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二十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二十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二十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二十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二十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九台二十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二十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1.(2分)下列物体尺度最大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人造卫星
    2.(2分)吉剧是我省特有的戏曲剧种。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锣、鼓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2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  )
    A.旗杆 B.地面 C.升旗手 D.五星红旗
    4.(2分)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  )
    A.16℃ B.30℃ C.47℃ D.70℃
    5.(2分)下列自然现象由凝固形成的是(  )
    A.河面的冰 B.冻肉“解冻”
    C.红炽状态的铁水 D.冰淇淋化了
    6.(2分)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刻度尺放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7.(2分)《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马蹄声是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2分)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选项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9.(2分)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丙与图丁
    B.音调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C.图甲与图乙响度和音调都相同,音色不相同
    D.图丙与图丁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
    10.(2分)下列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第11~17题,每空1分,第18题11分,共50分。
    11.(5分)长春南湖大桥是长春十大地标建筑之一,是长春的一张特色“名片”:
    (1)长春南湖大桥长约150m,汽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需    s;
    (2)过了南湖大桥,司机又行驶在快速路上,以司机为参照物   的;司机发现桥面两侧设有隔音墙,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3)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    (填单位),它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2.(5分)如图所示,甲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小明利用这把刻度尺,又测量了另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45cm。则测量的结果是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min    s。

    13.(4分)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填整数),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    (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

    14.(3分)如图所示,甲实验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产生的;乙实验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可以传声。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能看到对应的现象,乙实验不能看到对应的现象   。

    15.(9分)如图所示,小华用钢尺做“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的实验。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    。
    (2)实验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短,再次拨动   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   。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   。
    (4)把(1)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他操作相同   不同。
    (5)以上实验运用的物理探究方法叫    ,下列实验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填字母)。
    A.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B.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16.(9分)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除如图甲所示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    。
    (2)要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器材,用酒精灯    (选填“内焰”或“外焰”)对烧杯进行加热。
    (3)对固体的加热方式是水浴法,好处是    。
    (4)实验时发现从开始加热到固体熔化时所用时间过长,若要缩短加热时间,应采取的措施是    (请写出一条)。
    (5)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和物质状态,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该固体熔化时要    热,温度    ,属于    体,第6min时,物质处于    态。

    17.(4分)小明发现严冬时路面会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融冰,从而保障路面不打滑。小明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的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

    (1)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    min。
    (2)从图甲中可知此盐水的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在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8.(11分)为了探究物体沿斜面滑下时其速度的变化情况,选择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选择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AB=   m/s(保留两位小数),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   m/s。
    (4)进行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选填“偏大”或“偏小”)。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6)请通过计算求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结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1.(2分)下列物体尺度最大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人造卫星
    【分析】地球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月亮和人造卫星都是地球的卫星,人造卫星比月亮小的多。
    【解答】解:地球是太阳的行星,月亮和人造卫星都是地球的卫星,所以。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宏观世界的物质尺度,要求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
    2.(2分)吉剧是我省特有的戏曲剧种。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锣、鼓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分析】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分辨出它们的不同,依靠的就是它们的音色。
    【解答】解:锣和鼓即使它们发声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
    故选:C。
    【点评】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知道它们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能正确理解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3.(2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  )
    A.旗杆 B.地面 C.升旗手 D.五星红旗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确定参照物,若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旗杆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C、以升旗手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D、判断五星红旗是否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4.(2分)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  )
    A.16℃ B.30℃ C.47℃ D.70℃
    【分析】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晶体熔化是固定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解答】解: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故AB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熔点,是简单的基础题。
    5.(2分)下列自然现象由凝固形成的是(  )
    A.河面的冰 B.冻肉“解冻”
    C.红炽状态的铁水 D.冰淇淋化了
    【分析】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此题需要根据凝固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河面的冰是由水受冷形成的,故A正确;
    B、冻肉“解冻”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故B错误;
    C、红炽状态的铁水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故C错误;
    D、冰淇淋化了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现象,需要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仔细分析。
    6.(2分)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刻度尺放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解答】解:A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
    B、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做题时应认真排查。
    7.(2分)《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马蹄声是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固体传声的效果要好一些;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较快。
    【解答】解:A、马蹄声能被听到,故A错误;
    B、行军宿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一般情况下,故C正确;
    D、“伏地听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2分)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选项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分析】液体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B、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D、符合操作规程。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常用温度计的使用,属于基础题。
    9.(2分)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丙与图丁
    B.音调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C.图甲与图乙响度和音调都相同,音色不相同
    D.图丙与图丁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由图知,甲、乙,所以响度相同,响度最小;
    B、由图知、乙、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都有2个波峰和2个波谷),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丁;
    C、图甲与图乙响度和音调都相同,则音色不相同;
    D、由图知,响度不同,音调相同。
    故选:C。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10.(2分)下列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
    (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解答】解:
    v﹣t图象反应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故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s﹣t图象反映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由图可知;图③中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①③,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第11~17题,每空1分,第18题11分,共50分。
    11.(5分)长春南湖大桥是长春十大地标建筑之一,是长春的一张特色“名片”:
    (1)长春南湖大桥长约150m,汽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需  15 s;
    (2)过了南湖大桥,司机又行驶在快速路上,以司机为参照物 运动 的;司机发现桥面两侧设有隔音墙,是为了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3)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  dB (填单位),它显示了噪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1)已知时间和路程,根据速度公式v=可求需要的时间;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噪声的减弱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噪声监测仪的单位是分贝,测量是响度。
    【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v=36km/h=10m/s,
    根据v=可得
    t===15s,
    (2)司机又行驶在快速路上,以司机为参照物,因而是运动的,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dB,即响度。
    故答案为:(1)15;(2)运动;(3)dB(或分贝)。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噪声控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中档题。
    12.(5分)如图所示,甲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4.60 cm。小明利用这把刻度尺,又测量了另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45cm。则测量的结果是  2.36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5 min  37.5 s。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去掉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3)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另注意若中间表盘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则相应秒针的读数是在0~30秒;如果分针在0.5~1分钟范围,则秒针的读数是相应在30~60秒范围。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2.60cm刻度线对齐;
    (2)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45cm记录的数与其他三次差别太大,故应去掉;
    物体的长度为:L=≈5.36cm;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由图乙可知,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向“8”一侧,大表盘秒针的读数是相应在30~60秒范围;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37.5s处,因此停表的读数为:t=5min37.5s。
    故答案为:4.70;6.36cm,减小误差;5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13.(4分)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37 ℃(填整数),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36.5 ℃。

