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2023-2024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二(上)开学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2分)在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2分)下列航天发射基地中,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的是( )
A.甘肃酒泉(约40°N) B.山西太原(约38°N)
C.四川西昌(约31°N) D.海南文昌(约20°N)
3.(2分)如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北半球高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4.(2分)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天指的是( )
A.一个恒星日 B.23小时56分4秒
C.一个太阳日 D.23小时4分56秒
5.(2分)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W、89°S B.80°E,40°N C.10°E,0° D.180°W;71°N
6.(2分)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水平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7.(2分)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南昌 D.广州
8.(2分)“北京时间”不是( )
A.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120°E的地方时
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9.(2分)如果黄赤交角变大,那么五带范围如何变化( )
A.热带变大,温带和寒带变小
B.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C.热带变小,温带和寒带变大
D.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10.(2分)“六一儿童节”这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11.(2分)当伦敦(0°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时,区时为20时的城市是( )
A.悉尼(150°E附近) B.上海(120°E附近)
C.洛杉矶(120°W附近) D.阿克拉(0°经线附近)
12.(2分)如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2分)读图1和图2,完成问题。地球位于A点时,根据图2中昼夜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2分)下列岩石中具有层理结构并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15.(2分)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直接转化为沉积岩的是( )
A.沉积物 B.变质岩 C.岩浆岩 D.岩浆
16.(2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
A.海岭和海沟 B.岛弧和海沟 C.海岭和裂谷 D.岛弧和裂谷
17.(2分)我国台湾省多地震,主要原因是它位于( )
A.板块的生长边界
B.板块的消亡边界
C.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区
D.板块内部的张裂地区
18.(2分)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两河汇合处 B.河流发源地 C.河流渡口 D.河口位置
19.(2分)关于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
B.山区中的道路应取直线
C.山岳地区应优先选建公路
D.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避开居民区
20.(2分)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步骤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步骤二: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
步骤三:将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步骤四: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如图所示。该实验模拟的是( )
A.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B.海滩的形成过程
C.沙丘的形成过程 D.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1.(2分)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22.(2分)如图所示,人民币10元 (夔门)在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图中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3.(2分)《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内涵丰富。“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抬升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24.(2分)2020年第22号台风“环高”于11月13日穿过菲律宾,该台风所属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5.(2分)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影响的结果(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6.(2分)下列天气现象,与冷锋有关的是( )
A.长江流域的梅雨
B.冬半年,云贵高原阴雨连绵
C.东南沿海的台风
D.冬半年爆发的寒潮
27.(2分)图中代码①~④中表示极地高气压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2分)一般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叶片常绿坚硬,退化成刺,以适应当地的气候。该地气候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9.(2分)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0.(2分)图中甲地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欧洲的总研发机构所在地,也是该国的风电基地。甲地盛行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8分)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这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三点线速度最小的是 。
(2)此时E点地方时是 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时。
(3)图中晨昏线EDC中晨线是 。C点位于H点的 方向。
(4)A点的地理坐标是 。
(5)此时A、B、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昼长是 小时。
3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 和 。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 岸,请陈述原因。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
33.(12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为 锋示意图,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 。
(2)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 (前、后)。
(3)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
(4)各种锋面附近天气的共同点是 。
(5)各种锋过境后天气的共同点是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二(上)开学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2分)在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分析】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西向东转,在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②错误。
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读,属于最基础的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2.(2分)下列航天发射基地中,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的是( )
A.甘肃酒泉(约40°N) B.山西太原(约38°N)
C.四川西昌(约31°N) D.海南文昌(约20°N)
【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极点为0°外,其余均相等,即每小时15°。
【解答】解: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低;纬度越高,选项中海南文昌的纬度最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的航天发射基地,属于基础题,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分布特点即可解答。
3.(2分)如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北半球高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特征: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解答】解:图中自转线速度北高南低,说明位于南半球,30°线速度为1447千米/小时,图中区域位于南半球低纬度(0°﹣30°S)。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考核了学生知识储备量和读图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读图,牢记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4.(2分)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天指的是( )
A.一个恒星日 B.23小时56分4秒
C.一个太阳日 D.23小时4分56秒
【分析】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度,用时23时56分4秒;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了360度59分,用时24小时。
【解答】解: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天是是以太阳为参照物,指昼夜交替的周期,所需时间为24小时,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恒星日和太阳日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5.(2分)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W、89°S B.80°E,40°N C.10°E,0° D.180°W;71°N
【分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根据线速度乘以24小时,即为该条纬线24小时转过的距离.
