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新课标卷)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上学期质量检测二
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基酸分子都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才能通过细胞膜
B.只含C、H、O的物质可能有储存遗传信息、促进器官发育等功能
C.参与构成细胞膜的物质可能同时具有催化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D.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总是与基因结构的变化有关
2.某实验小组从成熟的植物叶肉细胞中提取出多种细胞器,并分析了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细胞器含有磷元素,则该细胞器一定具有膜结构
B.若某细胞器能产生CO2分子,则该细胞器一定含叶绿素
C.若某细胞器含有DNA分子,则该细胞器能合成RNA分子
D.若某细胞器含有ATP合成酶,则该细胞器能分解葡萄糖
3.质子系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利用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转运H+,药物奥美拉唑可与人体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结合而使其失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质子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配
B.质子泵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H+运出细脏
C.奥美拉唑与质子泵结合可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动
D.奥美拉唑与质子泵结合可增加胃酸分泌促进消化
4.下列与教材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不相同
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的影响”实验中,将酶溶液及底物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处理后再混合
C.设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选择H2O2作为底物
D.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甲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过程a会加快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增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B.细胞分裂、分化、癌变过程中均有核糖核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C.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D.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7.同学X把材质、大小相同的两种颜色的球等量标记后,放入罐中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所示。以下同学对该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同学A认为罐子中的白球和黑球的数量可不等,且从罐子里摸出两个球并记录就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
B.同学B认为要把该罐子标记为雄1,取出所有白色球放入标记为雌1的罐子,再分别摸一球并记录就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
C.同学C认为要把罐子里的白球换成大球,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并记录就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
D.同学D认为如果罐子里只有白球,该过程模拟了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8.某动物的肤色由等位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决定黑色,A决定灰色,a决定白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A和a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灰色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色是因为等位基因分离
C.一对A+a亲本杂交,预期一窝会生9只小鼠,表型不可能全为黑色
D.在一个种群中,该动物肤色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
9.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将F2中绿色圆粒豌豆单独种植,子代中表型及比例为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1
B.若从F2中取一粒黄色皱粒豌豆和一粒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则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从F2的绿色圆粒植株中任取两株,这两株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4/9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设计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出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10.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种植物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每对基因只控制一种性状,相应基因可以依次用A/a、B/b、C/c……表示,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株A测交,子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比例相等
B.仅考虑两对基因,若两亲本杂交子代的表型之比为1:1:1:1,则亲本之一肯定为隐性纯合子
C.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其测交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
D.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其测交子代中单杂合子(仅一对基因杂合)的比例为n/2 n
1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花腋生和花顶生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均为完全显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取纯合豌豆高茎花腋生和矮茎花顶生的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花腋生,F1产生的雌雄配子情况相同,F1自交,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花腋生:高茎花顶生:矮茎花腋生:矮茎花顶生=249:51:51:49。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花腋生对花顶生为显性
B.亲本植株杂交过程中需要进行去雄和套袋处理
C.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分裂I时期发生了自由组合
D.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比例应接近7:3:3:7
12.某雌雄同株二倍体植物的红花与白花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圆叶与尖叶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已知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对a为完全显性,B对b为完全显性。现某双杂合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花圆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5/9,则可推知该双杂合植株产生
