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十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91947/0-16970212622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榆林十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91947/0-16970212623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榆林十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91947/0-16970212623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榆林十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展开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十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分)下列说法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是42℃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5℃
C.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为80℃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2.(2分)下列物质和物体,一般情况下是晶体的是( )
A.铁 B.沥青 C.塑料 D.松香
3.(2分)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因此极为罕见。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
B.“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
C.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汽化了
D.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液化了
4.(2分)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5.(2分)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而四川火锅更是名扬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冻肥牛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需要放热
B.汤汁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
C.手不能太靠近蒸气,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会烫伤皮肤
D.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发生了升华现象
6.(2分)如图所示,空调利用了一种叫做R﹣134a冷媒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在压缩机的作用下,把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关于这种空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态冷媒在室内挂机的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
B.气态冷媒在室外主机的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
C.空调的室内机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对室内制冷效果更好些
D.当空调温度调的特别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间窗户内侧会出现“白雾”
7.(2分)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8.(2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由固态慢慢变软、变稠、变稀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9.(2分)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
10.(2分)“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水的美丽轮回( )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汽化形成的
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D.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7小题,计22分)
11.(3分)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一缸水,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 成冰 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可以避免菜冻坏。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12.(3分)小明为了验证水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他设想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水中倒扣的小玻璃瓶内水面比瓶外水面低 (选填“大”或“小”),若给烧杯加热,瓶外烧杯中的水沸腾时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小玻璃瓶内气体的体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3分)小明迷上了养殖热带鱼。最近天气冷了,需要在鱼缸里安装加热装置,使鱼缸内的水温恒定为26℃.为了防止鱼从鱼缸内跳出,小明发现原本平直的盖子变弯曲了,并且盖子的一侧附有大量水珠。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原因:盖子的 (选填“内”或“外”)侧出现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 形成的,同时 热量,使盖子内外受热不均匀发生变形。
14.(3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再加入适量的盐,测得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这一实验说明,冰的熔点会 (选填“降低”或“升高”),易拉罐底部的白霜是水蒸气 而成,白霜的形成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3分)医疗队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乡村,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他们临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冷藏箱。包装盒要用导热效果 (选填“好”或“差”)的材料制作,低温物质最好选用 (选填序号“①冰”或“②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原因是:所选低温物质的 更低,且在0℃以下。
16.(3分)如图甲所示,将装有液态海波的大试管放入室温的水中,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实验中判断试管内物质开始凝固的依据是 (选填“温度保持不变”或“有固体出现”),第8~10min之间海波的凝固 (选填“一直继续”或“已经停止”)。
17.(4分)在做“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刺激性的气味,所以设计了碘锤进行实验(将少量碘密封在玻璃管内),碘的熔点约113℃。
(1)如图所示的甲、乙是分别将碘锤放到酒精灯上烤和放入热水中,两种方案都可以看到实验现象,这是因为碘在升华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方案 (选填“甲”或“乙”)更合理,原因是 。
(2)在观察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时,小明把干冰放入试管中,气球会鼓起来;小强将一块干冰放入常温的水中,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能直接证明干冰升华的是 的实验。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计22分)
18.(4分)小明同学要设计一个量程0~100℃,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弯管水平部分足够长)。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的热胀冷缩”或“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放到冰水混合物中,等液柱稳定后 ℃。
(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4)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