    【分析】(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
    (2)体温计内有特殊构造,可以使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根据体温计的分度值和液柱到达的位置,可读取温度值。
    【解答】解: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体温计属于液体温度计,工作时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人的体温。
    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弯管,在温度下降时水银在细弯管处断开而不能自动流回到玻璃泡内。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分度值为0.4℃。
    故答案为:37;热胀冷缩;36.5。
    【点评】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了解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正确读取温度值,可解答此题。
    14.(3分)如图所示,甲实验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振动 产生的;乙实验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空气 可以传声。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能看到对应的现象,乙实验不能看到对应的现象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通过泡沫塑料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在甲实验中,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到,可以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做甲实验时,音叉能振动;做乙实验时,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比较简单。
    15.(9分)如图所示,小华用钢尺做“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的实验。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  频率 。
    (2)实验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短,再次拨动 幅度(或振幅) 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慢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低 。说明: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 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人耳听不到 。
    (4)把(1)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他操作相同 音色 不同。
    (5)以上实验运用的物理探究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下列实验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A (填字母)。
    A.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B.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4)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控制了振幅不变,是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
    【解答】解:(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听它发出的声音;
    (2)实验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短,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振动越慢,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振动的频率很低,是次声波,但却听不到声音。
    (4)把(1)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他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音色不同。
    (5)以上实验运用的物理探究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A.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这是转换放大法、粗细,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频率(或快慢);(2)幅度(或振幅);慢;低;(3)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4)音色;A。
    【点评】此题考查音调与频率关系,属于中档题。
    16.(9分)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除如图甲所示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  停表 。
    (2)要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器材,用酒精灯  外焰 (选填“内焰”或“外焰”)对烧杯进行加热。
    (3)对固体的加热方式是水浴法,好处是  使海波受热均匀 。
    (4)实验时发现从开始加热到固体熔化时所用时间过长,若要缩短加热时间,应采取的措施是  减少水的质量 (请写出一条)。
    (5)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和物质状态,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该固体熔化时要  吸 热,温度  保持不变 ,属于  晶 体,第6min时,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

    【分析】(1)实验中除了需要温度计以外,还需要测量时间,因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停表;
    (2)实验过程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器材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3)水浴法加热,可以让海波受热均匀;
    (4)若缩短加热时间可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烧杯中水的初温;
    (5)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1)实验中除了需要温度计以外,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因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停表;
    (2)实验过程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再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温度计的位置,实验器材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3)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
    (4)若缩短加热时间可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5)该物质在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第6min处于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1)停表;(2)自下而上;(3)使海波受热均匀;(5)吸;晶;固液共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器材的安装、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题。
    17.(4分)小明发现严冬时路面会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融冰,从而保障路面不打滑。小明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的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

    (1)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  10 min。
    (2)从图甲中可知此盐水的凝固点为  ﹣2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降低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在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分析】(1)凝固结束时间减去开始凝固时间即为凝固过程需要的时间,晶体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不变;
    (2)盐水凝固的温度为盐水的凝固点,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
    (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解:(1)由图象甲可知,物质在10~20分钟凝固;
    (2)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与水相比;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4℃,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
    故答案为:(1)10;(2)﹣2;(3)变多。
    【点评】读取物质凝固图象时要学会找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并能分析出在不同时间段时它的变化情况。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这是一条很实用的生活规律,我们应该了解它。
    18.(11分)为了探究物体沿斜面滑下时其速度的变化情况,选择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选择坡度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小车运动所用时间 。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AB= 0.13 m/s(保留两位小数),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 0.16 m/s。
    (4)进行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6)请通过计算求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结果)
    【分析】(1)该实验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由v=计算平均速度;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运动尽可能缓慢;
    (3)(6)明确路程和时间,利用v=进行计算;
    (4)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运动时间偏小,再由速度公式判断;
    (5)小车由静止开始释放,刚开始速度为0,后面小车开始运动,据此判断速度变化情况。
    【解答】解:(1)该实验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由v=;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运动尽可能缓慢;
    (3)由图示可知,sAB=40.00cm=0.40m,tAB=9:15:03﹣3:15:00=3s,
    则vAB==≈0.13m/s;
    sAC=80.00cm=0.80m,tAC=2:15:05﹣9:15:00=5s,
    则vAC===0.16m/s;
    (4)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运动时间tAC偏小,则vAC=偏大;
    (5)由于小车由静止开始释放,刚开始速度为2,速度不为0;
    (6)由图可知 sBC=40.00cm=0.40m,tBC=3s﹣3s=2s,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0.6m/s。
    故答案为:(1)v=;(2)较小;(3)0.13;(4)偏大;(6)见解答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九台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市八上物理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市八上物理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