A.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
B.含a的花粉中有一半致死
C.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D.含a的配子中有一半致死
1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将小球藻培养在密封玻璃瓶内,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实验,第5分钟开始,持续给予充足恒定光照,第20分钟时补充NaHCO3,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5分钟,小球藻的呼吸速率几乎不变
B.10~15分钟,限制小球藻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C.20分钟后,小球藻暗反应速率增强,光反应速率也增强
D.其他条件不变,实验持续进行一段时间后,密封玻璃瓶内的O2含量可能不再发生变化
15.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进化中保留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它与细胞凋亡、细胞衰老一样,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参与生物的生长、发育等多种过程。如图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清除衰老线粒体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噬前体来源于内质网,吞噬衰老线粒体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自噬体具双层膜结构,其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C.自噬体的形成需借助于膜的流动性,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
16.某种鳟鱼的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红眼黄体×黑眼黑体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做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黑眼:红眼=13:3,基因A/a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黄体:黑体=3:1,基因B/b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
D.F2中红眼黄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黑眼黑体所占比例为1/9
17.某些人的基编号染色体全都来自父方成母方,而其他染色体均正常,这种现象取为“单家二体”。三体相施(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1条)在有丝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丢失;可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体细胞,这种现象称为“三体自教”。发育成某女子的受精卵为三体细胞,该细胞发生“三体自教”后,该女子成为“单亲二体”,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
B.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三体自救”,来自父方的性染色体丢失
C.该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高于母亲
D.该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XY
18.“恶性高热”是一种潜在致命性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一般无症状,但当接触麻醉剂后,会诱发患者出现高热等症状,死亡率极高。某家庭的母亲和女儿皆患有恶性高热,父亲情况未知,母亲因该病去世,女儿经及时抢救而康复。科研人员对该家庭成员进行了基因检测。控制该性状的某一基因可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切割成两条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用电泳分离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所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B.该家庭的父亲为纯合子,不患病的概率是100%,手术时无恶性高热风险
C.该病的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
D.4号与无麻醉剂接触史的女子结婚,后代的基因型最多有3种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1分)
草莓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一种红色的水果,属于多年生草本,每年春节前后,大棚中草莓就会上市。然而晚秋及冬、春季节的光照时间短,温室内光照不足,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LED补光对温室栽培草莓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光源
叶绿素含量(mg·g-1)
气孔导度(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干重(g)
茎叶
根
对照组
55.7
628.33
12.67
15.52
2.28
LED补光组
66.6
646.33
14.59
15.85
3.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水可通过__________等跨膜运输方式进入草莓根系细胞中。草莓含有丰富的铁元素,人从草莓中吸收的铁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等化合物。
(2)草莓叶片的叶绿素存在于___________上,主要吸收___________光。若用纸层析法进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分离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
(3)与对照组相比,LED补光组草莓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若用含14C的14CO2来追踪草莓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用文字和→表示)。
20.(12分)
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利用过氧化氢酶进行了下列三项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pH为7的条件下,取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分别保温在0℃、30℃、60℃、90℃的恒温水浴锅中,再滴加2滴对应温度的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能获得正确结论吗?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在温度为37℃的条件下,取等量肝脏研磨液分别加入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再滴加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改变各试管pH分别为3、5、7、9,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能获得正确结论吗?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利用新鲜的莴苣、菠菜、白菜叶片,进行如下实验:
I.取5g新鲜莴苣叶片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
Ⅱ.向研磨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并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
Ⅲ.将酶提取液分别用pH为4、5、6、7、8、9、10的7种缓冲液稀释2倍,低温保存。
Ⅳ.用注射器吸取5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吸入5mL酶提取液,将针口处密封。
V.室温下记录实验数据。
另取新鲜的菠菜、白菜叶片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如图: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写出2点)。