19.(4分)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王丽同学想设计实验,验证她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她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1所示,你认为她应选择 (填样品序号)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她准备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你觉得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 相同。王丽同学纠正了错误并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2所示。据此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20.(7分)小华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的物态变化规律”。
(1)该实验应选用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用酒精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由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是 段(用字母表示),在第4分钟时处于 状态。
(4)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5)图象丙中,在实验过程中BC段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 。
A.都不吸热
B.BC段吸热,DE段不吸热
C.都吸热
D.BC段不吸热,DE段吸热
21.(7分)小华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7
6
8
9
水温/℃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除了装置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2)实验中小敏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 。
(3)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 ℃,可以推测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的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6)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只增加了水的质量 。
四、综合题(共2小题,计16分)
22.(8分)小红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玻璃管的长度为33cm。当将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8cm;当将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测温度时
(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多少?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23.(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冷液体
具备凝固条件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过冷液体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太过纯净,没有凝固所需的“凝结核”。当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
液态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0℃以下不结冰,从而成为过冷水。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制作一瓶过冷水并使其迅速凝固:第一步,先将冰箱冷冻室温度调至﹣7℃,再将两只玻璃瓶装入纯净水竖直放入冷冻室,记录时间,三天后打开冰箱观察纯净水,发现水还没冰冻。拿出纯净水摇晃几下继续观察
(1)根据材料中划线内容,过冷液体是指温度低于 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
(2)制作过冷水过程中,纯净水刚刚从冰箱拿出来时的温度为 ℃。由该过程判断,用含泥沙的水制作过冷水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3)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 。
(4)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为了使池水能迅速结冰,写出两条可以采取的措施① ,② 。
(5)生活中不仅有过冷液体,还可能产生过热液体,请你分析过热液体是指温度高于 ,但仍不 (填写汽化现象名称)的液体。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十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分)下列说法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是42℃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5℃
C.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为80℃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答案】B
【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5℃;
C、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为40℃;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
故选:B。
2.(2分)下列物质和物体,一般情况下是晶体的是( )
A.铁 B.沥青 C.塑料 D.松香
【答案】A
【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石英、食盐、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沥青、玻璃、松香等。
【解答】解:
(1)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石英、冰、固态的酒精等;
(2)松香、塑料,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故BCD错误。
故选:A。
3.(2分)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因此极为罕见。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
B.“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
C.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汽化了
D.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液化了
【答案】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1)“钻石尘”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形成的,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故A错误;
(2)“钻石尘”消失,是固态小冰晶吸热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D错误。
故选:B。
4.(2分)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答案】D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雪”融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A正确;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故B正确;
C、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D、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故选:D。
5.(2分)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而四川火锅更是名扬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冻肥牛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需要放热
B.汤汁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
C.手不能太靠近蒸气,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会烫伤皮肤
D.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C
【分析】(1)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2)液体沸腾的特点: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4)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的过程。
【解答】解:A、“冰冻肥牛肉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同时吸收热量;
B、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汤汁温度不变;
C、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人体皮肤时,液化放热,故C正确;
D、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是因为汤汁中的水吸热汽化成为水蒸气。
故选:C。
6.(2分)如图所示,空调利用了一种叫做R﹣134a冷媒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在压缩机的作用下,把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关于这种空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态冷媒在室内挂机的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
