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02 表格型实验中逻辑关系的正误判断(含解析)
展开热点02 表格型实验中逻辑关系的正误判断
(建议用时:35分钟)
【真题再现】
1.(2022·全国乙卷)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答案】C
【解析】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
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
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
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湿润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错误;
答案选C。
2.(2022·全国甲卷)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和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的和溶液的,后者大于前者
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乙醇中含有水
【答案】C
【解析】A.CH3COONH4中水解,,会消耗CH3COO-水解生成的OH-,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不能说明Kh(CH3COO-)<Kh(),A错误;
B.浓盐酸也能与KMnO4发生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B错误;
C.K2CrO4中存在平衡2(黄色)+2H+(橙红色)+H2O,缓慢滴加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黄色变成橙红色,C正确;
D.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D错误;
答案选C。
3.(2022·浙江卷)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先加入少量溶液,再加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B
加到少量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C
先加到少量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D
先加入少量溶液,再加入溶液和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答案】C
【解析】A.溶于水,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亚硝酸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由于AgNO2沉淀可溶于稀硝酸,滴加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不能生成白色沉淀,A错误;
B.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其褪色,B错误;
C.亚硝酸有氧化性,可以把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溶液变为黄色,C正确;
D.稀硝酸可以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可以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D错误;
故选C。
4.(2022·湖南卷)为探究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溶液浓度均为)。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水中滴加2滴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
再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
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溶液,无蓝色沉淀生;
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对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答案】D
【解析】铁离子水解显酸性,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同时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同一反应体系中,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与还原反应共存并相互竞争,结合实验分析如下:实验①为对照实验,说明铁离子在水溶液中显棕黄色,存在水解反应Fe3++3H2O Fe(OH)3+3H+,煮沸,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实验②说明少量亚硫酸根离子加入铁离子后,两者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根据铁氰化钾检测结果可知,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而出现特征蓝色沉淀;实验③通过反滴操作,根据现象描述可知,溶液仍存在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由于铁离子少量,没检测出亚铁离子的存在,说明铁离子的水解反应速率快,铁离子的还原反应未来得及发生。
A.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煮沸可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水解程度加深,生成较多的氢氧化铁,从而使溶液显红褐色,故A正确;
B.在5mLFeCl3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的Na2SO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又被亚硫酸根离子还原,得到亚铁离子,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出现特征蓝色沉淀,故B正确;
C.实验③中在5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少量FeCl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仍发生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未来得及发生铁离子的还原反应,即水解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故C正确;
D.结合三组实验,说明铁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混合时,铁离子的水解反应占主导作用,比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快,因证据不足,不能说明亚硫酸离子对铁离子的水解作用无影响,事实上,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可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2021·广东)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操作或做法
目的
A
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
制备
B
将密闭烧瓶中的降温
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C
将溴水滴入溶液中,加入乙醇并振荡
萃取溶液中生成的碘
D
实验结束,将剩余固体放回原试剂瓶
节约试剂
【答案】B
【详解】
A.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开始会产生二氧化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平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NO2为红棕色气体,将密闭烧瓶中NO2降温,会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因此可达到实验目的,B符合题意;