②该同学想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最好选择__________叶片作为生物材料,并用pH为_______________的缓冲液稀释酶提取液。
③据图分析,如要测得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下一步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
21.(12分)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的太空授课,航天员们在空间站用不同类型的细胞开展了大量有关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图1为某二酮体高等植物细胞(2N=8)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和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图,①→②→③表示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的依次变化;图2表示该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②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的依次变化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染色体处于图1中位置③时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图2中AB段正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CD段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末期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其向四周扩展形成______________。与高等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研究人员发现,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异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
22.(12分)
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___________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对某些个体进行核酸检查,不同基因杂交带不同,通过看杂交带来判断。是否能对个体Ⅱ4进行核酸杂交并检测获得结果: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___种,若她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23.(12分)
图1是果蝇染色体组成的示意图,其中基因A、a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基因B、b分别控制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图2是果蝇的X、Y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果蝇控制红眼的基因M和控制白眼的基因m只位于X染色体上,发现某红眼雄果蝇与杂合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一只基因型为XMXmY的果蝇。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该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填“父本减数分裂I不正常”“母本减数分裂I不正常”或“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I不正常”)。若要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则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若仅考虑图1所示基因,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该果蝇与基因型为AaDdXBXb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身残翅雌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这对相对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腿部有斑纹和腿部无斑纹的纯合雌雄果蝇若干只,某研究团队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图2中1区段还是2区段,请写出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
杂交方案:让_____________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
预期结果;若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图2中1区段;若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图2中2区段。
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学
一、选择题
1.C【解析】氨基酸分子通过细胞膜不一定需要转运
蛋白的协助,如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A错误;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B错误;参与构成细胞膜的物质如一些载体蛋白,可能同时具有催化ATP水解和运输物质的功能,C正确;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常常会发生变化,并不总是与基因结构的变化有关,如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会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D错误。
2.C【解析】核糖体含有RNA和蛋白质,故核糖体中含有磷元素,但无膜结构,A错误;线粒体不含叶绿素,但能产生CO2分子,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也都能合成RNA分子,C正确;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ATP合成酶,但二者均不能分解葡萄糖,D错误。
3.D【解析】质子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即质子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H+运出细胞需要消耗ATP,需要借助质子泵进行协助,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质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奥美拉唑与质子泵结合使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据图可知,奥美拉唑与质子泵的相应位点结合后抑制质子泵的活性,减少胃壁细胞分泌胃酸,D错误。
4.D【解析】熟马铃薯块茎中的酶已失活,没有催化效率,所以不能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A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与底物在不同温度下保温,然后混合,以保证酶和底物混合时温度为预设的温度,B正确;设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自变量是不同的pH,可选择H2O2作为底物,C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根据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来判断其呼吸方式,D错误。
5.D【解析】a为细胞的呼吸方式,完成a过程不一定伴随H2O和CO2生成,如无氧呼吸,A错误;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是ATP的水解,细胞内的吸能的反应一般都伴随着ATP的水解,如合成物质、主动运输、大脑思考等,发生场所较多,而线粒体主要进行的是b(ATP的合成),C错误;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含量会升高,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a),进而增加产热量,D正确。
6.A【解析】真核细胞若进行无丝分裂不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A错误;细胞分裂、分化、癌变过程中均会有基因表达,则均有核糖核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B正确;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新陈代谢速度减慢,C正确;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
