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讲义(答案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91086/1-16970092087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讲义(答案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91086/1-16970092088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讲义(答案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91086/1-16970092088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讲义(填空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91086/0-16970092044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讲义(填空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91086/0-16970092045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讲义(填空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91086/0-16970092045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试卷.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讲义答案版docx、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填空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目录
第一节 水循环
考点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重点掌握)
考点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重点掌握)
考点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重点掌握)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考点1 海水的温度(重点掌握)
考点2 海水的盐度(重点掌握)
考点3 海水的密度(重点掌握)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考点1 海浪(基础讲解)
考点2 潮汐(重点掌握)
疑难点1 影响地表径流和下渗的因素分析(拓展)
疑难点2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拓展)
疑难点3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疑难点4 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的应用(拓展)
疑难点5 海水表层温度、盐度的判读
疑难点6 海浪、潮汐、洋流三者的区别(拓展)
疑难点7 寒、暖流的判断
第一节 水循环
考点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重点掌握)
1. 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五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2)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类型
发生空间
循环过程及主要环节
作用
举例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黄河、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少),但对于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流域的降水等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循环水量最多,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陆的台风等
【重点】三种水循环类型的联系与区别
三种水循环中都有蒸发(或蒸腾)和降水环节,但注意:(1)海陆间循环为陆地补充淡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2)陆地内循环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少,因为与海洋相比,内陆地区水分少,蒸发和植被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少,故参与水循环的水量就少。
(3)海上内循环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多,因为海洋水量巨大,海水经过蒸发之后,大部分水分仍在海洋上空,遇冷凝结之后,经降水返还给海洋,一少部分水分则被输送到陆地上,这部分损失非常有限。
考点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重点掌握)
1. 促进水体更新,维持水量动态平衡
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通过径流流入海洋,海洋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又回到陆地上,故水循环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同时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过程之一。
(1)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
水循环对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均的矛盾,如副热带太阳辐射能强,蒸发旺盛,水汽随西风可到达副极地地区。
(2)联系海陆的纽带。
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陆地通过径流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质、无机盐类,如三角洲和渔场的形成。
(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主要通过地表径流等改变地表形态,流水侵蚀形成河谷等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形成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
总之,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考点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重点掌握)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合理的人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反之,人类不恰当地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会使生态环境发生恶化。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案例
后果
改变地表径流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
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影响下渗
城市路面硬化、植被破坏、透水砖的使用等
路面硬化会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建造透水路面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现象
影响大气降水
人工降水
使局部降水增加
影响蒸发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加大蒸发量,一定程度上会使降水增多
【案例】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趋严重,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理?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人为原因:黄河中上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过多;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1)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利用。(2)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
(3)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农业。 (4)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考点1:海水的温度
1. 海洋热量收支
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入与支出状况。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而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当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时,海水温度升高;当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时,海水温度降低。
全球海洋热量收支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
一年中,收支基本平稳;在不同季节,收支不平衡,夏季收人多于支出,冬季收入少于支出
空间
南、北纬30°之间,收入>支出;
南、北纬30°附近收支基本平衡;
南、北纬30°~90°,支出>收人
2. 海水的温度(重点掌握)
(1)分布特点
①垂直分布特点
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但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如图所示:
②水平分布特点
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2)海水温度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原因
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原因
随空间变化
沿南北方向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能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沿东西方向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偏低
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于寒流经过的海区
沿垂直方向
水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000米以下经常保持低温
太阳辐射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海洋深处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少
