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第4章免疫调节基础测试卷.zip
展开第4章 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 · 基础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只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如图为人体中淋巴细胞的形成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全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淋巴细胞前体细胞
B.活性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内的基因数量变少
C.活性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
D.活性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仍能不断地分裂和分化
3.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
B.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其本质都是蛋白质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D.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和淋巴结中
4.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 )
①骨髓 ②扁桃体 ③淋巴细胞 ④抗体 ⑤红细胞 ⑥吞噬细胞 ⑦抗原 ⑧淋巴结
⑨纤维蛋白原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⑨ D.①②③④⑥⑧
5.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哪个功能( )
A.免疫防御 B.免疫诊断
C.免疫自稳 D.免疫监视
6.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图中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C.第一、二道防线可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D.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
7.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这是由于( )
A.体液大量损失
B.第二道防线的能力减弱
C.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8.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9.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某功能低下有关。这项功能是(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识别
10.关于新冠病毒的防控,专家建议市民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抠鼻子,这是因为( )
A.该行为会导致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B.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等传播,该行为会破坏皮肤、黏膜完整性,增大感染概率
C.该行为容易使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受损,增大感染概率
D.眼泪、鼻涕中有溶菌酶,该行为会破坏溶菌酶从而增大感染概率
11.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如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B.细胞②和细胞③发育、成熟的场所均相同
C.细胞④是浆细胞,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会产生物质甲和乙
12.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作用,取若干只实验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小鼠分组 | A组 | B组 |
初次注射抗原 | 抗原甲 | 抗原甲 |
隔一段时间再注射抗原 | 抗原甲 | 抗原乙 |
A.可以通过检测小鼠体内抗体数量来确定是否有免疫应答
B.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小鼠体内有大量抗体,B组小鼠没有抗体
C.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小鼠体内抗原甲的抗体比B组高
D.如果实验小鼠之前都接触过抗原甲,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
13.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14.下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
B.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
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D.浆细胞同时合成、分泌这两种物质
15.如图所示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两种淋巴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受抗原刺激的辅助性T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乙为浆细胞,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C.物质M为抗原,由甲摄取、处理后传递给乙
D.物质M为细胞因子,能促进乙细胞的增殖、分化
16.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
C.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
D.细胞④寿命比较长,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蛋白质
1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②树突状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③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④病毒抗原和细胞因子均可参与B细胞活化的过程
⑤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⑥预防肺结核的疫苗含有能与结核杆菌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8.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
A.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被抗原呈递细胞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
B.被抗原呈递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能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19.下图为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细胞均能识别抗原,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
C.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均由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
D.若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
20.下列关于辅助性T细胞作用的叙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处理抗原 ②参与体液免疫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 ⑤激活B细胞
⑥分泌细胞因子 ⑦产生抗体 ⑧参与细胞免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⑧
C.②③⑤⑥⑧ D.②④⑤⑥⑧
21.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X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Y还能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C.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管理免疫活动
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细胞Y能迅速分裂增殖
22.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细胞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者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B.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C.抗体是一种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能经过体液运输,都是传递信息的大分子物质
23.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24.用若干只从未被抗原A和抗原B(两者的抗原种类均不同)感染过的健康小鼠做如表所示的三组实验。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第一次注射物质种类 | 抗原A | 生理盐水 | 抗原B |
第二次注射物质种类 | 抗原A | 抗原A | 抗原A |
- 第二次注射,甲组和丙组小鼠对抗原A的免疫反应强度相同
B.第二次注射,甲组小鼠体内新增的记忆B细胞均来自B细胞的分化
C.若抗原A是小鼠的一种过敏原,则第二次注射甲组小鼠会发生过敏反应
D.第二次注射,乙组小鼠体内会发生特异性免疫,不会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25.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关于该病的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26.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生成T细胞的结果
27.1885年,巴斯德将患有狂犬病的病犬脑组织提取液注入兔脑中,连续传代90代并进行干燥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减毒狂犬病疫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兔作为宿主传代90代降低了狂犬病病毒的毒性
B.减毒处理后的狂犬病病毒仍然具有抗原特异性
C.减毒狂犬病疫苗注入体内可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动物实验证明研发的疫苗安全有效即可临床使用
28.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
B.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C.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D.DNA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
29.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器官移植的目的是重建其生理功能
B.只有当供体和受体的HLA完全相同才能进行器官移植
C.皮肤移植时,最好使用自身的皮肤进行移植
D.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因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30.2020年9月21日,中国科学家杨璐菡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宣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据测试这些小猪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可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体的要求,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活化的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
C.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D.猪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简图,其中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道防线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B在图中免疫过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②表示______________细胞激活A细胞的过程。此过程中C细胞还会通过______________对该过程起作用。
(4)患过新冠肺炎已经治愈的人一般不会再次被该种病毒感染患病。试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图1所示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所示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的细胞________,其名称是____________。
(2)人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再患麻疹。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用图1序号表示)。
(3)据图1所示,细胞D是可由图中的细胞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A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三种。
(4)如图2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②与①相比,抗体浓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回答问题:
(1)巨噬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APC,它们的功能是 。
(2)图中细胞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激活该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是过程________(填数字序号),第二个信号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细胞Ⅵ是________细胞,由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
(3)细胞Ⅰ在过程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4)若某人已注射该病毒疫苗,病毒再次入侵后,体内迅速高效的产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①、②、③都能引起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浆细胞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分化而来。
(2)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____________受体结合,导致__________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____,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浓度升高。
(4)某人患有一种青少年型(2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填数字),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
(5)如图所示三种方式导致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 免疫调节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a href="/sw/tb_c44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 免疫调节同步测试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免疫可以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免疫调节单元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a href="/sw/tb_c44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免疫调节单元测试习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第4章 免疫调节测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第4章 免疫调节测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提升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提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