7.C【解析】据题意可知,罐子里的球是材质、大小相同,在摸球的时候无法区分两对等位基因的区别,故无论是摸两个球还是四个球,均不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自由组合定律是两对等位基因参与的,该罐子标记为雄1,取出所有白色球放入标记为雌1的罐子,再分别摸一球只能模拟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B错误;白球换成大球,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并记录,此方法取出的球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模拟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由于罐子中有白球A、a,随机抓取一个白球,只能获得A或a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需要从两个装有白球罐子中分别抓取一个白球,不同字母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D错误。
8.B【解析】A+、A和a属于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但碱基序列不同,功能不同,A+、A和a互为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灰色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属于性状分离,根本原因是亲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a的雌雄配子受精形成的,B正确;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亲本交配后代为1/4A+A+(死亡)、1/2A+a、1/4aa,根据概率知识,产下的9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黑色(A+a),C错误;由于基因A+纯合时会导致在胚胎时期死亡,所以该动物种群中存活小鼠毛色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共5种,D错误。
9.B【解析】F2中绿色圆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2/3yyRr和1/3yyRR,单独种植后,自交后代绿色圆粒yyRr+yyRR=2/3×3/4+1/3=5/6,绿色皱粒为yyrr=2/3×1/4=1/6,因此子代中表型及比例为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1,A正确;若选取豌豆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有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则不能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从F2的绿色圆粒植株yyRR或yyRr中任取两株,这两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1/3+2/3×2/3=5/9,故不同的概率为4/9,C正确;孟德尔设计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实验,进而预测出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这是“演绎”推理的过程,D正确。
10.D【解析】当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高于纯合子所占比例,比例为(2n-1):1,A错误;仅考虑两对基因,若两亲本杂交子代的表型之比为1:1:1:1,亲本可能为AaBb和aabb,也可能为aaBb和Aabb,B错误;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即为杂合子,不含等位基因的个体为纯合子,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其测交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 n,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 n,只考虑一对基因杂合的概率为1/2 n,如果有n对,单杂合子所占(仅一对基因杂合)的比例为n/2 n,C错误,D正确。
11.C【解析】纯种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代全为高茎,说明高茎为显性,同理可知,花腋生为显性,A正确;豌豆是雌雄同花植物,在进行杂交实验时要防止自花传粉,所以母本须先去雄,再套袋,B正确;在F1产生雌雄配子相同的情况下,F1自交得到F2表型比例是249:51:51:49,则可推知两对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和D连锁,b和d连锁),但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有部分细胞发生了互换,即在减数分裂I时期发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C错误;F2中矮茎花顶生占49/400,可知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配子占7/20,故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类型及比例均为DB:Db:dB:db=7:3:3:7,则F1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比例接近7:3:3:7,D正确。
12.A【解析】某双杂合植株自交,即AaBb自交,若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5:0:3:1,子代中红花圆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5/9,A正确;AaBb自交,若含a的花粉中有一半致死,则花粉的基因型比例为A:a=2:1,雌配子的基因型比例为A:a=1:1,故Aa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红花(A_):白花(aa)=5:1,Bb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圆叶:尖叶=3:1,则后代表型比例为红花圆叶:红花尖叶:白花圆叶:白花尖叶=15:5:3:1,子代中红花圆叶的比例为5/8,B错误;AaBb自交,若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5:3:3:1,子代中红花圆叶的比例为5/12,C错误;AaBb自交,若含a的配子中有一半致死,则花粉和雌配子的基因型比例为A:a=2:1,Aa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红花(A_):白花(aa)=8:1;Bb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圆叶:尖叶=3:1,则后代表型比例为红花圆叶:红花尖叶:白花圆叶:白花尖叶=24:8:3:1,子代红花圆叶的比例为2/3,D错误。
13.C【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A、B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正确。
二、选择题
14.AC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0~5分钟之间,密封玻璃瓶内氧气含量减少速率不变,则小球藻的呼吸速率几乎不变,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第5分钟开始,持续给予充足恒定光照,故10~15分钟,限制小球藻光合速率的因素是CO2浓度,B错误;20分钟后,加入的NaHCO3使玻璃瓶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小球藻暗反应速率增强,进而使光反应速率增强,最终提高光合速率,C正确;若实验再持续进行,则密封玻璃瓶内的NaHCO3不断被消耗,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至小球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密封玻璃瓶内的O2含量可能不再发生变化,D正确。
15.AC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自噬前体来源于内质网,具有双层膜结构,吞噬衰老线粒体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A正确;B错误;自噬体的形成需借助于膜的流动性,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因此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D正确。
