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完美测评生物试题 (月考)
展开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完美测评生物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下列各项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雁翎、钟乳石 B.鲸鱼、松树
C.珊瑚、青虾 D.枯枝、芦苇
2.(2分)观察图,其中阴影部分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特征可以写在阴影部分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不需要营养
3.(2分)春天去当地湿地公园踏青,会看到一些场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睡莲的茎是中空的——生物适应环境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4.(2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儿因受到惊吓而起飞( )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破茧成蝶 B.花褪残红青杏小
C.春雨绵绵 D.绿草如茵
6.(2分)动植物园里,一群游人正在观赏孔雀的生活状态,突然一只雄性孔雀向游人展示“孔雀开屏”的美景( )
A.生长现象
B.为了获取营养
C.生殖现象
D.对外界的刺激发生的反应
7.(2分)阳春三月,红梅、碧桃、榆叶梅等竞相绽放,人们难以区分。要辨别这些花的种类( )
A.观察 B.比较 C.生物分类 D.调查
8.(2分)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哪一项是相同的( )
A.观察校园每种生物生活习性
B.森林资源清查
C.将叶子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结构
D.探究蚂蚁的通讯
9.(2分)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10.(2分)某探究小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采取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B.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
C.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
D.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
11.(2分)新型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关系是( )
A.竞争 B.寄生 C.共生 D.捕食
12.(2分)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能提高作物产量,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了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 )
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温度
13.(2分)夜来香的花朵在傍晚开放,清晨关闭;合欢树的叶子在白天张开;蝶在白天活动,蛾在夜间活动。以上生命现象主要受哪一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D.水分
14.(2分)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植物叫“风雨花”,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 )
A.环境适应生物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环境
15.(2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树木,谱写出了许多名篇佳作,“花草树木”和“人”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非生物因素、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非生物因素、消费者 D.消费者、分解者
16.(2分)小刚同学对一些自然景观进行了描述,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公园里的所有植物 B.一个公园
C.公园里的所有的小动物 D.公园内所有的生物
17.(2分)去年从上海开始的垃圾分类2.0预示着中国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境,垃圾分类2.0的核心是要将餐厨垃圾从其他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作堆肥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餐厨垃圾可以转化成有机肥料和速效养分。餐厨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太阳能
18.(2分)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织而成
B.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
D.食物网中每种生物的消费者级别是固定不变的
19.(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B.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C.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2分)下列能够表示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虫子吃草,蛙吃虫子
D.牛吃秸秆,鸭吃稻谷
21.(2分)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B.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
C.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甲
D.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
22.(2分)温榆河湿地公园是北京最大的“绿肺”,园内有多种植物,以及蝴蝶、蜻蜓等多种动物。该公园有利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调度( )
A.园中所有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
B.蝴蝶、蜻蜓等属于消费者
C.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D.公园建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23.(2分)某地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铺设地砖( )
A.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
B.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将减少
D.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不受影响
24.(2分)我们生活的地球有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和无边的原野,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下列关于人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必须利用好有益动物,彻底消灭有害动物
B.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互不影响
C.人类是生物圈中最伟大的生物,有权决定其他生物的生存
D.生物圈由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5.(2分)生物圈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仅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C.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调查校园内生物种类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做好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 。
(2)校园占地100亩,在调查时,该同学选取操场东边的绿地为调查对象 。
(3)如图是某同学调查到的校园内的几种生物的代表,他将1,4归为一类,5归为一类,将2归为另一类 。
(4)草地上的麻雀看到同学走来时会迅速飞走,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5)下列在调查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 。
A.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先记录下来,再拔掉带回家研究
B.草丛中的一只蝴蝶,飞到校园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
C.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麻雀,其它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
D.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不记录
27.(14分)如图的两幅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图中所示的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分解者是 。
(2)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树桩、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最终被分解成简单的 。
(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外,还有 成分,包括 等。
28.(14分)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 。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
(3)食虫鸟与蜘蛛的关系是 。甲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为 。
(4)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青蛙和食虫鸟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 。
29.(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设计如图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每个装置的铁盘中央已放入10只生长状态相同的鼠妇),一段时间后,重复进行四次实验,根据实验情况分析回答问题。
(1)如果要探究“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保证其它条件都适宜的前提下,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 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 。重复四次实验后,统计出湿土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8只、9只、9只、10只。
(2)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同学选择图中甲装置进行实验,小丽同学选择图中乙装置进行实验,你认为哪位同学所选择的实验装置更合理? (填“小明”或“小丽”或“小刚”)。你的理由是: 。选择正确装置的同学,重复四次实验后,统计出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1只、0只。
(3)实验中重复进行了四次实验,目的是: 。
