根据电荷守恒得:c(Na+)=2c(HAsO)+3c(AsO)+c(H2AsO),故C不正确;根据图像中曲线判断pH=10时溶液中离子浓度:c(HAsO)>c(AsO)>c(H2AsO),故D正确。
3.K2RO4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25 ℃,其水溶液中加酸、碱改变溶液的pH时,含R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X)[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RO中R为+6价,pH>6时溶液中存在RO
B.水的电离程度:M<N
C.溶液中存在:c(H+)+c(H3RO)=c(OH-)+c(HRO)+2c(RO)
D.H2RO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a1=4.0×10-4
答案 C
解析 R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R为+6价;由图可知,pH>6时溶液中存在RO,A正确;RO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其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则水的电离程度:M<N,B正确;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c(K+)+c(H+)+c(H3RO)=c(OH-)+c(HRO)+2c(RO),C错误; H2RO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a1=,由图可知,Q点δ(HRO)=0.8,则δ(H2RO4)=0.2,=4、pH=4,故Ka1==4.0×10-4,D正确。
4.25 ℃时,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lg X=lg或l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m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
B.当溶液呈中性时,c(Na+)=c(HCO)+2c(CO)+c(Cl-)
C.Ka1(H2CO3)=1.0×10-6.4
D.25 ℃时,CO+H2OHCO+OH-的平衡常数为1.0×10-7.6
答案 D
解析 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碳酸的Ka1=,Ka2=,碳酸属于二元弱酸,Ka1>Ka2,相同pH时,>,根据图像可知,曲线m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曲线n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故A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l-)+c(HCO)+2c(CO),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即有c(Na+)=c(Cl-)+c(HCO)+2c(CO),故B正确;根据A选项分析,Ka1=,取N点坐标,代入表达式,Ka1(H2CO3)==10×10-7.4=10-6.4,故C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5 ℃时Kw=1.0×10-14,取M点的坐标代入Ka2的表达式,Ka2=1.0×10-10.3,从而可得K=1.0×10-3.7,故D错误。
5.向100 mL 0.1 mol·L-1K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100 mL 0.2 mol·L-1盐酸,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H+和OH-未画出),已知: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4.31×10-7,Ka2=5.60×10-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至A点时,c(K+)>4c(HCO)
B.滴加至B点时,≈7.7×103
C.滴加至C点时,c(Cl-)<c(HCO)+2c(CO)
D.滴加至D点时,溶液的pH<7
答案 C
解析 随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O+H+===HCO、HCO+H+===H2O+CO2↑,如图所示,n(K+)不变,n(Cl-)逐渐增大,n(CO)逐渐减小,n(HCO)先增大后减小,据此分析解答。滴加至A点时,根据元素质量守恒知,n(K+)=2n(CO)+2n(HCO)+2n(H2CO3)(此时无二氧化碳生成),由A点知n(Cl-)=n(CO)>n(HCO),故c(K+)>4c(HCO),故A正确;Ka1==4.31×10-7,Ka2==5.60×10-11,B点时,n(CO)=n(HCO),c(H+)=5.60×10-11,==≈7.7×103,故B正确;由C点知,n(Cl-)>n(HCO)>n(CO),此时加入n(HCl)=0.01 mol,此时溶质为KCl和KHCO3,且等浓度,由元素质量守恒得:n(Cl-)=n(CO)+n(HCO)+n(H2CO3),又因为Kh(HCO)>Ka2,故n(H2CO3)>n(CO),所以c(Cl-)>c(HCO)+2c(CO),故C错误;D点时,n(Cl-)=0.02 mol,说明K2CO3+2HCl===2KCl+CO2↑+H2O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则溶液的pH<7,故D正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15 化工微流程分析(含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14 反应历程、机理图的分析应用(含解析),共3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9 离子反应(含解析),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