16.BCD【解析】据题意,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杂交结果为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黑眼:红眼=13:3,基因A/a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F2中黄体:黑体=3:1,基因B/b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A_B_)有4种,其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9,C正确;F2中红眼黄体(1/3aaBB、2/3aaBb)随机交配,后代中黑眼黑体(aabb)所占比例为:2/3×2/3×1/4=1/9,D正确。
17.ABD【解析】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说明不是相同的染
色体,则来自母亲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工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A正确;该女子成为“单亲二体”,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则说明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三体自救”,来自父方的性染色体丢失,B正确;该女子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与母亲的一样,则该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相同,C错误;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产生的卵细胞性染色体为XX,父亲产生的精子性染色体为X或Y,故该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XY,D正确。
18.AD【解析】据题意可知,该家庭女儿患恶性高热,儿子相关致病基因检测结果与女儿相同,因此儿子也患恶性高热;父亲只有500bp和800bp的片段,女儿和儿子既含1300bp片段,也含500bp和800bp的片段,说明女儿和儿子都是既含致病基因,又含正常基因,即杂合子患病,故为显性遗传病。若是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儿子就不会同时含有致病基因和正常基因,因此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正确,C错误;该家庭的父亲为纯合子,可能全部含正常基因,也可能全部含有致病基因,“控制该性状的某一基因可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切割成两条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若是致病基因被切割成两条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父亲有可能是患者,全部含有致病基因,手术时有患恶性高热风险,B错误;由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号是杂合子,用A/a表示相关基因,4号与无麻醉剂接触史的女子(基因型为AA、Aa或aa)结婚,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或AA、Aa、aa或Aa、aa子代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可能有2种、3种、2种,后代的基因型最多3种,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9.(11分)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1分) 血红素(或血红蛋白)(1分)
(2)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分) 蓝紫光和红光(1分) 层析液(1分)
(3)较高(1分)LED补光组草莓的叶绿素含量高,其吸收光能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多;气孔导度大,吸收CO2增多,CO2经固定、还原形成的有机物多(2分)
(4)14CO2→14C3→(14CH2O)+C5(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或者C5)(2分)
【解析】(1)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血红素(或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因此,人从草莓中吸收的铁可用于合成血红素。
(2)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色素分离过程所用试剂是层析液(或石油醚、丙酮和苯的混合液)。
(3)由表可知:与对照组相比,LED补光组草莓的叶绿素含量高,其吸收光能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多;此外LED补光组草莓的气孔导度大,吸收CO2增多,CO2经固定、还原形成的有机物多。因此与对照组相比,LED补光组草莓的净光合速率较高。
(4)CO2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若用含14C的14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分析,其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或者C5。
20.(12分)
(1)不能(1分) 高温下过氧化氢会大量分解(2分)
(2)不能(1分) 控制pH之前过氧化氢已在酶的催化下分解(2分)
(3)①pH、植物种类(1分) 温度、过氧化氢的体积/浓度、稀释倍数、叶片的质量等(1分) ②莴苣(1分) 7(1分) ③pH在7~8设置较小等梯度的分组实验,比较不同pH条件下该酶的活性(氧气的生成速率)(2分)
【解析】(1)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由于高温下过氧化氢会大量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该实验不能获得正确结论。
(2)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在温度为37℃的条件下,取等量肝脏研磨液分别加入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再滴加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改变各试管pH分别为3、5、7、9,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由于在控制pH之前,过氧化氢已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被分解了,所以该实验不能获得正确结论。
(3)①由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是探究pH对新鲜的莴苣、菠菜、白菜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植物种类,温度、过氧化氢的体积或浓度、稀释倍数、叶片的质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②与菠菜和白菜相比,在不同pH条件下,莴苣的氧气生成量最高,且pH为7时氧气生成量最大,说明pH为7时酶的活性最高。由此可见,若想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最好选择莴苣叶片作为生物材料,并用pH为7的缓冲液稀释酶提取液。
③菠菜叶片的氧气生成量的最大值,在pH为7和8时均为0.9mL·min-1,说明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在7和8之间,因此若要测得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下一步的具体做法为pH在7~8的范围内,设置较小等梯度的分组实验,比较不同pH条件下该酶的活性(氧气的生成速率)。
21.(12分)
(1)纺锤丝牵引(2分)
(2)1:0:1(2分)
(3)DNA的复制(1分) 有丝分裂后期(1分)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2分)
(4)细胞壁(1分) 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形成子细胞(2分)
(5)细胞凋亡(1分)
