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解析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小船在河里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一个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河岸上的树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B.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C.以人为参照物,河岸上的树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河岸上的树是运动的
2.(3分)下面几种情况,哪一种不是机械运动( )
A.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降落伞从高空降落到地面
C.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D.冰熔化成水
3.(3分)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的参照物和后一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分别是( )
A.青山 青山 B.竹排 竹排 C.竹排 青山 D.青山 竹排
4.(3分)媛媛连续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是3.62cm、3.61cm、3.63cm、3.31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 )
A.3.5175cm B.3.52cm C.3.62cm D.3.63cm
5.(3分)下列对中学生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0g
B.中学生所穿旅游鞋的长度约为42cm
C.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8℃
D.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6.(3分)小明连续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能减小误差
7.(3分)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3分)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9.(3分)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小郑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00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A.13.29s B.13.00s C.12.71s D.无法确定
10.(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
B.如图乙,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如图丙,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高
D.如图丁,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高
11.(3分)在医院中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12.(3分)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多选)13.(4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t4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多选)14.(4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B为AC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可以快速完成实验
B.实验中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3s
D.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小
(多选)15.(4分)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车头,过一会儿,她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可能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多选)16.(4分)打开音响,播放一首歌曲,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烛焰就随着音乐跳舞。如图选项中对声音的利用与上述现象相同的是( )
A.倒车雷达提示汽车靠近障碍物
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状况
C.秋冬人们利用超声波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D.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5分,共30分)
17.(3分)小明乘车从永兴到郴州,途经郴永大道,看到如图所示路牌。路牌中的“60”表示 ;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小明至少还需要 分钟才能到达郴州。
18.(3分)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速度较快的是 同学,相遇时距离出发点 m。
19.(1.5分)无人机作为空中平台,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1是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一辆小轿车在通行0.5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帧,据此判断小轿车是否超速? (填“是”或“否”)。
参数名称
最大飞行半径/km
最大巡航速度/km•h﹣1
拍摄速度/帧•秒﹣1
数据
5
50
11000
20.(4.5分)高于20000Hz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声音
(1)能发出超声波的生物是 ,能听到次声波的生物是 。
(2)狗的听觉比人灵敏得多,根据如图的数据分析,原因可能是 。
21.(10.5分)学习物理要学会从书籍中获取新的信息,并进行反思。
(1)查阅资料:声音在2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25℃的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中我们可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和 有关。
(2)如图所示的示波器上给出了相同时间内四个发声体A、B和C、D振动所显示的波形。其中 的音调高(选填“A”或“B”), 是乐音(选填“C”或“D”)。
(3)处于深海中的“奋斗号”潜水器可利用先进的水声通讯系统与母船通信,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奋斗号”与太空中的“天宫二号”之间 (选填“能”或“不能”)只利用该通讯系统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22.(7.5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噪声的问题: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指 (填序号)。
A.人刚好听不见的声音
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路过某一街道时,小明看到监测噪声的分贝仪显示68dB,这样的噪声 (填“会”或“不会”)影响到工作和学习。
(3)如图所示,甲图是在 处减弱噪声,乙图是在 处减弱噪声,还有一种方法是在 中减弱噪声。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3.(10分)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使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作为斜面,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个金属片,其好处是 。
(3)如上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24.(8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小船在河里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一个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河岸上的树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B.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C.以人为参照物,河岸上的树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河岸上的树是运动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人与河岸上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人是运动的;
B、人与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人是静止的;
C、人与河岸上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河岸上的树是运动的;
D、河岸上的树与河水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河岸上的树是运动的。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3分)下面几种情况,哪一种不是机械运动( )
A.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降落伞从高空降落到地面
C.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D.冰熔化成水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在“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降落伞从高空降落到地面,都是机械运动,不是机械运动。
故选:D。
【点评】机械运动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常见的运动,但是我们要注意从物理的角度分析机械运动与其他变化的区别。
3.(3分)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的参照物和后一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分别是( )
A.青山 青山 B.竹排 竹排 C.竹排 青山 D.青山 竹排
【分析】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再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改变则是运动的,不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魏魏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青山和竹排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综上可知,前句的参照物和后一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分别是青山,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4.(3分)媛媛连续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是3.62cm、3.61cm、3.63cm、3.31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 )
A.3.5175cm B.3.52cm C.3.62cm D.3.63cm
【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些,根据三次(需要把错误的数据去掉)测量的数值求平均值,注意平均值所取位数应该和原来的测量值位数相同。
【解答】解:3.31cm与其他三个数据偏差较大,所以该数据错误,
物体的长度为:L==8.62cm。
故选:C。
【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精确些,同学们应该记住,平均值所取位数应该和原来的测量值位数相同。
5.(3分)下列对中学生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0g