(3)海水温度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海平面升高会淹没沿海的低地和低海拨的岛屿。
②海水温度的升高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如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因海水升温而导致褪色或死亡,而依靠珊瑚生活的其他海洋生物也会随珊瑚的死亡而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再如秘鲁渔场的冷性鱼类因难以适应不断变暖的海水而大量死亡,导致秘鲁渔业损失惨重。
③随着海水温度的升高,期望中的北极航道将成为现实。一旦通航,将大大缩短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线距离,对于海上航运意义重大。
④海水升温,能够缩短较高纬度的港口的封冻期,使港口解冻期提前,有利于海洋运输的发展。
考点2:海水的盐度
1. 海水的盐度
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
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盐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指1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计算方法为:盐度= 盐的质量 / 海水质量。
2. 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重点掌握)
因素
原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
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人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洋流
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汇入海水
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
较封闭的海区,外部高盐度海水注入,盐度高;外部低盐度海水注人,盐度则低
海冰融冻
融冰过程中释放淡水,稀释海水,盐度降低;反之,结冰过程盐度升高
融冰海区盐度降低;结冰海区盐度升高
3. 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重点掌握)
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大体呈马鞍形(如下图)。
【注意】运用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时,应注意理解以下几点:
①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海洋表面盐度最高。
②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表面盐度较低。
③高纬度海区,气温低,蒸发量小,又有融冰影响海洋表面盐度低。
④南北纬40°~60°附近海城盐度的比较,北纬40°~60°海城附近的海城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40°附近的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
4. 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海区的成因比较(重点掌握)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
海区
盐度
成因
纬度位置及气候特点
入海径流
海域轮廓
红海
最高(>4%)
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降水量
极少
封闭
波罗的海
最低(c>a B.c>d>a>b C.c>a>d>b D.d>b>c>a
2.此图乙、丙处若为北太平洋海水等温线图,等值线的数值向北递减,则丙处为( )
A.北赤道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日本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答案】1.B 2.D
【解析】1.图示位于北半球,则越往北温度越低,故可判断四地的气温:c>d>a>b。
2.图示丙处等温线“凸高为低”,温度较周边地区低,故判断为寒流影响,只有D项符合。
疑难点5 海水表层温度、盐度的判读
1. 海水表层温度的判读
全球海水温度的变化是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当有洋流流经时,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海水温度低于陆地,而冬季高于陆地,则夏季时海洋的等温线相对陆地向低纬凸出,而冬季则向高纬凸出。
2. 海水盐度的判读
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区递减。受洋流影响,同一纬线上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海水盐度高低的比较方法:
(1)比较纬度高低差异。纬度低,水温高,盐度高;反之,纬度高,水温低,盐度低。
(2)高纬度海区,结冰和融冰也影响海水的盐度。结冰时,海水中的盐分析出,海水盐度增高;融冰时,海水盐度降低。
(3)确定某地洋流性质,如果暖流流经,则盐度高;如果寒流流经,则盐度低。
(4)确认该点附近是否有河流注入,有河流注入盐度偏低,无河流注入盐度偏高。
(5)特殊海区,还要注意海域封闭程度对盐度的影响。如波罗的海海区的盐度小,除该海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河川径流注入量大、降水量大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海域较为封闭,外界高盐海水进入的量较少,对该海域的盐度影响较小。
【示例】下图为太平洋沿32°N8月份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中大洋西岸相比,大洋东岸( )
A.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B.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D.海水温度高,盐度高
2.图中大洋东、西两岸盐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地表径流 C.海区封闭 D.纬度因素
【答案】1.B 2.B
【解析】1.从图中经度的分布看,左侧为大洋西岸,右侧为大洋东岸。据图观察盐度、温度变化便可得出与大洋西岸相比,大洋东岸海水温度低,盐度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该大洋为太平洋,32°N与120°交点附近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的径流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大;而32°N与120°W交点附近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的径流量小,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小,所以大洋西岸盐度低,东岸盐度高,B正确;大洋东西两岸都是人口稠密区,人类活动相差不大,A错误;都位于32°N,海区封闭差异不大,CD错误,故选B。
疑难点6 海浪、潮汐、洋流三者的区别(拓展)
运动形式
海浪
潮汐
洋流
形成因素
风、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等
日、月引潮力
盛行风、海水密度差异、地转偏向力、陆地轮廓等
时间
无周期性
具有周期性
常年、稳定
分布
普遍
普遍
有规律地分布
方向
多随风向而变化
海水定时涨落
沿一定方向稳定流动
【示例】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海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B.海啸只能由地震、火山爆发引起
C.风力是形成波浪的唯一动力
D.海浪主要由地、日、月三者的相互吸引产生
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麦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A 2.D
【解析】1.海浪是由风吹拂海面而形成的,主要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是带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如海蚀崖、海蚀柱等,A正确。海啸也可以由台风引起,B错。波浪包括风浪和海啸,风力不是形成波浪的唯一动力,C错。潮汐是由地、日、月三者的相互吸引产生,故D错。所以选A。
2.潮汐现象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巨大,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候潮进港、潮汐发电、滩涂养殖,②③④正确;麦田灌溉需要淡水,潮汐为咸水,不能灌溉,②错。所以选D。
疑难点7 寒、暖流的判断
(1)根据流动方向
一般来说,暖流是从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是从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
(2)根据海水温度的高低和海水等温线的凸向(弯曲),可以确定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确定洋流性质。如果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弯曲,则为寒流,即寒流是等温线向数值高海区凸出;如果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弯曲,则为暖流,即暖流是等温线向数值低海区凸出。如下图所示:
【示例】下列所示四图,是洋流流经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关于图中洋流的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①北半球暖流②南半球暖流③南半球寒流④北半球暖流
B.①北半球暖流②南半球寒流③北半球寒流④南半球暖流
C.①南半球暖流②北半球暖流③南半球寒流④北半球寒流
D.①南半球寒流②北半球寒流③北半球暖流④南半球暖流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③、③中,海水温度向北递减,判断为北半球图②、④中,海水温度向南递减,判断为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则图③和图③中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应为暖流.图②和图③中洋流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高处,应为寒流。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单元考点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考点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考点卷答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讲义答案版docx、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讲义填空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讲义答案版docx、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讲义填空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