B.气态冷媒在室外主机的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
C.空调的室内机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对室内制冷效果更好些
D.当空调温度调的特别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间窗户内侧会出现“白雾”
【答案】D
【分析】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解:A.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液态冷媒在室内挂机的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
B.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气态冷媒在室外主机的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
C.冷空气的密度更大,故C正确;
D.当空调温度调的特别低,房间内的温度变低,所以窗户外侧会出现“白雾”。
故选:D。
7.(2分)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答案】C
【分析】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解答】解:A、﹣200℃的氢为液态,﹣200℃高于其凝固点;
B、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故B错误;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5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故C正确;
D、铁和钨相比,因为钨丝的熔点高。
故选:C。
8.(2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由固态慢慢变软、变稠、变稀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答案】A
【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解答】解:A、如图,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到6min结束,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
D、该物质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A。
9.(2分)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
【答案】D
【分析】(1)汽化: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
(3)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两部分)间存在温度差;热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4)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而纸的燃点大约是183℃,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
【解答】解: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水变为水蒸气形成的,故A错;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水烧开时产生的大量热的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C、水沸腾过程中仍需要从纸锅底部吸收热量,故C错;
D、水因为一标准大气压下,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D。
10.(2分)“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水的美丽轮回( )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汽化形成的
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D.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
【答案】D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
(3)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
(4)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解答】解:A、海水吸热汽化(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C、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小水滴变成小冰珠是凝固现象,如果没有来得及熔化就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7小题,计22分)
11.(3分)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一缸水,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 凝固 成冰 放出 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可以避免菜冻坏。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答案】凝固;放出;压缩体积。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凝固放出热量;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解答】解: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一缸水,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故答案为:凝固;放出。
12.(3分)小明为了验证水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他设想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水中倒扣的小玻璃瓶内水面比瓶外水面低 大 (选填“大”或“小”),若给烧杯加热,瓶外烧杯中的水沸腾时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小玻璃瓶内气体的体积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大;不会;变大。
【分析】(1)瓶内气压等于大气压与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
(2)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3)气体具有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
【解答】解: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所以;
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沸点,若能够继续吸热,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加热的过程中最终瓶内的温度等于烧杯中水的温度,所以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小玻璃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由于热胀冷缩。
故答案为:大;不会。
13.(3分)小明迷上了养殖热带鱼。最近天气冷了,需要在鱼缸里安装加热装置,使鱼缸内的水温恒定为26℃.为了防止鱼从鱼缸内跳出,小明发现原本平直的盖子变弯曲了,并且盖子的一侧附有大量水珠。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原因:盖子的 内 (选填“内”或“外”)侧出现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同时 放出 热量,使盖子内外受热不均匀发生变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的条件是:气态物质遇冷放热。
【解答】解:鱼缸中的部分水汽化成为水蒸气向上运动,遇到温度低的盖子,就是我们看到的小水珠。
故答案为:内;液化。
14.(3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再加入适量的盐,测得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这一实验说明,冰的熔点会 降低 (选填“降低”或“升高”),易拉罐底部的白霜是水蒸气 凝华 而成,白霜的形成要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降低;凝华;放出。
【分析】(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2)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3)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变化过程,凝华要放出热量,是放热过程。
【解答】解:当冰与盐混合在一起后,冰的熔点会降低,使得易拉罐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降低;凝华。
15.(3分)医疗队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乡村,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他们临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冷藏箱。包装盒要用导热效果 差 (选填“好”或“差”)的材料制作,低温物质最好选用 ② (选填序号“①冰”或“②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原因是:所选低温物质的 熔点 更低,且在0℃以下。