【解答】解:赤道上的线速度是1670千米/小时,一天24小时,大约为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在赤道附近。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诗句为切入点,考查球面距离的计算,难度小,属于基础题,也可以根据初中地理关于赤道的周长确定.
6.(2分)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水平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昼夜更替即昼夜交替,属于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上物体水平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B错;
昼夜长短的变化属于地球公转带来的影响,C对;
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既非自转影响,也非公转影响。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分别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影响,结合知识迁移转化即可。
7.(2分)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南昌 D.广州
【分析】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解答】解: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且纬度越高。夏至日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越高,北京、南昌和广州四地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哈尔滨白昼最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属基础知识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则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8.(2分)“北京时间”不是( )
A.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120°E的地方时
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分析】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也不是116°E经线的地方时.
【解答】解: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时间的含义,属于基础题.
9.(2分)如果黄赤交角变大,那么五带范围如何变化( )
A.热带变大,温带和寒带变小
B.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C.热带变小,温带和寒带变大
D.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分析】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面被称为赤道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面被称为黄道面,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其数值是变化的,目前是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和极圈的度数和为90°,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与极点之间为寒带;热带和寒带与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成正相关变化,温带与黄赤交角的度数呈负相关变化。
【解答】解:由于热带和寒带与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成正相关变化,温带与黄赤交角的度数呈负相关变化,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的影响,属于基础题,掌握五带和黄赤交角的变化特点即可解答。
10.(2分)“六一儿童节”这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分析】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缩短,黑夜增加,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增加,黑夜缩短。
【解答】解:“六一儿童节”的阳历6月1日,该日介于4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与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之间,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中相限定的日期分析解答。
11.(2分)当伦敦(0°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时,区时为20时的城市是( )
A.悉尼(150°E附近) B.上海(120°E附近)
C.洛杉矶(120°W附近) D.阿克拉(0°经线附近)
【分析】区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解答】解:伦敦位于零时区,当伦敦地方时为中午12时时。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区时的计算,理解即可。
12.(2分)如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分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①、②位于北半球,②岸流水侵蚀,①岸流水堆积;③、④位于南半球,③岸流水侵蚀,④岸流水堆积。
【解答】解:A、②位于北半球;③位于南半球。故不符合题意;
B、①位于北半球;③位于南半球。故不符合题意;
C、①位于北半球;④位于南半球。故正确;
D、②位于北半球;④位于南半球。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注意南北半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运用“左右手”法则进行判断。
13.(2分)读图1和图2,完成问题。地球位于A点时,根据图2中昼夜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地球自转的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解答】解: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只有赤道上昼夜等分,自转线速度最大、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甲。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地球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要求学生能根据基础知识熟练应用,并能知识迁移,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一般,多以选择题、判断题以及填空题出现。
14.(2分)下列岩石中具有层理结构并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分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以寻找到化石、煤炭、石油等,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解答】解: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以寻找到化石、石油等。
故选:B。
【点评】掌握沉积岩具有的特征即可,属于基础题.
