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地球运动的意义(讲义)
展开第一章 地球运动的意义
目录
01 观·单元时空
02 述·考点列阵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考点1 地球自转的特点(基础讲解)
考点2 产生昼夜交替(重点掌握)
考点3 产生时差(重点掌握)
考点4 产生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重点掌握)
第二节 地球自公转的意义
考点1 地球公转的特点(基础讲解)
考点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重点掌握)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重点掌握)
考点4 昼夜长短的变化(重点掌握)
考点5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重点掌握)
03 明·疑难解读
疑难点1:晨昏线的应用
疑难点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疑难点3: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考点1 地球自转的特点(基础讲解)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
3.自转速度: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南北极点为0;
赤道线速度为1670km/h;α纬线的线速度为1670cosα;60°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考点2 产生昼夜交替(重点掌握)
- 原因:由于地球自转,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晨昏线
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是一个大圆。
①晨昏线的特点:
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 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同,即图2中∠α=∠β。
晨昏线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考点3 产生时差(重点掌握)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①地方时
定义: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相比,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
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向东加,向西减。
计算方法:所求经线地方时=起算地方时±时差
(注意:东+西-;计算结果 ≧24 日期加上1天,时间减去24小时;计算结果 < 0日期减去1天,时间加上24小时;同为东经或西经,经度差为两者差值;若一东经一西经,经度差为两者之和)
② 时区: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全球共24个时区。
求某地所在时区的计算
将其经度处于15,看余数。余数小于7.5,则商即为该地所在时区。余数大于7.5,则商+1为该地所在时区。
2.日界线
①日界线两条: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0:00所在经线(简称0时经线,注意不是0°经线),经度时刻变化;
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固定不变。
②规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往东越过0时经线时日期加1天,往东越过180°经线日期减1天;反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加1天时越过的0时经线,日期减1天的是180°经线。
新的一天的范围:0时经线往东到180°经线的经度范围;
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180°经线的地方时/24;
特殊情况: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或北京时间为20:00时,全球为同一天。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3.地球上的日期变更(重点)
(1)图示法理解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①经线展开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
(2)确定日期范围类问题的解法
解答日期变更类问.关键是确定(区分)日期变更与日界线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日期分界线的判断
①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新日期进入旧日期的是180°经线,由旧日期进入新日期的是0时经线。
②光照图中0时经线的判断:过晨昏线与纬线(极昼范围)切点的经线为0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0时经线。
③根据时间判断: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0时经线。
(4)日期范围的计算
①数轴法: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从180°经线处将地球展开,数轴的两端为180°经线。然后再按照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找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90° E为0时,新的一天占全球1/4。
②180°时间法:180°经线为0时时,全球是同一个日期。随后,0时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运动。0时经线向西移动1小时,180°经线为1:00,全球有1个小时的范围进入新的日期。因此,180°经线为几时,全球便有24分之几的范围进入新的一天。
考点4 产生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重点掌握)
原因 |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
特点 |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
规律 | 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
表现 |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
原理 应用 | ①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 ②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③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
第二节 地球自公转的意义
考点1 地球公转的特点(基础讲解)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自转周期: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 公转位置 | 时间 | 公转速度 |
A点 | 近日点 | 1月初 | 较快 |
B点 | 远日点 | 7月初 | 较慢 |
考点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重点掌握)
1.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考点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重点)
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重点掌握)
1.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形成的的夹角,一天当中地方时为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重点)
北半球节气 | 达到最大值的地区 | 达到最小的地区 |
夏至日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 整个南半球 |
冬至日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 整个北半球 |
二分日 | 赤道最大 | 极点 |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重点)
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③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⑤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⑥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
考点4 昼夜长短的变化(重点掌握)
日期及特征 | 侧视图 | 俯视图 |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 ||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 ||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
考点5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重点掌握)
1.形成原因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2.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3.气象四季(北温带国家):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则相反。
4.五带:
①五带成因: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有规律地减少。
②五带划分
疑难点1: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地方时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极昼极夜分布情况 | 日期 | 节气 |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 6月22日前后 | 夏至 |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 12月22日前后 | 冬至 |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度: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疑难点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疑难点3: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 日出方位 | 日落方位 | 昼夜长短 |
北半球 |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
赤道 | 正东(6时日出) | 正西(18时日落) | 昼夜等长 |
南半球 |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31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练习</a>,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日为北半球,图中A点的昼长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31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同步训练题</a>,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处于黄昏的是,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图中P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讲义),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水的分布,关系,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