C.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碘单质的萃取剂,做法不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一般情况下,剩余试剂需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原试剂,操作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1·浙江)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
取乙醇,加入浓硫酸、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4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
若溴水褪色,则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B
探究乙酰水杨酸样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
取少量样品,加入蒸馏水和少量乙醇,振荡,再加入1-2滴溶液
若有紫色沉淀生成,则该产品中含有水杨酸
C
探究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蒸馏水
若无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
D
探究固体样品是否变质
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经变质
【答案】D
【详解】
A.乙醇在140℃,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分子间脱水,而不发生消去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乙酰水杨酸中没有酚羟基,水杨酸中酚羟基,酚羟基可以与FeCl3溶液显紫色,但是生成络合物,所以不会有沉淀,B项不符合题意;
C.如果金属钠没有完全燃烧,剩余的金属钠与水反应也可以生成氢气,C项不符合题意;
D.加入稀盐酸,亚硫酸根离子会转化为二氧化硫气体,加入氯化钡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沉淀,可以说明样品已经变质,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1·湖南)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溶液中是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溶液、浓的洗气瓶
C
测定溶液的pH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
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
【答案】C
【详解】
A.若Fe2+被氧化为Fe3+,Fe3+能与SCN-生成Fe(SCN)3,溶液变成血红色,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氯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混有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不能润湿pH试纸,否则会因浓度减小,而影响测定结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符合题意;
D.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把工业酒精跟新制的生石灰混合,加热蒸馏,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优选特训】
1.(2022·陕西·西安中学模拟预测)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测定氯水的pH
测定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不变色
保存液溴
【答案】C
【解析】A.氯水具有漂白性,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A不能达到目的;
B.测定测定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根据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测定,需要使用的漏斗应该是分液漏斗,而长颈会导致气体逸出,故B不能达到目的;
C.电解中铁做阳极产生二价铁离子,而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能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煤油能隔绝空气,故能长时间不变色,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液溴具有挥发性,又具有腐蚀性,能腐蚀橡胶塞,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答案C。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的设计合理性,是否达到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和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实验是否达到目的,注意实验装置的合理性。
2.(2022·辽宁·鞍山一中高三阶段练习)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盛有浓HN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除去氧化膜的镁带和铝片
加入镁带的试管中迅速产生红棕色气体。加入铝片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泼性:
Mg>Al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KSCN溶液后,再加入足量H2O2溶液
始终无明显现象
原溶液中不含有Fe2+
C
将苯、液溴、铁粉混合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AgNO3溶液中
生成淡黄色沉淀
证明苯与液溴在Fe 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D
一块除去铁锈的铁片上滴一滴铁氰化钾溶液,静置2~3min
生成蓝色沉淀
铁片上可能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答案】D
【详解】A.常温下,浓硝酸和铝发生钝化,A错误;
B.双氧水是足量,可能氧化了硫氰根离子,B错误;
C.液溴与铁反应生成溴化铁,溴离子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故不能证明取代反应的发生,C错误;
D.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亚铁离子的生成,铁片上可能发生了电化学腐蚀,D正确;
故选D。
3.(2022·江西·高三阶段练习)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相应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滴入溶液
溶液变蓝
具有氧化性
B
将乙醇蒸气通过盛有炽热的反应管
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乙醇具有还原性
C
向盛有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溶液变蓝,管底有紫红色固体
在强酸中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D
用稀盐酸洗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火焰显紫色
该溶液一定为钾盐
【答案】D
【详解】A.向淀粉溶液中滴入溶液,将氧化为,溶液变蓝,A项正确;
B.被还原为,乙醇被氧化,具有还原性,B项正确;