15.(2分)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直接转化为沉积岩的是( )
A.沉积物 B.变质岩 C.岩浆岩 D.岩浆
【分析】岩石圈物质是循环的。岩浆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风化侵蚀后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外力作用成为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成为变质岩;变质岩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重熔再生变为岩浆。
【解答】解:沉积物、变质岩,经过固结作用,ABC错误。
岩浆冷却凝固,只能转化为岩浆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岩石间物质的循环,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16.(2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
A.海岭和海沟 B.岛弧和海沟 C.海岭和裂谷 D.岛弧和裂谷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解答】解: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岛弧和海沟。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和构造地貌,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17.(2分)我国台湾省多地震,主要原因是它位于( )
A.板块的生长边界
B.板块的消亡边界
C.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区
D.板块内部的张裂地区
【分析】汇聚型边界,又称消亡边界,是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可以理解为:凡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两板块间碰撞的就叫消亡边界,消亡板块易形成海沟,造山带.相当于海沟或地缝合线.
【解答】解: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故选:B。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属于基础题目.
18.(2分)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两河汇合处 B.河流发源地 C.河流渡口 D.河口位置
【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解答】解: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地区是河流的发源地。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19.(2分)关于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
B.山区中的道路应取直线
C.山岳地区应优先选建公路
D.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避开居民区
【分析】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线路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时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
【解答】解: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平行等高线;山区中的道路应呈之字形弯曲,山岳地区应优先选建公路,地方性道路要尽可能地穿过居民区。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20.(2分)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步骤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步骤二: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
步骤三:将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步骤四: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如图所示。该实验模拟的是( )
A.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B.海滩的形成过程
C.沙丘的形成过程 D.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分析】冲积扇:是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体,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解答】解:A项,将书本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该书本位置高;在桌面上形成堆积体,堆积体的轮廓大致呈扇状,故A项正确。
B项、D项、海滩主要在海滨地区形成,无需较高的山体、D项错误。
C项,沙丘是岩石风化形成的碎屑颗粒,由于风力的减少或障碍物的阻挡搬运能力下降,取决于风力状况,故C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故选:A。
【点评】该题目非常简单,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21.(2分)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分析】铁路区位: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经济条件:沿线的资源、能源、经济状况.社会条件:科技、政治、民族其中不同铁路的主导因素可能不同,但多数铁路最主要的条件是经济因素.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台湾四周地势平缓,因此台湾建有环岛铁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台湾岛修建的铁路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铁路修建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2.(2分)如图所示,人民币10元 (夔门)在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图中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分析】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五种方式。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瞿塘峡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属于基础题,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23.(2分)《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内涵丰富。“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抬升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分析】江心洲系河流中的沙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有的江心洲平时出露水面,洪水泛滥时顶部会没入水中,发生泥沙沉积;有的江心洲则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江心洲四面环水,常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一些江心洲具有特别的利用价值,如长江口崇明岛、湘江橘子洲等。
【解答】解:A、桑落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流水侵蚀作用导致河流含沙量加大,不符合题意。
C、流水搬运过程中,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桑落洲。
D、桑落洲即江心洲,在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桑落洲为切入点,考查流水地貌的形成,属于基础试题,难度较小。
24.(2分)2020年第22号台风“环高”于11月13日穿过菲律宾,该台风所属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分析】台风和飓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
【解答】解:台风是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以上的气旋性涡旋,故C正确。
台风不属于冷锋、暖锋,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系统,难度较小,熟练掌握天气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即可,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25.(2分)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影响的结果(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分析】主要考查了气压系统与天气,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就是在反气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流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上空气自上而下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
【解答】解: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流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上空气自上而下补充,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就是在反气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压系统与天气.
26.(2分)下列天气现象,与冷锋有关的是( )
A.长江流域的梅雨
B.冬半年,云贵高原阴雨连绵
C.东南沿海的台风
D.冬半年爆发的寒潮
【分析】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雨区主要位于冷锋锋后.冷锋在我们国家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
【解答】解:A、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形成的;
B、冬半年,故不符合题意;
C、东南沿海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形成的;
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都是由冷锋形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不同天气系统对我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不同天气系统在我国的实例.
27.(2分)图中代码①~④中表示极地高气压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是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从赤道向两极依次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解答】解: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故选:D。
【点评】在平时学习中,要多总结规律和方法,这有助于解题.