【解析】(1)图1为某二酮体高等植物细胞(2N=8)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和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图,①→②→③表示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的依次变化。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位置发生移动,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所以图1中①→②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的依次变化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2)位置①时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都有2个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2:2;位置③时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0:1。
(3)图3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逐渐加倍,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发生了DNA复制;CD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4)末期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其向四周扩展形成细m+H胞壁;与高等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特点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形成子细胞。
(5)研究人员发现,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异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细胞凋亡。
22.(12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分) Ⅱ1和Ⅱ2均无甲病,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2分)
(2)2(1分) 能(1分) 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基因型为Bb,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Ⅱ4基因型为XBY,对Ⅱ4进行核酸检测,若出现两条杂交带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只有一条杂交带,则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分)
(3)4(1分) 2/459(2分)
【解析】(1)由系谱图可知,Ⅱ1和Ⅱ2都是正常人,却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设为
a,正常基因为A,假设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则Ⅲ1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Ⅱ1基因型为XaY,必定为患者,与系谱图不符,则可推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Ⅲ1基因型为aa,其父母Ⅱ1和Ⅱ2基因型都是Aa。
(2)Ⅱ4和Ⅱ5均为患者,却生出正常儿子Ⅲ4,说明乙病为显性遗传病,设为B基因,正常基因为b,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4基因型为bb,其父亲Ⅱ4(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Bb(同时含有B基因和b基因);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4基因型为XbY,其父亲Ⅱ4(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XBY(只含有B基因),若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对Ⅱ4进行核酸检测,若出现两条杂交带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只有一条杂交带,则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若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仅考虑乙病时,Ⅲ4基因型为bb,Ⅱ4和Ⅱ5基因型为Bb,二者所生患乙病女儿Ⅲ3基因型可能为两种:BB或Bb,且BB:Bb=1:2;若仅考虑甲病,Ⅲ5为甲病患者,其基因型为aa,Ⅱ4和Ⅱ5基因型为Aa,二者所生女儿Ⅲ3不患甲病,其基因型可能为两种:AA或Aa,且AA:Aa=1:2,综合考虑这两对基因,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2=4种。仅考虑甲病时,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即aa=1/2500,则可计算出a=1/50,A=49/50,人群中表型正常的男子所占的概率为:A_=1-1/2500=2499/2500,人群中杂合子Aa=2×1/50×49/50=98/2500,那么该正常男子为杂合子Aa的概率=98/2500÷2499/2500=2/51;由上面分析可知,Ⅲ3的基因型为2/3Aa,因此Ⅲ3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后,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aa=2/51×2/3×1/4=1/153。仅考虑乙病,人群中的表型正常的男子基因型均为bb,且由上面分析可知,Ⅲ3基因型可能为1/3BB和2/3Bb,则二者生出患乙病孩子B_的概率=1/3+2/3×1/2=2/3。综合考虑这两种病,Ⅲ3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后,生出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1/153×2/3=2/459。
23.(12分)
(1)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I不正常(2分) 5(1分)
(2)AaDdXBY(2分)0(1分)
(3)腿部无斑纹的(纯合)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纯合) 雄果蝇杂交(2分) 子代无论雌雄均为有斑纹(2分)子代雌果蝇为有斑纹,雄果蝇为无斑纹(2分)
【解析】(1)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M和Xm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或者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M与Y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生物,如果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3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即一共5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图中涉及三对等位基因,且B位于X染色体,故若仅考虑图1所示基因,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DdXBY。该果蝇基因型是AaDdXBY,与基因型为AaDdXBXb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身残翅雄蝇(aaXbY)的概率为1/4×1/4=1/16,不会出现黑身残翅雌蝇(aaXbXb)。
(3)据图可知,1区段是XY的同源区段,2区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腿部有斑纹和腿部无斑纹的基因位于图2中1区段还是2区段,可选择隐性纯合子与显性个体杂交,观察子代表型,具体思路为:腿部无斑纹的(纯合)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纯合)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或子代雄果蝇)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设相关基因是E/e,若该对基因位于图2中1区段,则双亲基因型是XeXe×XEYE,子代是XEXe、XeYE,子代无论雌雄(或子代雄果蝇)均为有斑纹;若该对基因位于图2中2区段,则双亲基因型是XeXe×XEY,子代是XEXe、XeY,即子代雌果蝇为有斑纹,雄果蝇为无斑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香蕉栽培品种源于两种野生祖先,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香蕉栽培品种源于两种野生祖先,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监测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监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