C.向盛有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发生了反应:,溶液变蓝,管底有紫红色固体,在强酸中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D.用稀盐酸洗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显紫色,说明该溶液中存在钾元素,该溶液也可能是溶液,D项错误;
故选D。
4.(2022·江苏南通·高三期中)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HNO3酸化的Fe(NO3)3溶液中加入Cu片,观察Cu片是否溶解
Fe3+氧化性比Cu2+强
B
用pH计测量NaSiO3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
H2CO3酸性比H2SiO3强
C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共热,冷却后再加入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D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氯水,点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测量氯水的pH
【答案】C
【详解】A.Cu能溶于HNO3,因此该实验不能验证Fe3+氧化性比Cu2+强,故A不符合题意;
B.NaSiO3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浓度未知,不能通过测量NaSiO3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确定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故B不符合题意;
C.淀粉水解后生成葡萄糖,淀粉遇碘水变蓝,若不变蓝,则淀粉水解完全,因此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加入碘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验证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故C符合题意;
D.氯水中含有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漂白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量氯水的pH,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5.下列实验实验结论正确,且与实验操作、现象存在相关性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铁丝蘸取某溶液,再浸入溶液中
溶液不变红色
该溶液一定不含
B
测定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
前者大于后者
酸性:
C
装有甲烷和氯气的试管在光照下放置一段时间
混合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和发生了反应
D
在医用酒精中加一块绿豆大的钠
产生气泡
乙醇中断裂氢氧键
【答案】C
【详解】A.铁具有还原性,溶液不变红可能是Fe3+被铁丝还原为Fe2+,故A错误;
B.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测定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只能比较与的酸性,故B错误;
C.氯气呈黄绿色,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无色产物,故C正确;
D.医用酒精中有水,水更易与钠反应生成,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6.(2022·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期中)下列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等体积等浓度的MgCl2和NaOH溶液混合后,再滴加几滴FeCl3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Fe3+水解出H+造成Mg(OH)2溶解
B
将通过灼热碎瓷片后的石蜡油蒸气通入到溴水中
溴水褪色
产物中一定含乙烯
C
SO2分别通入石蕊、品红溶液
前者变红,后者褪色
SO2漂白具有选择性
D
向5mL0.1mol/LK2Cr2O7溶液滴加5滴浓硫酸
溶液颜色由橙色变黄色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平衡移动
【答案】C
【详解】A.等体积等浓度的MgCl2和NaOH溶液混合后,NaOH不足,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FeCl3,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铁,与水解无关,选项A错误;
B.不饱和烃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气体不一定为乙烯,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分别通入石蕊、品红溶液,前者变红,后者褪色,则SO2漂白具有选择性,选项C正确;
D.存在 +H2O⇌2+2H+,滴加浓硫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溶液变为橙色,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7.(2022·广东韶关·二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及推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推论
A
往0.1mol/LH2O2溶液中滴加0.01mol/LKMnO4酸性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H2O2具有氧化性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
C
往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水,溶液呈现蓝色
产物有CuSO4
D
石蜡油蒸汽邇过炽热的碎瓷片,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
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
【答案】D
【解析】A.高锰酸钾可氧化过氧化氢,溶液褪色,体现H2O2的还原性,选项A错误;
B.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氢氧化铜浊液应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反应后的溶液应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至碱性,选项B错误;
C.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如加入水则溶液呈蓝色,但因反应后的溶液中混有浓硫酸,在反应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水,放出大量的热,可导致酸液飞溅,应将反应后的酸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选项C错误;
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生成烯烃,烷烃与溴不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2022·陕西汉中·二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装置甲中试剂
装置乙中试剂
实验目的
装置
A
生石灰+浓氨水
无
制取并收集NH3
B
MnO2固体+双氧水
酸性淀粉KI溶液
证明氧化性:O2>I2
C
Na2SO3固体+浓硫酸
KMnO4溶液
证明SO2有漂白性
D
Na2CO3固体+盐酸
Na2SiO3溶液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Cl>C>Si
【答案】B