【答案】差;②;熔点。
【分析】根据包装盒所要发挥的作用分析解答;从导热性能差的物质的保温效果更好,可以减缓热传递的速度;以及盐冰的熔点低于0℃,密度小等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药品要求在低温环境下存放,包装盒要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
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盐冰的熔点低于2℃。
故答案为:差;②;熔点。
16.(3分)如图甲所示,将装有液态海波的大试管放入室温的水中,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液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实验中判断试管内物质开始凝固的依据是 有固体出现 (选填“温度保持不变”或“有固体出现”),第8~10min之间海波的凝固 已经停止 (选填“一直继续”或“已经停止”)。
【答案】液;有固体出现;已经停止。
【分析】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凝固前处于液态,凝固后处于固态;当两种物质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在第2min时,处于液态,海波不断放热,说明开始凝固,不会发生热传递。
故答案为:液;有固体出现。
17.(4分)在做“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刺激性的气味,所以设计了碘锤进行实验(将少量碘密封在玻璃管内),碘的熔点约113℃。
(1)如图所示的甲、乙是分别将碘锤放到酒精灯上烤和放入热水中,两种方案都可以看到实验现象,这是因为碘在升华时需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方案 乙 (选填“甲”或“乙”)更合理,原因是 碘的熔点是113℃,方案甲中碘会发生熔化现象 。
(2)在观察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时,小明把干冰放入试管中,气球会鼓起来;小强将一块干冰放入常温的水中,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能直接证明干冰升华的是 小明 的实验。
【答案】(1)吸收;乙;碘的熔点是113℃,方案甲中碘会发生熔化现象;(2)小明。
【分析】(1)探究碘的升华实验,要防止碘发生熔化现象。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解答】解:(1)甲用酒精灯加热、乙放在热水中;
甲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乙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所以选择乙方案较好;
(2)在管口上套一个气球,由于管内的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
将一块干冰放入常温的水中,烧杯中的水立即“沸腾”,不能说明干冰是先熔化再汽化还是直接升华。
故答案为:(1)吸收;乙;碘的熔点是113℃;(2)小明。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计22分)
18.(4分)小明同学要设计一个量程0~100℃,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弯管水平部分足够长)。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气体的热胀冷缩 (选填“液体的热胀冷缩”或“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放到冰水混合物中,等液柱稳定后 0 ℃。
(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
(4)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39 ℃。
【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2)0;(3)左;(4)39。
【分析】(1)该温度计是根据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规律来反映温度的变化;
(2)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据此分析液柱的刻度;
(3)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时,气体的体积变大,会将液柱向左推动;瓶中气体遇冷收缩时,气体的体积变小,液柱会向右移动;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读数时要先明确分度值,再看液柱位置,然后读出温度值。
【解答】解:(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瓶中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等液柱稳定后;
(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则会使得液柱向左移动;
(4)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3℃,此时患者的体温为39℃。
故答案为:(1)气体的热胀冷缩;(2)0;(4)39。
19.(4分)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王丽同学想设计实验,验证她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她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 表面积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1所示,你认为她应选择 乙、丙 (填样品序号)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她准备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你觉得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 温度 相同。王丽同学纠正了错误并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2所示。据此 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答案】(1)表面积;(2)乙、丙;(3)温度;正确。
【分析】(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当探究与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余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既然对比就要求两个样品体积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蒸发的快慢,所以要选体积相等的两个样品;
(3)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即使时间相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也不相同,是没法对比的;根据两个样品的体积变化,可以确定在同种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多少不一样,说明蒸发和液体种类有关。
【解答】解:(1)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有三个,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是否相关时、液体温度和液体的表面积相同;
(2)要想对比蒸发的快慢,必须控制两种样品的体积相同,体积变化大的就是蒸发的快、丙;
(3)要验证液体种类对蒸发的影响,其他因素都要保持不变,另一个放在室外的话,没有办法对比;从图中情况可以看出:在两种液体体积相同时,酒精减少的快。
故答案为:(1)表面积;(2)乙、丙;正确。
20.(7分)小华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的物态变化规律”。
(1)该实验应选用 碎冰块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 乙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用酒精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由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是 BC 段(用字母表示),在第4分钟时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4)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
(5)图象丙中,在实验过程中BC段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 C 。
A.都不吸热
B.BC段吸热,DE段不吸热
C.都吸热
D.BC段不吸热,DE段吸热
【答案】(1)碎冰块;(2)乙;(3)BC;固液共存;(4)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5)C。
【分析】(1)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3)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的时间为熔化时间;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混合状态;
(4)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时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解:(1)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为了能够均匀受热。