(4)分析上述同学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下列各项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雁翎、钟乳石 B.鲸鱼、松树
C.珊瑚、青虾 D.枯枝、芦苇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选项中的雁翎、钟乳石、枯枝不能呼吸,不属于生物、松树、芦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观察图,其中阴影部分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特征可以写在阴影部分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不需要营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生理作用;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2分)春天去当地湿地公园踏青,会看到一些场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睡莲的茎是中空的——生物适应环境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A、睡莲生活在水中,利于呼吸。正确。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说明生物能够生长。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正确。
D、盛开的桃花,有的白的似雪。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2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儿因受到惊吓而起飞( )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鸟儿因受到惊吓而起飞,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破茧成蝶 B.花褪残红青杏小
C.春雨绵绵 D.绿草如茵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ABD、破茧成蝶说明生物能够繁殖;绿草如茵说明生物能够生长;
C、春雨绵绵属于一种自然现象。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6.(2分)动植物园里,一群游人正在观赏孔雀的生活状态,突然一只雄性孔雀向游人展示“孔雀开屏”的美景( )
A.生长现象
B.为了获取营养
C.生殖现象
D.对外界的刺激发生的反应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雄性孔雀进行孔雀开屏是一种为了繁殖后代而进行的求偶行为,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生殖现象。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7.(2分)阳春三月,红梅、碧桃、榆叶梅等竞相绽放,人们难以区分。要辨别这些花的种类( )
A.观察 B.比较 C.生物分类 D.调查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这就需要设计各种条件来进行探究,当然也需要观察、调查等各种方法的配合,最后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但其中实验法是探究的主要方法。
【解答】解:阳春三月红梅、碧桃,人们难以区分,可采用观察法,花瓣、雄蕊,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可见该过程没有用是调查法。
故选:D。
【点评】注意: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8.(2分)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哪一项是相同的( )
A.观察校园每种生物生活习性
B.森林资源清查
C.将叶子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结构
D.探究蚂蚁的通讯
【分析】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解答】解:森林资源的清查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按规定的目的、测树,系统地收集;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统一的项目,对全国人口普遍地。可见我国的森林资源清查和全国人口普查都属于调查法。
故选:B。
【点评】关键点:调查适用的范围很广,森林资源的清查和人口普查都是调查。
9.(2分)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分类、文献、实验等方法。
【解答】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选:A。
【点评】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10.(2分)某探究小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采取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B.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
C.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
D.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
【解答】解:ABC、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对调查的结果要认真整理,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正确;
D、调查时要如实记录,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11.(2分)新型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关系是( )
A.竞争 B.寄生 C.共生 D.捕食
【分析】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
【解答】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病毒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新型冠状病毒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的细胞中生活。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明确病毒的生活方式只能是寄生。
12.(2分)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能提高作物产量,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了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 )
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温度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所以让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解答】解: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生长协调。合理密植,提高光合效率,植物叶片相互遮盖,种植过稀,光能利用率低,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了非生物因素光照。
故选:B。
【点评】关于农业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13.(2分)夜来香的花朵在傍晚开放,清晨关闭;合欢树的叶子在白天张开;蝶在白天活动,蛾在夜间活动。以上生命现象主要受哪一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D.水分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光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分布,清晨关闭,夜晚闭合,蛾在夜间活动。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4.(2分)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植物叫“风雨花”,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 )
A.环境适应生物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解答】解: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每当暴风雨来临时、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5.(2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树木,谱写出了许多名篇佳作,“花草树木”和“人”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非生物因素、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非生物因素、消费者 D.消费者、分解者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人属于消费者。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小刚同学对一些自然景观进行了描述,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公园里的所有植物 B.一个公园
C.公园里的所有的小动物 D.公园内所有的生物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公园里的所有植物,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一个公园既包括了公园所在的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C、公园里的所有的小动物,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公园内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故选:B。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17.(2分)去年从上海开始的垃圾分类2.0预示着中国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境,垃圾分类2.0的核心是要将餐厨垃圾从其他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作堆肥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餐厨垃圾可以转化成有机肥料和速效养分。餐厨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太阳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餐厨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8.(2分)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织而成
B.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
D.食物网中每种生物的消费者级别是固定不变的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形成食物链。选项A正确。
B、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相互制约。
C、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D、食物网中每种生物的消费者级别是不是固定不变的,选项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作用、食物链(网)能量的流动、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知识点掌握情况,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考生答题要细心.