【解析】A.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乙瓶导气管应该短进长出,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MnO2固体可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O2,O2能够氧化KI得到I2,I2使得淀粉溶液变蓝,B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与漂白性无关,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盐酸具有挥发性,与碳酸钠反应时除了有二氧化碳生成,还有HCl溢出,两种气体溶于硅酸钠溶液均能使硅酸根沉淀,故不能判断碳酸与硅酸酸性的强弱,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选B。
9.(2022·湖南·宁乡一中高三期中)下列说法中操作正确、能达到目的且判断正确的是
说法
操作
目的
判断
A
合成氨时在经济性良好的范围内选择尽可能高的压强
增加转化率和反应速率
正确,压强增大使得反应向右进行
B
向和生石灰混合体系加压
使尽可能被吸收
错误,根据反应的可知,压强增大不能使的分压发生改变
C
向两支盛有2mL的乙二酸试管中滴加1mL浓度分别为和的溶液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正确,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褪色越快
D
向滴有KSCN溶液的溶液中加入KCl固体
探究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正确,增加KCl浓度,使平衡移动
【答案】A
【详解】A.合成氨工业的原理为N2+3H22NH3,增大压强,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增加H2转化率和反应速率,但合成氨时在经济性良好的范围内选择尽可能高的压强,否则对设备的制造和材料的强度要求升高,增加生产成本,A正确;
B.向CO2和生石灰混合体系加压,反应CaO(s)+CO2(g)CaCO3(s)向右移动,CO2的吸收量增大,温度不变,Kp不变,Kp=p(CO2),新旧平衡p(CO2)不变,但新的平衡中n(CO2)变小,B错误;
C.向两支盛有2mL 0.2mol⋅L−1的乙二酸试管中滴加1mL浓度分别为0.1mol⋅L−1和0.2mol⋅L−1的KMnO4溶液,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不宜使用浓度不同的高锰酸钾,否则将出现浓度大反而褪色慢的现象,C错误;
D.KSCN和FeCl3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则向反应体系中加入KCl,平衡不移动,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淀粉和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后观察有无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B
向沉淀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氨水,观察沉淀变化
为两性氢氧化物
C
向久置氯水中滴加少量溶液,观察有无气体生成
氯水中HClO是否已经分解
D
向5mLNa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答案】A
【详解】A.向淀粉和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淀粉水解后会产生葡萄糖,加入NaOH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悬浊液,葡萄糖还原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生成,A正确;
B.不与弱碱反应,故不能证明是的两性氢氧化物,B错误;
C.氯气与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故新制氯水中也有盐酸,也能与少量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该实验不能检验氯水中HClO是否已经分解,C错误;
D.5mLNa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不知道各自的浓度,如果碘离子的溶度很大,即使碘化银的溶度积大也会产生碘化银的沉淀,D错误;
故本题选A。
11.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
HCl溶液、酚酞试剂、待测NaOH溶液、蒸馏水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胶头滴管、试管、量筒
溶液、KSCN溶液、KSCN溶液
C
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试管、胶头滴管
新制氯水、溴水、NaBr溶液、NaI溶液
D
验证铁盐的氧化性
试管、胶头滴管
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
【答案】A
【详解】A.滴定实验时,一般标准液盛放在滴定管中,未知浓度溶液盛放在锥形瓶中,题中所给仪器缺少锥形瓶,为了减少误差,强酸滴定强碱时,指示剂一般选择甲基橙,故A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KSCN溶液,放入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向溶液中滴入相同滴数的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深浅,从而推出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
C.比较Cl、Br、I非金属性强弱,用置换反应进行分析判断,向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为橙色或橙黄色,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Br强,向盛有NaI溶液试管中滴加溴水,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Br的非金属性强于I,故C不符合题意;
D.证明Fe3+具有强氧化性,需要证明I2生成,淀粉遇碘变蓝,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显蓝色,说明Fe3+具有强氧化性,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压缩盛有气体的注射器至原来体积的一半,气体颜色加深
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B
将盐酸与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酸性:苯酚
C
取两份等量的新制氯水,分别滴加溶液和淀粉溶液,若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
证明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D
向溶液中滴加数滴溶液,振荡,再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中有醛基
【答案】D
【详解】A.体系存在,达到平衡后压缩体积至原来的一半即增大压强,平衡将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着消耗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A错误;
B.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制得的CO2中会混有HCl,HCl与苯酚钠反应也能生成苯酚沉淀,则由题给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故B错误;
C.新制氯水与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氯水中含有Cl-,和淀粉溶液反应变蓝,说明新制氯水中可能含有Cl2或HClO,无法证明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C错误;
D.NaOH过量,溶液显碱性,由题述现象可证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D正确;
故选D。
13.(2022·辽宁·模拟预测)实验装置、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装置