28.(2分)一般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叶片常绿坚硬,退化成刺,以适应当地的气候。该地气候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分析】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解答】解:根据材料,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分布的地理位置特点。
29.(2分)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
【解答】解:A、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不符合题意。
B、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故符合题意。
C、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不符合题意。
D、温带大陆性气候不是西风带的影响。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属于最基础的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30.(2分)图中甲地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欧洲的总研发机构所在地,也是该国的风电基地。甲地盛行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分析】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解答】解:根据轮廓图和纬度数值可知,图示国家是英国,西风带在北半球的西南风,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属于最基础的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8分)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这是以 北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三点线速度最小的是 B 。
(2)此时E点地方时是 18 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15 时。
(3)图中晨昏线EDC中晨线是 DC 。C点位于H点的 西南 方向。
(4)A点的地理坐标是 (23°26′′N;0°) 。
(5)此时A、B、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D ,昼长是 24 小时。
【分析】(1)在北极俯视地球,呈逆时针转动,在南极俯视地球,呈顺时针转动。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3)判断晨昏线的方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到夜,为昏线;由夜到昼,为晨线。在晨线上看日出,昏线上看日落。
(4)每两条相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因此A点的经度为0°。
(5)出现极昼的地方昼长为24小时。
【解答】解:(1)结合图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的纬度最高。
(2)结合图可知,E点位于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E点的经度为45°E,因此区时相差3小时。
(3)结合图ED为由昼到夜,为昏线,为晨线,C位于赤道上,就经度来说,因此位于西南方。
(4)结合图可知,A点的经度为0°,因此A点的坐标为(23°26′′N。
(5)结合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A、B、D三点中D的纬度最高,该地位于极圈上,因此昼长为24小时。
故答案为:
(1)北;B;
(2)18;15;
(3)DC;西南;
(4)(23°26′′N;4°);
(5)D;2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光照图的判读,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乙 ,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 下蚀 和 溯源侵蚀 。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 D 岸,请陈述原因。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
【分析】(1)河流的上游靠近发源地,该处因落差大、水流急,故侵蚀作用为溯源侵蚀、下蚀,河谷形态呈“V”型;中下游河段因落差小、水流缓,故侵蚀作用为侧蚀,河谷形态呈“U”型。
(2)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3)港口要求水深,结合凹岸和凸岸的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解:(1)A位于河流的上游,落差大,形成V型谷。
(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最可能形成浅滩,以侵蚀为主,也不可能形成浅滩。
(3)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利于建港,流水堆积,不利于建港。
故答案为:
(1)乙;下蚀
(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往往凹岸侵蚀
(3)E处。E处为河流凹岸,河床较深;而D处为河流凸岸,河床较浅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并能在不同的图中熟练应用。
33.(12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为 暖 锋示意图,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 自西向东 。
(2)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 前 (前、后)。
(3)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
(4)各种锋面附近天气的共同点是 容易形成阴雨、风力变大 。
(5)各种锋过境后天气的共同点是 天气转晴 。
【分析】(1)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锋面上下的气流不回环;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锋面下的气流回环
(2)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黑三角既是冷锋还表示冷锋前进的方向;黑半圆即表示暖锋,还表示暖锋前进的方向。
(3)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4)锋面两侧气团的物理性质差别大,锋面附近往往伴有云、雨、大风天气。
(5)各种锋过境后受单一的气团控制,天气多晴朗。
【解答】解:(1)据图中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为暖锋示意图,由于暖气团密度较小,图中暖气团占主动推动锋面移动。根据暖气团移动方向可判断该锋面自西向东运动。
(2)锋面产生的降水多在冷气团一侧,而暖锋的锋前附近是冷气团。
(3)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压降低。
(4)由于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在温度、湿度等有较大差异、雨、大风天气。
(5)锋面过境后,又恢复了单一气团的控制。
故答案为:
(1)暖;自西向东
(2)前
(3)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4)容易形成阴雨、风力变大
(5)天气转晴
【点评】本题以暖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锋面的判断、降水的位置、暖锋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