B.中学生所穿旅游鞋的长度约为42cm
C.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8℃
D.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分析】A、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的质量小一些,据此分析;
B、根据鞋的号码的含义分析;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为36﹣37℃;
D、中学生的重量约为500N,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05m2,根据压强公式得出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在50kg左右;
B、中学生所穿旅游鞋的号码为“42”,故B错误;
C、正常情况下,变化幅度很小;
D、中学生的重量约为500N2,
所以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10000Pa。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质量、长度、人的体温及压强大小的估算,为基础题。
6.(3分)小明连续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能减小误差
【分析】(1)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不认真造成的;
(2)误差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解答】解:
A、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测量仪器,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是不该发生的,所以误差不等于错误、B错误;
C、错误可以避免,不可避免,故C错误;
D、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概念的了解,只要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就能了解为什么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注意的是误差不是错误。
7.(3分)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解:
①图像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此图像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此图像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④此图像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将物理规律以函数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8.(3分)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分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答】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气体都可以发声,发声也停止,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属于基础题。
9.(3分)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小郑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00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A.13.29s B.13.00s C.12.71s D.无法确定
【分析】知道声音传播速度和声音传播的路程,根据公式v=求出声音传播100m需要的时间;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到白烟时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时成绩会比实际时间减少,减少的时间近似为声传播100m的时间。
【解答】解:∵v=
∴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
t′=≈0.29s,
小郑同学跑出百米的真实时间:
t=13.00s+t′=13.00s+0.29s=13.29s。
故选:A。
【点评】百米赛跑时,枪声和白烟是同时产生的,终点计时员应该看到白烟开始计时,如果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减少,减少量为枪声传播百米的时间。
10.(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
B.如图乙,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如图丙,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高
D.如图丁,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高
【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和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的大小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解答】解:A、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响度变大,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由波形图可知,频率高、音调高;
D、敲击水杯时,发出声音,质量越小,发出的音调越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11.(3分)在医院中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信息;
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2.(3分)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2)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
(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
CD、利用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也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的措施,都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的考查,识记性比较强。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多选)13.(4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t4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大小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据此比较0~t1 时间内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已知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再判断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
(2)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比较速度大小关系;
(3)图像的交点个数即甲、乙两车相遇的次数;
(4)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解:A、由图知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此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时,故A正确;
B、由图知,t2﹣t6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v=,故B错误;
C、由图知4时间内甲乙的图像有两个交点,则甲,故C正确;
D、由图知,t1﹣t2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则甲车处于静止状态。
故选:AC。
【点评】根据图像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像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多选)14.(4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B为AC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可以快速完成实验
B.实验中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3s
D.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小
【分析】(1)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
(2)由图中信息可得出小车在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时间,再利用v=分析小车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3)由图中信息即可得出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
(4)若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所测量AC段的时间会偏小,再根据v=分析即可。
【解答】解:A、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因此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
B、由图可知;下半段所用时间为:10:30:18﹣10:30:17=1s,由v=,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为:10:30:18﹣10:30:15=3s;
D、若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而AC段路程一定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多选)15.(4分)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车头,过一会儿,她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可能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分析】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甲、乙两车之间一定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前运动。甲车有三种运动情况,由甲车的三种情况判断乙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小华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车尾。
甲车有三种情况:
如果甲车静止,乙车是向前运动的。
如果甲车向前行驶,乙车也向前运动。
如果甲车是向后倒车,乙车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甲车的倒车速度小。
故选:ABD。
【点评】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由甲车的三种运动状态,分析乙车的运动状态。甲乙的运动情况比较多,要全面进行分析,不要遗漏。
(多选)16.(4分)打开音响,播放一首歌曲,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烛焰就随着音乐跳舞。如图选项中对声音的利用与上述现象相同的是( )
A.倒车雷达提示汽车靠近障碍物
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状况
C.秋冬人们利用超声波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D.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
正在播放音乐的音箱发出声音,当扬声器加大音量,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A、倒车雷达提示汽车靠近障碍物,故A不合题意;
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状况,故B不合题意;