19.(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B.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C.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1)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功能。
(2)各种生态系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答】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缺乏高大的植物,动物的种类也不多,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营养结构复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地球之肺”之称。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圈,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2分)下列能够表示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虫子吃草,蛙吃虫子
D.牛吃秸秆,鸭吃稻谷
【分析】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解答】解:A、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大鱼吃小鱼,没有生产者。A错误;
B、螳螂捕蝉,只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能构成食物链;
C、虫子吃草,反映了生产者草,构成食物链;
D、牛吃秸秆,牛和鸭之间没有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21.(2分)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B.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
C.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甲
D.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5)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二级消费者、丁是三级消费者。
【解答】解:A、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图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甲、乙、丙、丁,而不是“甲←乙←丙←丁”;
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丁;
C、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甲。
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而丁含能量最少。
所以,说法正确的是: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甲。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特点。
22.(2分)温榆河湿地公园是北京最大的“绿肺”,园内有多种植物,以及蝴蝶、蜻蜓等多种动物。该公园有利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调度( )
A.园中所有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
B.蝴蝶、蜻蜓等属于消费者
C.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D.公园建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B、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蝴蝶。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D、公园的建成既能调节气候,又能防洪抗旱。D正确。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23.(2分)某地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铺设地砖( )
A.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
B.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将减少
D.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不受影响
【分析】1、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
B、生物种类越多,人为的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B正确;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会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减少;
D、在广场上铺设地砖,导致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食物缺乏等。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4.(2分)我们生活的地球有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和无边的原野,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下列关于人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必须利用好有益动物,彻底消灭有害动物
B.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互不影响
C.人类是生物圈中最伟大的生物,有权决定其他生物的生存
D.生物圈由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的家园,我们要爱护生物圈。
【解答】解:A、人类要想长期生存下去,控制有害动物;
B、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相互影响,B错误;
C、人类没有权决定其他生物的生存;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的家园。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25.(2分)生物圈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仅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C.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A、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C、生物圈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调查校园内生物种类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做好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 。
(2)校园占地100亩,在调查时,该同学选取操场东边的绿地为调查对象 样本 。
(3)如图是某同学调查到的校园内的几种生物的代表,他将1,4归为一类,5归为一类,将2归为另一类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 。
(4)草地上的麻雀看到同学走来时会迅速飞走,这说明生物具有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的特征。
(5)下列在调查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 B 。
A.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先记录下来,再拔掉带回家研究
B.草丛中的一只蝴蝶,飞到校园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
C.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麻雀,其它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
D.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不记录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解答】解:1)要做好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在调查时,则该绿地在调查中被称为样本。
(3)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由题中图可知、4鸟都属于动物、8柏树都属于植物。
(4)草地上的麻雀看到同学走来时会迅速飞走,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A、调查时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但不能拔掉带回家研究;
B、调查时要如实记录,不固定的也记录,飞到校园外面去了,B正确;
C、调查时要如实记录,但其他同学都没有,C错误;
D、调查时,要如实记录,太恶心了,D错误。
故B正确。
故答案为:
(1)调查方案;
(2)样本;
(3)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
(4)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调查的注意事项。
27.(14分)如图的两幅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图中所示的生产者是 大树和草 ,消费者是 啄木鸟和害虫 ,分解者是 蘑菇 。
(2)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树桩、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最终被分解成简单的 无机物 。
(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外,还有 非生物 成分,包括 阳光、空气、水和土壤 等。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水和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蘑菇是分解者。
(2)蘑菇等腐生性微生物将树桩、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真菌)、空气,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
故答案为:(1)树和草;啄木鸟和害虫。
(2)无机物。
(3)非生物;阳光、水和土壤(答出任意2点给分)。
【点评】本题主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8.(14分)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 3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 农作物→蝗虫→蜘蛛→食虫鸟→蛇 。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 流动的,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农作物 。
(3)食虫鸟与蜘蛛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争 。甲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为 分解者 。
(4)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青蛙和食虫鸟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 增多 。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解答即可。
【解答】解:(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由图可知;农作物→蝗虫→食虫鸟→蛇。其中最长的一条是:农作物→蝗虫→蜘蛛→食虫鸟→蛇;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数量越少;
(3)由食物链可知食虫鸟捕食蜘蛛,但食虫鸟和蜘蛛又都以蝗虫为食;甲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进入生态循环。
(4)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蛇的数量大量减少,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多。
故答案为:
(1)3;农作物→蝗虫→蜘蛛→食虫鸟→蛇;
(2)食物链和食物网;农作物;
(3)捕食和竞争;分解者;
(4)增多。
【点评】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能量流动的内容。
29.(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设计如图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每个装置的铁盘中央已放入10只生长状态相同的鼠妇),一段时间后,重复进行四次实验,根据实验情况分析回答问题。
(1)如果要探究“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保证其它条件都适宜的前提下,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 丙 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 土壤潮湿度 。重复四次实验后,统计出湿土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8只、9只、9只、10只。
(2)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同学选择图中甲装置进行实验,小丽同学选择图中乙装置进行实验,你认为哪位同学所选择的实验装置更合理? 小丽 (填“小明”或“小丽”或“小刚”)。你的理由是: 控制了单一变量(或形成了对照实验) 。选择正确装置的同学,重复四次实验后,统计出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1只、0只。
(3)实验中重复进行了四次实验,目的是: 减小实验误差(或提高可信度,或避免偶然性) 。
(4)分析上述同学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光和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图中甲有两个变量,水分与光;乙装置设置了一个变量光;丙的变量是水分。
【解答】解:(1)如果要探究“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土壤潮湿度,要给鼠妇提供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就是形成以土壤潮湿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
(2)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同学选择图中甲装置进行实验,小刚同学选择图中丙装置进行实验,因为乙装置控制了单一变量(或形成了对照实验)。
(3)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全班各组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4)重复四次实验后,统计出湿土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8只、9只;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7只、0只、0只,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光和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故答案为:(1)丙;土壤潮湿度
(2)小丽;控制了单一变量(或形成了对照实验)
(3)减小实验误差(或提高可信度,或避免偶然性)
(4)光和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完美测评2(月考)八年级生物试卷(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完美测评2(月考)八年级生物试卷(PDF版,含答案),共4页。