(2)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由图象知,到第8min完全熔化完;
第4min时,冰在熔化过程中;
(4)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BC段是冰的熔化需要不断吸热,DE段是水的沸腾同样需要不断吸热;
故答案为:(1)碎冰块;(2)乙;固液共存;冰在熔化过程中;(5)C。
21.(7分)小华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7
6
8
9
水温/℃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除了装置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秒表 。
(2)实验中小敏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 减小水的质量 。
(3)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 98 ℃,可以推测水面上方的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的a、b所示,则图 b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 停止加热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6)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只增加了水的质量 c 。
【答案】(1)秒表;(2)减小水的质量;(3)98;低于;(4)b;(5)吸收;停止加热;(6)c。
【分析】(1)本实验要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因此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的器材;
(2)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通过减小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来实现;
(3)沸点是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与气压有关,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4)沸腾前下面水温高,上面水温低,越往上气泡越小;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5)水沸腾过程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6)增加水的质量后沸腾需要的时间变长了。
【解答】解:(1)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小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只能减小水的质量;
(3)沸点是沸腾时的温度,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腾是98℃,气压越低;可以推测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4)在水在沸腾前底层水温度高,上层水温度低,因此气泡应该是越来越小的,图a是沸腾后情况;
(5)水在沸腾过程中是要不断吸收热量的,如果移走酒精灯,我们会发现水会停止沸腾;
(6)液体质量增加,吸热升温变慢。由图象可知,b,b沸点变高,d.沸点变低。
故答案为:(1)秒表;(2)减小水的质量;低于;(5)吸收;(6)c。
四、综合题(共2小题,计16分)
22.(8分)小红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玻璃管的长度为33cm。当将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8cm;当将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测温度时
(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多少?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答案】(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0.2cm;
(2)这支温度计水银柱的长度为13cm;
(3)这支温度计的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110℃。
【分析】(1)已知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和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柱的长度,两者之差表示100℃,据此得到1cm代表的实际温度,然后得到水银柱长度与实际温度的对应关系;
(2)当室温为25℃时,求出相对于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从而得出现在水银柱的长度;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可得出水银柱的最大长度,设能测量的量大温度为t,相对于0℃,写出水银柱上升的高度表表达式,根据现在的水银柱的长度列方程求出这支温度计的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解答】解:(1)当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的长度是28cm,所以外界温度每升1℃时=8.2cm;
(2)当室温25℃时,相对0℃,
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6cm+8cm=13cm;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则水银柱的最大长度为:33cm﹣8cm=30cm,相对于0℃,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t×0.2cm/℃,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t×0.2cm/℃+5cm=30cm,
t=110℃。
故答案为:(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0.7cm;
(2)这支温度计水银柱的长度为13cm;
(3)这支温度计的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110℃。
23.(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冷液体
具备凝固条件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过冷液体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太过纯净,没有凝固所需的“凝结核”。当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
液态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0℃以下不结冰,从而成为过冷水。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制作一瓶过冷水并使其迅速凝固:第一步,先将冰箱冷冻室温度调至﹣7℃,再将两只玻璃瓶装入纯净水竖直放入冷冻室,记录时间,三天后打开冰箱观察纯净水,发现水还没冰冻。拿出纯净水摇晃几下继续观察
(1)根据材料中划线内容,过冷液体是指温度低于 凝固点 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
(2)制作过冷水过程中,纯净水刚刚从冰箱拿出来时的温度为 ﹣7 ℃。由该过程判断,用含泥沙的水制作过冷水 不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3)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 凝结核 。
(4)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为了使池水能迅速结冰,写出两条可以采取的措施① 投入沙粒 ,② 搅动池水 。
(5)生活中不仅有过冷液体,还可能产生过热液体,请你分析过热液体是指温度高于 沸点 ,但仍不 沸腾 (填写汽化现象名称)的液体。
【答案】(1)凝固点;(2)﹣7℃;不可行;(3)凝结核;(4)①投入沙粒;②搅动池水;(5)沸点;沸腾。
【分析】(1)根据短文内容得出过冷液体的定义;
(2)由题意分析水凝固成冰的条件;
(3)过冷水不能凝结是因为缺少凝结核,据此回答;
(4)根据“当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过冷液体迅速凝固”解答;
(5)根据过冷水来得出过热水。
【解答】解:(1)温度低于凝固点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
(2)由题意知:冷冻室温度调至﹣7℃,所以从冰箱拿出的纯净水的温度是﹣7℃;
用含泥沙的水制作过冷水不可行,因为泥沙相当于凝结核;
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故过冷水在6℃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
(3)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此时飞机相当于凝结核;
(4)根据所给阅读信息可知,为了使池水能迅速结冰,②搅动池水;
(5)热水一般是沸腾的水,而过热水是指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故答案为:(1)凝固点;(2)﹣7℃;(3)凝结核;②搅动池水;沸腾。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共5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十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十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