C、超声波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故C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利用,是一道基础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5分,共30分)
17.(3分)小明乘车从永兴到郴州,途经郴永大道,看到如图所示路牌。路牌中的“60”表示 该路段车速不能超过60km/h ;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小明至少还需要 40 分钟才能到达郴州。
【分析】(1)根据对交通标志牌的了解确定交通标志牌的含义;
(2)已知速度与路程,由t=可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
【解答】解:
(1)图中左边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该路段车速不能超过60km/h;
右边标志牌的含义是:标志牌处距郴州的距离是40km;
(2)根据v=可得,小明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t===h=40min。
故答案为:该路段车速不能超过60km/h;40。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难度不大,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的含义。
18.(3分)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速度较快的是 乙 同学,相遇时距离出发点 200 m。
【分析】分析题图,甲在120s内运动200m,可得相遇点到出发点的距离;而乙在120s﹣60s=60s内运动了200m,运动相同的路程,乙用的时间少,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
从图象可知,他们相遇时距离出发点的距离。
【解答】解:
由图象知,甲在120s内运动200m,而乙在120s﹣60s=60s内运动了200m,乙用的时间少可知乙的速度较快。
从图象可知,他们相遇时距离出发点距离200m
故答案为:乙;20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物体的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9.(1.5分)无人机作为空中平台,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1是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一辆小轿车在通行0.5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帧,据此判断小轿车是否超速? 是 (填“是”或“否”)。
参数名称
最大飞行半径/km
最大巡航速度/km•h﹣1
拍摄速度/帧•秒﹣1
数据
5
50
11000
【分析】首先计算出高速摄像机拍摄1帧画面需要的时间,再计算出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帧的时间,然后根据v=计算在激光在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帧的过程中小轿车行驶的速度。
【解答】解:高速摄像机的拍摄速度为11000帧•秒﹣1,
则高速摄像机拍摄1帧画面需要的时间:t8=s;
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帧所需的时间:t=110×s=3.01s,
小轿车的速度:v===50m/s=50×3.6km/h=180km/h>120km/h。
故答案为:是。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公式应用,根据题意求出小轿车行驶0.5m所用时间是关键。
20.(4.5分)高于20000Hz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声音
(1)能发出超声波的生物是 海豚 ,能听到次声波的生物是 狗 。
(2)狗的听觉比人灵敏得多,根据如图的数据分析,原因可能是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
【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标准进行划分的,所以超过20000Hz的都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都叫次声波。
以此为标准,我们依次观察不同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就可以将它们的特点进行区分了。
【解答】解:(1)由图可知,海豚发出的声音有超过20000Hz的部分.狗的听觉范围有低于20Hz的部分;
(2)由图可知,狗比人能听到更低频率的声音,范围比人的大。
故答案为:(1)海豚;狗; (2)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点评】不同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不同的,而超声波与次声波则是依据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划定的。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很有限,很多动物在这方面都能超过我们。
21.(10.5分)学习物理要学会从书籍中获取新的信息,并进行反思。
(1)查阅资料:声音在2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25℃的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中我们可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种类 和 温度 有关。
(2)如图所示的示波器上给出了相同时间内四个发声体A、B和C、D振动所显示的波形。其中 A 的音调高(选填“A”或“B”), C 是乐音(选填“C”或“D”)。
(3)处于深海中的“奋斗号”潜水器可利用先进的水声通讯系统与母船通信,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奋斗号”与太空中的“天宫二号”之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只利用该通讯系统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声速跟介质以及介质的温度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2)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
(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同种介质,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2)由图知,发声体A的波形图比B的密集,音调高;
由图知,发声体C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发声体D的波形是无规律的;
(3)深海中的“奋斗号”潜水器可利用先进的水声通讯系统与母船通信,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其原因是太空是真空。
故答案为:(1)种类;温度;C;(3)信息;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的传播速度的认识、根据波形图判断音调高低、区分噪声和乐音以及声的传播条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知识点多,综合性强。
22.(7.5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噪声的问题: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指 B (填序号)。
A.人刚好听不见的声音
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路过某一街道时,小明看到监测噪声的分贝仪显示68dB,这样的噪声 不会 (填“会”或“不会”)影响到工作和学习。
(3)如图所示,甲图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乙图是在 人耳 处减弱噪声,还有一种方法是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声。
【分析】(1)(2)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1)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这样的噪声不会影响到工作和学习;
(3)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1)B;(2)不会;人耳。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强弱的划分和防治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一道基础题。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3.(10分)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使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作为斜面,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个金属片,其好处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
(3)如上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45.0 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0.5 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分析】(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其中s是路程,用刻度尺测量;t是时间,用秒表测量;
(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使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
(3)根据刻度尺分度值确定A、B点的刻度,注意要有估计值,求出SAB,根据v=求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4)由图得出SAC和全程所用时间,根据v=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v=;
(2)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由表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厘米、45.0cm
SAB=45.0cm﹣3.0cm=45.0cm,测得AB前半段用时6.9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AB===0.8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
SAC=100.6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
vAC===0.625m/s;
小车在AC段的速度大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故答案为:(1)v=;(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3)45.0;(4)大于。
【点评】本题测平均速度,考查所用的器材、注意事项、长度的测量及平均速度的求法和物理意义。
24.(8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放大音叉的振动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子上放一些细小的碎纸片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空气可以传声 。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转换法指把不容易观察的现象转变成容易观察的现象;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能传声。
【解答】解:(1)小明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音叉在振动,音叉的振动比较难观察到;
(2)桌子的振动很难观察到,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细小的碎纸片放大桌子的振动;
(3)小明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该实验说明空气能传声。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的振动;(3)空气可以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三中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东阿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