现象
a中布条不褪色
b中布条褪色
CaCO3表面出现气泡,Na2SiO3溶液变浑浊
光照下,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液面上升,量筒壁出现油状液滴
C口点燃为淡蓝色火焰
结论
说明Cl2没有漂白性
非金属性:Cl>C>Si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焦炉气中存在可燃气体
【答案】D
【解析】A.Cl2未干燥,a中有色布条会褪色,不能说明Cl2是否具有漂白性,A错误;
B.HCl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且该装置中盐酸可能挥发,挥发的HCl也能够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H2SiO3沉淀,因此不能确定CO2是否能使Na2SiO3溶液变浑浊,B错误;
C.观察到的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若发生取代反应,每一步反应都会产生HCl,HCl极易溶于水,遇水蒸气会使量筒内出现白雾,测定反应后溶液pH比反应前的低,C错误;
D.焦炉气主要成分为H2、CO、CH4等,它们燃烧都使火焰显蓝色,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4.(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预测)配合物的稳定性可以用稳定常数K来衡量,如,其稳定常数表达式为。已知:溶于水呈亮绿色。
下表中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常温下,向100mL浓度分别为0.10mol/L的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亮绿色
常温下,稳定性:
B
取少量与NaOH溶液共热,待溶液不分层后,再滴加溶液
检验中的溴元素
C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检验溶液中的
D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碘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答案】A
【解析】A.常温下,向100mL浓度分别为0.10mol/L的 K2C2O4 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亮绿色,说明生成了[Fe(C2O4)3]3-而没有生成Fe(SCN)3,说明稳定性:[Fe(C2O4)3]3->Fe(SCN)3,故A正确;
B.取少量 C2H5Br 与NaOH溶液共热,待溶液不分层后,要先加入硝酸将NaOH中和后再滴加 AgNO3 溶液,否则AgNO3会和NaOH反应生成AgOH,AgOH不稳定,会分解为棕黑色的Ag2O而看不到淡黄色的AgBr,故B错误;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能氧化Cl-,故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检验溶液中的 Fe2+,故C错误;
D.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应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而且即使检验淀粉是否存在,也不能加入过量的NaOH,因为NaOH会和碘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5.(2022·福建·莆田一中高三阶段练习)取一段包裹着一层聚氯乙烯薄膜的工业用铜丝,在加热条件下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墨绿色悬浊液。现各取悬浊液于4支试管中进行实验,操作与现象如下表所示。
(查阅文献:为蓝色,为绿色)
试管编号
操作
现象
①
滴加3滴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②
先滴加3滴溶液,再滴加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③
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
进行焰色实验
火焰呈绿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①说明墨绿色悬浊液中不含 B.实验①和②说明该铜丝中不含铁元素
C.实验③的现象说明硫酸未完全反应 D.以上实验说明聚氯乙烯可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详解】A.实验①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墨绿色悬浊液中不含,A正确;
B.实验①证明不含,实验②先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再滴加H2O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Fe2+,则说明该铜丝中不含铁元素,B正确;
C.Cu与H2SO4(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产物中也含有,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硫酸未完全反应,C错误;
D.已知生成墨绿色悬浊液,而为绿色,说明聚氯乙烯中的氯元素转化至中,说明聚氯乙烯可能发生反应,D正确;
故选:C。
16.(2022·北京东城·一模)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
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均有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AgSCN)
结论
正反应放热
白色沉淀一定
是BaSO3
待测液中含有Cl-和SO
Ag+与Fe2+不反应
【答案】A
【解析】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在热水中呈红棕色,说明加热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3Ba2++2NO+3SO2+2H2O =3BaSO4 +2NO+4H+,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故B错误;
C.碳酸钠加硝酸银和氯化钡产生碳酸银和碳酸钡均为白色沉淀,不一定是待测液中含有Cl-和SO,故C错误;
D.Fe2++Ag+ Ag+Fe3+是可逆反应,产生白色沉淀(AgSCN),不能说明Ag+与Fe2+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热点02 表格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24年高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热点02 表格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24年高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热点02表格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24年高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热点02表格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24年高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提速练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提速练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含硫化合物的反应具有多样性,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03 滴定等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03 滴定等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原理,滴定关键,实验用品,指示剂,实验操作,误差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